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分分和和

不管李四有怎么样先进的建军思想和成军理论。在建设新式火器军的时候,也不得不无奈的承认那些超前的训练方法完全不和时宜,真正管用的还是老路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做法:粗暴的体罚。

这些新招募的火器兵体格还不错,还有一部分是从地支营抽调出来的骨干。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似乎更加认同体罚和挨饿这种粗暴的训练方法。

对于新兵的训练,说什么都是虚的,真要是想建立火铳兵所需要的那种绝对性的纪律和秩序,军官们就得拎着鞭子和大棍子,哪个做不到位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暴揍,再不行,连饭都没的吃……

当兵吃粮拿饷,尤其是赴死军的地位颇高,又有种种的有待和好处,不狠狠的摔打摔打就想成为赴死军中的一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无论是横眉立目整天打人的军官,还是鼻青脸肿经常挨揍的新兵,对于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当兵挨长官的打,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既然是这种情形,李四也完全没有必要自作多情的搞什么“爱兵如子”的那一套,这些细节问题自然有各级军官负责打理。无论是粗暴的打人还是打人之后的安慰。都不再需要李四亲力亲为。

火铳什么的,一时还补充不上来,训练的时候都是拿火铳形状的木棍儿……

但是纸弹的出现,足以引起李四的绝对重视。

火器必将取代冷兵器,成为威力更大的战场主力,李四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建设火器军的根本原因。

但是火铳这玩意儿,无论怎么改变,骨子里还是最原始的那种样式,就算是有再多的机巧设计,其本质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和笨重缓慢的大抬杆子没有质的区别。

但是纸弹的出现,已经预兆着火器即将走到质变的前夜。

纸弹实现了弹、药合一,从根本上简化了射击前的装填步骤,几乎能使射击速度翻倍,只要在药室侧面开一个小口,就可以解决。

纸弹的最大好处不仅仅是装填方便快捷,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携带方便。弹体浸蜡也解决了防潮的问题,关键是这种东西造价极其高昂。

“不管价钱有多高,必须弄这个。”李四还能不明白这个?虽然这种纸弹的杀伤力没有增加半点儿,可射速快就是根本,只要能增加战斗力,就是用银子堆也要堆出一个武器革新来。

很显然。李四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不仅没有取得促进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在李四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弹,只要这个东西出现了,枪械的改革就已经见到了曙光。可事实和愿望总是相差甚远,甚至会走到相反的方向。

李四亲自教导工匠,描绘图纸,想着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枪支来,其实是帮了倒忙。

螺旋式的膛线够先进了吧?成本也高的吓人,可忠诚伯不惜拿金子银子砸,定要工匠们这么做,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

有螺旋膛线的火铳,在采用了新式的纸弹之后,连最有经验的火铳老兵也无法把射程达到原来的一半儿,至于准确度……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不行,那就降低要求吧。把先进的螺旋膛线改为直线……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乎,火铳兵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新式火枪成了笑柄,不得不退回到从前,取消了任何形势的膛线,还是用铁管子火铳。(这事情说来也古怪,作者自己也不大相信,可事实是在比这个时代更早的欧洲,就已经有了所谓的“来复枪”,而且是螺旋膛线的,作者想象不出这么先进的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

李四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想着要搞出击发火枪的念头是彻底破产了。不得不退回到起跑线上,继续用原始的“火”式火铳。

原始火器和击发火器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技术差异,对于这些一知半解的李四,根本就不可能带领着一帮工匠攻克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所设计到的技术实在太多。在基础科技没有突破之间,这种太超前的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但这事情也不是完全就是瞎胡闹,技术上的突破虽然是一点儿没有一点儿,可也算是指名了发展的方向,也表明了忠诚伯在这种事情上的决心。

因为李四本人的威望,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李四的盲目迷信,使得人们都认定这就是火铳的发展方向。一扣击火就能发射,这就是未来的火铳,人们已经认定了这一点儿。

至于银钱和前期投入,在这方面大帅从来就是大方的出奇,就是投入再多的银子也在所不惜半点儿都不带心疼的,真要是有了成果,什么样的赏赐都好说好办。

李四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和这个时代有太大的差距,不可能这么快就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工匠的集体智慧远远胜过李四本人的超前知识。

