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

顾清廉对蒋介石的影响是很大的,直到后来,蒋介石都始终着迷于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和王阳明的本本哲学的研究,并且造诣颇高。另外,为了延承自己的思想,弘扬国学,蒋介石后来又把蒋经国交给顾先生,接受指教。

求学的几年中,蒋介石最喜欢读的书是邹容的《革命军》、王阳明的《传习录》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后来,蒋自己说到:第一部是启发民族大义,确立革命思想的基础。第二部是阐明致良知的道理。第三部是贯注我民主思想的精神。那时候,蒋介石的思想是激进的,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蒋一直保持这种积极的精神风貌。

1906年初,蒋介石重返奉化,人龙津中学读书。此时的蒋介石整日陷入苦思冥想之中,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他只关注那些与自己理想抱负相关的事情。他时而激情骤起,力振双臂,扬言要重整乾坤,时而心灰意冷,消极低沉。董显光是蒋介石的英文老师,据他回忆,蒋介石在龙津中学时,每天起得很早,梳洗后就站在宿舍的阳台上大约半个小时,只见他总紧闭双唇,交叉双臂,看得出是一种坚定与沉思的神态。

为了留学日本和学习军事,蒋介石处处留心,尤其关注时事,在阅览室内,总是最先抢到上海送来的报纸,如饥似渴地阅读。因为蒋介石此时心存志向,所以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和累赘,反而成了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这以后,蒋介石的各科成绩都令老师满意。

这一年,蒋介石的家里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情,给蒋的脑海里划下了很深的伤痕。蒋家已成孤儿寡母之势,穷困潦倒,村里甲首非但不给予照顾,反倒以强欺弱,滋事生非,给蒋介石家里额外多派差粮,蒋母认为摊派不公,据理争辩,站在一旁的蒋介石义愤填膺,按捺不住,破口大骂,几乎大打出手。后来官吏就派差役票传蒋介石到衙门,勒迫招供。蒋无奈,为使母亲免受其灾,便忍辱画押。遂被官府扣押大牢之中,监禁数日。蒋对此怀恨在心,久久不能平静。

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激起了蒋介石的强烈愤慨和极大仇恨,外出求学的念头也更加坚定。等到蒋去意已决,遂写信告知母亲其中缘由,说到非出人头地,不能解心头之恨,非东渡求学,难有翻身之日时,言辞之中充满了阳刚之气。蒋母也是深晓大理,明白事理之人,强忍骨肉割离之痛,为蒋介石筹划盘缠,东借西凑,援其东渡。最终蒋介石踏上海轮,驶向东瀛,这是蒋在家耻、国仇的交错刺激下作出的选择。在那样一个年代,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把出国留学作为实现理想、建功立业的一条捷径,因为国内的确没有下层民众的立足之地。

2.结识恩师陈其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蒋介石在踏上海轮,面对大海时,不禁心潮澎湃,难以自抑。他亦不知此次东渡是成是败,只能以“天将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事实上,蒋介石的此次冒险,却有了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陈其美。一个能为蒋介石指点人生的人,他既是老师,又是盟兄。

1906年4月,蒋介石到达日本,像个没头的苍蝇,四处撞壁。要求上军校,但是没有一所军校愿意收留他。因为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有协议:只有清政府陆军部的保送生,才有资格进日本的军事学校学习。

当时中国青年留学日本蔚然成风,鱼龙混杂。清政府对这些留外青年是十分不信任的,为防不测,凡是有可能反对清政府的青年分子都不许到日本军校学习。然而,凭着一腔热血赴日留洋的蒋介石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到日本后一筹莫展,军校的大门可望而不可进,无奈之下只有先到日本为中国留学生所办补习日文的清华学校学习语言。

这一时期,蒋介石的生活一片黯淡,不知道何去何从,感觉到梦想离自己总是那么遥远。每每想到这些,蒋介石就心急如焚,满怀惆怅。然而,就是蒋介石徘徊徜徉,颠沛流离过程中的一次偶然机会使他认识了陈其美。

陈其美是蒋介石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是他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反袁斗争的引路人。他们在辛亥革命时义结金兰,誓言“生死与共,安危同仗”。虽然陈其美英年早逝,但蒋介石对这位早年的恩师、挚友一直感恩戴德,后来不断颂扬陈其美,甚至把他说成是与黄兴并称的“民国次帅”,又自诩为陈的“第二化身”,利用陈的名声,以“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自居,把自己打扮成孙中山的正统继承人。

