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最后的絮叨

长平公主身后是定王、永王和昭仁公主,除太子外,崇祯皇帝的几个遗孤都在。

李四急忙收拾收拾,让娥子赶紧给这些王子公主搬坐器。

见罢了礼节,年纪最大长平公主安坐,却让定永二王和昭仁小公主站立在身后。

李四自然也不能大剌剌的坐下,只好和娥子同站在这些小王子小公主的右首。

长平公主翻来覆去只是不停的说李四的忠贞,无非就是“先皇识人,托孤之重”这些听着让人血热的话语。再就是以私人身份对李四的救命之情表示感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这大半夜的,身为公主的长平跑过来不可能只说这些废话吧?

偏偏长平公主没有要开门见山的意思,东拉西扯的不住说着,就连在一旁的娥子也听得不住打呵欠。

“娥子瞌睡了,你先回去睡觉。”

“嗯,四叔那我先走了哩。”头脑简单的娥子抬脚就走,到了门口才想起来给诸位王子公主见礼。

和娥子同样年岁的长平公主微微一笑,摆手示意娥子不必多礼。

“殿下可是为了赴死军抢掠士绅之事?”李四可不象娥子那丫头一样心思单纯,知道长平公主不可能是过来聊天的,索性单刀直入的开门见山。

“那些士绅么,多有劣迹在先,又私通反贼外寇,就是咱们赴死军不抢,也会留给满洲人。”长平公主对着李四点点头:“士绅搜刮民财兼并田产,早已是民怨沸腾。李校典为取之,每壮大赴死军一分,我大明恢复之机就多了一分。自京北出来时候,民仅有三万,军不过三千,经李校典一路捶打,而今追随之民已有五万六千余众,赴死军兵力扩至五千。若不是李校典行雷霆手段,焉有今日?太子与诸位学官以为,李校典所作所为于国于民都是有功无过。”

李四对沿途的士绅大户可算是一场噩梦,除了抢走粮米银钱,还纵火焚烧大肆破坏,那士绅势力连根铲除。这让李四的名声直追前不久才退去的闯军,在很多读书人眼中,就是李自成第二。

地主士绅阶层是封建王朝安身立命的根本,再强势的帝国再英明的君主也不敢和这个阶层过不去。

可全天下的财富都集中在地主士绅手中,也造成贫富悬殊加大,直接反应就是烽火处处的造反大军,然后就是王朝更替了。

江山易手也罢,王朝更替也罢,地主士绅阶层从来就是巍然不动。要想发展壮大,只有打他们的主意,难道还把他们巧取豪夺来的财富留给满清?

李四早已料到那些东宫学官必然激烈反对,但是他们也仅仅是能在言论上反对而已,并不能阻止或者改变什么。

让李四没有想到的是,长平公主居然这么说,而且是代表太子和那帮子学官。

要是东宫的那些人激烈反对,李四反而会应对自如,毕竟早就有所准备的嘛。想不到东宫人等忽然大力赞同,并且为抢掠士绅找出许多理论依据来……

“长平公主不是为了士绅而来,肯定是有更大的事情要说。”李四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索性默不作声等长平公主把话题挑明。

夜色愈浓,孤灯昏黄。

李四和公主都没有说话,在昏黄的灯光下远眺外面漆黑的夜色。

此时的长平公主反而没有刚才的轻松从容,根本就不看李四,只是遥望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良久方才说道:“先帝托孤之时,称李校典为我大明最后的铁骨诤臣,曾有言必听之计必从之的遗训。当时我与太子尚不能完全领会其中之意,今日方知先皇目光之深远……”

夜风拂过,涤荡起丝丝缕缕的潮气,浸的是人脸上冰凉。长平面色凝重的说道:“当日李闯破京,情形万分危急,我也是重伤在身。弥留之际,李校典曾有意抛弃我于乱军之中,是也不是?”

“当时情形实在危急,已顾不得许多,若殿下支撑不住,只好如此。”当时李四确实有“留一把刀于公主”的说辞,这是很多人都亲眼目睹的。

当时那混乱危险的情况之下,谁还有心思带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公主?

“李校典的心思我也明白,换做是我,也是如此的做法,这须怨不得你。”长平公主说的平静之极,淡然的就象是在说明天的天气一样。

这位颇有心思的公主深夜造访,不可能是来说这些的,李四还在等她的下文。

“当时重伤的若是太子,李校典会不会抛下太子不管?”说的还是那么云淡风清。

“断不会抛下太子。”

“为何?”

