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3)

红军则采取避实就虚,向敌后运动,并与赣东、赣北、赣西友军相呼应,对敌军仍取各个击破战法。

7月1日,陈铭枢右翼集团军分三路,向招携、宁都、沙溪、莲塘、兴国、沙村地区进攻,左翼集团军在何应钦指挥下,向黎川、广昌、黄陂进攻。

7月下旬,红军主力悄悄越过蒋鼎文第九师和蔡廷锴六十师之间地带,次日与上官云相开战,第三天即击败上官四十七师,第四天于莲塘击败郝梦龄五十四师。经过三天行程,又赶到黄陂击败毛炳文第八师,10日,克黄陂。红军三战三捷,士气大增。

9月3日,何应钦攻下黄陂。此时,左右翼两集团军,对红军开始缩小包围圈。何应钦左翼军陈、罗部和右翼军韩、蔡部转向北攻。红军又从以上诸部问隙中突围南进,到达兴国地区集中休整,及蒋军发现包围落空时,红军已休整了半个月。同时,汪精卫在广东召开非常会议,蒋又分师粤赣边。15日,红军遂将疲敌五十二师击破。

18日,日寇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件发生。蒋军停止进攻,第三次“围剿”匆匆收场。

3.第四次“围剿”红军

1932年6月15日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开鄂豫皖赣湘五省“清剿”会议,会议商定了第四次“围剿”红军的计划。决定以先肃清鄂豫皖三省红军为先期目标,军事与政治相互配合,确保“进剿”计划完成。

接着蒋介石又于17日在牯岭召开鄂、豫、皖、赣、湘五省民政建设会议。五省政府主席、军事将领及民政、建设厅长均出席会议。22日,蒋介石在牯岭主持召开豫、鄂、皖、赣、湘五省军政长官会议。他作了《剿匪的成败如何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的讲演,宣布这次“围剿”的整个步骤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消灭鄂豫皖和湘鄂西两个红军根据地,然后全力进攻中央苏区。“进剿”方略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分区清剿”,“政治军事双方并进”,“标本兼施”,并要求对红军要“穷追硬堵”,“硬干、快干、实干”,“早日将匪类肃清”。

在牯岭“清剿”会议召开的同时,蒋介石紧急调动部队,推进“清剿”计划。6月19日他以军委会名义令第八十三师蒋伏生部和第十师李默庵部由浙调鄂“剿共”。21日,任命曹浩森为鄂豫皖三省宁陵、永城、曹县、夏邑、虞城、柘城、单县、亳县、鹿邑、考城等15县为“剿共”清乡县,并在商丘召开15县联防会议,议定于7月1日,命“剿共”部队,在苏区与白区交界地带,“一律仿湘办法,举办团防与剿共义勇军”,以袭扰苏区。

6月28日,蒋介石下庐山,由九江抵汉口,同日在汉口设立了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内设党政军各会处,分掌一切业务,任杨永泰为总部秘书长,开始整饬“剿共”政务。

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亦相当疲劳,亟待休整。而张国焘却不顾红军的实际,意欲进逼武汉,抢夺大城市,强令人马西击平汉路,向信阳、广水段出击。时值7月,骄阳似火,军中中暑病倒者甚多,虽然在信阳一带打了几仗,然仅攻占了鸡公山,损失不小。

8月,蒋氏坐镇武汉,指挥其中、右两路人马,计26个师又5个旅30万人,另有4个航空队,全力压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第四次“围剿”,蒋部署了两个战场,一个主战场在鄂豫皖,一个次战场在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以吴奇伟、孙连仲部守北面永丰崇安,十九路军守东线,粤军自南进攻。7月初,粤军自南北进,大举入侵赣南。7月中旬,红三军击溃李汉魂部13个团。7月17日,击溃孙连仲二十七师,克乐安、宜黄,高树勋4个团被缴械。20日,又于南丰地区击溃毛炳文、许克祥10个团。22日,收复南丰。10月,红军转入福建,连克清流、归化等数城,继进闽北,攻克金溪等地。