陈其美和蒋介石都是浙江省人,但一个在浙北的归化(今湖州),一个住浙东的奉化,原来并不相识。陈其美,字英士,比蒋介石要大10岁,1878年1月17日出生,早年在石门县城(今桐乡县崇福镇)西横街的善长典去当学徒。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陈其美在石门的善长典一直当了12年学徒。直到1902年春天他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向他讲了日本变法维新迅速富强的情形,他顿感自己眼界大开,决心到只有200,多里远的大都会上海去长长见识。第二年,27岁的陈其美到上海后,在同康泰丝栈谋得了个助理会计的职务。

上海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陈其美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常去中国公学,与进步青年、革命志士频频交往.受到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感染。他感到“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对自己栖身一个小小的丝栈庸碌度日很感不满,在弟弟陈其采的资助下,于1906年东渡留学。

陈其美到日本东京后,先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这是当时清政府为“预备市宪”、“实行新政”要培养新型警察而委托日本政府代办的一所学校。陈其美入学后,结识了很多同学,如周淡游、庄之盘、魏伯桢、卢钟岳、周骏彦等。不久,陈其美嫌这所学校的教师授课不多,能学到的知识太少,乃转入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他没有想到,这所陆军学校是孙中山请日本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办的,旨在秘密训练革命骨干,学生大多富有民主革命思想。

陈在校结识了不少革命青年,还结识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因为他已30岁,在同学中多以大哥自居。他和同学们常常在一起阅读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和留日学生办的革命报刊,畅谈时局变迁,立志为国为民,他对邹容、吴樾、陈天华等人的悲壮人生充满崇敬与向往。

1906年冬,陈其美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和一些同学还组织起了“军事体育会”,准备学好军事知识,练好体魄,为将来的起义和暗杀活动做准备。

恰巧,蒋介石在清华学校学日语。不久他的凤麓学堂老师、义兄周淡游亦留学日本,考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成了同窗好友。经过周淡游的介绍,蒋介石结识了陈其美。

在蒋介石郁郁寡欢,独身一人异乡求学,屡屡碰壁的时候遇到比自己年长10岁、阅历丰富、思想上又十分相近的陈其美,蒋顿时感到苍天有眼,赐予知音。两人谈话投机,兴趣相投,确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陈其美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暂时不能学军事也不要灰心丧气,先把日语学好,以备后用。出于关怀,陈奉劝蒋介石应回国重读,力报军校,方可有机会被派送日本。蒋介石考虑到在日本颠沛流离,前景难料,遂也产生回国重修的念头。这期间,两人过从甚密,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相叙甚欢。

之后,蒋介石按照陈其美的指引先回国报考军校,后终于跻身出日留学之行列,接着加入中国同盟会,谨见孙中山,直到涉足于辛亥革命队伍中来,与陈并肩作战,完成了从一个空有抱负、前途迷茫的青年向革命者的转化。

3.入学保定军校

1906年冬,蒋介石收到母亲的来信,催他回国探亲,理由是妹妹蒋瑞莲要结婚,作为兄长必须回家参加婚礼。然而事实是蒋母见儿子在日本漂泊不定,趋向未明,长久如此,尚不如及早回乡,况且蒋介石家尚有妻室,结婚五年有余,毛氏并未见喜,蒋母抱孙心切,因而急着要蒋介石回家。

蒋介石于是年冬赶归家园。当然蒋奔赴桑梓,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想为自己创造一次考人军校的机会,而次年春清廷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要公开招生,这是一次大好机会。蒋介石与考入保定军校的浙江籍同学合影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的前身最早叫“将弁学堂”,1870年,李鸿章奉调直隶总督,遂提师北上,驻节保定。李鸿章在保定,鸠工备料,创建新式军事学堂——“将弁学堂”(又称行营将弁学堂),1901年,改名为“武备学堂”。1903年,武备学堂又改名为保定北洋协和学堂。1905年,保定北洋协和学堂又改名为陆军部通国陆军速成学堂。