在这个时候,谁也老老实实承认银子的威力。正是因为商业价值的刺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都被开发出来。

有了基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诸如揉革床、洗毛机这些纯粹是工具的改进而没有任何技术突破的玩意儿,反而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迅速的成为抢手货。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些生财的玩意儿和赴死军息息相关。别的不说,赴死军一打蒙古的注意,这些具有强烈针对性的东西就被鼓捣出来……

绝对是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徽商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在浙商和江南商业力量对奴隶贩运这种一本万利的勾当趋之若鹜之时,徽商则更注重加工制造。江南更加看重丰厚的利润,徽商更加看重稳重发展,同为巨大的商业团体,发展之路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至于大本营就在赴死军马足之下的晋商,则彻底表现出了他们和其他商业团体的不同。既不注重贩运奴隶。也对针对性很强的商业模式缺乏兴致。而是大肆采购这些机械,直接运到草原上,运用草原上的人力,就地加工,然后再把这些皮革毛货卖给交战的蒙古双方。

因为大局的缘故,晋商的地位更加有力,他们加工出来的东西多是战略物资,无论是正打的如火如荼的蒙古草原,还是正拼命备战的吴三桂,都是他们的销售目标。

打仗,是你们的事情,我们才不管你们是谁打谁,只要有银子,我就卖货。晋商奉行的宗旨再一次展露出来。

对于这种商业上的东西,李四实在确实高屋建瓴的战略布局。不是因为忠诚伯不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意义,而是无从下手。要是过多的干预,很可能会弄出另一个四不像来。无论工、商,肯定可以催生一个新的社会结构,但是李四本人缺乏这方面的基础,只能用做原始也最笨拙的法子——重商主义。

鼓励商品生产和流通,采用商税裁撤厘金,为商业流通创造合适的土壤和顺畅的道路。李四所能够做到的也仅仅如此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种举措,让赴死军地盘中的商税陡升,达到甚至超过田赋的四成……

在李四所控制的地盘之内,在财政方面首次出现了盈余。现在的忠诚伯手中,攥着七百多两结余下来的银钱。确实是七十多两,而不是七百万两。

这七百多两银子,就是数省千万百姓辛苦半年才创造的价值,放在京城里头,也一座差不多的宅院也买不下来,更不够一个小旗儿马步营士卒一年的开销。

赴死军和这么多的百姓,辛辛苦苦半年,就弄了七百两银子,这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不得笑破肚皮?

可李四却是笑的,而且笑的很开心。

别小看这么点儿不起眼的银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功业。

扣除赴死军的军队建设。扣除军备等等,地方上还要做很多民生的恢复事宜,还要维持赴死军上下的运转,这些都是无底洞,就是有金山银海也填不满,可忠诚伯竟然实现了收支平衡。光是这一点儿,要是崇祯皇帝还活着的话,还不得笑疯了?

同样是要打仗,同样是要维持一个统治系统。崇祯皇帝累死累活,每半年就有几百万两的亏空,穷的都想把裤子卖了,结果还是吊在煤山的歪脖树上。李四刚一上来,而且不依靠江南,就能做到这一步,简直就是神仙手段了。

一想到手里还攥着七百多两银子,一直到明年春季都不必发愁财务问题,就是睡觉也能把李四给笑醒了。

对于财务贡献最大的还是淮西,拖后腿拖的最厉害的不是北方,而是中原腹心之地——河南。

光是开封的罗锦绣,就给赴死军弄下了不到十万的亏空,要不是有淮西的盈余填补进去,整个河南的巨大亏空就能够有七八十万之多。

河南究竟战乱,生民的回迁和民生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投入到河南的财力物力,确实是用在了刀刃上,可局面依旧如此,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好在河南已经在缓慢的恢复了,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应该可以自给自足。到了那个时候,保守的估计,李四手中的结余也会有三四百万之多。要是能把两辽和草原都纳入囊中,恐怕就没有这么多结余了,还有可能再拉下一点儿亏空也说不定。

现在的赴死军已经不比当初,不再是以味抢掠的蝗虫。占领庞大的地盘之后,更要谋取稳固的统治和长久的利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花钱建设。要想在这些地盘上获得财务回流,没有三几年的时间办不到。

也就是在这个当口,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关外的鞑子放出了风声,愿意和赴死军和谈,而且还派出了使节。

