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一击致命

满山遍野都是皑皑的积雪。天地之间一片苍茫,亮闪闪的白色刺的人睁不开眼睛。偶有几只饿极了的鸟雀落下,在雪地里刨着……

一个娇小的人影快速奔近,低低的饮泣之声在空旷的山野中愈发显得清脆,就连在雪地里觅食的鸟雀也吓得四下惊飞。

扯地连天都是雪色,娥子甚至不知道去找四叔的道路,只是凭着一股子怨气就跑了出来。

一口气跑出来好几里的路程,面对眼前分岔的路口不知该走哪条。

正徘徊时候,道旁林中猛然蹿出几个汉子,“咯吱”“咯吱”踩着积雪就奔了过来,还在大声吆喝:“什么人,是哪个?”

这些人娥子也认识,是村民们组建的民兵队,专一的负责盘查过往行人把守路口等事宜,和以前的户村队外围组织也差不多。

“大伯,是我,是我……”荒野之中看到几个熟人,娥子赶紧问路:“大伯,哪条才是去庐州的路?我不知该怎么走了……”

“娥子?这雪大路滑的,道路也不好走,就你一个去庐州干啥?”

娥子不知道该怎么说。左右遮掩的支支吾吾:“听说四叔是在庐州的,我想去看看我四叔……”

“你趁早回去吧,大帅早不在庐州了。”

“咋?”

“我听前边的人说,大帅确实是走过庐州一趟,不过说了几句话就又回前线了,”大伯笑呵呵的说道:“那个什么公主的,还等着和咱们大帅成亲哩,大帅就走人了。那个什么公主正准备到咱们这里来继续等大帅哩,我估摸着是等前方的战事了了,再说成亲的事情……”

“真的?大伯你哄我的吧?”

“哄你干啥?那个什么什么公主的队伍今天晚些时候就会过来,我们都在这边等着哩……”

娥子甚至听不清楚他后面说的是什么,心里的欢喜已是不可再制,高兴的一下子跳起来多高,疯子一样的哈哈大笑起来:“四叔根本就没有成亲,四叔没有哄我,四叔说过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哈哈哈,还有不到两年了,我等……”

“娥子,什么两年?你说的是个啥?“

娥子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掩不住,仿佛穷极的花子捡到金宝一般。刚才还哭哭啼啼的,立刻就笑成这个傻样子,确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娥子欢天喜地的转头就往回走:“不去庐州了。我回家等着去,哈哈……“

“这么大冷的时候,你抄近路回去啊,丫头,河里冻上了,从冰上过去,近的多……”那个大伯还在好心的提醒着。

随着大雪的结束,气温也降到一年中的低点,就是在豫、皖之地的溪水河流都能冰冻,豫北更是封的厉害。

仿佛是一夜之间,气温骤降。黄河河底本就极高,忽然被冰冻封住,这座水上长城已经成为坦途。

作为地形优势的黄河,尤其是在归德附近,已经丧失了所有的阻隔功能。

赴死军等这个封河的机会久矣,就在黄河彻底冰冻的凌晨,一个地支营为先导,两个天干营为主力,再加上马步营,号称一万人马,齐齐从归德以西越过黄河。

仅仅三天不到的工夫,黄河北岸的考城就不战而降,赴死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开封的右腰,形成上可进北直隶(当时的北直隶比现在的河北省更加靠南,范围要大一些),下可威胁开封的局面。

在开封的左后腰上,阳物虽然依旧控制在清军手中,但是局面已经十分动荡了。

从早些时候开始,地方上的会党就忽然冒出。还只是局限于乡村和一些比较小的镇子,县城还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可这些会党再不是以前唱《劝赈歌》的那副做派,动辄斩杀士绅举火焚宅,还有许多结寨自保的庄子遭到袭击。各种迹象都在表明,这些会党是受了赴死军的支持,或者干脆就是有赴死军参与其中。