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由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第一阶段从1930年12月中旬至1931年12月下旬。蒋军投入兵力为17个师又两个旅、两个骑兵师。蒋采用互相联络,严密包围,逐步进剿的战略原则,于1月15日,以主力军从霍山、固始、潢川、罗田方面向麻埠进犯。另以偏师自六安、霍山地区进行协助作战。

红四方面军则在邝继勋指挥下,采取乘隙捣虚、避强击弱战略原则,突围进入皖中,威胁安庆。红军以金家寨、新集为中心地区,保存实力,避免决战。战斗至12月下旬,该方面红军开始分散于鄂豫皖各地区,化整为零。蒋第一阶段的“围剿”至此暂告一个段落。5月5日,中日上海停战,蒋对日妥协,转而再加强对该处红军的作战力量。

1932年6月初,蒋介石在武汉组成总司令部。6月7日,蒋在庐山召开五省军事会议,何应钦、何成浚、熊式辉、陈诚、陈调元、夏斗寅、高凌百等均参加。会议决定军分三路,按照堵剿、进剿、清剿、追剿顺序,按期进军,并以飞机散发传单,劝导民众和引诱红军指战员投降。

军事部署完毕,蒋介石在汉口“总部”召集参战部队旅长以上军官面示“剿共”机宜,声称:“要救国救党,御侮对外,须先肃清赤匪”,“匪如一日不肃清,本人即一日不回京”,遂命各路军开始“围剿”行动。

6月25日,右路军以王均为前线总指挥,倾全力向霍邱、六安、霍山之线推进,是为霍邱之战。红二十五军伤亡甚重,7月12日,被迫突围撤出县城。蒋介石“着军政部犒赏右路军第一纵队徐庭瑶部官兵银元一万元,以示嘉奖”。17日,蒋介石再次策定“清剿”计划,分三步进行,即先鄂、次皖、再豫,连续推进。21日,又划鄂豫皖区域为鄂中、鄂东、皖西、豫南4个“剿共”区分别清剿。9、10月间,红四方面军苦战两月余,终未摆脱被动困境,张国焘由轻敌转而失去信心,遂于10月10日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不经中央同意,擅自决定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率主力向外线转移,经豫、陕转入川北,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此时,蒋军左路军徐源泉部已于8月12日开始“围剿”洪湖苏区红三军贺龙部。蒋介石电令“左路军四面向洪湖红军压迫、完成封锁”、“限月内肃清”。8月底,洪湖西、北附近地区均被蒋军分别占领,蒋介石再电各部缩小包围圈,加强封锁,红军贺龙部转入湖内及48个土围子抗击蒋军的“清剿”。9月3日,蒋介石电令各部向湖湾内搜剿,合围红三军。9日,湖内红军久遭封锁,粮弹已尽,主力被迫撤出洪湖,转战于襄北、豫南、陕南,开辟了湘鄂州黔根据地。12日,蒋介石在汉口宣称鄂省“剿共”计划第一期已完成。25日,蒋介石召令在赣各将领赴庐山会商第二步“剿共”计划,要求各部须“人人抱‘有匪无我,有我无匪’之决心”,奋勇“剿灭”红军。

12月12日,蒋介石认为已解除红军包围武汉的威胁,遂由汉口乘舰回南京出席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会后偕宋美龄回奉化省亲。

1933年1月3日,蒋介石得悉江西“剿共”军溃败急电,即由奉化经杭州返南京。18日,通令各省加紧“清乡”和整顿“民团”。22日,向鄂豫皖三省“剿共”部队发出特急令,称:“现限期已到,望各将领督饬所部,淬励精神,抱除恶务尽之心,为一劳永逸之计。”27日,亲赴江西坐镇指挥。11日,严令各“剿共”部队,除厉行纵的连坐法外,须遵行横的连坐法,规定同一战斗序列各部,必须密切联络,同进同退,否则杀无赦。12日,下达第二期作战计划。

2月1日,蒋军与红军在南丰拉开第四次第二期“围剿”与反“围剿”的序幕。蒋军发动强大攻势,红军寡不敌众。红军前线指挥周恩来、刘伯承、朱德等,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为随后大兵团伏击战制造了胜利的条件。25日,陈诚部三路纵队依次向黎川、广昌推进。28日,蒋军第五十二师在黄陂一线狭长山谷中,进入红军大兵团伏击线,师长李明重伤被俘,不久毙命。“全师人员损失下级干部2/3,士兵六千余名,武器损失步枪30余枝,自动步枪50余枝,机枪80余挺,追击炮10余门,无线电机7架。”