“鞑子也算是露了怯,是真的怕了咱们。”

京城的爷们嘴刁,说起话来也阴损的很:“现在才晓得怕,他娘的就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早晚了半个月。早干嘛去了?一脑袋扎进京城,还真以为就是真龙天子了?笑话……”

“鞑子全都归拢起来,连吃奶的娃娃带坟地里的死鬼都算上,撑死了也就八九十万人口。这一遭进来,屁股沾了沾龙椅,就把战兵丢光了,人口也下去一半多,再不请和,都他娘没人了……”

“我看这事儿就是够呛,鞑子和大帅请和,和的可能不大。大帅要是不打鞑子了,还算什么大帅?”

“我看也是这么个理儿,鞑子连气儿都喘不过来了,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时候儿,就应该一鼓作气。”

“鞑子是不敢打了,也打不起了,这才想起请和。可这个和字说起来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真要是想和的话,不拿出点实打实的东西,谁会和他和?……我说诸位老少,大伙儿闲着也是闲着,猜猜鞑子能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打动大帅的心思?”

“这还用说么?鞑子那边称儿称侄,奉咱们为上邦主国,他们做藩属……”

“山海关,左中卫那一块儿肯定要是割让的。大帅这个人实在,不闹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不然就把山东的那一块割了也行。”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时,李四用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

李四根本就不想知道鞑子出了什么样的请和条件,那个所谓的什么什么建州使节,连京城的地界儿都没有进,就被一刀卡擦了。

这么一来,天下人算是真真正正的看清楚了,大帅根本就不想和。

“杀的好,”也不知道有多少在为这一刀拍案叫绝,尤其是这些京城附近的人们,受鞑子的欺负可不老少,一听说大帅要把战争进行到底,脑瓜子也就热了,口气也就大了:“现在才请和,也忒晚了。”

“可不是怎的,赴死军眼瞅着就能直逼中宫,鞑子连招架的力气都没有,这时候弄的哪门子和谈?说下个大天来,也是要战。”

“你们想想,关外的那些土地,还有建州卫,本就是咱们的地界儿。现如今鞑子不行了,就想用咱们的地盘和咱们和谈,这不是糊弄傻子么!不和!”

不管民间是如何的热血沸腾,北京方面和关外应该早就想到了是这样的局面,和谈的可能早就没有。济尔哈郎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试探赴死军的底牌,或者是想着谋求一个和谈的可能。

现在的建州势力已经危如累卵,就是朝鲜都在酝酿着反叛,鞑子还能察觉不到?朝鲜那边肯定会和赴死军缺的联络,更有可能会和赴死军联手,到了那步田地,满洲可就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大帅是想明年开春动手?”

史德威最大的愿望就是赴死军能够赶紧下手,把关外的鞑子给灭了,就可以脱下这身军装。到时候带着老夫人和太夫人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完成史阁部的最有一个遗愿——归隐乡野避世而居。

现在已经是深秋,再做一次战争动员,远征关外,把鞑子的势力彻底清扫出去,时间上已经来不及。若是强行远征的话,赴死军就要在关外渡过一个漫长而有严寒的冬季。

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到明年开春,一鼓作气而竞全功。

史德威的淮扬军,一直都是史可法的嫡系人马,从简直和从属上来说,不归赴死军管辖。准确的来说,是一个盟友的关系。

可淮扬军早就事实上脱离了江南朝廷,和赴死军一路转战至今,一切给养和行动都是协同一致。虽然史德威还是淮扬军的最高长官,其实早就已经融入到了赴死军。强要说和赴死军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最高指挥者名字和旗号之间的差别。至于实质行的差异,已经没有了。

“嗯,明年春天转暖之后,肯定要征战关外。”或许是对史可法的那种感情延续到了史德威身上,李四再怎么冷心冷面,对这个史德威也是保持着一种礼敬:“怎么?又想归隐了?”

“归隐也是史督的遗愿,只要打了鞑子,我也就回家种地,家里还有两位老夫人要伺候,”史德威始终是在受史可法的影响,一直坚持打走了鞑子就退出这个圈子,无论是朝廷还李四,都不理会了。

“当年史都临去之时,是对朝廷绝望,所以才有这归隐的遗命。”赴死军这边的人,对于朝廷根本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就算史德威这种出身之人,对朝廷都绝望了,所以说话也很放的开:“咱们这边已经自成体系,我也不敢说能够治成太平盛世这样的大话。可我就是再不济,也不会比弘光朝还差吧?史将军难道就不想一展抱负?”

