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穷

礼仪之邦的名号不是平白就叫起来的。三拜九叩的大礼虽然不常见,可也不是没有,就算是李四这种身份的一方霸主,在特定的场合也要行这个大礼。

天地君亲师就不必说了,肯定受得起李四这样的大礼。君嘛,远在南都,至于父母祖辈的亲人,还真是没有,更至于孔圣这样的天下之师和李四也没有往来,谁也不受谁的礼。可这天地却是不能免的,无论你怎么样的英雄好汉,对于天地总也有敬畏之心。

祈天祭地的时候,就算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得趴在地上磕个脆的,就更别说是李四了。

先前的立春时节,可以把牛轭往耕牛的颈上一放,做做样子表示表示要耕田犁地就算拉倒。到了真正启耕的时候,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焚香祈祷三拜九叩,这样大的礼节各地都在做,就是江南的兴武小皇帝,弄的只能比这边更加热闹。

如此隆重可不是祭拜什么什么神仙佛爷。正正经经的祀奠皇天厚土,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名义上来说,启耕比皇帝登基还要正式……

依足了礼数参拜之后,还要祈祷告词,献上无色杂粮,然后弄一头健壮的大老牛过来,扶犁开耕。至于后面的游街踏米等琐碎事宜就可以找别人代劳了。

在李四看来,这种唯心的东西并不全都是应景,也是在渲染劳作的气氛,督促百姓做好劳动准备。

别的不说,京城的老少爷们素来就讲究个歇正月赖二月,连二月也算到正月里一起歇了。更有甚者,还弄出“哩哩啦啦到三月”的说法,想把三月也一起歇了呢。启耕大典之后,这种慵懒的气氛为之一扫,就是那些懒人也敲打着锅盖水缸,以示送懒之意。

启耕大典一到,就意味着修养享受已经到了尽头,一年的辛苦劳作要开始了。

民间已经开始了崭新一年的生产和建设,而赴死军的新军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一水儿的双层皮铠,外面是不硝不鞣的生牛皮,而且只取肩背那一块儿的牛皮用,后腰和腹部的软皮子还不用呢。里头是一层鞣好的软羔子皮。中间趁的是捡洗捶打了不知几十道工序的长毛生毡。这种铠甲穿起来轻便,还耐用。外面的那一层生牛皮算然用动物的油脂熬过,可坚韧如板,比真正的铁甲也差不了许多,中间的毡子极有讲究,都是一豁口长短的卷毛,不是近身激射的话,就是强弓硬弩也很难形成致命的贯穿性伤害。边边角角都是那油线缝的细细密密,最是防潮保暖。

这么一件子上身半铠得多少钱?三两白花花的银子?得了吧?三两的话连外面的皮子也鼓捣不好。大伙儿都知道这个铠之前的很,具体要花费几何就不是很清楚了。可在这上边扔的银子绝对够一个四口之家折腾一年了。

高腰的战靴,板底儿皮面儿,看着就爽利。弹药囊、急救包都是上等的货色,就是一条腰带也是正经的好东西,扦子都是亮飒飒的红铜打造。除了光秃秃的头盔是赴死军的制式装备之外,这支火器新军可是从里到外都是崭新的。

手里的火铳比朝廷的制式家伙短了四寸,可这东西才是真正值钱的,除了赴死军之外,这样的火铳全天下就没有第二家。把击针内置,采用新式的弹药一体设计,射速能够条四成。就是药室前置击针内设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是老大一笔银子扔了出去。可这银子就没有白花的,射速的提高绝对是一个值得拿金山来砸的好事情。(当时的火器射程其实还不错的,至于精确度实在不敢恭维。)

火铳口口下边设了一个旋口,可以把一尺八寸的短刃卡上,也就能近战了。这种类似于刺刀的设计其实是老古董,早在万历年间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正式装备军队而已。

要说威慑力,崭新的火铳兵和赴死军的精锐叉子兵差了不少。别的不说,只要把叉子兵一拉出来。那种腾腾而起的杀气就如同有形一般,不用看也知道是见过血的队伍。那种杀气和血性,完全就如猛兽一般。崭新的火铳兵可以叉子兵那样的勇悍和无畏,更没有那么强烈的杀气,火铳兵不需要那个。

