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轮回

邓鲁德林替韦斯特伍德解决了最大的麻烦,杜奇威与游一引川带来了新麻烦。

根据由国防部控制的侦察卫星(美国的侦察卫星属于不同的部门。比如四、呕、国防情报局等)搜集到的战场信息,中国军队不但控制了整个藏南地区,还正在将俘虏的印度军人与迁入该地区的印度人转移到邦迪拉以南的某处军事基地。按照杜奇威的分析,中国将在近期遣返印军战俘与印度移民。

韦斯特伍德似乎想在这个问题上做手脚。

战俘不是问题,冲突结束后遣返战俘再正常不过,真正的问题是

民。

刃世纪的年代的边境冲突之后,印度一直在设法增加藏南地区的印度人数量,想借此永久霸占藏南地区。虽然中国从未承认藏南地区属于印度,也从未承认移民是藏南地区的原住民,但是几个年过去了,移民问题变得格外复杂。

简单的说,谁也无法界定谁是移民,谁是原住民!

按照国际惯例,刃年是界定移民与原住民的主要指标。也就是说,如果移民在移居地点生活了刃年,就能享受原住民的待遇。从打手 屋说,小啦年到20引年,的年间,大约有6万印度人在藏南地区定居,其中大约打手,屋说,小劝0人的定居时间超过田年,如果算上这些人的后代,大约有5万移民应该被当作藏南地区的原住民对待。

界定移民只是一个问题,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如何对待与原住民通婚的移民、移民在藏南地区的财产怎么计算等等。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会使中国强行迁出移民的举措变成非法行动。

事实上,中国不可能真正解决所有与移民相关的问题。

最终,布鲁德林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韦斯特伍德的想法,那就是印度的稳定。

移民问题解决不了,鲁拉贾帕尼与中国秘密停火的协议就将受到质疑。即便美国不从中作梗,印度国会也不会放过鲁拉贾帕尼。如果处理不好,印度甚至有可能像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那样,爆发大规模动乱。

从维护印度的稳定来看,绝不能在移民问题上做文章。

对此,美国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还得想方设法的帮助鲁拉贾帕尼度过难关。

相对而言,汤马脑带来的问题更加严峻。

王元庆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

“情报基本上可以确定,遭到刺杀的是王元庆的替身。”汤马驰叹了口气,说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最新情报,王元庆很有可能在此之前有所察觉,没有去总参谋部。虽然无法肯定王元庆是否提前采取了平叛措施,但是纪佑国、赵润东等人突然返回北京,以及中国政府的迅速反应都能证明,王元庆很有可能早有预防。”

“也就是说,早就掌握了颠覆行动?”

虽然很不情愿,汤马驰还是点了点头,承认了总统的说法。

韦斯特伍德咬了咬牙,朝布鲁德林看了过去。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王元庆的魄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而且他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人。”说到“中国人”的时候。布鲁德林特别看了汤马脑一眼。苦笑了一下,他才接着说道,“既然王元庆早已知道有人密谋叛乱。中印冲突就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早有预谋的军事行动。”

汤马脑避开了布鲁德林的目光。

杜奇威暗自苦笑了一下,也朝汤马驹看了过去。

“王元庆策划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付叛国集团,为叛国集团发动叛乱制造机会。这是主动出击,不是被动防御。非常符合王元庆的性格。”布鲁德林拿起香烟。点燃抽了两口,说道,“显然,王元庆不是传玩意义上的中国领导人,如果按照汤马驰局长在此之前做出的分析,王元庆就应该直接对付叛国集团,而不是等到叛国集团发动叛乱的证据确凿之后才采取行动。事实上,我们早就应该有所察觉。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民主、法制的政治体制。以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为了推动政治改革,绝不会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对抗法律,也就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以独裁的方式惩治叛国份子。可以说,王元庆用心良苦。由此也能看出,王元庆不但是铁腕领袖,还是非常有魄力、非常有胆量、非常有原则的人

“还非常有战略眼光。”杜奇威补充了一句。

“趁机收复藏南地区,确实有战略眼光,但是王元庆不见得一开始就想到了这斤,结果。”

