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疯狂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查的不太仔细,没办法,参考的其实是北宋伐北汉的战例,赵光义打北汉的时候,就是先扫清太原外围,然后打下的太原,很费劲,赵光义更是因为这样,一怒之下,将太原烧了个精光,后来重建的,也不在原址了,而盂县之所以重要,其实就是因为那里连通辽国,辽国援兵总是从那里过来。

再有,确实是阳曲,不是曲阳,阿草看差了,还有,阿草差了很多资料,好像没看见过从山西进军河北有顺着黄河走的,太行八陲,各个险要,太行山真的很长,而从山西到河北,或到河南,一路都是关卡,如果说打河北,阿草觉得吧,还是两条路,一条从大同太原这边向东,从太行山几个缺口冲过去,一个就是从河南北渡,顺着黄河走,好像不太靠谱,不知道对不对,大家给个建议撤

阿草已经在文中做了修改,大家见谅,再有,这样中肯的建议希望多些,能省阿草不少时间,可以多写一些,呵呵。)

“孟青。”

“末将在。”顶盔贯甲,越发显得英武非常的后周降躬身行礼。

空旷的中军大帐中,没有旁人,这是赵石第一次单独见孟青,可以这么说,自孟青入秦军以来,并未受到怎样的重用,朝廷降旨,许了他从六品都尉,参将职,但想要就此融入秦军体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在河中秦军中,若没有主帅赵石发话,即便是三品大将军,想要领兵出战,也是痴心妄想,随着在这里呆的日子久了,孟青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其实最让他吃惊的是,这位身上有着平蜀之功的大将军,对于这支军旅中的堪称恐怖的威望。

军中将校,不是这人的门生便是旧部,其心腹之人,充斥着这支军旅的每一个角落,不说这位大将军一手操练的猛虎武胜军,就说其中出身禁军,以及潼关的将校军兵,也尽皆服膺,可谓是军令一下,便无半点阻滞,这要搁在后周军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便是当年他父亲的江淮旧部,或与朝廷大人们有些这样那样的关联,或是出身以及经历的不同,俨然分出派系,所以一旦军中议事,定然各怀心思,让父亲时常为难。。。

但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虽也有着远近亲疏的差别,但只要这位大帅开口,各色人等,却只有俯首听令的份儿了,这样的军旅,在后周是绝无仅有,他时常也心里嘀咕,难道西秦朝廷,就不怕大将自专,最终闹出天大祸事出来?

当然,这些也只是化心中所想罢了,并没有宣之于口过,他毕竟对秦人的政军情形都不甚了了,而身为降将,谨慎还来不及,又怎会置喙于这等事情?

年轻而又身受皇帝宠信重用的大将军,有些狂热,却又锐气逼人的年轻军旅,背后越来越强盛的大秦,都说天下之事,合久必鼻分久必合,那么割据数百年的中原大地,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关头?每每思及于此,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心中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而他还有大仇在身,大丈夫生而在世,当中军爱民,建不世之功业,这些从小耳闻目染,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却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的心里,其实只剩下了快意恩仇几个字,其他的,好像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他站在这里,一身的锋芒,尽数收敛,有些紧张和期盼,因为久经战阵的他,已经隐隐察觉出了不对。

尤其是这个关头,这位大将军身边,心腹大将几乎都派了出去,剩下的,或是官职不高,或是太过年轻威望不足,或是略缺才干以及领兵经验,而这便是他孟青的机会,领兵的机会。

越是此等艰难之时,也越能显出本事,他明白这个道

也确如他所料,赵石并没有言及其他,而是直接便道:“你率五千兵马,回守榆次,再传信给种怀玉,准他便宜行事,你二人同心协力,定要保得大军后路不失。”

“末将遵令。”

孟青回答的干脆,一如他所臆测,大军情势果然急转直下,不然绝对不会让他回守榆次,不过他心里非但没有什么轻视,而是升起了几分敬佩,这位年轻的大将军果然非同寻常,虽然之前有着轻兵冒进之嫌,不过一旦察觉不对,便即应对,分外果决,果然盛名无虚。