“太子为国之储君,大明正统,天下存亡断续之所在,就算是舍去性命也要护了太子突围的。”

“好,”长平公主极力扮出从容平淡的样子,但是难以掩饰一丝丝的颤音:“放眼天下也只有忠诚伯记得太子是我大明正统……”

连称谓都从李校典换成了忠诚伯。

忽然明白了这位公主想要说什么。

李四面色顿时阴沉的厉害起来,后退一步躬身行礼:“敢问公主殿下,是不是派人去了应天府?(南京)”

“忠诚伯都知道了?”长平公主诧异的问道。

在涿州的时候,曾派出四十名侍卫去应天,想着联络南直隶的各部官员等,好让他们准备派出兵力迎请太子。

毕竟这个李四显得不是那么听话,还是两手准备的好。

“赴死军以治军之法治民,有人擅自脱离大队,焉能不知?若不是看在这些人等出自东宫,已派马队追赶以逃兵论处。”

整个迁徙队伍都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好几十个人离开不可能瞒得过李四的耳目。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要不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这些人早被执行军法了。

对于开小差的逃兵,从来就是不论对错不问缘由的行军法,然后传首诸营以儆效尤。

赴死军大战数场千里迢迢护送太子,更有万千百姓相从,目的地就是应天。为的就是让太子到达陪都之后登基为帝,好收拾大明山河。结果呢?结果是太子等人并不信任赴死军,或者可以说是不信任李四。在私下里偷偷摸摸派人去了陪都应天,偏偏这种见不得人勾当还被李四发现……

从坤宁宫开始,就是李四带着这些少年公主王子们,于乱军之中拼死杀出,可谓是恩同再造。直到如今抛弃辛苦经营的村庄故土,率赴死军并万千百姓大迁徙,如此血诚忠贞还被怀疑的话,怎么说也是寒心之举。

身为公主的长平羞愧的满面赤红,本已经准备好的诸般说辞竟然无法出口。

李四已经躬着身子:“想必应天诸部诸王已整军北上,旦夕之间即可迎请太子及诸位殿下。江南为我大明龙兴之地,自多忠诚之士,又有六部勋王坐镇,太子归应天之后,收拾河山昭雪先帝之耻指日可待。如此也好,臣这肩上的担子终于能够放下,终于没有辜负先帝托孤之重,就是当即身死,也有脸面见先帝于九泉之下了……”

好吧,既然你们已经私下里偷偷联系了应天的大明各部各军,那我这身上的担子也可以卸下来了。崇祯皇帝的托孤之重我也算是完成了,剩下的就看你们的吧。

李四还是躬身而不起:“臣也晓得东宫诸公每多猜忌,可非常时期需有非常手段,既已联络应天,江南尚有我大明百万雄兵万万子民,可为收拾社稷之资。赴死军上下本是乡民村夫,为护卫太子而仓促成军,无论战力还是军纪都难比江南大军之万一。且赴死军早已厌战,待到时机成熟,恳请太子允我赴死军上下解甲归田……”

对于李四的猜忌,那是由来已久,要不然也不会偷偷摸摸的派人联络应天。这下李四算是撇清了自身,既然你们信不过赴死军和我李四,那好办,等应天方面的百万大军过来,我就解散赴死军,省的咱们君臣相疑。

李四的忠诚可不是在太子身边鼓鼓噪噪说出来的,是实打实的血战而来。又有崇祯皇帝托孤的嘱托,怎么说也不应该怀疑。

一席话说的长平公主脸上青红不定,羞愧的不敢看李四,却不得不面对。

“我……我也晓得寒了忠诚伯的心,”长平公主双手虚扶,示意李四起身,奈何李四就是不动,还是保持躬身行礼的姿势:“太子年幼,诸位学官都是文臣,哪能如忠诚伯这般深知乱世之艰辛?若前番种种有寒忠诚伯之处,万勿为念。”

说着,长平公主微微蹲下身子。

如此作为,长平公主已经算是把身段儿放到最低了。

李四也不好要这个公主真的给自己赔礼,急忙起身闪在一旁:“殿下言重了,臣不敢受。只待能够平安到达应天……”

“不去应天了。”长平公主看着李四,微微俯下身子轻声说道:“福王已登监国之位,改元弘光……”

南明小朝廷应该已经建立了,所谓的监国只是一个噱头,说不准现在的福王正准备称帝呢。李四早就料到这一点,只不过因为信息的闭塞还没有听说而已。太子等派遣侍卫去应天,肯定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这样的话,太子再也没有退路,赴死军就成为太子可以倚重的唯一力量。