绝对的秩序和纪律才是新军的根本,讲究的就是整齐划一和令出如山。如果叉子并是嗜血嗜杀的疯狂猛兽,火铳军则是精密准确的战争机器。这些火铳兵不需要爆发出多么强大无敌的悍勇之气,只要维持住纪律和秩序,他们本身就是一架庞大的杀人机器。

火铳兵的出现已经很有些个年头了,但是如李四这边大张旗鼓的弄出不到八千的超大规模来,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把火铳兵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拉出来,又是费尽心思不计成本的砸银子,还真没有人这么干过。

日月血旗招展,新式的火器兵已经有了雏形,这些火器兵是在何钧力的火铳营的基础上建设而成,装备和武器都更上层楼,军官的置制多是从原火铳营和地支营中抽调。至于战斗序列也彻底打破了赴死军的原有模式,为了追求战场上的效果而把建置缩的很小。

不如同样是一个小小的旗官,火器兵的旗官手下就有六十个战士,这才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因为这样的压建置会降低战斗力和军令的执行能力,但是这种火器兵采用的不再是奋勇拼杀的血肉搏击,而是密集的大范围杀伤效果……

以前的炮营也分拆为隶属于火器军的四个营,四百斤的袖珍小铁炮也达到三百多门的规模,真正有威力的还是那些超级重炮,射程远威力大,已经装备了差一点儿不到一百门……

炮营的人员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人,这样规模的人员专门司炮,在当时就是无法想象的。可现在的炮营和以前不同,机动灵活需要人手,重炮的精确打击也需要传达和协同的人力,更要配备看得懂水平标尺和鲁班曲尺的人才。另外还要有专门计算的校炮手。弹药的运送、火炮的运动、打击的精确等等,都要人手。按照李四的预想,火炮必须形成规模,也要从步兵当中独立出来,成一个单独的作战单位。

“装备的再好也没有用,”李四看着这些火器兵,也是心潮澎湃,这个新军的力量只有李四最清楚。这样的军队已经脱离了以前战争的固有模式,即将成为打碎战场的崭新力量。这支军队将把战争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改写历史的力量。李四遏住心潮大声道:“军队不是拿来看的,咱们的老百姓节衣缩食,把银钱物资都使在你们身上,不是想看这么个花架子。多少人把置办新衣购置田产的钱财用在你们身上,我连娶婆姨的钱都用上了,还弄了老大的亏空,都是为了成就今日的火器新军……”

“你们的身上衣口中食都是老百姓的供给,我已经许下了诺言,每一条火铳都要给同胞们换回一座城池,每一门火炮都要给老百姓们带回一个邦国……”李四已经不再做任何掩饰,赤裸裸的喊出了侵略的口号:“我不管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个大势正在剧变,我只要你们有本事就施展出来,我要让你们打仗,打到天地之边,打出五百年的太平盛世……”

作为民族的守户之犬,外敌入寇之际,当不顾一切的拼死撕咬。当这条恶狗的主子需要欺负别人的时候,也要不顾一切的拼死撕咬。这无关什么正义什么道德,完全是就生存的本能。

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已经是一座弱肉强食的丛林,强者全盘通吃得以把文明延续下,败者则是一败涂地,民族本体都有可能消亡。应该怎么做,李四早就在准备了。

“无论是金银财物封妻荫子,还是留名青史后世敬仰,我都给你们留着……”

“赴死军的辉煌将在你们身上延续,赴死军的威名将在你们身上发扬光大……”

……

简单的战前动员,迅速开拔。

这一次西进。李四是拿出了血本。作为主力,不光是有新组建的火器新军,还有四个天干营和四个地支营。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几乎已经是李四的全力。

因为对于火器新军寄予厚望,又怕新老赴死军之间出现协同不足的缺陷,所以和吴三桂的首战,是由李四本人亲自指挥。

这次行动,李四也不想做出什么奇袭和突然打击的姿态,把架势拉的极开。稳步前进。这将是实力上的硬碰硬,尽其所能的让敌人看到赴死军的实力,尽可能的形成威慑力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目的。

这样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隐藏,吴三桂很快就知道了消息,甚至把赴死军的行军路线也摸的一清二楚,也是调兵遣将的积极应对。

因为兵力上的不足,吴三桂不敢在边境线上决战,而是把兵力进一步收缩回来,尽可能的收缩兵力,在重要的战略点上形成支撑。

吴三桂见过的大阵仗不少了,也明白眼前的局势。赴死军出动的兵力并不算多,真正的战斗部分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但是这将近两万的军队绝对是一支生平所仅见的劲敌。

