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

打垮西北军后,在蒋介石看来,已经溃不成军的西北军又派人来输诚,此患已消大部,在华北和中原地带只剩阎锡山一人,阎当然成为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唐生智叛乱被肃清、石友三叛乱被重新收编后,蒋介石出尔反尔,没有给阎锡山河南省的支配权,却委韩复榘、王金钰分任河南、安徽省主席。

蒋、阎电报战,引起全国各地方实力派和各政治势力的注意,全国势力开始分化成两派,其中中央军全部和东北军、粤军中的大部分将领站在蒋介石一边,而第二、三、四集团军和四川、贵州等地方的实力派则站在阎锡山一边。

1930年2月23日,在阎锡山主导下,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等45名将领发出通电,声讨蒋介石,要求通过党员公投解决党内纠纷,成为此次阎蒋电报战的。

1930年2月24日,汪精卫致电阎锡山,对阎锡山大肆吹捧,改组派也适时做出了响应,表示赞成“党员公投法”,支持进行全体党员投票,以解决“三大”和编遣军队引起的争端,“党员公投法”被改组派接过去,成为一面新的旗帜。1930年3月14日,第二、三、四集团的57名将领,发出了要求蒋介石下野的电报。电报列举蒋介石的罪行主要是:指派和圈点中国国民党三全大会代表3/4,违背孙中山指派先例;对废除不平等条约不力;对孙中山遗教,择其有利于己者而用之,有利国者则弃之;政治,用人惟亲,过于清朝;阳托编遣之名,阴行吞并之实。一心造成以个人为中心之武力;朕即国家,独揽党国大权于一人;以武力为炫耀,有甚于北洋军阀;以自为党,专断独行,民主精神名存实亡;剪除革命信徒,杀害王乐平;对各军挑拨离间,威逼利诱。

3月15日,这57名将领,联名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总司令。4月1日,阎于太原宣誓就职,冯玉祥在潼关,李宗仁在桂平宣誓就职。至此,反蒋联合阵线形成。

反蒋联盟形成后,阎、冯、桂三支力量全线出动,晋绥军编为中华民第三方面军,包括107个步兵团、12个骑兵团、13个炮兵团。晋军分为6路大军,分别由孙楚、傅作义、杨效欧、张荫梧、孙殿英、万选才任总指挥。晋军的主战场在山东和豫、皖、苏交界处,主要任务是控制津浦线。津浦线是蒋介石的生命线,控制津浦线可以北进华北,南攻南京,东进胶东半岛,西进陇海铁路。

冯玉祥方面的26万西北军,编为中华民第二方面军,鹿钟麟出任前敌总司令,进驻郑州。下辖也是6路大军,分别由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宋哲元、孙连仲、张维玺指挥。西北军全线出击,平汉线是此次倒蒋的主战场,西北军成败在此一役。

李宗仁派出10万大军改编为中华民第一方面军,黄绍竑任副总司令。桂军决定除留下一些地方保安部队外,全部出动,从衡阳出发,进攻长沙。

与此同时,阎锡山内定张学良为中华民副总司令兼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没有给他作战任务,只需保持中立即可,豫北新乡地区的石友三出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任山东省主席,发兵于济宁,会攻济南,刘文辉出任第六方面军总指挥,何键为第七方面军总指挥,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总指挥。

蒋介石对冯、阎、桂的军队,早有应变的准备。他确定“讨逆剿共,应其二事”,按照“分区清剿”的方针进行。他指出:“阎逆实为祸首,冯逆同为逆魁,其余桂逆等尚属局部之患。”

1930年4月5日,蒋介石主持国民政府会议,下令免去阎锡山本兼各职,同时发布讨伐令,各路诸侯大战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一触即发。4月8日,蒋介石宣布自兼讨逆军总司令,朱培德任总参谋长。

4月9日,蒋到徐州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主要的作战目标,部署在徐州以西的陇海战场压倒阎冯联军,一举粉碎其东进和南下的计划,迅速取胜。蒋介石将其投入这场大战的军队编为4个军团: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在山东据守黄河西岸,以阻晋军沿津浦路南下;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率蒋的嫡系部队,分防徐州、砀山、宿县等处,准备沿陇海路西进;何成浚为第三军团总指挥,集结于平汉路许昌以南地区,牵制西北军主力;陈调元为预备军总指挥,主要据守黄河南岸。