“记得,不要*了你父威名”

淡淡的一句话,让孟青猛的抬起头,不过在他深不见底的黑眸注视之下,好像整个人都被看穿的感觉纷涌而至,让孟青心中凛然。

“请大帅放心,孟青百死偷生之人定不会让大帅失望便是。”

非轻信之人,这一次予你重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你不负于我,将来,我定然也不会负了你。”

这一句,才是孟青最想要的“谢大帅信重,孟青无以为报,只愿为大帅效死而已。”

“嗯,其他等你回来再说,我这里没有精锐予你,五千人马,皆是河中新征之军,一切都要瞧你的本事,去与赵幽燕挑选人马,记得,大军后路,时不我与,现在你就去整兵,今晚离营,持我手令,榆次两千守军,也归你统辖

金人庆荣军三万有余,现在估计已经南下,不日便会到长水,庆荣军乃金人精锐,不太好对付,而若要让金兵渡过汾水,取了平遥祁县,大军后退无路,便是死局,我不管你与种怀玉怎么应对,记得,大军后路不能断,一旦大军退到榆次,而你与种怀玉却让金兵占了祁县平遥任一处,不要怪我拿你们来行军法。好了,下去吧

。。

孟青出了大帐,长长舒了一口气,拳头紧握,这一次,看来又要拼命了,不过怎么也不能输

而帐内的赵石接着吩咐“传令给杜山虎,张锋聚,回守子洪口,不得再深入上党一步,若失了子洪口,唯他二人是问。”

“传令杜ku卿,让插重营立即加固营寨,投炮都给我架起来,营寨左侧那几片树林,都给我砍了,传令各部,谨守自己营地,无故不得出寨一步,违令者斩。”

一条条军令,传了出去,约小半个时辰,大帐中才没了声音,赵石眯着眼睛,琢磨着还有何疏漏,一时无语,到了这个地步,能不能在大雪来临之前,撤回汾州,他也没底,但可以肯定的是,金人用心良苦,那完颜和尚竟然还行了诈死之计,一定不会任由秦军安然退去便是了,可想而知的,之后必然是连场恶战。

但想来想去,十余万大军,想要尽数吞下,却是妄想,一个不好,那可是要崩了牙口的。

一边琢磨着,一边已经站起身来,在帐中踱了几步,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帐门前,抬首望去,太原城那高大雄伟的城墙映入眼帘,他眉头不由轻轻扬起,不管怎么说,这座兵家重镇,虽说近在咫尺,却是只能眼瞅着了。

好一个完颜和尚,在汾州吃了亏,立马就能在这里找回来,金国虽然老朽,却还真是气数未尽,竟还有这等人才,比起已经亡国的后蜀来,果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这一次也就算了,若等到他再次带兵前来,哼,却需好好较量一番才成

“要不,打一下太原坡,也能huo敌耳日”

说话的自然是种七娘,身为将门之女,这个时候要是再不明白处境凶险的话,也就说不过去了。

赵石摇头“不用,那完颜和尚也是大金名将,心性坚忍,诡计多端,这点伎俩,除了徒增伤亡之外,没有什么好处,现在营中新兵较多,还是安抚军心士气为上,不宜出城溺战,嗯,传令给各部,军粮无需节省,冬衣也发下去,这一次,怕是要等些时日才能退回去了,要不,你先回汾州等我?”

种七娘掩口就笑“怎么?怕妾身也像金花姐姐,脸上留下一道疤吗?”

“胡说。”

“那就是怕小女子立下战功,升官太快,以后夫纲不振了?”

