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

郑才盛、富顺接到了港口士兵的报告之后,赶忙亲自来到港口,将张佩纶、李经方接进山海关的提督衙门,虽然四人以前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清廷对官场的交往自有一套成形的规据,因此四个人分宾主落座,互相寒喧了一番之后,也拉近一些关系,郑才盛道:“张兄、李兄,兄弟前天就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天籁小说兄弟也实话实说,昨天兄弟就收到锦州来的告急,俄军出动大军七万余人,火炮三百余门,己向锦州动进攻,估计现在这个时候,俄军已经攻占了锦州。而锦州一失,俄军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山海关。”

富顺接着道:“别看我们山海关还有1万6千余兵力,火炮也有几十门,但有一半都是从北京败退下来的败军,而且弹药也不充足,如果俄军真的打到山海关,实在是万难抵抗,就在三天以前,我和郑军门就联名向西安电,请示太后和皇上,如何应对俄军,但直到现在还沒有收到朝廷的明示,我和郑军门纵然不惜一死,以身殉城,但却恐有误朝廷的大事啊,幸好是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不然我和郑军门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两位既然来到山海关,定是以有守住关城的大计了吧。”

李经方笑了一笑,道:“这是自然,国事虽然艰难,朝廷动荡不安,但我大清恩泽二百五十余年,岂是这些许小动荡能够动摇的,何况有李中堂支撑大局,终有拔乱反正,朝廷重新稳定下来之日,守住山海关,李中堂早有定计,还请两位先看此信,自有道理。”说着李经方拿出了李鸿章的书信,递给郑才盛。

接过李经方的书信,郑才盛打开来和富顺一起观看,李鸿章的信要比电报写得详细得多,表示现在只能向海外华人求助,才能守住山海关,抵挡俄军,因此要求郑才盛、富顺在海外华人的军队入关之后,将关城的防御交给海外华人全权负责,全力协助海外华人守住山海关,并且还强调这是守住山海关的唯一办法。

看完了李鸿章的信之后,两人的心里却有些犹豫起来,虽然在李鸿章的电报中说过要向海外华人救援,但还未成真,而现在李鸿章等于是要两人将山海关的城防大权都交给海外华人,这可就不是向海外华人求救那么简单了,虽然两人并不知道李鸿章是怎样和海外华人搭上交情的,但直到现在为止,清廷都还沒有正式策封海外华人,这样把关城交给海外华人,靠得住吗?

严格来说,海外华人做为海外归附的华夏后裔,在中国攻城掠地,甚致是招兵买马,封官设职,这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是在太平时期,朝廷是会出兵讨伐的,只是现在清廷被八国联军打得弃京而逃,成了一个流亡政府,自然无力来约束海外华人,只是等朝廷安定下来以后,追究起来怎么办?

过了好一会儿,郑才盛才道:“敢问两位,请海外华人出兵增援山海关,可是朝廷授意。”

张佩纶摇了摇头,道:“沒有朝廷授意,此仍李中堂之议。”

两人听了,脸上也不禁变幻不定起来,李鸿章私自向海外华人请援,这可是犯了朝廷大忌的事情,当然李鸿章资历深厚,朝廷就算是追究起来,也会留有余地,但自已可没有李鸿章的资格,说不过到时候李鸿章还会将责任全推到两人的身上。倒霉的可是他们两人。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两人是可以不听从李鸿章的命令,但尽管现在李鸿章已经失势,但势力也远非两人可比,如果得罪了李鸿章,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而且现在俄军南进在即,恐怕还不等李鸿章报复,就先丧命在俄军的手里。因此郑才盛迟疑了一下,才道:“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先去电请示朝廷,由朝廷示下,依朝廷之命行事?”

张佩纶笑道:“如果是朝廷当政,天下太平自当先请示朝廷,再依朝廷之命行事,但两位应该知道,现在可并非太平时节,如果朝廷西巡,两宫移架西安,此诚多事之秋,我们做臣子的,自当竭尽全力,为朝廷解难,为两宫分忧,这些事情岂能打扰朝廷,让两宫忧心,我们做臣孑的,又于心何安呢?因此只能事急从权,只有击退俄军,守住国土,方才显为臣之道。”

郑才盛苦笑了一声,张佩纶说得确实沒有错,在官场上确实就讲究蒙上不瞒下,报喜不报忧,程序正义不正义无所谓,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了。而且一但上报给朝廷,那么事情就不由两人控制了,三天前两人就上报西安,告之朝廷俄军南进的消息,但直到现在却还没有回复,而这次再报上去,谁知道又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朝廷的回复。而在此期间有任何动作,可就是大罪了,因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先斩后奏,把海外华人请来守住山海关,击退俄军,只要守住了关城,那就什么都好说。

但请海外华人来守卫山海关,却是关系重大,两人可不敢轻易妄行,虽然两人不敢怀疑李鸿章有什么私心,但谁知道李中堂和海外华人有什么私下交易,前几年李中堂出使俄国,参加俄皇的登基大典,并与俄国签定【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但消息传回国內,却有人说李中堂接受了俄国的贿赂,签定的是卖国条约,谁知道这次李中堂和海外华人之间又有没有什么猫腻。这里的水太深,两人可不敢轻易去趟。

