0815 敌国大逆,我之强援

听到圣人这么说,群臣无不倒抽一口凉气,看他们各自诧异的眼神,应该是心里多多少少觉得李潼这一目标是有些异想天开。

看着众人如此表情,李潼干笑一声,继而便说道:“立志需宏远,施行则谨慎,诸公且以此作议。蕃国骤大,已非短时,顽疾缓除,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虽然他又补充了一句,但群臣仍是皱眉默然,显然是仍觉得这目标定的有些浮夸、不够实际。

这也无怪群臣反应如此,实在是青海、或者说吐谷浑故地,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中原王朝比较头疼的问题。早在前隋时期,隋炀帝便发动了对吐谷浑的进攻并成功攻灭了吐谷浑,因其境设立郡县,但这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吐谷浑旧部就反扑回来,并且在大唐建立后继续侵扰陇右地区。

贞观年间,大唐同样对吐谷浑发起了灭国之战,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有鉴于前隋师劳无功的状况,并没有在吐谷浑建立起实际的统治,只是将之当作一个藩属羁縻经营。

隋唐两朝都有实际占有青海地区,但也全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即便不考虑吐蕃的因素,如何管理统治青海地区,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大唐仍然没有一个成熟且具体的方案。

其实不独大唐,就连吐蕃对吐谷浑的经营也是颇为勉强。作为吐蕃在对外扩张中最大的收获,青海地区可以说是承担着吐蕃的未来,用心不可谓不深刻,权臣禄东赞父子几十年经营,也不能说青海地区就已经完全融入吐蕃,噶尔家族的存在与强势已经直接威胁到了赞普王权。

几十年前,大唐国力最鼎盛时期,势力重新返回青海,仍然是以护送吐谷浑王重返故国的形式进行的,结果便遭遇了大非川的一场惨败。

诚然,如今吐蕃君臣矛盾已经将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两方使者甚至在敌国都城中当街互殴、彼此全无隐忍掩饰,但若说籍此就能夺回已经被吐蕃占有几十年的青海地区,这仍然有些乐观了。

换一句话说,就算大唐能够通过合纵连横乃至于强兵出击,可以成功夺回青海地区,那接下来呢?又该如何维持对青海地区的长期占有与对吐蕃的持续封锁?

须知隋唐两朝此前攻灭吐谷浑时,都是处于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仍然不能将青海地区完全消化掉。如今大唐虽然重回正轨,但本质上也是乱后新定,也实在没有力量去承担经略青海地区的庞大投入。

早年还有一个吐谷浑王室作为幌子,摆在台面上维系一个羁縻统治,可现在青海王都被砍了,只剩下一个傀儡留在朝中去当样子货,朝廷若要对青海实施管制,实在缺乏一个有效方案。

开疆拓土诚是壮阔有加,但也不能不罔顾事实。青海地区环境不失恶劣,就算兼有,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管理成本激增,与吐蕃之间围绕青海地区的边事竞争更加激烈,抽干陇右的积储,更直接影响到朝廷对西域的管控力度。

毕竟西域方面也并非全是一窝鹌鹑,西突厥十姓、特别是新进崛起的突骑施,在大唐与吐蕃围绕安西四镇的争夺中,已经表现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西域局势发展的实力。

大唐体量庞大,这自是其维持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正因此,边务方面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能全盘考虑而只执迷于一时的突进,那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是一个更加长远的忧患。

毕竟对西域的管控,还包含着对漠北局面的制衡,若因为在青海方面投入过大而压缩了对西域的管制,这对漠北局面的失控、远不是一个三受降城体系能够弥补的。

在经过一番沉默后,群臣各自思计梳理,然后才各自发表看法,言里言外所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虽然吐蕃方面矛盾深刻、大有可利用的空间,但这种因敌之势还是不可太过恃重,不能因为过于盲目的乐观而打断如今朝廷即定收缩休养的国策。

李潼在听完群臣一番陈述后,便也陷入了沉思当中。这当中一系列的问题,有的他也已经有所考量,有的的确不够重视,考虑的不够全面,一些想法难免就显得想当然。

至于他与诸宰相们之间的分歧,则就在于对吐蕃局势的干预力度,他所设想的是尽力干预、乃至于主动创造机会进行深度干预,而宰相们则认为,就算此中的确有机可趁、但也要基于大唐目下实际情况,进行有限度的干预,以巩固优势为前提,不必急求突破。

