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

来到湖广总督府衙门的时候,只见府门大开,一大排差役卫兵左右分立,在大门口的台阶上,站立着十余人,为的一人顶戴花翎,官服朝珠,身材虽然不高,但神彩奕奕,颔下一部花白长髯,一直垂到胸前,正是张之洞。

陪同秦铮的荣俊业也暗吃了一惊,这可是相当隆重的迎接礼仪,虽然说张之洞为人崇尚虚名,大好喜功,踏实不足,豪放有余,但也旷放达观,不拘小节的一面,而且器局宏伟,雅量高致,对付一般的名士,既使是沒有功名,但也会以礼相待,不摆官架子,但摆出的这个架式,还是出了荣俊业的预想,因为这就差是摆派香案,否则就是迎接钦差大臣的摆场,想不到张之洞会对海外华人这么看重。

虽然荣俊业判断,张之洞会和海外华人达成协议,但还是低估了张之洞对海外华人的重视程度。其实收到了李鸿章、张佩纶的来信之后,张之洞的心里欣喜若狂。因为随着海外华人名声鹊起以后,张之洞就动了心思,希望能够和海外华人结交结交。

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海外华人己经成为中国政坛上一支举足重轻的力量,想要再官场上混下去,不可能不和海外华人建立关系。在这方面,张之洞的反应素来十分灵敏,当初在维新派闹得风声水起的时候,张之洞就主动找上維新派,不仅收了維新派的二号人物梁启为弟子,而且在康有为创办强学会的时候,还送去了5ooo两白银以为资助。并且还让自己的弟子杨锐加入维新派,当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也加入了强学会,因此时有“内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张之洞)”之称,翁、张也成了强学会的两大支柱。后来杨锐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要政,成为维新派的一员干将,也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被朝廷处斩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不过作为一名资深的官僚,张之洞与维新派的结交只是一种政治投资,而并非真心认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或芠持康梁的变法行为,至少不是完全认同,因此在结交之余,张之洞也刻意和维新派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康有为请张之洞做为强学会的会长列名时,张之洞却电告康有为:群才荟集,不烦我,请除名,捐费必寄。后来康有为做《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并鼓吹民权思想,不仅与张之洞平素的学术主旨不合,更是触犯到了清廷的禁忌,便停止了向强学会的捐款,同时还写了《劝学篇》,提出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尽管其中有张之洞的弟子杨锐,但张之洞却并没有受到牵连。

但现在海外华人可不是当初维新派那几个白面书生可比,论声势,他们屡败八国联军,夺天津、取威海、占青岛、复北京,军威赫赫,为清廷6o年来所无有;论实力,海外华人有人有枪有军舰,并且己占据多处地方,因此无论是那方面都要比当初的维新派强得多。便何况李鸿章早己经捷足先登,和海外华人拉上了关系,而且还到访过天津,衍然成为海外华人在清廷的代言人,这就更是让张之洞心里过不去,这次又落到了李鸿章的后面。

张之洞和李鸿章竞争了大半辈子,但始终都被李鸿章压着一头,好不容易等到李鸿章因甲午战败而失势,张之洞也有出了一口恶气之感,而现在李鸿章搭上了海外华人这跟线,说不定还会以招安海外华人之功,而重新回到权力的顶峰。

其实张之洞也不是没有想过,派人到上海、甚致到天津去和海外华人联系,但思来想去,张之洞还是没有施行,毕竟张之洞有自己的顾虑,海外华人可不同于当初的维新派,虽然当初维新派借着公车上书的势头,表面上声势浩大,但实际不过是一群无权无势的书生,其实需要朝中大员的支持,因此张之洞只要向他们稍稍示好,就可以立刻和维新派拉上关系,区区5ooo两白银,就可以从康有为那里弄到个强学会会长的头衔,而现在海外华人可是如日中天,张之洞再怎么示好,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再说海外华人己经和李鸿章拉上关系,是否还需要自己这个张香帅,还不得而知,万一自己这热脸去贴海外华人的冷屁股,岂不是自讨没趣吗?堂堂张香帅,可丢不起这个脸。

另外就是张之洞对李鸿章也不放心,两人互不对眼数十年,现在李鸿章己经和海外华人建立了关系,还会让自己插手其中吗?因此自己去联络海外华人,李鸿章会不会从中给自己使绊子。张之洞思考再三,也没有打定主意,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

只不过张之洞没有想到,李鸿章会主动给自己来电,介绍海外华人希望访问武昌,并且想向张之洞购买一些武器,一开始张之洞还不信,以为李鸿章是在耍戏自已,但随后久不和张之洞有来往的张佩纶也给自已来信,希望自已能够好好接待海外华人。张之洞也意识到机会来了,自己手里有海外华人需要的,而李鸿章又无法给予的东西,而且如果真的谈成了,还可以解决自己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境。至于清廷那边,张之洞到真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的清廷,自保都十分免强,那还管得了这些事情。

而且得知海外华人将派秦铮访问武昌,也让张之洞十分满意,因为他也收集了不少海外华人的资料,知道这可是海外华人里的二号人物,海外华人对李鸿章也不过如此,这说明海外华人对自已还是十分重视的,把自己和李鸿章并列,既然如此,自已自然也应投桃报李,因此也以极高的规格接待秦铮。

见秦铮到了,张之洞立刻率先走下台阶,亲自迎接秦铮,在中国的礼仪中,这叫降阶相迎。而秦铮也不敢怠慢,虽然张之洞摆出一付礼贤下士的开明样子,但自己扮演的可不是诸葛亮,没必要摆架孑装清高,而且张之洞喜好虚名,该给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因此也抢前几步,上了两级台阶,沒让张之洞完全走下台阶,双手抱拳,道:“见过香帅。”