赵石摇头失笑,他知道,这般说笑,恐是怕自己忧虑过甚,故意如此罢了,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暖意,其实,在他看来,现如今的情势,虽有中伏之虞,但想让他全军覆没,却是不可能的。

连那完颜和尚在汾州大败亏输,也能逃出来,他手握十万大军,再怎么,也不会输的太难看就是了

夫妻两个在这里说说笑笑,情绪调整的不错,但太原城内的完颜和尚,却还在殚精竭虑,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报,秦军一部数千人马,夜晚出营,向南去了

。。。

“报,城下秦军,正在挖取沟壕”

“报,不知为何,秦军在寨内积聚丘台,上置投炮,弩机,有固守之态。”

“报,秦军伐取树木,又立下两个寨子”

“报,秦人积土成丘,于寨前立下丰数丘山,渐已连成一处,仿似寨墙”

是的,几日工夫,打定主意固守的秦军已经让大寨渐渐变成了一头刺猬,除了没有往壕沟里引入河水之外,怎么看,现在的秦军营寨都已经和关卡城桓差不多了。

听到这连番禀报,完颜和尚也有些焦躁了,秦人固守的决心此时已是一览无余,他到是有些佩服起对面那位的胆量了,稍一察觉不对,便在如此坚城之下,立起营防,做出了固守的姿态。

要知道,秦军后面没有多少援军,根本不可能固守待援,冬天也已来临,第一场大雪很快就会到来,到了那个时候,再强的防守,又能如何?

粮草断绝,外无援应,天寒地冻,士卒疲弱,固守也不过是芶延残喘罢了,难道是要在这里等死吗?

完颜和尚有些拿不准了,两军对阵,各出机谋,现在看来,上风处还在大金一边,不论兵力,还是布局,都已占尽优势,看上去只需坐等,便能尽歼秦军于城下的,但秦人既没有退兵而去,又没有破釜沉舟,挥兵攻城,那赵石却是选了最让人想不到的一条路,固守,拖延时日,他想干什么?

完颜和尚微微有些后悔,应该在城中多留些人马才对

若是那样的话,秦军骑军便不可能从容北去,秦人也不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立下如此坚固的营寨,但为了布此战局,近二十万人马,加上拉来的丁壮,足有三十多万人,分布于太原前后左近,就是想将秦军围在太原城下,所以,太原坚城之中,也只有五万精锐,守城有余,若是出城野战,却又有些不足,其实,最让他心惊的还是秦人在河中只待了短短一载,当初的五万余人马,却已经成了十万,若是再待上些时日,他不敢想象,秦人这支“偏师”会不会成了拥兵数十万的庞然大物?

而现如今,大金国力空虚的厉害,就这三十余万人马,差不多已经算是太原府大军的极限,大战一场过后,来年之艰难,实在让人不敢想象,若是不胜?完颜和尚自己都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就不用说对粮草之事了如指掌的独吉思忠了。

“孙文晋什么时候到?”独吉思忠沉声问。

完颜和尚面上沉稳如故,他知道,这位兄长心里也有些急了,回道:“孙文晋明日便能到太原,到时,秦人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秦人骑军去了寿阳?”独吉思忠又问。

完颜和尚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秦人骑军最是精锐,查探起来很不容易,还没有探报回来,等着吧,一万多人,总不会凭空飞了就是

这话听着是不错,但却掺了水,那支秦军或聚或散,飘忽不定,离的远了,根本追踪不到,离的近了,多数会被秦人围杀,加之骑军本来行进便快,所以,探报是有,但想知道其确切动向,真的是有些困难。

当然,让人懊恼的不在于不知其动向,而是这一万秦人骑军精锐,真的是不容轻忽,攻阳曲,肯定不成,但要攻寿阳,却足足能冲溃寿阳汉军几个来回的,所以,寿阳守军便不能轻动,便是孙文晋一部,动的也晚了好几日,防的便是这一万秦人骑卒。

牵制兵力,让人不能轻动,完颜和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汉人兵书上的一句话,善攻者,动于九天之占,不知其所守,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不知其所攻

寿阳那边的消息已经多日未到”希望耶律洪名能缠住秦人骑军才好,不然的话,也只能等到孙文晋到了,将这十万秦军围住,想来主帅被围,那一万骑军,总归不会见死不救吧?