在明末,有一种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么多年频繁的大战,无数的军队你来我往翻翻滚滚的厮杀,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总兵力投入,动辄就是上百万人的混战。无不是把战场拓展到千里之阔,看起来确实是惊心动魄。

可这样的战争从来也不是什么真正惨烈的大战。

于此相反的是,那些动员兵力不多的小规模战斗才是绝对胜负的关键。无论是吴三桂手上的关宁铁骑还是当初的满洲战兵,自然也包括大对头赴死军,都是把军队控制在一个不算很大的数字之内。

这样的军队看起来没有多骇人。可战斗力绝对不可低估,真正的精兵从来就不依靠数量上优势摆大场面。当年几万人追赶着李闯的百万大军穷追猛打,就是这么个道理。

清军以两万之兵成横扫之势,就是因为那是敢战能站的精锐,即使是面对数倍的敌人,往往也能够以少胜多以寡击众。

赴死军是明车明马的摆开了,战略目的和行军方向也很明确,不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错误。吴三桂这边总体居于劣势,既定的战略就是死守几个战略支撑点,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指挥上错误,更不可能被敌人调动分而击之。

这将是硬碰硬的战争,是双方实力的比拼,完全就是在检验两者的战斗能力而不是在比较双方指挥者的智慧。

赴死军行进的很慢,至少比吴三桂所预想的要慢,完全就是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路线也是和当初“约定”的一样,不见任何的花俏取巧。

在两辽的时候,吴三桂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经验了。单纯的困守坚城,是很吃亏的,对于士气也不利。最好的战法就是防御和反击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城池的坚固和火炮的威力,然后找准机会反击,当可制胜。

因为没有什么阻碍,或者说吴三桂故意收缩兵力的结果,赴死军方面的西进一直就很顺利,在延安府城东一百四十里之外扎营。

第三日,赴死军的对于才推进到城东四十里处,双方的前锋已经开始零星的接战。

双方的侦骑齐出,互相侦查和刺探。或许是李四还在做什么布置安排,战斗暂时还没有打响。

对于李四和吴三桂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人们极是关切,相对而言,两辽之地把鞑子打的鸡飞狗跳惶惶不可终日反而显得没有什么看头了。

鞑子的老巢已在赴死军的马足之下,更有蒙古各部的积极作战,犁庭扫穴把鞑子连根拔起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纯粹就剩下一个时间问题而已。陕西这边的大战可就不一样了,意义非凡。

这将确立霸主之位谁属,以后将是怎么样的一个秩序,会按照谁的意图改造这片土地,这才是战争的根源。

割据一方还是统而为一,就看这一战的了。

兵力和战斗力上,无疑是忠诚伯占据了相当优势,要是说起总体实力,这种优势就更大了。可吴三桂是防守的一方,又是内线作战,便宜也不小呢。吴三桂不必象忠诚伯那样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要把赴死军拖住,就算是胜利了。

更有些传言,说是忠诚伯和平西王之间有个什么“君子协定”,三日之内拿下延安府就是一个赌局。赌注就是陕西的归属。

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大张旗鼓的弄什么檄文之类的文字游戏,更没有发表冠冕堂皇慷慨激昂的话语,好像这场战争根本就是他们双方之间的事情,和外人没有什么相干,也不想为被外人关注。

可外界对忠诚伯和平西王之间的战争却是空前的关注。

首先就是南都这边,民间本就有风评时局的风气,这场争霸大战更是引起了人们足够的注意。这仗也说不上什么正义不正义,甚至和江南没有多大的关系,大伙儿也就乐得隔岸观火作壁上观,更有些无聊的家伙,在李四或者吴三桂身上下了不小的赌注,已经拿这事情开是外围的赌局子……

和民间看热闹的心理相比,开放的江南士林则很明显的表露出了关心的态度。当然,还是和往常一样,这种关心也就是仅仅停留在嘴皮子上,最多是在笔墨之间稍微表达一下而已。

总的来说,大伙儿还是比较偏向于忠诚伯这边。虽然江南和他忠诚伯之间有很多扯皮的东西,可终究还是有那么点儿香火之情。吴三桂算怎么个玩意儿?实打实的三姓家奴,虽然吴三桂的胜败和江南没有多大的关系,江南也影响不了陕西的战局,可大家还是希望忠诚伯能把吴三桂这个把投降当饭吃更把反叛当饭吃的家伙教训一下,至不济也要打下吴三桂几颗门牙来。