同时,五十九师亦在霍源一带的狭谷中陷入红军伏击,伤亡逾半,师长陈时骥率残兵百余落荒逃窜,29日,在登仙桥附近被红一军团抓获。黄陂战役遂以蒋军惨败结束。

蒋介石此时错误判断红军主力于黄陂战役后已转至广昌地区,决定取道黄陂、东陂、新丰、甘竹直奔广昌,企图在这里与东面闽军蔡廷锴部,西南面余汉谋部会合协同将红军主力围歼之。红军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将计就计,大造声势,诱牵蒋军主力加速扑向广昌,再次造成红军打伏击战的战机。21日凌晨,蒋军前卫精锐十一师陷入红军包围圈,激战竟日,所剩不足1团,师长肖乾负伤逃走,后卫第九师团长阵亡。

4月底,蒋介石为应付日军进攻长城所引起的更加高涨的抗日浪潮改任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北上抗日。蒋介石自己又亲自赴南昌继续指挥“围剿”,并撤销“剿总”,成立南昌行营。命刘峙任北路军总司令,重新部署“围剿”,至此第四次“围剿”结束。

4.第五次“围剿”得逞

1933年10月2日,蒋介石在南昌召集“剿共”部队师长、参谋长以上将领会议,部署实施第五次“围剿”计划。根据赣南多山的特点,为使部队能指挥灵活,机动便利,决定改进“围剿”编制,将以往师辖两旅、旅辖两团或三团的编制,一律改为师辖三个团,减去旅指挥层次。力求充实团以下各级部队兵力,俾能保持持续战斗力,团以上各级部队,均增设侦探队,以加强情报搜集,并扩大输送队,加强运输能力。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剿匪成败与国家存亡》的演说,要求各将领振作精神,服从命令,争取“剿匪”的胜利。

9月25日,各路蒋军完成对中央苏区的包围,并乘红军“分离作战”,人闽“围城打援”,黎川一线红军兵力防守单薄的机会,以北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的3个师突击并占领黎川,拉开第五次“围剿”序幕。此后近两个月,蒋介石迭令北路军各纵队与红军激战于黎川、临川、金溪一带,在空军火力配合下,迫使红军数度陷于北路军主力和堡垒群的密集火力网的夹击之下。

11月14日,蒋介石又命令各部增加碉堡个数,精简每个碉堡中的守备兵力,使其“星罗棋布,形成面式地带”。15日,蒋介石命令北路军堵截合击红军,各部立即行动于黎川、南丰、硝石地区与红军激战,意图切断中央苏区与闽西北苏区之联络。12月13日,红军被迫撤出资溪桥阵地。正当蒋介石准备缩小包围圈,截断红军退路时爆发了“福建事变”。蒋介石深恐红军与十九路军采取联合行动,而使其陷两面作战困局,遂决定先“敉平闽变”,对苏区暂取守势待战,加构堡垒,加紧封锁,以掩护“入闽军”东进。

1934年2月初,蒋介石平定福建事变之后,立即将大军西调向中央苏区压来。13日,在南昌召集顾祝同、陈诚、熊式辉、陈调元及西、南两路军将领举行重要军事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后期计划。21日,南昌行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以调入福健的部队为基干,编成东路军,任命蒋鼎文为总司令,率第二路军与第五路军及预备队,共16个师又1旅2团,向中央苏区东面的建宁、泰宁、龙岩、连城等地推进,目标指向广昌及中央苏区中心地长汀、瑞金。同时北路军增为29师2旅1支队3总队6团,南、西两路兵力也有增强。进攻主力为北、东两路,战略目标均指向广昌,准备会师赣南。

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91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3)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18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2)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80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4)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92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4)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50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1)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19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3)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
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91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3)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18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2)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67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2)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72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1)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80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4)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92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4)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50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1)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19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3)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