尤其是在七杀决死兵祭起七杀令的时候,愈发表明这就是赴死军直接参与直接指挥。虽然最大的县城还在清军手中,可地方上的士绅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

尤其是在这种大河封冻的情况下,赴死军的先头部队能开过来,那么主力也肯定能过来,究竟是铁了心的给鞑子卖命还是顺应赴死军的凌厉攻势,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赴死军能把左右后腰卡死,开封——就真的成为孤城了。

对于黄河封冻这种历年都会出现的情形,清军的河南巡抚兼督事大人罗锦绣集督抚军政大权于一身,早就有了准备。

前番不管不顾的疯狂搜集兵力,收缩甚至放弃外围防线,为的就是在赴死军卡死后路的时候还于足够的兵力,以支撑到摄政王大军来援的时候。

开封兵力近万(纯满洲战兵),另有汉军旗一个,蒙古旗小半个,再加上新附军,可以算是把黄河两岸的兵力抽调一空,甚至连大名府一代的援兵都有。

因为早就料到赴死军会趁冰封黄河的机会四下出击合围开封,关于开封守备,更的苦心经营。光是大型火炮就有六十多门,兵甲箭矢堆积如山。

如此固若金汤的要塞,就是守上几个月都没有问题。

所以罗锦绣铁了心的固守待援,无论赴死军使用何等计谋引诱,绝不出城野战。为的就是拖延时间,等到多尔衮的大军到来。

告急的文书日夜停的往北传送,可一直没有多尔衮的回复。更见不到满清的大军。

就是在满洲全盛时期,能够机动抽调的兵力也不过十万上下,不会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多铎那边先折了三万,阿济格由抽走了不到三万,剩下的人马多在西北或者分散在豪格手中,根本就不可能再几万几万的往外拿出兵力。

罗锦绣很清楚这一点,满洲战兵是不可能再有许多了,可多尔衮还能调动蒙古人。只要再调两个甚至一个蒙古旗过来,就能扫清开封的后顾之忧。

多尔衮也是这么想的,并且一直致力于再次调集蒙古各旗人马。

淮西的赴死军以秋风席卷之势迅速破开河南,眼下已兵临开封。若是开封再被汉人夺了回去,整个黄河以北立刻就会变得无法收拾。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撤回深入鄂、赣的阿济格部已经是一个必然。

可阿济格那边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撤退回来的,路途的远近先不去说,还有闯军残部和各种抵抗力量的骚扰,阿济格也不敢撤的太急。要真是不顾一切的跑回来,以前收服的地方势力立刻就会倒戈也说不定。

阿济格的主力反而成了解不了近渴的远水,能指望上的只有驻守京城一带的八旗兵。可两白、两黄四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皇太极死后就大有水火不容之势。尤其是多铎死后,两白旗少了最大的一根柱子,势力大不如前,多尔衮还真不敢破了这个平衡。

唯一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从蒙古人当中调出人马,再从八旗中抽小部分兵力混编。

因为大部分的蒙古旗战兵都在陕山以北,作为牵制西北地方实力派而用,能够迅速成军立刻就派上用场的只有蒙古本部的人马。

作为爱新觉罗家族最坚定的盟友,科尔沁蒙古首当其冲。

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是孝庄的哥哥,福临的舅舅,更为重要的还是未来的国丈,此次进京明着是商议女儿冬木娜和顺治皇帝婚事,其实更主要的就是多尔衮想借着这个机会敲定调科尔沁部南下抵挡赴死军的事情。

为表满蒙一体的根本,更是为了彰显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尊贵,满洲高层集体出动,郊迎几十里。

这事情本就是多尔衮的首尾,他自然是主角。而作为陪衬的济尔哈郎也不完全就是个摆设,在满洲收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济尔哈郎的功劳比多尔衮大,对蒙古人有更大的影响。所以两位摄政王爷齐出。

昌平城外,旌旗招展,号幡飞扬,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有两百多。整个满清最有影响的人物,除了小皇帝福临和皇太后孝庄之外,几乎云集于此。