杜奇威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听懂布鲁德林的话。

“通过战争对付叛国集团,风险太大了,以王元庆的性格,他肯定有所保留。”布鲁德林抽了两口烟。说道,“日本战争证明,王元庆不是那种喜欢冒险的领导人,至少不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冒险。从已经获得的情报来用。互元庆在日本战争爆发之前。系少准备了好几套备用方懂。”工是一意孤行。以王元庆的处境来看,他也不可能在中国还不具备足以保证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政治体制之前拿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冒险。由此可以断定,王元庆肯定没有打算在平定叛乱之前收复藏南地区。中国投入的军事力量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果王元庆早就有所准备,应该投入更多作战部队,确保在平叛行动遇到麻烦时能够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输掉一场不应该输掉的战争。王元庆承担不起这个风险,中国也承担不起这个风险。当然,王元庆很有可能在战争爆发后才意识到,中国有可能在此时收复藏南地区。一是叛国集团的准备严重不足,无法对他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二是中国的情报机构掌握了足够准确的情报,挫败叛乱不是什么难事。三是印度迅速退让,让中国能够用有限兵力收复藏南地区。正是如此,王元庆才在遭到刺杀后,本应该立即出面稳定国内局势的情况下让顾卫民主持大局。此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叛国集团的漏网之鱼蠢蠢欲动,认为已经除掉王元庆,为彻底铲除叛国集团提供帮助;二是迷惑鲁拉贯帕尼,让印度总理认为中国会借元首遇刺的事情向印度发难,从而迫使印度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为顺利收复藏南地区打下基础。”

听布鲁德林说完,杜奇威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

“果真如此的话,王元庆就太恐怖了。”韦斯特伍德也大为感叹。

汤马驰看了总统一眼,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

不得不承认,年鲁德林的眼光非常独到,他的分析基本上准确无误。这番分析,足以证明布鲁德林的价值。虽然绝大部分时候,韦斯特伍德的决策能力足以帮助美国应付中国的挑战,但是在关键时玄,布鲁德林的价值超过了总统。

“如果王元庆早就有所准备,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布誓德林点燃了第二根香烟,说道:“王元庆会想方设法的搞垮鲁拉贾帕尼,让印度遭遇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政治动乱,让印度再也没有能力对中国构成威胁。如果可能,王元庆还会想方设法的扶持一斤,亲华的印度总理。”

“可能吗?”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布鲁德林回答得非常干脆,“虽然印度在冲突中遭受惨败,对印度民众的情绪有很大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讲,这场冲突证明了一个问题,即印度不是中国的对手,即便得到我们的支持。也不是中国的对手。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印度人,特别是印度军人不会承认这个观点,但是同样不可否认,部分印度人,特别是那些在这些年间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好处的印度人会赞同这个观点。即便这部分印度人只占少数,但他们掌握了印度的大部分财富,也因为他们代表了印度的新兴权贵阶层,所以他们在印度政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就能够对印度政治局势造成影响。”

韦斯特伍德点了点头,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扶持新的权贵阶层,或者说。使印度原来的权贵阶层重新站起来。”布鲁德林回答得非常果断,似乎早就想好了。

“印度的经济能够飞速发展。靠的是低投入、低利润的初级产业,决定了从中获益的是那些获得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接受了新思想的印度平民,而不是包陈守旧的婆罗门贵族。事实也确实如此,十多年来。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了新兴阶层的全面挑战。有人反对,自然有人支持。如果能够让没落的婆罗门贵族站起来,让他们支持鲁拉贾帕尼。就能稳住印度政局。”

听到这,杜奇威迅速反应了过来。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

韦斯特伍德也明白了布鲁德林的意思,同样感到异常震惊。

“没什么好惊讶的,我们也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在援助政策上有所偏袒,就能达到目的。”布鲁德林说得非常轻松,仿佛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正好符合印度现在的国情。瘦死的骖驻比马大,婆罗门贵族再破落,也有雄厚的家底。印度经济发展到现在。要想继续前进,必须摆脱之前的发展模式,在高投入、高利润的中高级产业中站稳脚跟。印度的新兴阶层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婆罗门贵族正好拥有这样的实力。只要我们向印度开放高技术,帮助印度进行产业升级,就能打垮新兴阶层的经济地位,让婆罗门贵族成为印度的主导力量。”

