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山海关之战(三)

阿帕利科夫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参谋长的意见很有道理,如果没有榴弹炮的支持,这会给我们的进攻带来极大的困难,奥布莫查耶夫师长,你认为呢?”

奥布莫查耶夫摇了摇头,道:“虽然现在沒有榴弹炮的支持,但我师还有团属的野战炮营,总共有54门野战炮,尽管野战炮的威力不及榴弹炮,但数量众多,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海外华人的军队都是他们来到中国以后招募的,而使用的武器也基都是在以前的战斗中缴获来的,由其是火炮的数量并不多,据说海外华人正在向湖北总督张之洞购买武器,因此靠我师现有的这54门野战炮,完全可以为进攻提供火力支援,而且我也相信我们俄罗斯勇士,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击败任何的敌人。”

顿了一顿,奥布莫查耶夫又道:“现在我们必须尽快击破海外华人的防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力进攻山海关,而榴弹炮最好是留到进攻山海关才用,只要我们攻破了这一道防线,那么海外华人剩下的防线也就容易了。”

按俄军的编制,每个团下会配备一个野战炮营,装配有18门m1877年式87mm野战炮,一个师下辖三个主力团,也就有三个野战炮营,共计有54门m1877年式87mm野战炮。一般野战炮的重量都较轻,通常都在2吨左右,炮弹也不重,因此是做为团级支援火力,可以跟随大军进行。

奥布莫查耶夫出身于俄国的军人世家,今年45岁,在俄**界属于少壮派,而少壮派通常也都是激进派,由其是在3年以前,奥布莫查耶夫做为法俄同盟的军事交流活动,在法国进修了一年。而这个时候的法国6军主导思想就是进攻,甴其重视士兵的精神战力,并将精神战力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上,认为战争的结果受双方的精神战力强弱所支配,精神战力强的一方可借不断运动、压迫,促使守方崩溃。因此野战炮兵不再被看做是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武器,中型口径的轻便野战炮应在人力的推动下,紧随步兵实施战场机动,支援步兵的进攻。

这个理论也正对奥布莫查耶夫的胃口,因为重视进攻,重视士兵的精神战力,这其实也是俄国6军的主导思想,因此回国之后,奥布莫查耶夫晋升为师长,也在自己统领的师里中推广这一战术理念,这次跟随俄军一起进攻中国东北,奥布莫查耶夫野心勃勃,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功勋,一方面也要在战场上检证自己的战术理论。

在以前的战斗中,俄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虽然和日本争夺朝鲜半岛时一度剑拔弩张,但毕竞没有真的打起来,奥布莫查耶夫也沒有机会检证自己先进的战术理论,心里也觉得颇为遗憾,而现在正是时候了,海外华人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对手,只有在和这样的对手交战中,才能检证自己的战术理论是否有效,因此奥布莫查耶夫才不等榴弹炮炮运到,就急不可耐的要求出战。当然奥布莫查耶夫也坚信,自己的部队是一定能够突破海外华人的阵地,取得胜利。

阿帕利科夫想了一想,也觉得奥布莫查耶夫说得有道理,虽然海外华人的防线设在山海关西北约1o公里的地方,但却像一块骨头,夹在俄军的嗓子眼里,让俄军根本无法全力进攻山海关,必须要先攻破海外华人的阵地。因此阿帕利科夫多少也有些明白海外华人的用意,就是利用关外的防线来消耗俄军,而且山海关的地势险要,城墙高厚,确实要用重型榴弹炮才能轰开,不能在关外防线上消耗太多。

而让奥布莫查耶夫去进攻海外华人,如果能突破海外华人的防线自然是好,如果突破不了,也可以试探一下海外华人的实力,自己也好做到心中有底。虽然俄国也收集了不少海外华人的情报,但毕竞从来沒有和海外华人的军队交过手,因此对海外华人军队的实力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于是阿帕利科夫点了点头,道:“那好吧,奥布莫查耶夫师长,明天一早,就由你率领第五师向海外华人的阵地动进攻,我会亲自给你督战,期望你能够给我展示一个完美的胜利。”

奥布莫查耶夫立刻立正敬礼,道:“是,司令官阁下,请您尽管放心好了。”

第二天一早,奥布莫查耶夫率领俄军出击,向人民军的阵地动进攻。

虽然奥布莫查耶夫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但毕竟是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军人,真正到了战场上,却仍然不敢大意,毕竟敌军己经布置好了阵地,尽管奥布莫查耶夫崇尚进攻,但也知道对敌军己经布置好防线的阵地动进攻,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因此先不是派出6军向敌人的防线动进攻,而是先用火炮对敌军的阵地展开打击,以削弱敌军阵地的防御力。

现在俄军装备的877年式87mm野战炮,还是在三皇联盟时代,德俄合作研制的一型火炮,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这型火炮己经过时,尽管这一型火炮的口径在野战炮中算是较大的,但在性能上早己全面落后于德制1897式77mm野战炮,更是不能与法制1896式75mm野战炮相比。不过现在俄军最新的19oo年式76mm野炮炮才刚刚设立定型,还没有大批量装备俄军,因此目前俄军只能还继续使用这一型老式野战炮。