年轻的文人们做出许多慷慨激昂的样子摇旗呐喊,还有些老成稳重的则大肆感叹:“王室衰微,豪强并起,征战杀伐,生灵涂炭,实非天下黎庶之福……”

民间或者是隔岸观火的无所谓,或者痛心疾首的无病呻吟,都不能代表大明正统兴武小皇帝的意思。

江南的大明正统,说起来是以兴武小皇帝为核心的,其实还是那些个老学官的首尾。这些老学官更加务实,也更加的看重利益,全然不同于民间的风气。

开始的时候,朝廷的学官们还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出几道明旨,无非就是让双方保持克制,勿轻动干戈的文字。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着调节双方的矛盾。

不管是李四还是吴三桂,表面把朝廷捧的挺高,真要是说这种事情,谁还听朝廷的?早就在筹谋布置了,人力物力也花费了不少,怎么可能因为朝廷的一句话就“保持克制“?朝廷发明旨他就发吧,反正大家都当作没有听见也就是了,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老学官们知道朝廷所谓的调解根本就是一纸空文,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可朝廷毕竟是朝廷,还要有个朝廷的样子。如李四和吴三桂这样的实力派可以不理会朝廷,但是朝廷不能把摆出应有的高姿态来。

其实呢,不管是老学官们还是兴武小皇帝本人,都希望李四和吴三桂打的热火朝天,越热闹越好,不管他是“三”还是“四”,最好是把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最好是打的两败俱伤,这样的话,朝廷实现大一统的机会也就大了许多。

所谓的“调解”其实就是唱个高调而已,朝廷才不会调解呢。朝廷正盼望着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呢,怎么会去调解?

李四这个实力派终于撞上吴三桂这个实力派了,对于朝廷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就算不会得到什么切实的政治利益,商业利益总是不会少的吧……

要是真能打上三年五载,朝廷这边说不定就还有许多机会呢。

“吴三桂必败。”战争还没有开始,黄得功就已经下了断言,他可没有老学官们那么乐观:“也不会出现什么旷日持久的大战,陕西之战很快就要结束……”

“赴死军的火器极是犀利,无论你何等悍勇之兵都不可抵挡其万一。”黄得功亲眼见过赴死军火器是威力,对于这种颠覆性的全新战斗方式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赴死军用火器已到登峰造极之境界,此种战法之下,非血肉之躯可以取胜。”

有些事情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比如黄得功对火器是认识。在以往的认识当中,所谓的战争无非就是雄兵健马的血肉搏杀,可赴死军崭新的战斗方式已经颠覆了这一切。在北都的阅兵当中,李四所崭新的是更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概念。作为究竟战阵的黄得功来说,已经有了一个隐隐约约的想法:战争即将出现一个大的改变,胜败之间在更大程度上是远程力量的较量,而不再是近身的血肉厮杀。

至于如何保持远程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还有很多细节黄得功无法想通,可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战争的模式即将改变。

不管是总体实力还是具体到战场上的胜负,吴三桂都是必败无疑。而赴死军夺取陕西也不是因为和吴三桂有什么深仇大恨,完全就是出于争霸的需要。所以不会把陕西打的不可收拾。

与其说赴死军是要击败关宁军,还不如说是种实力的展现,借以达到威慑效果。

所以战争会很快结束,至于如何结束则要看李四本人的意图和具体情况了:“战争很快就要结束,快的超出人们的想象,所以朝廷还是要调停的,要不然吴三桂就会被李四给吞下去……”

李四的扩张态度明显的很,扩张方向同样明显,分别的北边和西方,对于东、南的局面依旧是没有做出明面上的动作,只是在暗中影响而已,这也给了朝廷最基本的体面和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从根本上来说,在吴三桂和李四之间,江南朝廷还是偏向于后者。但这并不等于朝廷就愿意看到李四更加强大。

从政治角度来将,李四愈是强大,江南的威胁就愈大,虽然这已不可改变,可朝廷也不愿意看到李四把吴三桂给活生生的吞了下去。

尽管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可谁也不会怀疑李四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不同者就是战争的长短而已。