“大帅的力量在这里摆着,就是改朝换代也不算个什么,哎……我是真的不想折腾这些个东西了。这些日子,总是梦见义父……”史德威神情有点儿萎靡:“既然今年已无战事,我也想去扬州祭拜一下义父,顺便把老夫人和太夫人也带会老家。”

史可法的孀妻和老母还在南都,带两位老人回河南老家,也是史可法的意思。

“大帅,”史德威微微低头说道:“淮扬军还有几千弟兄,从当年的扬州大战直到如今,和赴死军的弟兄们也是并着膀子走过生死场的。我看这淮扬军的旗号也该扔了,大帅也应该找个人做一做收编的事情……”

“为什么?为何要收编?淮扬军和我赴死军并肩作战,乃是生死兄弟,收编不收编的还有什么分别?”两军已经是事实上的一个共同体,改编的话,实在有点儿画蛇添足的意思。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史德威萌生退意。

真要是收编了,史德威就没有了实际的军权,就算委任一个营官的职衔,也没有淮扬军最高指挥的名分更加耀眼。起码从名分来说,他史德威还是和李四平起平坐的,要是收编了,哪怕是不做任何的安插和更改,史德威也就成了李四的下属。千百年来,肯放弃权位自解兵权的人还真是不多。

李四看了看史德威:“是不是外面有什么风言?还是将军萌生退意?”

“不是。”史德威说道:“鞑子不打干净了,我是不会退下来的,哪怕是战死沙场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九泉之下见了我家督师我也能抬起头来……”

“那是为何?”

“大帅胸中沟壑万千,要做的是大事情,很多小事儿其实就不必劳动大帅的……”史德威微微顿了一顿,缓缓说道:“当年淮扬一战,赴死军的弟兄杀成了什么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扬州八十万父老不会忘记赴死军。可如今局面也安稳下来了,这几十万人呆在淮西,心里还能不想家了?”

“已经有不少人嘟囔着要回家呢,人呐,哪里还能不恋家的?就算扬州已为灰烬,还是愿意回去。”史德威抬头说道:“朝廷那边我总感觉不够安稳,还是淮西这边稳当。淮扬军若是撤了旗号,编入赴死军,淮西也就是我扬州父老的家了……”

“我明白了。”

那些跟着赴死军过来的淮扬百姓,说到底还是个外来人的身份,在没有根基的淮西,虽然也是同样的劳心劳力,终究是没有归属感。

赴死军就是再卖力气,终究是个贴心的朋友和伙伴的关系。也只有淮扬军才是他们的子弟兵,才是他们心里的依靠。如今天下大行逐利之风,在很多利益方面,这些从淮扬迁徙而来的百姓竞争不过淮西本地人,居于天然的劣势。如今淮扬已经稳固住了,有了思乡之心想要回老家去,也是人之常情。

李四当然不愿意要他们回去。

“淮扬军立刻收编。”李四微笑道:“诸般事宜,史将军拿总掌舵吧……”

“嘿嘿,我还是免了,大帅再找旁人办一办就成,其实也就是换个旗号而已。”史德威终于笑了:“趁着这个当口,我也要去接老夫人和太夫人回老家呢,也在膝前尽一尽孝道。老夫人给我来了书信,说太夫人身子不好,咳的厉害,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我要是再不膝前行孝,恐成平生憾事。到时候也没有脸面就我家督师于九泉之下。”

“好,那就如此。”李四道:“督师忠义光照千秋,朝廷仅仅是给了个空洞的名号,实在是对督师不住,我这边就在开封给督师立个庙,为后世子孙供奉……”

“谢大帅。”史德威没有推辞:“那我就先做逃兵了,等明春开战之时再行归队。”

“等等,福临这个小娃娃你也顺路带去吧,给了朝廷那边,他们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李四取过硬炭笔,做书信一封,交给史德威:“这封书信转交两位夫人,聊表我和赴死军将士对督师的仰慕之心,顺叩夫人金安……”