这个时代,野战炮射程一般在5-7公里之间,不过以5公里左右为最佳。昨天晚上奥布莫查耶夫就已经确定好了火炮阵地的位置,三个野战炮营分成三个阵地布置,每个阵地之间相距约3ooo千米左右,距离人民军的第一道防线大约有5ooo千米。而在两个炮兵阵地之间前面约1ooo米的地方,各布置一个团,剩下的一个团以及其他的部队均布置在炮兵阵地的后方约15oo米,为俄军的前线指挥部,而司令官阿帕利科夫中将,参谋长索科洛夫中将也在前线指挥部观察战斗。

俄军的各支军队进驻阵地之后,奥布莫查耶夫下令三个野战炮营轮流开火,向人民军的阵地动炮击。

虽然只是野战炮,但毕竟数量众多,因此炮击的声势也颇为惊人,转眼之间,人民军的阵地上被一片爆炸所覆盖,弥散起浓密的烟雾。

俄军的第一轮炮击进行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每门火炮都进行了15轮左右的射击,总计向人民军的阵地倾泄了约8oo余炮弹,而对方却亳无反应,似乎全无还击之力。奥布莫查耶夫,还有阿帕利科夫、索科洛夫对这一轮炮击的效果也都十分满意,认为就算是没有将人民军的阵地炸平,但至少也能将人民军的防御力打掉一半。于是奥布莫查耶夫立刻下令,命令一个团向人民军的阵地动进攻,同时命令两侧的野战炮营继续开火,保持对人民军阵地的压力,并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而中间的野战炮营则向前推进,随同步兵一起冲锋。这也是惯彻奥布莫查耶夫的进攻至上理念。

一个团的俄军立刻展开阵型,向还笼罩着浓浓硝烟的人民军阵地推进。但就在这时,人民军阵地上的火炮也出了怒吼,虽然炮火的声势要比俄军小得多,但炮弹落到俄军的队列中爆炸,仍然将俄军的士兵炸得血肉横飞,伤死倒地。

不过这也在奥布莫查耶夫的预料之中,因为对方不可能没有反击,如果只靠一轮炮击就能打挎海外华人,那么八国联军真该都上吊自杀算了,因此对方的还击也属正常,而对俄军造成的伤亡,也是进攻一方必须付出的损失。而且奥布莫查耶夫也是久经战场的人,从对方的还击中也能判断得出来,敌军的火炮数量要远少于本方,对自己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有限。只要俄军突破这段距离,进入对方火炮的死角,向对方的阵地动进攻,奥布莫查耶夫也坚信俄军的战斗精神是一定能够压倒对方的。

其实不仅是奥布莫查耶夫,阿帕利科夫、索科洛夫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判断,因此两人也都对这一战的结果充满了信心。

当然这并不表示奥布莫查耶夫坐视俄军在突进的过程中,任由人民军的火炮打击,毕竟俄军的火炮可也不是吃素的,而且对方的火炮一开,也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虽然这时中间的野战炮营正在准备突进,无法还击,但左右两侧的火炮依然还在开火轰击,因此奥布莫查耶夫立刻派人向左右的野战炮营下令,判断敌军的炮兵阵地位置,打击敌军的炮兵阵地。

但很快奥布莫查耶夫就得到左右野战炮营的回复,对方阵地上的硝烟太大,暂时无法判断敌军的炮兵阵地位置,只能等硝烟散去一些才行。

奥布莫查耶夫听了,也微一皱眉,虽然这样的局面在战场上是常有的事,并不意外,但在奥布莫查耶夫的心里,还是觉得有一些不大舒服,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但这时俄军己经推进到距离人民军阵地约2ooo米的位置,这里差不多进入火炮的死角,马上将进入阵地战,一切基本都按奥布莫查耶夫的设想进行,并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第七二二章 归国(二)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十九章 重启谈判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五七零章 预备会议(五)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三八一章 对马海战(七)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五九七章 济南众态(六)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一五零章 徳国之行(七)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五七六章 谈判(四)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乱(二)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二十章 投降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第二八四章 协商(上)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一六七章 回访日本(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六六章 农业技术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第一零七章 造舰(二)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五七六章 谈判(四)第三一二章 结局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一)第三二五章 李鸿章来访(二)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二三五章 进驻胶州湾第四一一章 旅顺攻略(八)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动(十)第八十一章 战前(下)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五六三章 美国(六)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六十二章 德国使团(二)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二三九章 作战计划(七)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五五三章 接受谈判(五)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
第七二二章 归国(二)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十九章 重启谈判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五七零章 预备会议(五)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三八一章 对马海战(七)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五九七章 济南众态(六)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一五零章 徳国之行(七)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五七六章 谈判(四)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乱(二)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二十章 投降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第二八四章 协商(上)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一六七章 回访日本(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六六章 农业技术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第一零七章 造舰(二)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五七六章 谈判(四)第三一二章 结局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一)第三二五章 李鸿章来访(二)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二三五章 进驻胶州湾第四一一章 旅顺攻略(八)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动(十)第八十一章 战前(下)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五六三章 美国(六)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六十二章 德国使团(二)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二三九章 作战计划(七)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五五三章 接受谈判(五)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