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国乱先兆

秦代“十里一亭”,既是最底层的治安管理机构,当道之亭又负有邮传之责,故称“邮亭”。汉代于其上增设“三十里一驿”,正好为步行一白昼的距离,不但来往传递信件,抑且可迎送、安置过往官员、使节。此番刘备虽然率军蹂躏关中,但因为时机仓促,对于乡、驿、亭等基础架构并未能够彻底破坏,而当曹操入关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沿途驿、亭,以备军情传递。

所以快马急递通过驿舍,一日可行三百里,从扶风而往任城,也不过数日即至。诏令传到任城王府的时候,曹彰按老规矩又在聚众饮宴,喝得醉醺醺的,突然闻令,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连催问了好几声。

任城相直接把诏旨递上去,曹彰擦擦眼睛,连读三遍,这才猛地跳将起来,大笑道:“固知阿父毋忘孤也!”一边吩咐军兵集合,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殿外就跑。宦者执履追及,却被曹子文一脚踹翻:“急取靴来,何用屦耶?!”这真有历史上楚庄王“剑及屦及”的风格了。

按照魏律,诸王各有四百亲卫,不过曹彰没打算全都带上——若不是沿途需要有人探路、服侍、打理杂务,他几乎想单人独骑就直奔关中而去——而只挑选了二十名善骑的健卒。等把人全都聚齐了,战马都牵了出来,鞍韂也皆备好,才有宦者扛着他的盔甲、武器呼哧带喘地赶过来。曹彰把甲包往备马上一抛,自己光脱下长衣,换着袴褶,登上皮靴,便待扳鞍上马。

有宦者上前提醒:“大王方醉,如何骑马?”双手奉上一盏清茶,给曹彰醒酒。曹彰笑道:“汝实有心也。”接过来一饮而尽,然后双手一按鞍桥,左脚踩上马镫,腰腿一用力。“噌”地便跃上马背,但随即“哧溜”一声,却又从另一侧直接滑下去,摔了个四脚朝天。

宦者、属吏们赶紧过来搀扶。还相互埋怨,说应当等大王彻底清醒了,再让他上路啊。然而却见曹子文双眼瞪得老大,脸部肌肉扭曲,似乎痛苦无比。随即痰咳一声,竟然吐出一口血来!众人这才慌了,七手八脚将曹彰舆归寝室,延医诊治——然而医生还没有来,堂堂曹子文就已经咽了气,年仅二十五岁……

在原本历史上,《魏略》有载:“太祖(曹操)在汉中,而刘备栖于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彰须黄,故以呼之。”

历史虽然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惯性仍在,曹子文同样没能赶上在父亲面前扬威的最后一仗。

当然啦,即便曹彰没有莫名其妙地在启程时便即薨逝,那也是赶不上这一仗的,因为路途跟原本历史上的汉中之战同样遥远——从任城到关中的距离,比从邺城到汉中也近便不了几天。而且曹操才刚下诏去召曹彰。当日夜间,张飞和刘封便飘然远飏了,光剩下一片空营。

曹操这才明白:“此必贼断后之卒也,刘备去矣!”赶紧拔寨追赶。比至郿县,又是空城一座。

张飞、刘封赶至褒斜谷口,刘备全军已然撤归汉中,光留下了断后接应的黄权,与魏将于禁激战不休。于是张、刘二将从侧翼冲杀出来,击败于禁。与黄权会师一处。三将商议,曹操大军将至,为了顺利撤退,还得留个人继续守备谷口一段时间才比较稳妥。可是留谁守呢?要知道这可是个极度危险的工作,一个不慎,很可能就回不去啦。

黄公衡说:“二位远来,士卒疲惫,权当留守。”张飞不依:“卿与于禁激战,士卒岂不疲累乎?”咱们半斤八两,留谁都一样啊。二人争议不休,最后张飞说了:“当使刘将军先退,吾与公衡划拳以定去留。”

刘封在旁边听得此语,当场胡子就奓起来了,是勃然大怒。他怒的什么呢?就在于“刘将军”三字。按道理说他是刘备的养子,正经蜀汉皇子,可是刘备登基以后却似乎完全忘记了这码事儿,也不给他封王,也不按皇子例使居宫中,而且就连品位也算不上有多高。

这时候蜀汉的军职,共有十一人获赐将军号,其中又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重号将军——关羽拜骠骑将军、张飞拜车骑将军、马超拜卫将军、吴懿拜镇东将军、黄权拜镇北将军;第二梯队为杂号将军,按位次排列分别为:兴业将军李严、翊军将军领中护军赵云、辅汉将军甘宁、安汉将军刘封、镇远将军赖恭、安远将军领庲降都督邓方。

你瞧,堂堂皇帝养子,即便在军中也只排到第九位。这就使得竟无人以“殿下”来尊称刘封,要么按照旧日习惯叫他“公子”,要么就称“刘将军”。

刘封这个气恨啊,心说老头子原本对我保爱有加,自从得了亲儿子,就完全把我抛至脑后啦——你要不想让我当太子,起码封我一个王爵,我也咬着牙忍了,可如今这种待遇,是可忍孰不可忍?!要不我干脆死这儿算了,让你内疚一辈子!