生擒敌国皇帝,献敌酋于陛前,这可是武将的千古荣耀,李四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把这份荣耀给了史德威,未尝就没有爱屋及乌之心。

史德威走后,李四再次传令:“改编淮扬军为两个营,一营为我直属,另一营的营官位置先空出来吧。”

直属一个淮扬军营,对于李四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必要,这也是出于安顿民心的考虑。空缺出另外一个营官的位子,用以已经十分明显,肯定是留给史德威的。两营淮扬军,李四和史德威分属,也是从名义上提高了史德威和淮扬旧军。

至于如何收编,中下曾军官如何置制,也是细枝末节之事,早有章法惯例可以遵循,单说史德威率队来在南都。

这个使节的南都,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繁盛之时。

新蟹陈酒,诗词阔谈乃是往年惯例,如今鞑子已经清扫干净,大明江山依旧,自然是分外的喜庆。

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花枝招展的佳人艳女,早已成为南都的一道风景。

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巨商大贾,还是日进斗金的大作坊主,所忧所虑者,无非就是一个钱字。不管是早出晚归的小商小贩,还是倚门卖笑的妓家,哪一个不是为了身上衣衫口中食?

说的更直接一点,大伙儿都是在为了银子而忙碌。

一江如链,虎踞龙蟠,江南兴盛之地千秋王者之气的南都,竟然沾染了许多市井铜臭。

虽然还是有许多趁着酒兴高呼“五花马千金裘”的浪荡书生大作豪迈之态,可要是没有钱,哪里还有酒兴可谈?

杨廷麟凯旋班师这么重大的事情,都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大关心这些个东西了,朝廷的王师收复了多少地盘儿?光复了多少州县?取得了多大的战果,等等等等这些遥远的事情,都和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其是关心这些个于自身无干的远事,还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多赚几个铜板更加有用呢。

哪家哪家作坊添了几架织机,一架可以纺出多少布匹,一匹可以赚多少铜钱,这些个消息比杨廷麟的王师凯旋更有诱惑力。

当朝廷排除刘理顺郊迎的时候,南都百姓还没有怎么注意。一直到史德威进城,大伙儿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把鞑子的皇帝给送过来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还能不想看看了?

当年的鞑子席卷天下纵横淮扬,一度攻打到了南都城下,连子墙都上了,是何等嚣张。今日再看,连鞑子的皇帝都被擒拿了,可见这大明气数不绝。

光复北都,擒拿敌酋,要是搁在以前,这样的事情足以举国狂欢了。可现在大伙儿都想着看看鞑子的小皇帝究竟是怎么个青面獠牙的样子,也就是想看看而已,已经没有那个心劲儿早欢腾了。

虽然是献敌酋于陛前,可鞑子皇帝不是王师拿住的,打鞑子的主力也不杨廷麟。在光复河山的过程当中,朝廷这边儿基本就是跑跑龙套而已,实在没有什么使得庆贺的。

人家赴死军把鞑子皇帝送过来,也不过是为了照顾照顾朝廷的脸面而已,肯定还要用这个娃娃皇帝换回去实实在在的封赏。

尤其是看了这个娃娃皇帝之后,爱热闹的南都百姓大为失望。

本以为福临是何等形容丑陋样貌凶顽的嘴脸,现在看着也不过是如此,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娃娃而已,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娃娃健壮呢,实在没有什么看头儿。

也就仅仅是看了几眼而已,大伙儿也就失去了兴致,索然无味的各自回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反正还是为了银子奔忙呗。

真正热血沸腾的还是少数,而且大部分是那些外地来的读书人。大呼着早就听腻了的口号云集起来,谈论着犁厅扫穴的英雄伟业,仿佛这所有的功劳都和他们有莫大干系一样。

“屁!”南都百姓也看腻歪了这些只会动嘴皮子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要不是卖了家中老母亲的首饰,哪里有到南都的盘缠?别看他们一个个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真正的事情一点儿没有一点儿。他们那张嘴,除了吃饭之外就只能说大话了。”

“哼,也不做工年工也不种田,花销完了手里的铜板就满世界找同年,看着就恶心。”话是越来越刻薄了:“还不如卖笑的姑娘呢,人家还是靠卖身子赚钱,是自己养活自己,这些圣人门徒,连自己个儿也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狗屁的国家大计?”