卓礼克图亲王也明白这次南下不光是为了女儿的大婚之事,更主要还是军事上为多尔衮救火,前番的书信往来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从科尔沁六部总共抽调出四千人马已经驻扎在延庆西北,还有后续的三千多人会陆续到达。

满、蒙、汉官在外头吃饱了风。早就冻的哆哆嗦嗦。手下的仆役想着递个暖手炉子什么的,早被老爷小声的骂了回去。

两位摄政王都迎着西北风等候呢,也不见用什么暖手的炉子。难道自己比摄政王还尊贵了?为了脑袋上的顶戴花翎,就是再冷也得冻着。

这时候可真能冻死狗,地面都裂开了大大的口子,西北风一刮过来,骨头缝子都冒冷气,鼻涕眼泪都出来了,也只能悄悄的擦拭。

再看看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端坐马上不动如山,面色间没有丝毫喜怒,仿佛没有感觉到这如小刀子一样的寒风。

稍后几乎和多尔衮并肩的就是郑亲王济尔哈郎,后面还有一大票的王爷贝勒,哪一个不是在吃风?

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脚都站麻了,全身上下都没有一定点儿的暖和气儿,脑浆子都木木的,还得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来。

“你们满洲人和蒙古人之间的狗屁烂事儿,拽着无名这些汉官来做什么?鸟的卓礼克图亲王还真当自己是什么大人物了,拿捏着就是不肯早点过来。其实你还不是和我们这些汉官一样?都是满洲人的走狗罢了……”很多人面子上一幅精忠为国的样子,心里早把多尔衮和吴克善的祖宗骂翻了天。

在这样酷寒的季节站立在城外,可真不是这些养尊处优的大老爷愿意做的事情。往日的这个时候,正歪在软塌上捏女奴肥肥嫩嫩的胸脯子呢。绵软柔和,身边再有几个烧的红火的炉子,都能热出汗来,那才是真正的享受,谁乐意在这荒郊野地喝西北风?

日头懒洋洋的爬起来有两杆子高低,阳光总算是有一点儿了,却没有丝毫的暖和气儿,前头的滚牌快马才奔跑过来。

“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至——”

在尾音长长的呼礼声中,吴克善一马当先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身后是两百多匹手持衔旗官牌的蒙古大汉,俱是快马雄健,飞奔而至。

吴克善肥肥大大的身子很是矫健的滚鞍下马,跪请圣安,然后由顺治小皇帝亲指的宣旨太监下抚慰旨……

那个面色白净如女人一般的大太监好像是得了什么风寒病,哑了嗓子,所以临时换上盛京时代就跟随先皇的大太监海大富宣旨。

圣旨是多尔衮代拟的,就是印玺也是多尔衮“代”皇帝盖上去的,由谁来宣读已不重要。

圣旨是什么内容,多尔衮很清楚,本就是他多尔衮弄出来的圣旨嘛,虽然换了宣旨的太监,这个海公公的嗓音也有点干,可念的也是一字不差。

无非是说些“朕之至亲满蒙一体”的陈词滥调,虽然没有什么新意,还是依足了朝廷的礼仪。

请罢了圣安,吴克善爬起来再对多尔衮和济尔哈郎行礼。

大清国真正的主宰是谁,葛丹清楚的很。,

多尔衮嘴角微微一动,刚要说几句早就准备好的温言,济尔哈郎却已越了上来,哈哈大笑着说道:“大贝勒别弄那么多礼仪了,再过不了多少日子,你就是咱们大清国正根子的国丈,难不成还等着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你行礼不成?哈哈……”

济尔哈郎和蒙古人熟络的很,也没有多尔衮那么大的威严,多尔衮斜斜看了济尔哈郎一眼,微微点头,似在赞许一般。

按照惯例,在这里还有顿饭食。

这顿饭食可不是什么宫廷盛宴,更没有什么美味佳肴。而是依照满洲老风俗,满蒙众人席地而坐,几个重要人物围拢成一个圆圈,共用一只烤羊,以示亲密无间之意。(康熙初年还是如此——作者按)

济尔哈郎的话语明显要比多尔衮多,或许也是这个郑亲王和蒙古人更加熟悉的缘故吧?