蒋介石经过思考和听取智囊团的分析,对两军态势作了全面分析。他十分清楚,在倒蒋军队中,立场坚定的冯玉祥是关键,在战场上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抗争到底;有勇有谋的李宗仁最难打,此人布阵奇巧,作战有序,对李作战,除非战略战术得当,否则将是一场硬仗;阎锡山倒蒋只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决不会以损失实力为代价。

从分析上述三方的态度和关系看,只要打破南北倒蒋联合,倒蒋一方就失去了获胜的可能;只要打垮西北军,津浦线将不战而溃;只要打败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就无心再战。因此,蒋介石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是在陇海线,推出嫡系主力参战,务求战而必胜;在津浦线上采取守势,只要苦守到陇海线胜利,晋绥军将不战而退;在两湖战场上,则求战术灵活,不求消灭桂军实力,只要打破李、冯两部会师计划即可。蒋介石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战局的实际,这为各个击破敌人提供了依据。

2.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0年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誓师典礼,8日,去徐州坐镇,亲自指挥陇海、津浦两个战场的战事,11日,下达了总攻击令,至此中原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把主要兵力使用在陇海线。蒋介石首先命令刘峙指挥第二军团由徐州沿陇海线向阎、冯军据守的归德(今商丘)方面进攻,蒋于5月15日亲赴马牧集(今虞城)督战。

5月初,双方在陇海路西段归德开始接触,该城处于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为徐州的前沿阵地,是进军中原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对倒蒋一方来说,此地更为重要,因为这是陇海、津浦两战场的结合,守住则两战场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放弃则两战场易被分割包围,全局将陷于被动。这么重要的地方,阎、冯二人只是把并非主力、战斗素质不高的晋军刘茂恩的暂编第二十师、万选才部和石友三部部署在此。

归德成为蒋介石进军中原的突破口。1930年5月9日,蒋介石在徐州下达了11日开始全线反击的命令。5月15日,刘峙部开始行动,第十一师师长兼蚌埠戒严司令陈诚一马当先,直扑马牧集,生擒万选才部将万殿尊旅长,赢得开战第一仗。同时,第二军团第一、二师和教导第一、二师开始猛攻归德,守将弃城而逃,刘峙部沿陇海线向西前进。

5月21日,刘茂恩部阵前倒戈,并诱捕万选才到陈诚军中,将其杀死。22日,中央军占领兰考,威胁开封,晋军阵脚大乱。

形势危急,24日,冯玉祥急忙调动在郑州一带作为总预备队的孙良诚和庞炳勋部投入陇海路东段作战,并从平汉路调来吉鸿昌部,支持处于混乱中的晋军。孙良诚和吉鸿昌部战陈诚,庞炳勋部战刘茂恩,他们包抄中央军两翼和侧后,打得中央军难以招架,西北军才重新站稳阵脚,歼灭了蒋军大批有生力量,迫使蒋军往山东方向溃退,蒋介石本人险些在归德附近的朱集车站被擒。山东战场方面,5月下旬,石友三指挥主力主动出击,取得重大战果,但也没有乘胜追击,很快便陷入被动。

进人5月底,参战双方在豫东地区形成胶着状态,双方在兰封、民权、睢县、太康一线对峙。蒋介石来势凶猛的攻势被遏制,西北军和晋军稳住阵地。这以后西北军也进行过一些军事行动,但由于作战时间过长,西北军补给十分常困难,阎锡山为节约财力,保存实力,对西北军的供给严重不足,所以严重影响西北军的攻势。即使这样,西北军还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主动向中央军发动进攻,收获不小。

其中在7月11日,蒋介石正在柳河车站,阎、冯大军在陇海线发动局部反攻。晋军孙楚部在距柳河车站20公里的李坝车站,先后击溃中央军教导第二师张治中部和山东省主席兼总预备军团总指挥陈调元部。此时,孙良诚部推进到距离蒋介石所乘的指挥列车不足10华里处,异常危急,当时准备赶到津浦线曲阜一线作战的第一师一部,立即由胡宗南代师长指挥,跑步赶来增援,在菜油坊大战,将孙良诚部击溃,为蒋介石解围,救下蒋介石一命。

