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凶光毕露

南都,之所以在前面加一个南字。也就说明了不是正根子的京师。光复北都的意义之大,远非当初的南都之战可以比拟。

北都的光复,往大里说,等同于再造大明朝。往小里说,也是郭李之功。尤其是格杀了孝庄生擒了福临,要是献敌酋于陛前,可真是大明朝垂三百载为有之旷世奇功。

可就是这么轰动的大事儿,在江南也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最多也是被人们提起几天而已。

对于忠诚伯和他的赴死军,早已经被神化的厉害,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

当年的淮扬大战是何等凶险,还不被赴死军给平了?至于说起忠诚伯本人,谁知道他是受了哪家的仙气儿呢?反正就是能人之所不能,他做出什么样的奇迹也不算是奇迹。

拿下京师,对于忠诚伯而言,就是吃顿饭喝辈茶那么简单,说说笑笑之间就把鞑子给灭了。对此,人们深信不疑。

忠诚伯这个人呐,本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别说是打个小小的鞑子,就是哪天忽然传来消息。说忠诚伯已经攻占了哪个番邦的皇宫,哪怕是这个番邦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不会感觉意外。

无论赴死军取得什么样的胜利,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

至于同样是在争战当中的王师……说实话,人们反而更加关注,这种关注远远胜过了对于赴死军的注意力。

杨廷麟和他麾下的几万王师,要说没有尽心尽力,只怕能把杨廷麟卢九德等人冤枉死。

手中的所谓王师本就是拼凑起来的联军,在协同作战的时候战斗力绝对会打折扣,还有方方面面的顾忌,肯定没有赴死军那样的神速进展。

现在的大局就已经注定了鞑子的灭亡,京城都落在了赴死军手中,也仅仅是京东和山东中北部的清军而已。因为这些清军多是豪格系人马,既不属于已经灭亡的清廷,也不属于早就撤退回关外的老派满洲势力。赴死军和大明王师的合围之下,已经成为悬在关内的孤军。

赴死军那边暂时还在休整,估计很会就会横扫过来,杨廷麟等人的朝廷大军也是咄咄逼人,对于山东一代星散的清军来说,丧钟已经敲响。

在这种情况下,想方设法跑回关外是谁也没有办法组织的事情,或许是为了招揽这一部分力量。关外的清军也在绞尽脑汁的帮助这些人撤退。

在纵横近千里的广阔地盘上,要想全部撤退,谈何容易?

尤其是山东本就有“揭竿而起”的光荣传统,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前,一直到现在,山东地面上的烽火从来就没有彻底熄灭过。而且这些造反大军都喜欢自行其是,不愿意成为某种力量的附庸。现在的鞑子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眼光没眼光的都看到了机会,高举义旗的队伍数不胜数。

一时间,烽火处处伏莽丛丛,到处都是造反的队伍。就是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村子,也能树起一杆这样那样的大旗来……

在鲁南地区,清军已经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和控制权,就是中部地区,也仅仅是控制着一些城市而已。至于农村和山区丘陵地带……真的不大好说的清楚究竟是属于谁。

越是混乱,对于朝廷辛苦拼凑起来的王师就越有好处。对于杨廷麟来说,外有赴死军强兵的策应,内有敌人的混乱,形势从来就没有这么好过。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之下,杨廷麟反而愈发的担忧了。

这种担忧不是来自于战场,而是来自身后。

因为赴死军的进展太过迅速,显得王师似乎是在原地踏步一般。赴死军能从开封一路“走”到京城,难道王师也要从淮扬“走”到辽东?根本就不可能嘛。

那些东林人把喉咙都喊破了,无非是说他杨廷麟存力惜身不肯力战之类的陈词滥调。对于这种吼一百句口号也不做一件事情的家伙,杨廷麟向来不怎么在乎。

可如今不光是只会在后面指摘的东林人,就是一向和杨廷麟同进退的那些学官们,也对北伐大业意兴阑珊了。

这些学官都是大行崇祯皇帝亲自选拔,委以国之储君之重,严格的来说。杨廷麟和李四也算是这类人物。现如今正是这些学官包揽了朝廷军、政、民、法的方方面面,小皇帝对于这些学官也是分外信赖,从不牵绊。如此上下一心之时,正应该齐心合力的共谋北伐大业才是,怎么会出现这种想法?

同为学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是跟着兴武小皇帝历经风雨一路同行,忠诚之心不必存疑。对于那些外行人来说,北伐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不能稳固的局面。鞑子很快就要灭亡了,到时候这些来不及稳定的地盘还不都是赴死军的口中食?所以嘛,北伐的事情还是慢慢来的好。

对于持这种荒谬观点的蠢货,不光是杨廷麟,就是那些学官们也懒得理会这些人。

虽然还有不少人把李四和朝廷放在一个敌对的的位置上,准确的来说是潜在的敌对关系。这些人都是那些吃饱了没事干整天瞎琢磨的玩意儿,没有事儿也要想出点事儿来的主儿。

赴死军和朝廷之间明面还是从属关系,还有君臣的名分,可也仅仅是如此罢了。但是这并不表明江南和淮西就一定要敌对,李四的目标不是皇位,这一点儿学官们已经看看的清清楚楚了。

李四要做什么?通过各种渠道和对现实局面的分析,已经能够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

到了现如今的这个地步,鞑子已经山穷水尽,李四那个隐藏在光复河山之下的动机已经愈发明显,眼看着就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

和朝廷一样,李四也是在尝试走出一条道路,同样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朝廷所要走的道路已经是明锣明鼓——民本,可李四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很多人还没有看清楚。

这些老学官们绝对不是那些热血的年轻学子,眼光毒辣着呢。赴死军所过之处,无论军政民法,皆是出自李四之手。离了他李四,什么样人也支架不起这么大一摊子。

在赴死军控制的地盘之内,除了他李四的命令。什么样的法令也不好使,把所有的大权集中于一身,言出为宪,令到必行,这是要做什么,还用得着说么?