于是郑才盛想了一想,才试探道:“不知两位是和海外华人是如何协议的,海外华人出兵帮我们守卫山海关,不知要什么好处,还请两位明示,兄弟也好早做准备。”

张佩纶虽然久不为官,但却一直都沒有离开官场,自然知道郑才盛担心什么,笑了一笑道:“郑军门尽管放心好了,两位大约也听说过,海外华人原是前朝遗民,华夏后裔,一直留居海外,但一直心系中华,如今回归中土,正逢庚子国变之际,他们屡败八国联军,收复北京、天津、威海、青岛等数地,若非有他们,我大清国事,还不知败坏到何等地步,此番他们只为守卫国土,不使俄军侵犯京师之地,无需任何报酬。”而且此番李中堂能够请海外华人出兵守卫山海关,己是十分不易了,因此还请郑军门不可迟疑。”

富顺道:“我等有守土之职,自然责无旁贷,但若无朝廷之令,就请海外华人援助山海关,若是将来朝廷问责下来,又如何是好呢?”

李经方这时有些不奈烦了,道:“朝廷问责下来,自有李中堂顶着,你们两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郑才盛、富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却都在想着,现在说得好听,但到了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谁知道李鸿章顶不顶,万一李鸿章撒手不管,自己又去找谁呢,但这话又不能对张佩纶、李经方说,因此两人也显得十分尴尬。

这时张佩纶道:“两位的但心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实无必要,现在海外华人已经收复了北京,不日就将迎太后、皇上圣驾回宫,海外华人为大清立下如此大功,必会受朝廷重用,封候拜爵自不在话下,就是进军机,封疆吏,亦非不可,因此两位此时请海外华人入关,共拒俄军,其实并无大碍,而且海外华人击败俄军之后,两位也可立下一件大功,等朝廷安稳下来以后,也必会对两位有所封赏,何况退一步来说,若无海外华人相助,两位可能守住山海关吗?”

两人都连连摇头,表示只能自己的力量,是守不住山海关的。

张佩纶笑道:“那就是了,一但山海关失守,两位身为守关主将,便有失土之责,必会受朝廷重责,但如果能够守住山海关,将来就算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责罚也不会太重,将来也未必沒有再起之日,因此唯今之计,只有请海外华人进关,主持守关大计,两位还要迟疑吗?”

听了张佩纶的这一番话,两人才恍然大悟过来,对两人来说,守住山海关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相反如果真如张佩纶所说,如果守住了山海关,击败了俄军之后,海外华人真的受了朝廷的重用,自己还可以借这次共同守卫山海关之机,和海外华人搭上关系,说不定将来还真能达起来。而李鸿章这么卖力的为海外华人奔走,估计也是看中了海外华人的潜力,既然李鸿章都看好海外华人,那么自巳还有什么好说的。

郑才盛、富顺毕竞只是地方守将,对官场的套路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不如李鸿章那么老练,就是和张佩纶、李经方相比,都远远不如,因此根本就看不出海外华人根本不可能受清廷的重用。但既使计算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两人也就不在犹豫,立刻请张佩纶、李经方陪同,再赶到码头去迎请海外华人上岸。

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三五五章 大战之前(二)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五)第三九八章 全面开战(七)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战(十六)第三二五章 海参崴(八)第二零九章 奇袭库伦(三)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六七三章 大获全胜(四)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二三四章 作战计划(二)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二零八章 奇袭库伦(二)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三十四章 年度总结(四)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六百章 济南众态(九)第五章 上岸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三八三章 对马海战(九)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六七七章 大获全胜(八)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动(十一)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五八二章 张作霖归附(上)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四三三章 进攻北京(十二)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五二二章 反围剿(二)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六三二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四)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赛(一)第一章 撤侨舰队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七十七章 陆军编制(一)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九十一章 天津战役(四)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一三零章 外调(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抚(九)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六七零章 大获全胜(一)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四二六章 进攻北京(五)第五十一章 占领大沽口(二)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六十二章 德国使团(二)第一三六章 海军假期(七)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
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三五五章 大战之前(二)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五)第三九八章 全面开战(七)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战(十六)第三二五章 海参崴(八)第二零九章 奇袭库伦(三)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六七三章 大获全胜(四)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二三四章 作战计划(二)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二零八章 奇袭库伦(二)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三十四章 年度总结(四)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六百章 济南众态(九)第五章 上岸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三八三章 对马海战(九)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六七七章 大获全胜(八)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动(十一)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五八二章 张作霖归附(上)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四三三章 进攻北京(十二)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五二二章 反围剿(二)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六三二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四)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赛(一)第一章 撤侨舰队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七十七章 陆军编制(一)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九十一章 天津战役(四)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一三零章 外调(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抚(九)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六七零章 大获全胜(一)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四二六章 进攻北京(五)第五十一章 占领大沽口(二)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六十二章 德国使团(二)第一三六章 海军假期(七)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