“我说亲王,我记的咱们是在天聪二年相识的吧?”

“正是天聪二年,是在八月份,水草丰美马劲弓肥的季节……”

济尔哈郎和吴克善哈哈大笑着说起往事。

“这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那时候豪格还是个小娃娃呢,现在万岁都这么大了。”济尔哈郎如一个善于回忆的老人一般:“你我年岁都不小了,这以后的事情就要看他们年轻人的了,哈哈……”

“天聪六年,郑亲王和我夹击察哈尔部,那一战……”吴克善仿佛也在回忆往事。

多尔衮很不喜欢济尔哈郎说这些很久以前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的多尔衮还没有掌握大权,在很多事情上都说不上话去。

耐着性子听这两个老家伙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陈年往事,好不容易找个话茬儿,这才有机会把正事提起:“自太祖武皇帝立国以来,满蒙俱为一体,今万岁富有四海才德兼备,必为一代雄主……”

冠冕堂皇的话儿说了不少,无非就是说现在的满清今非昔比,已经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满蒙之间更应该团结如一,然后就很顺利的说出福临和冬木娜之间的婚事。

福临和冬木娜本就是至亲,又有孝庄皇太后的的关系牵着,这事情其实早就是商量好的,今日提起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只要把这事情确定下来,至于什么时候成婚双方的礼仪往来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自然有各部官员去做。

和预想当中的一样,孝庄的兄长冬木娜的亲爹——蒙古亲王吴克善没有表示任何反对,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很是欢喜的感谢天恩。

然后紧接着就是说起派兵助战之事,多尔衮拿刀子削下一大片肥羊腿肉,连刀子递给吴克善,尽量笑的更加自然:“伪明余孽称赴死军者,纠集起万数乱民,兵临开封。我朝正是锐意进取之时,不想被这些乱民扰了大军调度……”

蒙古人出兵帮助满洲人剿杀赴死军,自然也是早就商量好的,要不然吴克善也不可能带着好几千人马来到京城的眼皮子底下。

“乱民见识到我蒙古勇士的骑射之功,一定就不会再给摄政王捣乱了,”吴克善胖胖的脸上满是笑意:“我这回带了七千部兵,俱是各部勇士,一个个骑得快马挽的劲弓,大军一到,什么样的乱民也能平了。摄政王不必忧心,对这些不服大清皇帝教化的贼子,就得用刀子给他们讲道理……”

蒙古本部人马的战斗力和蒙古旗的战斗力差不多,逊色的就是这些蒙古本部人马多是拼凑而来,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各部之间的配合肯定不如蒙古旗那么自如。但蒙古本部人马的单兵作战能力肯定不错,尤其是骑射之功,比蒙古旗要高一点儿。

眼下这样的季节,也确实可以发挥出蒙古骑射的威力,或许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

有了吴克善的这七千蒙古兵,多尔衮再从两白旗和两黄旗中抽调三五千人马出来。要想彻底把赴死军消灭确实有点困难,但是稳固开封,然后缓图,就显得很自然了。

光是满蒙战兵,在兵力上就已经不让赴死军,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新附军,赴死军的威胁可以解除了。

“何时可以发兵?”多尔衮最希望的就是吴克善赶紧去河南,虽然开封暂时还没有很大的危险,可早到一天是一天,这种事情宜速不宜迟。

“我想进京给万岁请个安好,顺便再看看太后,然后就可以大军南下了。”

吴克善说的也很合情合理,进京朝拜小皇帝是分内的事情,亲哥哥看看孝庄这个亲妹妹,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卓礼克图亲王能早日解开河南局面,就是对万岁最大的安好,太后那边也是这么说的。”多尔衮说道:“太后也说了,亲王你就不必进京了,等平定河南之后再见也不迟……”

吴克善想不到多尔衮会这么说,面色一黯,歪头看看济尔哈郎,似乎是在寻求帮助。

济尔哈郎哈哈一笑:“睿亲王说的也对,国事总重于家事嘛。这时候见了皇太后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等凯旋回来再见。万岁和太后都忧心眼下的糜局,解开这个局面还要靠你这个至亲,大贝勒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行,那我就不进京城,直接率领大军南下!”