不过完颜和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阳曲,东北,三十余里处,狼孟故城。

此城也是晋地古城之一,其来历沿革,就不必细说了,阳曲为太原北方门户,地势险要,随着历代地域划分,要想将其间变动说个清楚,也非易事,而狼孟古城,就更不必说了,本也是兵家重地,但随着阳曲沟通南北,位置愈加重要,这里也就渐渐冷清了下来,最终划为了阳曲治下。

而这个时候,古城西南山间,木华黎带着六千骑军,却已经伏在这里有一天了。

他与王胜保分道而进,王胜保去寿阳,他带着六千余人马,却是绕了个圈子,昨日才来到阳曲东北。

阳曲多山而少川,并不利于骑军野战,但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悄无声息间,让王胜保带兵引开金人探马,自己则带兵悄无声息的来到子这里。

夕阳中,冷冷望着不远处的狼孟古城,低头又在手中的山川图鉴上画了几笔,心里埋怨,这他娘的,本来是要到阳曲县城的,绕来绕去,却是到了这里,幸好,知道这里山多水也不少,将重甲都给了王胜保,不然的话,还不知得几天,才能到这里呢?

这一战出来,大帅的吩咐他记得清楚,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务要让金人寝食难安,不敢倾力援应太原。

王胜保那里听了有些难受,但却正对木华黎的胃口,国武监数载,又曾领兵随军征蜀,他现在虽然年纪还没过三十,却也可谓是身经百战了,而在他看来。骑战便应如此,来去无踪,飘忽不定。廖战于野,便要势如烈火。摧枯拉朽,但却不如穿插突袭,破敌于懵懂之间,显然,在战术上的运用,他已经开始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风格。

随军征战数载,又有国武监求学的经历,使这位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名将,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晚间,星月晦暗,寒风渐趋凛冽。

一千兵卒,弃马执习,慢慢靠近狼孟古城。

很简单,狼孟古城中数百金兵,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秦军出现在这里。

矫健的秦军士卒悄悄翻上根本无人把守的城墙,打开城门,早已等在那里的秦军士卒蜂拥而入,还在睡梦之间,颇为险要的狼孟古城已经易手。

心肠如狼的蒙古人毫不犹豫的下了屠城令,一夜之间,狼孟古城之内,血流成河,数千口人,多数在睡梦之中,便已成了刀下之鬼,等到秦军在此修整半日离开的时候,这里飘散在空气中的,全是浓浓的血腥味儿。

而这一战最直接的后果是,木华黎手下的军兵在鲜血的刺激下,有些收不住手了,嗜血好杀成了这支秦军骑军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木华黎回到军中之后,受了军法,但其所部兵卒,却也成了赵石麾下,最狂野敢战而又嗜血的一支兵马。

接着,木华黎所部回身直奔阳曲。

也许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狼孟古城中数千具尸首,但接下来,这位蒙古人中不可多得的豪杰才真真正正将残酷和凶狠展露在世人之前。

阳曲城,木华黎领兵来到的时候,孙文晋已经带兵往太原。

阳曲守军并不少,有六七千人之众,加上丁壮,怕不有上万人,但在来到阳曲的秦兵士卒来说,却是好大一块肥肉。

当日,木华黎派百余悍勇士卒换上金兵服饰,于阳曲守军懈怠之时,靠近阳曲北城门,骤起突袭,夺下阳曲北城城门,接着率六千骑兵,挥兵大进。

虽说一百二十多名夺城士卒在守军拼死反扑之下,死伤殆尽,但却等到了大队人马入城,数千骑军,于阳曲北城门蜂拥而入。

而这个时候,阳曲守将完颜柱才刚从香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听到连滚带爬而来的亲兵禀报说北城失守,还道是有人在说笑,守将如此,结果也就可知一般了。