当即一手扯开黄权,一手扯开张飞,说你们都别争了,我留下断后便是。黄权、张飞自然不依,刘封干脆拔出剑来,朝自己项上一横,说:“吾为皇子,若临难而走,必辱及君父也。既受此辱,胡不就死?!”

黄权和张飞没有办法,只得依从,随即把麾下精锐全都调拨给刘封,商定由他暂留半日,半日后不管曹操大军有没有杀过来,你也不用管手下兵马,直接掉头撒丫子就是。张飞还拉着刘封的手,热泪盈眶地说:“陛下昔日勇战之姿,吾今于将军之身复见也!陛下不可无将军,国家亦不可无将军,千万珍重!”

二将去后还不到半日,曹操前军便即抵达。刘封身先士卒,率部冲阵,小挫敌势。然后伪作拒垒固守状,其实也不管麾下兵马了,光领着部曲百余人,打马扬鞭就逃进了褒斜道。随即蜀军便遣使往诣魏营。数千人一日而降。

刘封没命地狂奔,很快就在谷中追上了张飞和黄权,三人相对唏嘘,喜极落泪。

再说曹操扫清了褒斜谷口之敌,这时候张郃、徐晃也皆率军来合。于是商议:咱们追不追?要不要一口气杀进汉中去?沮授说了,虽然刘备因为仓促撤退,抛弃了很多军器物资,但其主力并未受损,一定会巩固汉中之防,攻之不易也,咱们还是就此收兵吧。曹操实在不甘心,于是注目曹洪,曹洪明白天子的想法,当即站出来说道:“刘备率军蹂躏关中。各方计点,约七八万众,而蜀中兵马原不过十万,尚留甘宁以备三巴,是汉中空虚明也。今其虽退,士卒疲惫,仓促难布,吾等趁势而进,衔尾而追,获胜可期。若待其稳固汉中之防。再欲攻之,难矣哉。”

沮授说辅国所言确实有理,然而——他自从在袁绍那儿吃了瘪,归曹后又几乎被闲置了十多年。棱角全都磨平,说起话来比过往要温和得多啦,倘若当年就是这般脾性口吻,总是先赞同对方再小小做一转折,估计未必会失去袁绍的宠信——褒斜路实在太过狭窄了,大军难行。容易被人堵住南谷口逐一击破。咱们要想攻打汉中,除非是褒斜、倘骆、子午和散关故道多路并发,使敌首尾难应,可问题要等把兵马分调开来,估计刘备已经在汉中重新站稳脚跟啦,肯定不赶趟啊。

蒋济同样规劝曹操,咱们还是就此退兵为是。然而曹操沉吟良久,却越想越憋屈——好不容易独断专行,天子亲征,结果千里迢迢跑关中来,却并没有撞见刘备的主力,只是与其断后之将小小接触了几仗,杀俘不过数千,我这一趟几乎可以算是白来了呀。而且关中为国家重地,却任由刘备轻松来去,天下人将会如何评价于朕?这面子我可丢不起啊!

可是也不得不承认沮授所言有理,若自褒斜道一路挺进,危险系数太大,倘若按照伐蜀的原计划多路并进,又怕不赶趟,刘备已实汉中之防。斟酌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咱们先试一试吧,不试怎么知道不能成?即命张郃、徐晃率部以向散关,曹真、吕蒙率部以向倘骆,曹真、夏侯尚则暂歇几日后,即自褒斜挺进。至于曹操本人,身为皇帝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暂且退归郿县。

可是才回到郿县,就有新任雍州度部中郎司马恂请见,警告曹操:“此前资军,多用华仓存粮,今已尽矣,乃自太仓调拨。今臣按查新输至长安者,多霉烂不可食也,若以发军,恐起变乱,若不下发,军中粮难支十日矣!”

曹操闻奏大惊,便问:“太仓存粮,三年一换,又无淫雨,如何霉变?汝兄如何治部耶?”

度部尚书是老臣王邑,不过已经递了好几回致仕表章啦,基本上不怎么理事,部权都操持在侍郎、司马恂的长兄司马朗手中——司马朗亦已内定为下任的度部尚书——所以曹操就问了,太仓怎么会出现霉变的谷子?而且出仓的时候没有查验吗?怎敢这就输送到前线来?你哥是怎么办事儿的?!