……

相应的关防文书,一体的杂物琐事,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吴克善命人收好了,自是返身北去。

如了了一件大事一般,多尔衮也急着回去京城。

从多铎战死以后,就有很多风传,无非是要摄政王亲征南明的调子而已。

多尔衮亲征?这怎么可能?多尔衮就是再傻也不会撂下京城的这一大摊子去南边打仗。万一京城里头有了什么变故,岂不是悔之晚矣?

济尔哈郎和几个满洲老王爷早就蠢蠢欲动,好像还和豪格有了什么勾结,虽然多尔衮没有拿到什么确实的证据,可也不会认为济尔哈郎这个老狐狸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心。

“等平定了河南,说什么也要找就机会把这只老狐狸弄下去。”多尔衮越老越难以忍受来自济尔哈郎方面的牵制,准备找个机会除去这个绊脚石。以济尔哈郎的威望和地位,直接杀死完全不可能,但是一步一步削弱他的实力还不是很困难。

尤其是南明的一小股军队登陆金州地界,确实是很让人感动震动,虽然这种小规模的突袭注定起不了多大的波澜,也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多尔衮还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把济尔哈郎的一部分力量调了过去。

在削弱济尔哈郎等人势力的同时,多尔衮也敏锐的感觉到有人在挖自己的墙角。

这种事情做的再隐秘,也不可能完全隐瞒的过去,一直把眼光放在内部的多尔衮已经开始觉察。

虽然还查不出什么,多尔衮敢断言这里头少不了他济尔哈郎的鬼影子。

是时候下手铲除这些不安分的老家伙了,再不下手的话,这些老家伙就会骑到脖子上来拉屎了。

多铎一死,满清的锐气就下去一多半儿,各种隐藏在强盛兵威之下的阴影也就开始显露出来。多尔衮用在内部的心思,远远多于外部。

攘外先安内,这是也是多尔衮不敢过多调集上手力量对付南边局势的一个根本原因。

一个贴身侍卫急急忙忙的走来,在多尔衮耳边密语几句。

多尔衮已是脸色大变,大骂了一句恨恨的看了看济尔哈郎,大声道:“备马,回城……”

虽然济尔哈郎距离最近,也没有听到侍卫说的是什么,只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好像是在说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绝对算是多尔衮手心里的人物,一看多尔衮的脸色就知道两白旗内部起了什么变故。济尔哈郎忽然感觉到慈宁宫大佛堂里的那个科尔沁女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一个后宫女人,能够把手伸到多尔衮的内部,连郑亲王这样重要的角色都不知道,这足以说明什么了。

多尔衮快步上马,有些恼怒的抽了坐骑一鞭子。

坐骑并没有如往常那样飞奔而出,而是忽然人立而去如疯似狂的胡乱蹦跳。

多尔衮猛然被战马掀了下来,众人惊呼着赶紧过去搀扶。

一个缩肩塌背的身影一闪而没。

多尔衮大骂着起身,抬起鞭子抽打身边的侍卫,暴怒之情让人不敢靠近。

似乎是想着再次上马,多尔衮刚刚行走几步,猛然就扑倒在地,不住的高叫:“传医官,快叫医官,我的脚断了,要疼死我么……”

事起仓促,谁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多尔衮疼的大叫大骂,还是等了足足有两柱香的功夫医官才小跑着过来。

