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战(十二)

战刀交击,骑士发出怒吼,战马嘶鸣,还夹杂着枪声,双方的骑兵终于正式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对俄国骑兵来说,这才是一场真正的骑兵战斗,老实说刚才俄国骑兵和猛士车的战斗打得相当的憋屈,毕竟这种钢铁怪兽确实不是人力能够抗衡的,而现在可以在人民军骑兵的身上把场子找回来。

不过交手之后俄国骑兵才发现人民军的骑兵并非是不堪一击,无论是骑术还马上的格斗能力,都丝毫不在俄军之下,甚致是小组之间的配合还在俄军之上,因此一时间到是和俄军打了一个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其实人民军的骑兵是受过十分严格的训练,基本是相当扎实,只是缺少实战的砺练,而俄国骑军先被猛士车打了一阵,不仅伤亡重大,士气受挫,而且阵型队列也被打乱,人民军骑军却是士气高涨,尽管经验不及俄军,但队列整齐,因此初接战时到也并不弱于俄国骑军,并且在接战一段时间之后,人民军骑军不仅渐渐的稳住了阵脚,还占到了一些上风。

这时人民军的9辆猛士车己经完全洞穿了俄军骑兵的阵列,并调转过头来,再次向俄军骑兵冲去,和骑兵一起对俄军形成的夹击之势。不过虽然双方的骑军这时还没有形成混战的局面,但毕竞是短兵相接,因此猛士车也没有再使用车顶机枪射击,而是用车前机枪或是95步枪透过射击孔射击,这样可以确保射击的精准,而且车速也放缓到了时速30公里左右。这时也有一部份俄国骑兵也转过马头来,迎战猛士车。

不过就是这样,猛士车也不是俄国骑兵能够抗衡的,因此猛士车的所到之处,俄国骑兵不是被撞开,就是被人民军的机枪、步枪射击毙命。而在另一端,人民军的骑兵也在奋力撕杀,在人民军的前后夹击之下,俄国骑兵终于抵挡不住,溃败了下去。

而人民军又追杀了一阵,由其是9辆猛士车,几乎是追在俄国骑军的后方射击,杀得俄军一路尸横遍地,一直追到距离北林只有5、6公里的地方才停住,调转车头返回。

这一仗俄国的第1骑兵旅伤亡相当惨重,共计阵亡失踪2756人,1864人受伤,减员超过了4000人,可以说这个骑兵旅基被打残了,剩下的人员仅仅只够编成2个营;而人民军阵亡482人,受伤683人,另外俘虏俄国骑兵237人,还缴获了战马315匹,而最大的收获还是证实了猛士车对骑军有相当巨大的优势,另外人民军的骑军也得到了必要的煅炼,积累了实战经验。

击败了俄军骑军之后,人民军也没有在穆棱河西岸久做停留,毕竟这里还算是俄军的控制区域,因此人民军清理完战场之后,只留下少量骑军巡视,而大部份骑军和猛士车队都撤过了穆棱河,退回到火车站驻守。

虽然这场战斗就整个战局来说,只能算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毕竟双方加起来参战的兵力也不超过万人,但对战局造成的影响却远远超出这场战斗的本身。因为这是俄军意识到驻守穆棱河站的人民军并非是一味的防守,同样也会主动进攻,并且人民军里居然还有一支战斗力相当强劲的骑军部队,当然这是俄军把猛士车队也算在骑军里面了。骑军的速度快,机动力强,由其善于突袭作战,而且穆棱河站位于整个战场的中心位置,从理论上说,骑军从穆棱河站出击,在一天內可以攻击任何一个战场的俄军,因此可以给各部俄军都造成威胁,也迫使各部俄军都必须分出一部份精力和兵力来防范人民军的骑军突袭,这自然就牵扯了俄军的战斗力。

另外按照俄军的计划,是从西、北两线夹击穆棱河火车站,负责进攻穆棱河站是俄军第35师,由只剩1个团的第1旅与西线的俄军骑兵第1旅、铁道守备军汇合,进攻穆棱河站的西面。但第1骑军旅遭到惨败之后,西线的俄军自然更是不敢轻易出击,万一人民军的骑军在途中设伏,或是包抄了俄军的后路怎么办?因此军队暂时驻守在北林站不动,而是派出大量侦察兵,探知人民军骑军的动向。而就在这个时候北线的第35师第2旅,向穆棱河站发动了进攻。

由于俄军只是从北线进攻,因此人民军在穆棱河站北线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守卫,而且这时人民军己经构建好了以战壕、拒木、铁丝网为主的防御阵地。并且以机枪、迫击炮为主,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阻挡俄军的进攻。而装甲列车上的火炮也一起开火,给阵地提供火力支援,当然两门280毫米主炮还没有动用。

第35师的师长托布尔金斯基少将和第2旅旅长格拉斯哥少将都知道对穆棱河站进攻的重要,这是关系到这一次战役胜败的关建,因此也给进攻的俄军下达了严厉的命令,于是俄军一开始发动的攻势也相当凶猛,并且出动了150余门火炮,对人民军的阵地进行炮击,而俄兵在火炮的掩护下,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不过人民军的战壕是按防炮击的形式设计,不仅深达近4米,而且还在战壕的侧壁挖出了防炮洞,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防御炮击,但也可以将炮击的杀伤力降到最低,而俄军的火炮多数是57、75、88毫米的中小口径火炮,超过100毫米的火炮只有十几门,而125、155这样大口径的火炮则是一门都没有,因此俄军炮击的威力也确实有限,给人民军造成的杀伤并不多,仅仅只是炸毁了一些拒木、铁丝网。