津浦线的战事开始比较顺利,在阎锡山的亲自指挥下,由前敌总指挥官傅作义指挥6个军外加3个炮兵团的晋军浩浩荡荡沿津浦线,朝山东开来。韩复榘做贼心虚,根本没有抵抗就放弃了黄河防线,退回南岸。5月31日,经蒋介石批准,为防止晋军渡河作战,拆毁黄河大铁桥。

在军事反蒋胜利进行的同时,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派别也在积极进行反蒋活动,与军事反蒋遥相呼应,汪精卫于6月1日发表通电,主张速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解决党务问题,筹备召开“三全”大会。12日,发表《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之必要》一文,宣称与西山会议派、实力派妥协,以党治军,永绝内战,故要求军事领袖参加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以共同负责。在北方各派,接受了汪精卫的通电精神,7月13日,在北平中南海开“扩大会议”预备会,并屡电催促汪精卫北上。

汪精卫原指望张发奎和桂军能在两广取得胜利,即可在广州开府议事,更为主动,事不遂心愿,张桂军兵败退回广西。同时,北方各派已经妥协,7月15日,汪精卫遂偕同陈璧君、顾孟余、曾仲鸣等人,由香港启程赴日本长崎,转赴天津,23日到北平后,立即表达了愿与地方实力派合作的态度。8月4日,汪精卫与阎锡山会晤于石家庄,商讨党政大计,经过6次会议,对汪精卫起草的“扩大会议”文件和常务委员人选、政府组织等,均取得一致意见。

1930年8月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通过了宣言、组织大纲、中央政治会议规则,建立了组织机构。其宣言历数蒋介石变民主集中制为个人独裁;非法召开“三全”大会,指派、圈定代表;托名训政以行;人民权利、生命财产自由一无保障;使得党即不党,国亦不国等罪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汪派与地方实力派的结合和利用,西山会议派只是敲敲边鼓而已。党务归汪精卫,军政归冯玉祥、阎锡山,是双方商定的分工。

“扩大会议”之后,紧接着组织国民政府,9月1日,会议通过《国民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央党部推定委员组成。同一天,“扩大会议”公布政府委员名单为:阎锡山、唐绍仪(本人未参加,亦未表示反对)、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本人未同意)、谢持7人,后增加石友三、刘文辉,共9人,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久蓄心中的问鼎中原之志,离掌握最高权力终于只有一步之遥了。

3.取得全面胜利

反蒋势力在这一系列活动进行的同时,军事上的优势却在慢慢丧失。6月底7月初,蒋介石命令广东的蒋光鼐、蔡廷锴出师衡阳,陈济棠暂缓执行吞并广西计划,委派蒋光鼐为前敌总指挥,指挥他兼任的第六十一师、蔡廷锴的六十师和李扬敬的第六十三师,沿粤汉路向北进攻。6月10日破衡阳,第一方面军的后勤供养路线被切断,黄绍竑的第三路军也无法北上,第一、二路军军心大乱,无心再战,急忙退出长沙。又在衡阳附近遭到中央军、粤军、湘军围攻,第一方面军损失巨大,幸亏李宗仁、白崇禧的灵活指挥,余部得以逃回广西。桂张联军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进入空前危机,多亏阎锡山送来40万元,才让桂军渡过兵败难关。

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52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3)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19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3)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5)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3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50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1)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70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5)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
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64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5)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3)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4)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59章 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2) (1)第66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1)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82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6)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85章 成为大国领袖 (3)第54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5)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25章 北伐和清党 (3)第65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第38章 荡平地方军阀 (2)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40章 荡平地方军阀 (4)第12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2)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26章 北伐和清党 (4)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6)第30章 北伐和清党 (8)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第86章 成为大国领袖 (4)第62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52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3)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21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5)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1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1)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58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4)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39章 荡平地方军阀 (3)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8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4)第24章 北伐和清党 (2)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第6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2)第16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6)第19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3)第11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1)第51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2)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7)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55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1)第53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4)第83章 成为大国领袖 (1)第36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6)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第88章 成为大国领袖 (6)第79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3)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5)第77章 抗战时期的内政 (1)第13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3)第68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3)第41章 荡平地方军阀 (5)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31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1)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第50章 打击进步人士和进攻红军 (1)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70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5)第56章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 (2)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第74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3)第20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领袖 (4)第89章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第73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2)第61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