可是这会儿再骂司马朗也没蛋用,曹操只好再问:“其缴获刘备物资,可足用否?”司马恂苦笑道:“刘备安得有粮?”确实刘备因为仓促撤退,被迫抛弃了不少军资器杖,可大多是不便携带的旗帜、大车、攻城器械而已,他本身粮食就不充足,还得靠在关中抢割半熟的麦子以资军用,哪肯再乱扔啊?司马恂说我若能在职权范围内给你掏摸出粮食来,肯定不敢来打扰陛下,这是实在没招了,才只能跑来叫苦。

曹操闻言,不禁长叹一声:“可令诸军暂退,分往凉州、司隶就食……”(未完待续。)

第28章 单骑闯阵第1章 行猎上林第13章 曹魏五京第36章 铁券丹书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9章 铜雀台上第16章 阳平之战第19章 屈身蛮夷第27章 败絮其中第8章 头风复发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5章 宫中二宦第14章 凤雏之谋第5章 鲜花牛粪第6章 华夷之辨第1章 祸起萧墙第19章 战争迷雾第8章 木兰何人第18章 扣舷独啸第11章 不闻恶声第24章 首山之战第9章 惊雷投箸第11章 首鼠两端第22章 争战渭北第7章 事后诸葛第17章 千钧一发第17章 强固是氏第33章 城下遇难第17章 含饴弄孙第24章 汝为中行第18章 谋刺之谜第4章 彼采葛兮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8章 人与禽兽第12章 阿承丑女第23章 铸戈为犁第16章 故主归来第36章 蜮蚓岂龙第20章 勾心斗角第17章 州郡罢兵第10章 临阵手谈第4章 例不可开第22章 飞将奄至第14章 海外异闻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4章 唇枪舌剑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后史先见第9章 德容言功第22章 太白苍苍第24章 唇枪舌剑第14章 封藩凉州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9章 前倨后恭第11章 观其决断第35章 江船上陆第6章 奢而不侈第12章 何必当初第16章 **好淫第14章 封藩凉州第14章 凤雏之谋第7章 善战无功第26章 隆中闲话第26章 羽扇纶巾第5章 刺奸密奏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6章 后史先见第28章 子以母贵第19章 岭南烽烟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章 下车立威第26章 熹平石经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1章 军中之乐第4章 益德争功第24章 兖州叛将第6章 欲言南事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3章 兵出子午第34章 以兵做贼第20章 欲效定远第35章 命尽园桑第15章 重修长城第7章 不忠不孝第29章 前倨后恭第7章 雷泽诗会第8章 囊中羞涩第18章 说文切韵第13章 违天不祥第12章 谗慝小人第21章 六气之毒第34章 阶级斗争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8章 单骑闯阵第5章 再见枭雄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3章 必擒是勋
第28章 单骑闯阵第1章 行猎上林第13章 曹魏五京第36章 铁券丹书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9章 铜雀台上第16章 阳平之战第19章 屈身蛮夷第27章 败絮其中第8章 头风复发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5章 宫中二宦第14章 凤雏之谋第5章 鲜花牛粪第6章 华夷之辨第1章 祸起萧墙第19章 战争迷雾第8章 木兰何人第18章 扣舷独啸第11章 不闻恶声第24章 首山之战第9章 惊雷投箸第11章 首鼠两端第22章 争战渭北第7章 事后诸葛第17章 千钧一发第17章 强固是氏第33章 城下遇难第17章 含饴弄孙第24章 汝为中行第18章 谋刺之谜第4章 彼采葛兮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8章 人与禽兽第12章 阿承丑女第23章 铸戈为犁第16章 故主归来第36章 蜮蚓岂龙第20章 勾心斗角第17章 州郡罢兵第10章 临阵手谈第4章 例不可开第22章 飞将奄至第14章 海外异闻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4章 唇枪舌剑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后史先见第9章 德容言功第22章 太白苍苍第24章 唇枪舌剑第14章 封藩凉州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9章 前倨后恭第11章 观其决断第35章 江船上陆第6章 奢而不侈第12章 何必当初第16章 **好淫第14章 封藩凉州第14章 凤雏之谋第7章 善战无功第26章 隆中闲话第26章 羽扇纶巾第5章 刺奸密奏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6章 后史先见第28章 子以母贵第19章 岭南烽烟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章 下车立威第26章 熹平石经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1章 军中之乐第4章 益德争功第24章 兖州叛将第6章 欲言南事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3章 兵出子午第34章 以兵做贼第20章 欲效定远第35章 命尽园桑第15章 重修长城第7章 不忠不孝第29章 前倨后恭第7章 雷泽诗会第8章 囊中羞涩第18章 说文切韵第13章 违天不祥第12章 谗慝小人第21章 六气之毒第34章 阶级斗争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8章 单骑闯阵第5章 再见枭雄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3章 必擒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