或许是因为本性平和的缘故,更或者是因为已经习惯了依靠这些值得信赖的老学官,兴武小皇帝愈发少了对这种大事情的决断,反而是问这些老派学官时候的更多:“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忠诚伯肯定会战胜吴三桂,到时候他怎么样吞并陕西,朝廷也是无力阻止。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阻止忠诚伯对关宁军的收编……”刘理顺是个大近视眼,不管什么时候一双老眼都是眯缝着的,即便是这样也看不清楚远处的人或物,好在是这种小规模的商谈,也不必看什么:“若是如黄帅所言,赴死军有速胜能力的话,朝廷的调解还真是不能停止。”

“吴三桂和忠诚伯要是在意朝廷的调解,也不会如今日这般剑拔弩张了。”

刘理顺看了看黄得功,黄得功微微点头,二人取得一致意见之后,刘理顺说道:“二人手握重兵,朝廷难以奈何,自然是不理会朝廷的调解。不过若是忠诚伯能够迅速击败吴三桂的主力,吴三桂当会看清楚形势,为了避免被忠诚伯鲸吞,肯定会接受朝廷的调解……”

“就算吴三桂因为形式所逼接受了朝廷的调解,忠诚伯未必就肯接受了……”

“若是以为,忠诚伯肯定会穷追猛打斩草出根,可陕西之战意在争霸,只要对手认输就没有必要把陕西打的不可收拾。忠诚伯攻取三秦,非是想要得到一片废墟的……”

姚明恭也明白了这个意思,站起来帮腔儿:“朝廷的调解一来是宣示圣上的威严,更主要是保存下一个非赴死军的武力,江南之外也不能尽是赴死军了。保存下了关宁军,目前看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可长久来说,未必就是一记闲棋……”

“也好,就如此办理吧,诸位爱卿拟好了章程,我再用宝……”兴武小皇帝看看众人:“也就如此了吧,还有什么事情?无事可奏的话,朕也就要回宫……”

还有事情没有说呢,姚明恭怎么能放小皇帝离开:“万岁大婚之事……”

一说起要娶媳妇,兴武小皇帝立刻就来了精神,也不想回去休息了,兴致颇高的问道:“准备的如何了?”

“共有备选淑仪十六人,分别是……”

拢共是十六个人选,用姚明恭的话来说,都是“贤良淑德温简实朴”的大家闺秀,祖上也青白的很,多是从在朝的大臣家中选择出来的。

姚明恭老学官把名单子递呈上去:“圣上可要圈选?若是圈选,则可……”

皇帝娶媳妇,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则是真正的不简单。如兴武小皇帝,本也可以在江南大选秀女,可如今文禁言禁都开了。要是真的弄选秀女的名堂,下面的老百姓怎么说先不去管,那些无风三尺浪没事儿都要找事儿的东林人们可就有喷的目标了。

这还没有怎么样呢,就要选美了,分明就是荒淫无德之君,这还是好听的呢,若是难听的话儿,根本就没有法子拿耳朵听。

按照兴武小皇帝的年纪,确实是该讨老婆了。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兴武小皇帝还是太子呢,就曾准备大婚的,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所以一直拖延了下来。这一拖可不要紧,硬生生的拖到了现如今。

就算到如今,太子都熬成皇帝了,讨老婆的事情还是不敢声张,就在朝臣这么个圈子里选了。

姚明恭手里的名单也有十六个人选,都是经过这些老学官们筛选出来具有母仪天下资质的良淑之女。按照老规矩,还要经过一层层的摘选,除非了小皇帝本人对某个女子有心思,可以圈选,算是内定。

其实这种圈选的内定完全就是盲人骑瞎马的乱撞,目前为止,小皇帝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些名门淑女们,怎么圈?怎么选?

可规矩如此,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废了祖宗的章程。尤其是这些因循守旧的老学官,把这个东西看的重如泰山,更是不可能更改。

小皇帝也曾明里暗里的私下里询问,是不是可以见见这些备选的淑女,偷偷看一眼也行,立刻就被老学官给顶了回去,并且防范的更加严格。唯恐小皇帝少年血热,做下什么“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丑事来……

不光是长平公主和李四,就是小皇帝也不对自己的婚姻抱什么幻想了,拿起朱笔在名单随便圈了几个名字,反正都没有见过,就这么两眼一抹黑的撞大运吧:“姚卿家,选……选妃择后怎么说也是大事,不能不让朕见见的吧?如今也圈选了,是不是可以……”

对于小皇帝这种太过“违背纲常”的说法,不用姚明恭表态,立刻就被老学官们集体驳了回来:“此次选妃,实为立后,统领后宫一国之母,最重的是一个德字。妖媚艳丽之女越是有倾国倾城之貌,越要远之。古往今来,那些个魅惑君主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国之妖孽,夏桀商纣……”