四散在城中的金兵根本无法抵挡如此猛烈的攻势,不到正午,守将完颜柱带集信从南城门处狼狈逃去,阳曲彻底失守。

打下阳曲的木华黎并未派兵追亡逐北,也未安抚城内百姓,而是急令各部补充粮草,修整半日,命人火烧阳曲大仓,便带兵出了阳曲南门,向太原方向急进。

等到孙文晋得到阳曲失守的消息的时候,太原已经在望,实际上,不用听什么急报,阳曲一场大火,十余万兵马的粮草辘重,付之一炬,烧的天都红了。

孙文晋大惊之下,又怕就此入太原城,丢了自家性命,也顾不得其他了,立即带兵回援阳曲,这无疑是个愚蠢到极点的决定,孙文晋是个文人,到还有情可原,但他麾下的众将,却有清楚其中关节得失的,不过逢此关头,惊惶之下,为身家性命着想,鬼也愿意入城去见万户大人。

丢了阳曲,被烧了粮草辘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孙文晋跑不了,自家也说不好的紧呢,有的更是心丧若死,要知道,前些日杀掠平民百姓,各人都赚了个盘满钵满,这下可好,都留在了阳曲,就算没都烧了,估计也便宜了旁人,宿重财货的军中将领们,可谓是各个咬牙切齿,怎么也要将这些东西都夺回来的。

一个个心思各异,孙文晋命大军回转,竟然没一个进言的,麾下兵卒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糊里糊涂的跟着领兵官尼们转头向后,眼瞅着太原城是越来越远,连太原城头等着大军入城的人望着阳曲方向通红一片的天空,都是目瞪口呆,许久无语

一场大火,几乎将阳曲烧成白地,其间百姓死伤更是不可计数,但已经杀红了眼的秦军上下,却没有一点的顾忌。

在木华黎率领之下,像蝗虫般,拼命催动着坐下战马,铺天盖地的朝太原方向冲了过去,没几个人明白主将到底要干什么,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犹豫,他们瞪着一双双已经被鲜血和大火刺激的发红的眼睛,身子伏在马背上,随着如同洪水般的大军,疾驰向前,几若疯狂的杀气,在凝聚,在成型,直等着爆发出来。

一个匆匆回援的万人队,几乎一个照面便被冲垮开来,接着又是一个心急回援的万人队,杀发了性子的秦军已经快要脱出控制,杀戮,向前,再杀戮,再向前,尸体充塞于道路之间,鲜血流淌在地上,汇聚成溪,短短十余里,漫山遍野,全是金人溃兵以及被蜂拥而至的骑军踏的支离破碎的尸体。

直到回援金兵大军主力出现在视野之内,冲在最前面的千余骑军,根本没有停滞,迎着漫天而下的箭雨,一头便撞入了金兵大阵当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一路便冲了进去

木华黎这个时候是真的有些惊了,声嘶力竭的约束部下,总算没让已经几乎与疯狂的士卒冲进严阵以待的金兵中军,竭力整好队形,毫不犹豫娘将那已经陷身敌阵的同袍扔下,接连接阵,又撇下千余军兵,最终只剩下四千余骑卒的秦军,在木华黎厉声喝令之下,掉头往寿阳方向而去走便走,不带一丝犹疑。。。

等到心惊胆寒的金兵将那千余疯狂到只剩下几个人,也没有回头,带着满脸的血水,扶着受伤的同袍,还在拼命的挥舞着手中已经残缺的利刃,一步步向中军大旗方向挪动,最终被蜂拥而上的金兵淹没

没有人有什么胜利的感觉,只有慢慢侵上心头的寒意,清点伤亡的时候,不管是女真,还是汉军将领,都是一脸的苍白,伤亡近万,走丢的,溃败之后,一去不回的汉军更有将近一万,十停中去了一停还多,这仗打的,真真是让人心寒到了极点

更让他们心惊胆战的是,完颜和尚的军令到了,让他们速到太原听令,不得有违,血淋淋的一个斩字从传令兵口中说出来,没有一个人会有法不责众的侥幸,这一次,实在是打的太惨,也太窝囊,从孙文晋以下,所有人都是两股战战,几欲瘫倒在地

