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帝国高官扩大会议的相关内容传出去后,洛阳震动,天下震动。
在农业文明社会里,很多人一生奋斗,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亩三分地,土地是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财富。越是下层的百姓,对获得土地的欲望越是强烈。
从街头巷尾到茶楼酒馆,都在议论这事。有人说,这南方开发要是把地划成很小的一块块就好办了,一家一户也可以去。其它人笑他,说把地全部弄成小豆腐块,谁来修路,谁来挖渠。有人出主意说,一家不行,十家二十家可以联合起来,那不是相当于一个大户了吗。马上有人说,百人百心,联合不起来的。
还有一些本来是游牧部族的子弟,流落帝都打零工生存的,也想南下。到处打听南方有没有草原,能不能放羊。别人笑他,怎么总想着放牧,背着家到处跑。现在时兴办牧场,圈养,猪羊鸡鸭一大群,那多好。
而一些大户豪族注意到了新任太傅卢植的表态,就有了两全齐美的想法。那就是北方的家业也不放弃,拿出一部分财力来参与南方开发。卢家可是北方四大家之一,卢家的做法代表了帝国超级豪族的动向。有的家族本来就是几兄弟,家主一过世就要分家,家主乘自己在世时就动员愿意闯的儿子到南方发展。
大户豪族的利益自然有帝国的高官照顾,小地主和自耕农也想找个代理人,代他们在天子面前说说话。于是,有人想到了田丰,他是帝国九卿里唯一没有家族背景的人。有道是侯门深似海,身为帝国九卿的田丰家,也不是一般下层人士能进的。但这难不倒他们,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只要很多人心动了,自然会想到办法的。
有人就想到了洛阳太学的太学生。有些出身贫寒的太学本来就在思考这一问题,除了自己在帝国的发展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外,下层百姓能不能在帝国的发展中获益。双方的想法一拍既合,于是就络续有太学生往田丰家里跑。还有些太学生联合向牛弘上奏折,把帝国南方开发中让农户参与的想法提了出来。
帝国的南方开发风也吹到了宫里,一天,阳安公主刘华急匆匆地来找牛弘。刘华这年把突然长大了,有点象个大姑娘了。
“皇帝哥哥,妹妹能不能把自己的封地换到南方去?”刘华说。
“傻妹妹,你的封地都是上田,南方的土地都是荒地。一换你不吃了亏。”牛弘笑着说。牛弘跟刘华感情很好,尽管不是亲兄妹,但牛弘心里是把刘华当妹妹的。
帝国对不同的爵位应该有多少土地是有严格控制的。面积上不容突破,否则就乱了套了。比如说阳安公主属于长公主,食秩二千户。按每户二十亩配置土地,总面积四万亩。
亲王就多了,象勃海王刘悝,就食秩二万户,可以得到四十万亩土地。刘悝被查办后,那些土地就变成官地了,以后可以封给别的亲王,也可以拆分,给低一些级别的贵族。帝国在各地的官田全部由光禄寺派人管理。
“太后家在南方不是很好吗?那里的食物很好吃,妹妹想到南方去。”刘华说。
想不到刘华是个好吃佬,贪图口福,对财富到反而没有什么概念。刘华大了,也可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想困在皇宫里。这事牛弘到是要考虑考虑。
“跟你的家令商议过吗?”牛弘问道。公主家令是帮公主管理财产的,是吃皇粮的官员。
“家令听妹妹的。”刘华说。
“这事容朕想想。”牛弘对刘华说。
шшш ●ttκā n ●¢O
牛弘这样说,就表示这事有门。刘华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牛弘想到,要是阳安公主南下,这影响就大了。阳安是刘志的骨血,阳安南下就表示皇室直接参与了帝国的南方开发。还有一点,阳安快到找附马的年龄了,困在皇宫里接触面太小了,如果南下能找到如意郎君也是美事一桩。
于是,牛弘就找来光禄勋刘儵商议此事。
刘儵也觉得不可思义,年青人的想法搞不懂。一般上层人士,都想离帝都越近越好,刘华怎么会看中南方呢。
“公主南下是对帝国南方开发战略的强大支持,影响力巨大,一定要把这事办好,不能让公主吃亏。”牛弘说道。
有了牛弘的话,刘儵就好办了。无非是地域选定后,帝国出钱把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弄好,再招流民把荒地开垦出来变成良田。
刘儵问牛弘,把地点放在什么地方好。确定了地点,他就可以跟帝国南方开发指挥使衙门协调,让他们在早期规划时就把公主的地规划出来。
牛弘说,就放在苍梧吧。下一步南方总指挥使衙门就在那儿,便于协调。
刘儵领命而去。
把这事落实后,牛弘就去向窦妙请安。不管怎么说,这事得跟窦妙打个招呼。
一提起南方开发的事,窦妙就很开心。一是窦家在南方发展得很好,现在江南窦家的名声比当年扶风窦家响亮多了。二是不久前牛弘在高官会议上褒场首批南下的北方豪族,窦家也是点名的三家之一,倍感荣宠。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听到牛弘说刘华也要到南方去,窦妙很支持。还说刘华有主见,完全不象个娇生惯养的公主。
太学生的联名奏折尚书台不敢压下,递了上来。
有三十二个太学生联名上奏,领头的叫汪琪。大致意思是皇恩浩荡,就应该普惠天下。帝国的中小农户愿意响应帝国的号召,参与南方开发,希望天子作出相应的安排。
牛弘觉得很新鲜,这是第一次,帝国下层的百姓也通过适当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帝国正在发生着以前不敢想象的变化,帝国的下层百姓再也不满足于被动地被征召,而是主动地参与。
牛弘被帝国下层百姓的主动参与意识所感动,却不敢冒然答应。现在帝国整个社会的管理是粗放型的,除了中央机构外,郡县下面的官员较少,没有强大的管理协调能力。这有点象自然形成的山丘,有巨石,有细石,还有泥沙,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结构。如果全部是细石和泥沙,形成的山丘就很不稳定。
小农户大批地到了南方,与当地农户发生冲突怎么办?正因为他们小,自我保护能力很低。而且,小农户之间,关于土地开垦和划界,灌溉,等诸多问题协调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派众多官员去管理又怕这些官员不尽职,要是贪赎激起民愤怎么办?帝国现在还没有能力对众多的下级官员进行有效的监察。
正在牛弘犹豫不决之际,田丰求见。
牛弘没想到,田丰要谈的与太学生奏折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
牛弘一方面赞扬帝国下层百姓这种开拓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疑虑说给田丰听,看看他有没有好的想法。
田丰说,如何安排这大量的小农户,可以参照帝国北方边境屯田的办法,由帝国出面组织,把道路和水利设施修好,把土地开垦出来,再安劳动力分给各个参与的农户。
这个办法不错,看起来田丰已经跟人深入讨论过这个问题。只要具有可操作性,牛弘当然乐见其成。
把这些情况综合后,牛弘让尚书台起草两份诏书。一份是给帝国南方开发指挥使衙门的。告诉他们帝国决定,让他们做好与当地郡县的交接,下半年南移。现在就让他们派人到会稽、珠江流域,交趾,日南,调查马上可以开垦的荒地资源情况,奏报帝都,以便帝国统筹安排。还特地告诉桥玄,阳安公主刘华决定参与南下开发,让他在苍梧找一块能安顿公主的土地,具体事务与光禄寺协调。
另一份给中原人口稠密的郡县,让他们做好南下开发的动员工作。这次不仅豪族大户,小农户也可以。让他们做好登记工作,年中上报朝廷,秋收后就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