相比之下,人民军的火炮虽然不多,还不到30门,但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却占了大半,由其是125、155这样大口径的火炮各有4门,并且都是大径倍,射程也长,尽管2门280毫米巨炮还并未参战,但实际造成的杀伤威力要比俄军火炮强得多,而且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很快就确定了俄军的火炮阵地,进行轰击,结果人民军连续打掉了俄军2个火炮阵地之后,俄军的其他火炮也都纷纷转移阵地。

但这时俄军的进攻部队己经突进到了人民军的阵地前,因此有没有火炮的支援到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了,反到是双方士兵的战斗力更为重要。

人民军的阵地上立刻火力全开,各种机枪、步枪都纷纷开火射击,而且迫击炮、掷弹筒等武器也都开动,向俄军展开了猛烈的打击。而在人民军的密集火力面前,俄军的士兵就被收割庄稼一样,成排成片的倒地不起,被硬生生的挡在阵地前不到100米的位置,再也无法向前突进一步,虽然也有一些俄兵在阵地前找到掩体,也藏好身体,架好步枪和人民军进行对射,不过火力显然比人民军相差太远,不仅很快就被人民军压制住,而且成为人民军的精准打击目标。

经过了两天的激战,俄军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反到是伤亡了1000余人,人民军的阵地对俄军来说就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这时托布尔金斯基少将才想起来,不是说西、北两线同时攻击穆棱河火车站吗?自己这边都打了两天了,怎么西线那边还没有动静,于是托布尔金斯基少将下令第1旅旅长格林斯基少将,命令他立刻从西线向穆棱河火车站发动进攻。

第1旅本来就是35师的部队,因此格林斯基对托布尔金斯基少将的命令也不敢违抗,而且两天过去了,经过侦察兵的确认,可以基本确定人民军的骑军大部都己撤回穆棱河东岸,于是格林斯基才带领第1旅,连同铁路守备队一起,从北林站出击,向穆棱河站发动了进攻。而留下骑兵第1旅守卫北林站,便也是让骑兵旅继续修整,毕竟攻坚战中,骑兵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且骑兵旅也确实是伤亡太大了,需要时间来修整。

于是在第3天,俄军终于实现了对穆棱河站进行二面夹击的局面,而守卫穆棱河站的人民军承受的压力也陡然加大了许多。不过就在这时,南线的人民军也终于向俄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虽然南线的战斗要比穆棱河站的战争要晚两天,但这两天的时间对南线的人民军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人民军拉来了200余门火炮,其中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占了一半,另外还有两辆20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完成了全部的火力准备。

战斗一开始,人民军就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对俄军的阵地展开了覆盖性的密集炮击,而且在穆棱河站里的装甲列车上,两门280毫米的巨炮这时也终于开始发威,猛烈的轰击着俄军的阵地,200余门火炮将炮弹尽情的倾泄到了俄军的阵地上。而俄军东面,北面的阵地几乎完全被炮击的爆炸所覆盖,硝烟弥漫,砂石飞溅,尘土高扬,蔽天遮日,其中还隐约夹杂着不少被爆炸气浪冲得飞起的俄兵,既使是在俄军阵地的西面,尽管没有遭到炮击,但也能感觉到地面的颤抖。

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四九三章 袭取海参崴(二)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四十七章 登陆作战(上)第一七五章 德国之行(七)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第五十六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七)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三七九章 对马海战(六)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一七九章 军事交流(一)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二零六章 战争规则(一)第一四六章 北仓之战(五)第一九一章 访问英法(二)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一零一章 巡视(六)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三十三章 年度总结(三)第三三九章 工业成就(五)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四九八章 各方态度(一)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二七零章 阴岛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岛(一)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一四三章 北仓之战(二)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八十四章 灾民(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九十五章 陆军改制(上)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八十九章 天津战役(二)第二五七章 访问(上)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击(一)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八十九章 安置营(五)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区(九)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穿越舰队简介一052D型驱逐舰第六三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二)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三二一章 骑军(五)第三一四章 锦州(二)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议(三)第三十八章 联军进攻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七十三章 来访者(一)第二五零章 鉴定图纸(下)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
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四九三章 袭取海参崴(二)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四十七章 登陆作战(上)第一七五章 德国之行(七)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第五十六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七)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三七九章 对马海战(六)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一七九章 军事交流(一)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二零六章 战争规则(一)第一四六章 北仓之战(五)第一九一章 访问英法(二)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一零一章 巡视(六)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三十三章 年度总结(三)第三三九章 工业成就(五)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四九八章 各方态度(一)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二七零章 阴岛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岛(一)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一四三章 北仓之战(二)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八十四章 灾民(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九十五章 陆军改制(上)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八十九章 天津战役(二)第二五七章 访问(上)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击(一)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八十九章 安置营(五)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区(九)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穿越舰队简介一052D型驱逐舰第六三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二)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三二一章 骑军(五)第三一四章 锦州(二)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议(三)第三十八章 联军进攻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七十三章 来访者(一)第二五零章 鉴定图纸(下)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