多尔衮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见过的大场面不计其数,自然不会对这种跌打扭伤在意。

撩开袍服,脱下靴子,卷起裤管,足踝处有一不大的伤痕,还正往外渗血。

这绝对不是什么扭伤,多尔衮很清楚自己是被什么人给暗算了。可刚才身边确实没有外人,难道……

多尔衮抬头一看医官,发现是个陌生的面孔,立刻大叫起来:“滚,滚开……”

本要取药的医官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子事情,就被暴怒的多尔衮几鞭子抽打的血流满面。

绝对是有人暗算,只因为阴差阳错战马忽然发狂,这才没有伤到要害。

多尔衮如雪地里的孤狼一般,警惕着看着四周人群,似乎是想在这些人里头找出那个刺客一般。

“来人,抬我上马!”多尔衮明显不信任他贴身侍卫以外的任何人,大吼着让所有人后退,然后被几个侍卫架着上了战马……

在亲信侍卫的护持之下,多尔衮也不管这些官员,打马绝尘而去。

这些满汉官员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睿亲王这是什么怎么了?不就扭伤脚脖子么?值得这么惊慌失色?

有些心思乖巧的,已经隐隐约约猜测到一些端倪。不过也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而已,不可能想的太多。

真正目瞪口呆的还是济尔哈郎。

多尔衮意外受伤,最大的嫌疑就是他济尔哈郎。

可天地良心呐,济尔哈郎敢拿自己的生命发誓:绝对没有暗算多尔衮。

对于济尔哈郎这样的老狐狸来说,真正的敌人是多尔衮系的人马。在没有除掉这些人的威胁之前,动多尔衮这个人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

虽然多尔衮只是受了点儿小伤,可他济尔哈郎绝对是最大的嫌疑人。

不怀疑他还能怀疑谁去?

济尔哈郎也知道这一点,这个天大的黑锅就是不想背也得背了。可真正要对多尔衮下手的是谁?

想来想去,始终绕不过一个柔弱的身影。

肯定是她!

能在京城之内不动声色挖多尔衮的墙角,还能有谁?多尔衮要是有什么意外,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绝对不是他济尔哈郎。

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动手?

一想到这个,济尔哈郎脑门子上的冷汗都下来了。

科尔沁精兵,就在几十里之外,一应的通关文书等物俱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就孝庄的亲哥哥,真要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些精锐蒙古兵肯定是慈宁宫大佛堂那个女人的力量。

到时候,他济尔哈郎就是最大的替罪羊。

明里暗里和孝庄互相勾结的济尔哈郎,一直以为自己是绝对强势的一方,现在才明白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

“来人!”

“王爷——”

“调集所有人手,先把王府,不,先把皇宫……”饶是济尔哈郎见过市面,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方寸大乱。

“王爷,咱们的人多去了金州……”

济尔哈郎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实力已经所剩无几。

一种无力感袭上心头,脚下都是软软的,好像是踩在云端一般……

终究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济尔哈郎还是做了他唯一能做,而且是最正确的决定:“派人去拿了冬木娜,就是那个蒙古女娃娃,未来的皇后,不管怎么样,先把她拿下再说……”

冬木娜本是住在宫中,这一次吴可善到来,原本打算和她亲爹见面之后再共同进宫。不想多尔衮过于急切,也没有见成,现在还在昌平城里。

寒风之中,几十匹快马如飞一般奔驰而去。

两位摄政王都这么急切,就是傻子也知道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可这样的情形之下,就是胆子包着天,也没有人敢问半句。

一个个大小官员也是有品有级的大员,平日里威风的很,现在却成了畏畏缩缩的小鸡一般,一个字也不敢多说。

回京城?