两种思路,一种偏于激进,一种偏于保守。而李潼在听完宰相们的观点陈述后,也意识到想要准备能够对吐蕃局势进行深度干涉的力量,并不在于吐蕃君臣之间矛盾激化程度,而在于大唐本身的国力限制。

想要加大对西线的投入,并不仅仅只是停止辽东战事、将东部战场上的兵力调回关中那么简单,而是要对整个边防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升级。若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的突进,则就容易造成与边防整体的脱节,结果是好是坏很难预料。

这种整体性的升级,显然不是眼下的朝廷能够完成的。事实上单单将辽东兵力抽调回关中,本身就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没有考虑辽东地区战况会不会出现反复的可能。

在经过一番沉思后,理智告诉李潼,宰相们所持观点是更加务实的。两次青海大战以及安西四镇的反复易手,已经证明了吐蕃的国力的确不容小觑,与这种强大政权的斗争,很难通过一次两次的胜负便完成。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在与这种强敌的斗争中,大唐文武臣员们也都有着丰富经验。此前的东突厥和高句丽都是不逊于如今吐蕃的对手,最终都是亡国于大唐刀锋之下。

两次攻灭强国,过程也都颇有类似,无非分化拉拢、通过外交与军事等各种手段,孤立其国,从而再一举攻灭。

见圣人默然不语,姚元崇便继续说道:“藏土久在化外不义,分裂长有、弥合短暂,今之吐蕃,实为惯情之异类。几代赞普不能长享其国,亦为天降谴责。其君臣、父子之义本就稀薄,往者所以骄大难制、勋功皆聚东赞一门,爪牙凶恶、人莫撄锋。

今钦陵悍立国门之外,不容其朝,此亦国运冲逆,难足长久。此前圣人当边,已经发乎前人所未及,巧立西康之国。今西康藩属仍短,不足助力,但能长阻蕃国重做兼并,足可长为腹刺,虚其王统。

旧者钦陵确是凶悍难制,但得败海东之后,悍态大挫,既失君眷、又非古族,搜地攻之,未能长补我国,但若庇而活之,则长为敌国大逆,更损王威……”

如果说此前李潼还有一些眼见机会在前、但却力有不逮的懊恼,那在听到姚元崇一番话后,思路也重新变得通畅起来。

其实姚元崇引述的一些观点,李潼也早有认识。眼下的吐蕃虽然强大,但在政治结构方面,仍然谈不上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模式。

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也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是如此,想要确立一种大一统的概念与传统,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近世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突厥,突厥作为草原霸主、时刻威胁中原王朝的时间又远比吐蕃的统一长得多,但在隋世同样崩得稀碎。

吐蕃的统一本就是一个异数,是松赞干布、禄东赞等一代君臣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与持续不懈的侵略兼并才完成的。之后仍能维持一个整体,则就在于统一所带来的红利,诸军功氏族联合起来获得更大的对外侵略的力量,源源不断的对外掠夺维持一种相对脆弱的联盟。

但是眼下,随着对外侵略的步伐停下来,彼此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禄东赞的家族霸占青海,拒绝分享,首先就破坏了吐蕃的战利分配模式。之后国中又发生古老氏族被逼走的事情,这又破坏了血脉传统。

原本历史上,钦陵对外作战屡战屡胜,能够按着当世最强的大唐军队割取功勋,绝对称得上是当世第一流的名将。

但其最后的败亡下场却显得有些可笑,面对年轻赞普的步步紧逼几乎可以说是全无招架之力。并不是因为几代赞普短命鬼已经确立起赞普天命所归的概念,而是在于噶尔家族的独大已经破坏了其国内权力与利益的分配格局,所以才会众叛亲离。

姚元崇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继续加强对西康国的经略,同时让吐蕃的君臣矛盾继续维系下去,以此来限制吐蕃的实际统一,削弱赞普统治藏地的威望。