连几千年钱的例子都拿出来作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提醒兴武小皇帝“皇后绝对不能找好看的,要找就是那种不魅惑的也不祸水的……”

虽然没有见过那十六个备选的女子,可以兴武小皇帝已经知道了,根本就没有见的必要了嘛。按照这些老学官的观点,丑不丑的不敢断言,也绝对“美”不到哪里去。在这些老学官的眼中,越难看的皇后就对大明朝的国祚越有好处。

兴武小皇帝心里很不满意,可也不愿意和这些老学官们闹出什么生分。毕竟这些都是东宫的老人,跟随太子这么些年了,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个人品行也无可挑剔。可小皇帝还是不痛快。

小皇帝毕竟不是他姐姐,也不是李四,对于个人的婚姻的美好幻想还没有完全消散,更加做不到李四和长平公主那样的淡然和无所谓。

在这种情况下,少年皇帝一般都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以强硬态度争取个人幸福,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把婚姻交在别人手中,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全都认了呗。

以小皇帝的秉性,肯定是不会现则在“沉默中爆发”,心灰意冷的说道:“好了,好了,朕也能体会诸位爱卿的苦口婆心,你们斟酌着办理就是,我也不管这些个事情了……”

“明日再选之后,不论选上还是选不上,那些个女子都要赏赐些金银财帛之物的,以示朝廷之重……”姚明恭小声说道:“这些个事情还是不要动国库的好,圣上就用内库的钱吧……”

小皇帝再好的脾气也得蹦起来了:“内库?我的内库都空了多少日子?姚卿家你不是不知道吧?老鼠都饿死多少回了,哪里还有钱?”

要说小皇帝这日子过的,确实憋屈,不仅没有选老婆的权利,连荷包里都是空空如也。

江南虽然是首富之地,全天下最繁华的所在,可朝廷实际控制的地盘很小,又要维持一个偌大的官僚体系,还有常备军什么的,别说的小皇帝的内库,就是国库也穷的不行。

在小皇帝登基之初,手里还真是有点儿家底儿的,那也是弘光遗留下来的内库。当时还不感觉怎么样?可日子一长,光出不进,就做难了。

逢年过节,宗室里头是要放赏的。每有什么捷报或者大喜的事情,除了国库开支的封赏之外,皇帝本人也得意思一下。就算是哪个大臣死了,皇帝可以不去,但是银子得到,要不然就是不知体恤,就是刻薄寡恩……

去年年前,福藩的老母亲进宫问安,照理小皇帝的得拿出点东西来赏赐的。可内库早就是空空荡荡,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迫不得已,也不知道从哪个旮旯里寻出了一匹苏州的薄纱,就赏了下去。

那可是大冬天呀,那薄纱做赏赐,真是尴尬的不行。

多亏赴死军那边还有一点供奉,也颇有几样可以过眼的东西。一直等到赴死军的供奉上来了,小皇帝才偷偷派人用一件海鼠皮氅换回了薄纱,好歹算是找回了一点脸面……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第169章 底牌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9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71章 趁热打铁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02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88章 补铁锅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28章 我也想是真的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第201章 渗透之前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63章 桃源末日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21章 破局首战第67章 该杀就杀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第73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08章 血腥的一天(2)第224章 小买卖第115章 骡子不瞎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25章 并不美好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174章 当家作主第8章 活财神第22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164章 识字了吧第154章颓局大振第39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53章 黄瓜如铁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第44章 托孤之重第8章 活财神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09章 兵威促变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39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214章 穷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87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5章 检验蝴蝶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第87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174章 当家作主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23章 狰容初露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41章 天要塌了吗?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第169章 底牌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9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71章 趁热打铁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02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88章 补铁锅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28章 我也想是真的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第201章 渗透之前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63章 桃源末日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21章 破局首战第67章 该杀就杀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第73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08章 血腥的一天(2)第224章 小买卖第115章 骡子不瞎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25章 并不美好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174章 当家作主第8章 活财神第22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160章 潸然泪下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164章 识字了吧第154章颓局大振第39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53章 黄瓜如铁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第44章 托孤之重第8章 活财神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09章 兵威促变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39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214章 穷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87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5章 检验蝴蝶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第87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174章 当家作主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23章 狰容初露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41章 天要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