回京城已经明白什么用了,现在回去实在是太晚。

政治争斗,尤其是这种最高层次的争斗,一切都是波澜不惊的暗流之中进行,真到了兵戈相见的时候,说明胜负已分。所有的武力,都不过是清扫残局而已。

既然大佛堂的那个蒙古女人能挖苏克萨哈,就肯定能挖鳌拜,甚至还能挖更多的人,估计着理亲王和这个女人已经在一条船上。

人家等这个时机才发动,说明京城里早就布置好了,这个时候回去,除了是背起黑锅之外,什么事情也做不到。

济尔哈郎甚至可以断言,调蒙古兵的事情肯定是有孝庄的鬼影子,就算最后的决断权利在多尔衮手里,肯定也有慈宁宫的影响。

只不过无论是多尔衮还是他济尔哈郎,都没有看明白这一步凌厉的杀招。

现在能够阻止这个女人的,能够帮助自己卸下这个天大的黑锅的,只有一个人:多尔衮。

一直和多尔衮明争暗斗的济尔哈郎,这个时候反而想起多尔衮了。

只要睿亲王顺利回京城,就能用强力手段把那个女人压制住,这也是最后的希望了。

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回到北京城,刚一进昌平的时候,这个皇叔父摄政王就“体力不支”,一头就从飞奔的战马上栽了下来。

多尔衮的身子骨儿,济尔哈郎清楚的很,虽然谈不上雄壮如牛,也是健健康康,绝对不是见不得风寒的病秧子。

一个身经百战的宿将,亲自上阵杀敌的事情也做过不少,身体再怎么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就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前,多尔衮还谈笑风生?怎可能忽然之间就从马上栽了下来?

济尔哈郎也是急了眼,不顾多尔衮侍卫的阻拦,奋力推开数人,就要往多尔衮“暂居”的屋子闯。

多尔衮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些侍卫清楚的很。济尔哈郎又是多尔衮的宿敌,怎么说也不会让他进去。

虽然不敢对济尔哈郎动手,这些侍卫还极力的用身体挡住济尔哈郎。

“进……进来……”房间里传出多尔衮沙哑而又虚弱的声音:“让郑……进来……”

闻得多尔衮命令,这些侍卫才闪身一旁。

济尔哈郎也不顾什么礼数了,挑帘子就到里间。

多尔衮面色如土,嘴角还挂着滑腻腻的涎水,似乎是想挤出一个笑容,却更显得狰狞恐怖。

“睿亲王,你是不是遭人暗算了?”济尔哈郎大声说道:“你可要挺住,传医官,我的医官,睿亲王勿疑……”

多尔衮好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勉强把脑袋摇了摇,气息更弱:“毒……中毒……”

这才一个时辰的工夫,勇猛的皇叔父摄政王就已经成了这幅模样,济尔哈郎头皮头发麻了,唯恐自己也会被人如此这般的暗算了。

“睿亲王中的是什么毒?找医官解救哇。咱们大清国要出大事情了……”济尔哈郎几乎要哭出声来。

“无药……可救了,”多尔衮明显是精神恍惚着,木然的看着屋顶,说出一个个名字:“莽古尔泰……德格类……还有……先皇……”

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200章 先遣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5章 共同致富第14章 早就想赌了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206章 闹学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90章 定乾坤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第2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一波第170章 一击致命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15章 检验蝴蝶第103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4章 早就想赌了第229章 大结局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第172章 变数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1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115章 骡子不瞎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93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36章 钱都去哪了?第24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第一张骨牌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201章 渗透之前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101章 你怎么在这里?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62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70章 一击致命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18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92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第54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第9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第108章 血腥的一天(2)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00章 先遣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200章 先遣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5章 共同致富第14章 早就想赌了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206章 闹学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90章 定乾坤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第2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一波第170章 一击致命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15章 检验蝴蝶第103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4章 早就想赌了第229章 大结局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第172章 变数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1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115章 骡子不瞎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93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36章 钱都去哪了?第24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第一张骨牌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201章 渗透之前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213章 没有君子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101章 你怎么在这里?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62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70章 一击致命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18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92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第54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第9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第108章 血腥的一天(2)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00章 先遣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