“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灰溜溜的回老家去。然后就又一拨儿过来,再说几天大话,就又走了,不干活就想做人上人,我看你们吃什么喝什么……”

现在最烦这些读书人的并不是南都百姓,而是文人领袖东林首脑——钱谦益钱老大人。

钱谦益钱老大人简直是烦透了这些家伙。

这些人屁事儿不做,整天就会说大话,而且一个比一个能说,手里的银钱流水一样就花销了出去。然后就到钱府打秋风,蹭吃噌喝的赖着不走。

钱谦益也没有什么产业,俸禄也少的可怜,勉强能维持自己的体面而已。这么多人过来白吃白喝,而且是一拨儿接着一拨儿,连连绵绵永不断绝,别说是钱谦益,就是富商大户也招架不住哇。

要不是柳如是时常变卖写个字画古玩之类的物件儿,这日子就真的无法维持下去。钱谦益已经无数次的暗示这些人,自己是个清官,没有那么多银钱更不会去贪墨(他想贪墨也贪墨不了),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平日里这些个人一个赛一个的聪明伶俐,比猴子还要精明三分。一到了钱谦益钱老大人诉苦的时候,都作者装疯卖傻的把戏,好像听不出钱老大人话里话外的意思一样,反正就是赖上了。

就是柳如是这个好脾气的雅人儿,也对这些家伙失去了耐性,无数次要钱老大人把这些吃货轰出去拉到。

可这些人就是属牛皮糖的,一旦沾了身子就甩不掉。而且但凡是能和钱老大人沾上边儿的,不是儒林名士就是一方鸿儒,怎么也不能拉下脸来拿打棍子硬撵。

何况钱谦益还需要这些人给自己聚集起人望来,要是没有了人望,这个文人领袖就一钱不值了。好在两浙那边的潞王时常接济一点儿,要不然大伙儿就只能吃泥喝风了。

最让钱谦益恼火的还不是这些。

这些家伙仗着有一点儿名气,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博学多才,尤其是那些新来的家伙,总是变着法儿的找钱谦益的麻烦。今天拿出《对文论章》的古怪问题刁难,明日就用某个不知道从哪个书摊上淘回来的古书“请教”,天知道那是哪个朝代哪个混蛋写的小册子。

可钱谦益还不得不做出虚心的样子,来和这些人一起“做学问”,心里早就把这些人的祖宗骂了几百遍了。

“都是一群寻章摘句的混蛋,历朝历代把你们养起来白首穷经,真是你们的福分。”钱谦益一边儿摆出谦虚的姿态和这些人“做学问”,一边在心里大骂:“这世道眼看就要变了,还抱着以前的屎片子当香馍馍,活该就饿死你们。”

可也仅仅是在心里骂骂而已,还真不能把这些百无一用的家伙得罪了,还得不住的鼓励:“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如今大局初定百废待兴,朝廷正是用人之时。诸位熟读经史子集,胸中文章锦绣,不日即可一展才学经纬天下……”

话是这么说,可每到内堂,柳如是就不住的报怨。钱谦益也只能小声的安慰:“如今的局面就是如此,且忍耐几日,等朝廷开了秋闱,就有你我的好日子了……”

第90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86章 预备,放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216章 不如人意第44章 托孤之重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190章 定乾坤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215章 连环炮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37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80章 道不同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79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79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212章 代价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65章 杀奴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一张骨牌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37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180章 南北皇权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61章 救命稻草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第23章 狰容初露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100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63章 桃源末日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第63章 桃源末日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30章 大智如妖第一步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171章 趁热打铁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第183章 内部隐患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180章 南北皇权
第90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86章 预备,放第41章 天要塌了吗?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204章 分分和和第216章 不如人意第44章 托孤之重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190章 定乾坤第208章 凌驾其上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215章 连环炮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37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80章 道不同第38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第223章 神魔同道第79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79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212章 代价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65章 杀奴第74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第一张骨牌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37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66章 血对血,牙对牙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180章 南北皇权第7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154章颓局大振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51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61章 救命稻草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第23章 狰容初露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100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203章 渔翁之利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63章 桃源末日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第63章 桃源末日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第30章 大智如妖第一步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1)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171章 趁热打铁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第183章 内部隐患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第180章 南北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