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访问英法(七)

结束了在法国议院的演说,徐济超对法国的访问也全部结束,在第二天从巴黎乘火车到达里尔的效敦克尔克港,乘船前往英国,一共历时6天。

总体来说徐济超在法国的访问取得的成果并不多,甚致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果,毕竟这也不是一次正式访问,而且华东**和法国之间还有许多矛盾,互信也不够。但双方毕竟是刚刚进行过战争的国家,现在能够进行访问,并且都有改善关系的意向,己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毕竟要真正改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当天下午,轮船就到达英国,并沿泰吾士河驶入伦敦港口。

英国的接待规格和法国基本相同,不过来港口迎接访问团的华人更多,足有500余人,这一方面是在英国的毕侨、留学生比法国更多;另一方面也是英国方面的组织更为努力,而且还有舞龙、舞狮一类的传统表演,因此声势也为浩大,也显示了英国确实希望和华东**改善关系的诚意。

现任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次日便接见了徐济超,并和徐济超展开了会谈。

阿斯奎斯首先道:“徐先生,您在法国和法利埃总统会谈的内容,法国方面己经告知给我们。坦白的说,我们和法国一样,都有和华东**改善关系的意愿。但也不能否认,华东**和德国走得太近,确实是阻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改善。”

徐济超皱了皱眉,法国人没有忽悠动自己,难道英国人认为自己的忽悠水平比法国人高,所以也想玩这一套,于是道:“首相先生,华东**也希望和英国、法国改善关系,但现在我们三方之间关系成这个样子,责任不在我们而在英法二国啊!至于我们和德国的关系,我己经对法利埃总统解释清楚了,当然现在我不介意再重复一遍,华东**和德国的关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决定,是否改变与德国的关系,我们自然会有判断。”

阿斯奎斯笑道:“徐先生,我们能够理华东**的决议,毕竟在任何时候,国家利益都应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过我认为如果我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得以改善的话,能够给华东**带来的利益要远远超过德国。”

徐济超怔了一怔,道:“是吗!”

阿斯奎斯道:“当然!我不否认德国有强大的国力,但英国加上法国,无论在那一方面的实力,都要远远超过德国。”

其实英国对华东**的态度要比法国更务实得多,在远东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就在认真的进行反思,寻找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给英国的教训。毕竟这次参战的远征军舰队是由英国主导,而且又是英国最擅长的海军领域,无论从那方面来看,这次战争都没有输的可能性,但结果台湾海峡一战却偏偏就是输了,而且还输得很惨,基本可以算是全军覆没了,因此英国毕须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否则英国百年霸主的位置,恐怕是真的保不住了。

不过在寻找失败的原因上,进展一直不大,因为台湾海峡之战实在有太多的不合理的地方,根据对幸存官兵,以及战争结束之后,华东**释放的俘虏询问,华东**的海军应该是使用了一种尾部可以喷火,并可以从空中垂直打击的炮弹,而这种炮弹的威力极大,只需要一二发就可以令一艘战列舰彻底失去战斗力,或者是被击沉。而且命中率极高,几乎百发百中,似乎没有人看到这种炮弹落到水里的情景。这是台湾海峡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但在海军部里,有不少人对这种法持怀疑态度,一是这种炮弹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二是这种说法本身也有很多矛盾和疑点的地方。

首先的疑点这种炮弹可以从空中垂直打击,这本身就够匪夷所思了,因为就算是臼炮的射击,也不可能达到垂直打击的效果,而且也有不少人声称自己看到这种炮弹贴着水面直射过来的,难道这种炮弹有两种射击的模式?

其次是竟然没有人看见这种炮弹是从那里射击出来的,无论是从空中垂直打击,还是贴着水面直射似乎就是凭空出现的一样。尽管当时双方舰队的交战距离超过了10000米,但这还是在肉眼可以看到的范围,再加上有光学仪器的帮助,因此对方的火炮射击情况,还是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的,但却没有人看到这种炮弹是怎么射击出来,由其是如果这种炮弹直可以从空中垂直打击,那么主炮开火时必须将炮管抬高到45度以上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不可能没有人看到。

第三个疑点是这种炮弹的威力,可以说十分巨大,一二发就可以令一艘战列舰彻底失去战斗力,或者是被击沉,但也有人看到,有的军舰挨了5、6发,尽管也损伤惨重,但远没有到彻底失去战斗力或被击,难道是这种炮弹有不同的口径大小吗?

第四个疑点是这种炮弹的尾部可以喷火,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因为无论是从空中垂直打击,还是贴着水面直射都有这个特征,这到是和烟花的原理有些相似,因此有人认为这种炮弹是基于烟花的原理制造,可以视为一种大号的烟花,但烟花是没有准头的,而这种炮弹几乎弹无虚发,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另外还有人称看见炮弹的中部有一对展开的飞翼,有这种炮弹吗?