因为早就料到这点,李四才敢说什么到了应天就解散赴死军的大话,因为李四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应天和南明小朝廷扯上关系。

瞧瞧历史的南明小朝廷吧,简直就是窝囊废中的极品。所以带太子去应天之是一个托词,真正需要的还是发展自己的势力。

太子等人迟早会知道福王称帝的时候,到时候赴死军就是太子唯一可以借重的力量。只是没有想到他们知道的这么早而已,或许这也是好事情,可以尽可能的把太子的名分和赴死军的实力捏合在一起。在这个时代,大义的名分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用强势手段把太子拉住,远不如让局势把他们逼迫到赴死军的战车上更加有效和稳定。

所以李四说的什么“护送太子去到应天之后就解散赴死军”云云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话,直到现在李四依旧做出震惊的架势说着谎话:

“福王?称帝?太子才是大明正统,才是天下共主。福王称帝就是反叛……”

“我……我愿代太子出征,剿灭福王叛逆,树我大明正统。”

有明一朝,正统二字就是天下的焦点,尤其是崇祯以后,南明的几个藩王为了争夺所谓的正统,完全无视满清迫在眉睫的威胁,自己是大打出手。

李四咋咋呼呼的叫喊着,长平公主反而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反而劝告李四:“江南诸将已尽归福王,前去联络的侍卫根本就没能过江,就被马士英拦截下来。还说太子已葬身乱军之中,伪冒太子者斩。去的四十个侍卫只七人生还……”

“我赴死军虽是精锐敢战,终究不是百万江南士卒的敌手。为今之计,唯有潜心壮大赴死军,待到时机成熟,再树起我大明正统旗号……”长平公主心有所感:“我原本以为天下朱氏是一家,只要太子一到,江南诸王必然景从如云。却原来皇位足以抹杀这所有的一切。原本在江南的那些官员早忘记太子才是大明正统,只要福王给他们高官厚禄,谁还记的九死余生的先帝骨血?普天之下,唯有忠诚伯可以依赖。先帝临行之时,曾言“李校典是大明最后的铁骨铮臣”,今日我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原来先帝早就看到了今日之局面……”

“殿下言之甚善,只要咱们广积钱粮厉兵秣马,不难收复大明故土,到时候天下人自然分的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大明正统。”李四先是指名未来的大好形势,勾画出一幅大好蓝图,然后就开始诉苦:“只是东宫诸公对赴死军收集钱粮之举多有微词,长此以往,难免生出许多罅隙……”

“只要能光我大明故土,复先帝血脉,甚么样的手段也用得。”说话间,长平公主从衣内取出一封书柬:“这是太子给忠诚伯的谏令。”

太子的谏令写的花团锦簇言辞华丽,无非是些“泰山如砾黄河如带,永不相疑”之类的话语,基本上算是指天盟誓永不怀疑李四的意思。

很明显,这份谏令是东宫学官们集体商议的结果,只不过他们受身份的限制不好亲自和李四谈这些。只好利用长平公主这个既非官方又能代笔太子的人,至于这份谏令,当然是在李四大表忠心之后才能拿出来。

李四立刻大作慷慨激昂状,连长平公主也感动莫名,温言几句之后这才放心的离去。

“嘿嘿,老朱家总是喜欢拿这些东西出来,朱元璋当年前脚颁发给臣子免死牌,后脚就大加杀戮,这份谏令好似还不如免死牌的吧。”李四把太子的谏令放在灯火上点燃:“不论如何,如今的大义名分终于和赴死军捆绑在一起,是时候大展拳脚了。”

第212章 代价第一张骨牌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172章 变数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87章 都谈利益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224章 小买卖第28章 我也想是真的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亲密接触第214章 穷第67章 该杀就杀第215章 连环炮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第121章 破局首战第65章 杀奴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12章 如此明目张胆第86章 预备,放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224章 小买卖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88章 补铁锅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68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46章 小小逆流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154章颓局大振第6章 乱世桃园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4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第182章 搬家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第142章 里里外外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92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47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100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第2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52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212章 代价第一张骨牌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172章 变数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87章 都谈利益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224章 小买卖第28章 我也想是真的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亲密接触第214章 穷第67章 该杀就杀第215章 连环炮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第121章 破局首战第65章 杀奴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12章 如此明目张胆第86章 预备,放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224章 小买卖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88章 补铁锅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68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46章 小小逆流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154章颓局大振第6章 乱世桃园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4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第182章 搬家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第142章 里里外外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92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47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100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第2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52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