这样的方法,大唐不只用过一次,而且凑效也不止一次。诸如东突厥颉利与突利这对叔侄的反目成仇、高句丽高氏君主与泉氏权臣的倾轧出卖,现在只不过是将对象换成了吐蕃的赞普与大论。

只不过由于李潼对钦陵这个人的警惕、以及来自后世记忆的影响,觉得噶尔家族垮台在即,所以才下意识的排除了这一选项,希望趁着吐蕃内乱爆发的时候,一举出击夺回青海。

0324 宝藏仍未枯竭0359 并州大都督0291 献业求命0292 留财不留人0103 府佐诸众0772 义无大小,概是正气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428 景从殿下,为王先驱0753 举世狭计,不能容我0478 开元名相,次第入府1037 大局为重,战不如降0297 不为骥用,则为马骨0046 京华游仙窟0161 宰相荐才0685 庐陵器小,不能守国0278 巨富惊人0325 独枝孤标,圣皇加恩0203 奔跑的大王0056 金吾卫大将军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谨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飞灰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131 与众不同的大王0081 少王险计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0825 仁愿辱我,我恒辱之0780 君心如铁,烈火难融0055 一人而敌一族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0412 薛师障车,魏王破家0286 窦七暴毙0102 少王神都行0283 旧事重提,命门被撩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390 韦娘事露,怀义忿声0301 云韶府使,少王归都0992 岐王为友,不羡知音0594 百年血泪,聚此一岭0037 春官武承嗣0231 长安壮义非人哉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398 狄公出手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1024 宗子惭情,朕难辞咎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537 恶贯满盈,附郭京城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004 医博士沈南璆0377 整顿府事,颍川忍让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23 兵事再兴0929 忠勤王命,嫉恶如仇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163 加官加封0790 孝杰一生,唯恐负义0287 灵前敲诈0175 索性以身相许0700 雍王献货,且入宫库072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0678 狄公显贵,家宅不宁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404 人人自危,谋定相位0296 通泉县大街痞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454 朕能选你,亦能逐你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35 攸宜勤事,巨货入营0399 行驿命案0763 国之武库,藏恶纳奸1023 台臣夜访,或谋不轨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实0049 莫厌金杯酒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779 靖国格式,宫门立馆0695 幸从殿下,此生无悔0956 圣人赐脯,感激肺腑019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802 夜游皇苑,余生同幸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114 友谊的河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
0324 宝藏仍未枯竭0359 并州大都督0291 献业求命0292 留财不留人0103 府佐诸众0772 义无大小,概是正气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428 景从殿下,为王先驱0753 举世狭计,不能容我0478 开元名相,次第入府1037 大局为重,战不如降0297 不为骥用,则为马骨0046 京华游仙窟0161 宰相荐才0685 庐陵器小,不能守国0278 巨富惊人0325 独枝孤标,圣皇加恩0203 奔跑的大王0056 金吾卫大将军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谨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飞灰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131 与众不同的大王0081 少王险计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0825 仁愿辱我,我恒辱之0780 君心如铁,烈火难融0055 一人而敌一族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0412 薛师障车,魏王破家0286 窦七暴毙0102 少王神都行0283 旧事重提,命门被撩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390 韦娘事露,怀义忿声0301 云韶府使,少王归都0992 岐王为友,不羡知音0594 百年血泪,聚此一岭0037 春官武承嗣0231 长安壮义非人哉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398 狄公出手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1024 宗子惭情,朕难辞咎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537 恶贯满盈,附郭京城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004 医博士沈南璆0377 整顿府事,颍川忍让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23 兵事再兴0929 忠勤王命,嫉恶如仇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163 加官加封0790 孝杰一生,唯恐负义0287 灵前敲诈0175 索性以身相许0700 雍王献货,且入宫库072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0678 狄公显贵,家宅不宁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404 人人自危,谋定相位0296 通泉县大街痞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454 朕能选你,亦能逐你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35 攸宜勤事,巨货入营0399 行驿命案0763 国之武库,藏恶纳奸1023 台臣夜访,或谋不轨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实0049 莫厌金杯酒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779 靖国格式,宫门立馆0695 幸从殿下,此生无悔0956 圣人赐脯,感激肺腑019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802 夜游皇苑,余生同幸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114 友谊的河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