果然,秦铮的行动让张之洞十分高兴,赶忙拱了拱手,道:“秦政委,不必客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老夫己经为政委备下了接风宴席,先进去再说。”说着拉着秦铮,一起走进了总督府衙门。

在后堂里己经摆好了一张圆桌,张之洞在主席就座,让秦铮坐在次席,另外还有六人入席就座,共计凑成八席,其中就有荣俊业,而其他五个人,估计也都是张之洞的幕僚。

果然,落座之后张之洞一一向秦铮介绍,在张之洞右手边第一席的是一个45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削瘦,但双目精光四射,一看就是机智过人之辈,而张之洞向秦铮介绍,此人便是他的席幕僚赵凤昌。

这和秦铮猜测的结果一样,虽然赵凤昌并沒有担任过什么重要的职位,但在旧时空的清末民初政坛上,却是一位举足重轻的人物,在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苏报》案、辛亥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极为巨大的传奇式人物,素有“民国诸葛”之称。这次东南互保的最初提倡者,就是赵凤昌,并且参与了整个东南互保的策划、实施、谈判过程,可以说沒有赵凤昌,也就没有东南互保。因此秦铮也拱了拱手,道:“我在上海时,早听过竹君先生(赵凤昌字竹君)的大名,不想能在香帅这里能一会尊颜。”

赵凤昌还礼道:“秦政委过讲了。”

张之洞呵呵一笑,接着又介绍坐在赵凤昌身边的人,道:“此位辜鸿铭,精通西学,仍是老夫一臂。”

秦铮点了点头,这又是一个大腕级的历史名人,这家伙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国语言,并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而且说起辜鸿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留辫子,其实辜鸿铭在英国留学时,早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而辛亥之后,反到把辫子又重新留了起来,四处招摇炫要。而辜鸿铭留辫子的原因也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不过辜鸿铭的主要成就不是政坛,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由其是翻译事业,但和这个时代流行的翻译外国书籍不同,辜鸿铭的翻译事业主要是将中国的古籍经典译成外文,并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让西方人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在张之洞的幕僚班子中,辜鸿铭的职务是洋文案,主要是负责翻译,并且兴办教育,鼎力谋划筹建了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秦铮笑道:“我们在青岛,可是早就听闻过辜先生的大名。”

辜鸿铭怔了一怔,因为秦铮的话有些奇怪,听过自己的名声,到不奇怪,但为什么是在青岛?自己可从未到过青岛,因此也不由问道:“秦政委此话怎讲。”

秦铮笑道:“徳国元帅瓦德西,自称为先生的旧交,对先生的学问素来敬服,多有推崇,因此我们就是从他那些听到先生的大名。”

辜鸿铭呆了一呆,也笑道:“当年一别,还以为从此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日,却不想在中国竟能有再逢之时,总要见上一面才好。”

秦铮微微一笑,道:“欢迎先生访问靑岛,并会见故友。”

――――――――分割线―――――――――分割线――――――――

关于辜鸿铭和瓦德西的关系,一般的说法是:辜鸿铭留学法国时,住在巴黎某名妓家里,有个每天替这名妓跑腿的德国小贩,是个文盲,但有志气,于是辜鸿铭应那位名妓的要求,教这小贩德文,后者还向他下跪叩行拜师礼,这小贩便是后来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清廷与八国联军谈判中,辜鸿铭出场镇住了瓦德西,终于缔结有利于帝国的《辛丑合约》--要不是李鸿章临时背叛商定的计划,清帝国的赔款至少可按辜鸿铭的方案,减少二亿两!这一段故事出于辜鸿铭的一段回忆录,后来基本被收录于所有辜鸿铭的传记书籍中。

不过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瓦德西生于1832年,从两个人的出生时间来看,辜鸿铭比瓦德西晚出生近25年,而且瓦德西35岁便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成为总参军官。因此瓦德西不可能拜辜鸿铭为师,另外瓦德西的出身贵族,他的父亲和外公的职位都是将军,那么既然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瓦德西在法国做过小贩的说法也不能成立了。

从两人的生平经历来看,辜鸿铭赴巴黎留学时约在1878-1879年间,而瓦德西时有45岁正任德国驻法国大使,因此两人可能会在这一段时间内有过交集。但也仅此而己,别说瓦德西不可能拜辜鸿铭为师,就算是真的,也不可能因私人关系影响国家利益。

第四六零章 围歼日军(四)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十六章 歼灭(一)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四七四章 山海关之战(三)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五六七章 阴谋(五)第六零九章 满洲里战役(二)第八章 伏击俄军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抚(九)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一六五章 年终(下)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第六六一章 台湾海峡之战(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访问(三)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二)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二六七章 根据地(九)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六八六章 结束战争(七)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一九三章 访问英法(四)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战(五)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一三六章 海军假期(七)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区(十二)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四九四章 联盟终结(下)第五七七章 袁世凯来访(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战(五)第一七五章 德国之行(七)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
第四六零章 围歼日军(四)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十六章 歼灭(一)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四七四章 山海关之战(三)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五六七章 阴谋(五)第六零九章 满洲里战役(二)第八章 伏击俄军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抚(九)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一六五章 年终(下)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第六六一章 台湾海峡之战(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访问(三)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二)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二六七章 根据地(九)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六八六章 结束战争(七)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一九三章 访问英法(四)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战(五)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一三六章 海军假期(七)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区(十二)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四九四章 联盟终结(下)第五七七章 袁世凯来访(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战(五)第一七五章 德国之行(七)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