经此一战,大秦悍将木华黎之名,传遍北地,令人闻风丧胆。。

(未完待续!。

第1022章 出兵第1128章 安置第1552章 战争第912章 行程第52章 春光第515章 云涌(十五)第541章 奏表第296章 裂痕第1413章 明远(二)第1502章 训诫第797章 见驾(三)第1133章 压服第1289章 归来第561章 人情第1533章 登门第352章 祝寿(二)第813章 着凉第725章 过河第555章 汉中第1184章 事多第1363章 煎熬第1377章 谈战第259章 女真第612章 不欢第225章 谋算第857章 大事第225章 谋算第1422章 黄四第1014章 战报第1194章 公主(二)第834章 信笺第5章 大雪第405章 奖惩(十)第1207章 少年第1148章 国策(四)第1093章 终结(完)第441章 游园(四)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598章 相聚第1085章 回转第38章 解围第708章 战略(一)第791章 归家第756章 施政第1428章 夜谈(二)第1309章 君臣第140章 来访(三)第1117章 盟约(十二)第1349章 周枋(二)第1024章 挥兵第388章 回京(三)第1206章 进攻第1501章 护卫第763章 入瓮(一)第345章 入山第860章 为誓第130章 先生(一)第389章 绝顶第99章 捉贼(三)第241章 天明第1291章 大事第253章 家宴第430章 游园(三)第697章 道人第20章 战后第8章 烦恼第636章 定计(二)第81章 捉贼第330章 鏖战(四)第533章 揭短第1017章 封号(二)第1059章 生死第1560章 狭路第377章 遇匪(三)第283章 丛林第1327章 内乱第1408章 夜宴(四)第1260章 韦州(六)第1027章 丰厚第1406章 目的第187章 求情第151章 杀人第1176章 评说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714章 无题第443章 楼台(二)第785章 议和(七)第936章 权势第997章 荣耀第306章 擒王第1566章 不安第69章 暴怒第191章 故人(一)第1497章 内讧第222章 来人第976章 会盟第250章 小方第634章 人来(七)第1413章 分院第1475章 闺语
第1022章 出兵第1128章 安置第1552章 战争第912章 行程第52章 春光第515章 云涌(十五)第541章 奏表第296章 裂痕第1413章 明远(二)第1502章 训诫第797章 见驾(三)第1133章 压服第1289章 归来第561章 人情第1533章 登门第352章 祝寿(二)第813章 着凉第725章 过河第555章 汉中第1184章 事多第1363章 煎熬第1377章 谈战第259章 女真第612章 不欢第225章 谋算第857章 大事第225章 谋算第1422章 黄四第1014章 战报第1194章 公主(二)第834章 信笺第5章 大雪第405章 奖惩(十)第1207章 少年第1148章 国策(四)第1093章 终结(完)第441章 游园(四)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598章 相聚第1085章 回转第38章 解围第708章 战略(一)第791章 归家第756章 施政第1428章 夜谈(二)第1309章 君臣第140章 来访(三)第1117章 盟约(十二)第1349章 周枋(二)第1024章 挥兵第388章 回京(三)第1206章 进攻第1501章 护卫第763章 入瓮(一)第345章 入山第860章 为誓第130章 先生(一)第389章 绝顶第99章 捉贼(三)第241章 天明第1291章 大事第253章 家宴第430章 游园(三)第697章 道人第20章 战后第8章 烦恼第636章 定计(二)第81章 捉贼第330章 鏖战(四)第533章 揭短第1017章 封号(二)第1059章 生死第1560章 狭路第377章 遇匪(三)第283章 丛林第1327章 内乱第1408章 夜宴(四)第1260章 韦州(六)第1027章 丰厚第1406章 目的第187章 求情第151章 杀人第1176章 评说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714章 无题第443章 楼台(二)第785章 议和(七)第936章 权势第997章 荣耀第306章 擒王第1566章 不安第69章 暴怒第191章 故人(一)第1497章 内讧第222章 来人第976章 会盟第250章 小方第634章 人来(七)第1413章 分院第1475章 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