保定军校位于保定府城东北,校园面积40余公顷,呈正方形。学校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军部拨给。清末,在国家军务组织中设军学司,专门领导各级军校。当时,清政府诏命全国18省和北京各设立一所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基本上按学、术两科训练。

当时全国设4所陆军中学,又叫陆军预备学校。即清河第一陆中,西安第二陆中,武昌第三陆中,南京第四陆中,这4所陆中划界分区收容全国19所陆军小学的毕业生。学制为两年,两年毕业后,再行送到保定军校分科受训二年。后又设陆军大学于北京,主要调训在职的高中级军官,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也可以考入陆大学习。陆军小学、中学和保定军校这三级学堂,内部的组织和设备均极完善,训练和管教亦极严格、认真。

回国后,蒋介石凭着对军事的热情和矢志不移的精神,发奋备考。当时竞争十分激烈,据说当年浙江省仅招生60名,而且其中的46名都是由官府依照门第高低和官阶等级的保送和递升的,也就是说真正在民间招生人数仅为14人,而考生达1000多人。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蒋介石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榜上有名,迈出了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由于交通条件恶劣,从溪口到保定,蒋介石整整跋涉了一个多月。这次长途跋涉,使蒋介石视野大开,见识大增,他第一次北上中原,领略茫茫乾坤,心潮澎湃,立志有所作为。

蒋介石在保定军校主修炮科。当时,保定军校开有步、骑、炮、工、辎五科,蒋独对炮科青睐百倍,自是有其道理的。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威胁,主要在于坚船利炮上,尤其是当单纯从军事方面考虑的话,恐怕给中国人惊惧最多的还是炮火。所以,这也成为炮兵独具吸引力的地方。蒋介石在保定学校是很有名的,其得益于在此期间,蒋介石干了一件在当时同辈们之中是颇为有胆识的事。一次一名态度傲慢的日本军医教官,在讲课时把一块泥土比做中国,然而又说这块泥土中有四亿个微生虫,正如中国的四亿人口。这种辱侮国格、人格的厥词,激起同学们的极大愤怒,但大部分学生只是敢怒不敢言。

就在此时,蒋介石挺身而出,据理反驳。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讲台,迅速把那块土块分为8块,对着那位骄横无理的教官讲道:“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否也像五千万寄生虫依附在这八块泥土中呢?”此言一出,大快人心,赢得大家的一致喝彩。再看那日本教官,被弄得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于是他恼羞成怒,以势压人,污蔑蒋是革命党,要学校严加惩罚。

当时该校校长赵理泰还算开明,有点民族气节,知道此事错在日本教官,不在蒋介石,但为了照顾外人脸面,将蒋介石训斥一番,便不了了之了。

事后,蒋介石在学校里名声大振,有志青年纷纷慕名主动接近他,希望与之结为朋友。包括校长本人也因此事对蒋介石印象深刻,后来蒋介石以非日语班学员得以参加赴日选拔考试,与校长的垂青也不无关系。

是年冬,清政府陆军部决定从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日文班的学生中,选拔一批人赴日留学,蒋介石不是日文班的学员,为争取出国学习的机会,他鼓足勇气,写了一份申请报告,说自己不久前去过日本,懂得日语,请求准许参加选拔考试。

申请递出去之后,蒋介石心里忐忑不安,唯恐自己条件不够,而与此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失之交臂。自己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他乡异地,为的就是创造这么一个深造的机会。而如果此次申请失败,岂不前功尽弃,越是这样想,蒋介石越是食不甘味,寝不安神。直到考试前一天的深夜,他才得到准考的通知。拿到通知后,蒋激动不已。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蒋顺利过关。考试合格后,他便同张群等共40名学生,以享受清政府公费的待遇赴日留学,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9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5)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27章 北伐和清党 (5)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27章 北伐和清党 (5)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32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78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2)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13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3)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78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2)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18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2)第9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5)第71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6)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5)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80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4)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90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2)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
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15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5)第9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5)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27章 北伐和清党 (5)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22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6)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27章 北伐和清党 (5)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34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4)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5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1)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32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84章 成为大国领袖 (2)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78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2)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17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1)第13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3)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7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3)第78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2)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57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3)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4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4)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81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18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2)第9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5)第71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6)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42章 荡平地方军阀 (6)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5)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80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4)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90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2)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