第五个疑点是在台湾海峡之战前的纳土纳群岛海战,华东**并没有使用这种武器,而是使用传统的炮战,虽然这一战赢了,但自身也受损不小,为什么华东**在纳土纳群岛海战中没有使用这种炮弹呢!而且就是在台湾海峡之战中,华东**使用这种炮弹的时间也不长,前前后后也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样子,最多不超过三十分钟,然后基本还是用传统的炮击。

第六个疑点是根据英国情报人员获得的消息,华东**建造的新军舰,也都是传统的多炮塔军舰样式,看起来都不是使用这种炮弹的样子。

基于这么多的疑点,因此有人就认为这种所谓的尾部喷火的炮弹是士兵的错觉,而为什么许多士兵都产生这种错觉,应该是一种集体效应,即一名士兵将自己的错觉说出来,影响了其他士兵的判断力,即使是有的士兵没有产生这种错觉,但相信这种错觉的人多了,反到怀疑起自己的真实观感,形成了集体错觉,这也就是这种尾部喷火炮弹说法存在诸多矛盾和疑点的原因。台湾海峡之战的失利,应该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并根据掌握的己知情况,经过推测到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建立华东**的海外华人可能在登陆中国大陆之前,在其居住的海岛上掌握了某种技术,基于烟花的原理制造出一种新型的炮弹,可以依靠尾部喷火推进,达到超远的射程,有巨大的威力,并解决了准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喷火炮弹生产了多种型号,样式、威力也各不相同。

当然喷火炮弹只是这种武器的代号,海外华人未必会使用这个名字。而在海外华人登陆中国大陆之前,所带的几艘军舰上装备的火炮极少,只有一门主炮,口径也不大,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装备了这种喷火炮弹,而且并不需要炮管发射。

至于这种技术是怎么来的,则很有可能并不是海外华人自己开发,而是寻找到什么遗迹、启示之类的东西,因为有一种传说,就是海外华人原来居住的海岛是属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遗迹,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这种技术就应该是亚特兰蒂斯文明创造的,但随着他们居住的海岛沉没,这种技术或者失传,或者缺乏实现的条件,甚致也许只有海岛上才能生产,因此在建立华东**之后,就只能建造传统的军舰。不过在海外华人带来的几艘军舰上,应该装配了一定数量这种武器,于是只能用于最关建的战场,而在次要的战场上,则使用传统的军舰,以火炮决胜。

应该说这个推测确实够大胆,而且在逻辑上到也能够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部份接近了真像。不过英国海军部不可能拿这样一份报告做为台湾海峡之前失利的原因。首先是这个推测完全建立在大部份都没有被证实其真实性的情况资料的基础上,有些甚致连一点资料都没有,完全是靠想法;其次是脑洞也开得实在太大了,连亚特兰蒂斯都出来了,因此这个推测更适合作为奇幻小说的素材,而不是海军的正式报告。如果把这份报告交给内阁,估计海军部明天就要全体下课。

其实就连推测出这些情况的海军技术官员们也都不相信这些推测是真实的,毕竟太匪夷所思了,因此也没有据理力争,最后份推测的报告放进英国海军的档案室里,封存起来,而海军部对内阁的说法是,现在掌握的资料不够,必须收集更多,更详实的资料,才能全面分柝出台湾海峡之战失利的原因。

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二八五章 年终会议(一)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第二一五章 青岛攻略(四)第二七一章 根据地(十三)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三七一章 德国的收获(上)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四十二章 造舰计划(六)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七三一章 决策(五)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战(七)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乱(七)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战(六)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二零九章 战争规则(四)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五二八章 攻占哈尔滨(三)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二一四章 奇袭库伦(八)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区(十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动(十四)第一七四章 南洋巨富(上)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三)第一七九章 军事交流(一)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七三章 北洋议事(三)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五四二章 未来计划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第二十章 投降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二十五章 接管济南(十八)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
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二八五章 年终会议(一)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第二一五章 青岛攻略(四)第二七一章 根据地(十三)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三七一章 德国的收获(上)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四十二章 造舰计划(六)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七三一章 决策(五)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战(七)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乱(七)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战(六)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二零九章 战争规则(四)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五二八章 攻占哈尔滨(三)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二一四章 奇袭库伦(八)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区(十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动(十四)第一七四章 南洋巨富(上)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三)第一七九章 军事交流(一)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七三章 北洋议事(三)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五四二章 未来计划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第二十章 投降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二十五章 接管济南(十八)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