韦斯特伍德沉思了一阵,微微点了点头。

杜奇威本来想发表意见,见到总统已经点头表态,也就闭上了嘴。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更是一个从根本上违背了美国价值观的计发!(未完待续

第124章 领跑者第22章 力挽狂澜第95章 大规模歼敌第68章 抢先攻击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53章 快速调整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1章 好马无好鞍第64章 稳重见长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65章 国家意志第42章 两难处境第157章 东家出面第29章 因果关系第71章 剧7941第46章 家门不幸第46章 说客第30章 布控第48章 偷袭第25章 加速第21章 重大遗漏第110章 克敌之长第52章 不屈第1章 打打停停第38章 战斗单位第118章 关键的一小步第42章 帮倒忙第1章 打打停停第13章 联合火力支援第57章 坦克大战第57章 挑战与机遇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5章 开创性战役第98章 齐心协力第40章 玩概念第54章 独一无二第26章 新班子第72章 高调亮相第98章 东冲西突第15章 有理有据第24章 出山第51章 刀尖第37章 战术规划第60章 绝不抛弃第25章 意外失足第2章 新老组合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94章 大清洗的征兆第6章 飞赴纽约第48章 谁绑架谁第47章 准点第100章 嘱托第30章 感恩戴德第3章 日印结盟第55章 包饺子第63章 外交斗争第81章 微妙关系第142章 特种炸弹第43章 蓝天之主第66章 来龙去脉第69章 转折第102章 全面升级的担忧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57章 主动与被动第35章 主动迎战第45章 雷霆一击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38章 第一枪第122章 一发不可收拾第52章 死灰复燃第25章 差距第45章 风雨飘摇序十五运筹帷幄第86章 战前动员第69章 阶段性胜利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5章 群策群力第34章 全面爆发第38章 自主决策第27章 实战考验第59章 积极应对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59章 特别行动第62章 绝对优势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1章 先下手为强第11章 转机第30章 影子战士第25章 冰火两重天第4章 团圆第51章 潜艇杀手第128章 无价的经验第72章 极限行军第103章 文明冲突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27章 统一步调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34章 环环相扣
第124章 领跑者第22章 力挽狂澜第95章 大规模歼敌第68章 抢先攻击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53章 快速调整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1章 好马无好鞍第64章 稳重见长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65章 国家意志第42章 两难处境第157章 东家出面第29章 因果关系第71章 剧7941第46章 家门不幸第46章 说客第30章 布控第48章 偷袭第25章 加速第21章 重大遗漏第110章 克敌之长第52章 不屈第1章 打打停停第38章 战斗单位第118章 关键的一小步第42章 帮倒忙第1章 打打停停第13章 联合火力支援第57章 坦克大战第57章 挑战与机遇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5章 开创性战役第98章 齐心协力第40章 玩概念第54章 独一无二第26章 新班子第72章 高调亮相第98章 东冲西突第15章 有理有据第24章 出山第51章 刀尖第37章 战术规划第60章 绝不抛弃第25章 意外失足第2章 新老组合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94章 大清洗的征兆第6章 飞赴纽约第48章 谁绑架谁第47章 准点第100章 嘱托第30章 感恩戴德第3章 日印结盟第55章 包饺子第63章 外交斗争第81章 微妙关系第142章 特种炸弹第43章 蓝天之主第66章 来龙去脉第69章 转折第102章 全面升级的担忧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57章 主动与被动第35章 主动迎战第45章 雷霆一击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38章 第一枪第122章 一发不可收拾第52章 死灰复燃第25章 差距第45章 风雨飘摇序十五运筹帷幄第86章 战前动员第69章 阶段性胜利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5章 群策群力第34章 全面爆发第38章 自主决策第27章 实战考验第59章 积极应对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59章 特别行动第62章 绝对优势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1章 先下手为强第11章 转机第30章 影子战士第25章 冰火两重天第4章 团圆第51章 潜艇杀手第128章 无价的经验第72章 极限行军第103章 文明冲突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27章 统一步调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34章 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