李四这个人,就是再有天大的功劳,也绝对谈不上是什么忠臣,“忠诚”二字也就是说说而已,这些老学官们可不会就真的以为他李四是忠于大明朝了。

他李四之所一直在维持和江南朝廷的平行地位,不是因为他怕这个朝廷,对于李四来说,这个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至于忠纯之心……李四有这些东西吗?

李四惧怕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就是李四本人,也不知道极权(不是集权)和民本究竟哪一个才是对的。他也不敢冒冒失失的一条道走到黑。之所以保留下江南朝廷,也是给他李四多留下了一个选择。在他所选的哪条道路碰壁之后,还有江南的民本之路可以走。

李四留下的看似是江南朝廷,其实也不过是一个选择的余地。

若是朝廷的民本之路走不通了,李四绝对会过来收拾局面,带着整个江南走上他的道路。

所以江南的当务之急是要把民本的路子走的更远,至少要走在李四的前头。

山东的敌人已经不再是什么威胁,只要王师保持一个存在的状态,就足够了。能够收复多少地盘就算多少,也不必强求,关键是强求不来。

因为现在的江南已经和当初不大一样了。

打仗嘛,需要的就是粮、资、钱、人,这些都要从民间征集过来。要是放在早年间,这等光复河山的伟业宏图,又是眼瞅着就要胜利在望了,民间还不得争抢着出钱出力?老百姓们还不得使劲报效?

那些个时代早已经是隔年的黄历,看不得了。

现在的江南民众,最重的就是一个利字,用很多人的话来说,就是老百姓忒势利眼了。

江南本就是工、商、佣、典繁盛之地,尤其是现如今的这种局面,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都在打仗,对于未临刀兵的江南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准确一点儿形容,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往常的年份儿,一架织机所产的布匹,就足以支撑起十到三十家店铺。可是现在,谁还往店铺里送就真的成了傻子。

外面都打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人上门来购。不管是什么货物,只要能产的出,就不怕销不掉。旁的不说。就拿江南最为繁盛的丝织一业来说,以前的成品布匹都是究竟几尺几丈,要是论匹购买的话,都算是大客户了。

可现在呢?几匹几匹的交易都是乡下把式做的,几包几包都不敢说是什么大买卖,成车成船甚至动用车队船队的超大笔交易都不新鲜了。

在交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对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

赴死军那边的交易量不小,可人家是有基地有人手的,已经不再是江南工商最大的客户。现在江南工家和商家最欢迎的是吴三桂。

陕西的吴三桂是什么来路,大伙都清楚的很,明着是在四川和张献忠较劲,可暗地里在想什么大伙儿不是不知道。可知道归知道,赚钱归赚钱。当年都能把火炮卖给李闯,现在还不能把布匹丝麻卖给吴三桂了?

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利用进川打张献忠的机会,半条长江都成了吴三桂的运输通道。这么多的物资,别说是打一个张献忠,就是打仨,也足够了吧。

吴三桂疯狂囤积物资,正对了江南人的心思,只要你吴三桂能拿的出银子,管你是要做什么?

现在的局面好了,朝廷的心思也就打了,在杨廷麟北伐的同时。还想着征集人力物力剿灭鄂、赣地区的李闯残部。

可这钱粮物资就是征集不上去,因为有许多人通过明里暗里的路子在阻挠着。

打李闯残部?别看玩笑了。

李闯残部就不是客户了?他们的银子就不能赚了?要是把不怎么壮大的李闯残部给灭了,岂不是又少了一个大买家?若是把李闯残部给灭了?长江航道岂不是就安稳了?到时候谁还打劫吴三桂的运输船队?

每当听说吴三桂的船队被袭击之后,那些作坊主和商号就得庆贺一番。

什么?物资被抢了?沉到长江了?好哇,这才好呢,这些东西丢了,吴三桂还会掏银子来买,到时候又可以发财。

有个安安稳稳的时代,这买卖也好做,字号也好开,可再安稳的世道哪里有现在赚钱快?

通过战争发财,可远比小心翼翼的经营要快捷的多。

大伙发财了,也念着忠诚伯的好呢。这些把脑袋都钻进钱眼儿的家伙们念的不是李四平定鞑子的功劳,也不是他光复大明的伟业。而是李四四下出击,终于有了今天的战争局面,这才最大的好处。

忠诚伯运筹帷幄,搅动天下风云,现在四面八方都在打仗,对于身在江南的工、商者而言,实是一个最大的好处。

打吧,最好是再多打几年,大伙儿也好跟着这个风头水头狠狠的发一笔横财……

现在的江南,最大的不是什么忠义千秋,也不是什么国家社稷,是钱。

朝廷里征兵,口号喊的是足够热血沸腾了,可应者寥寥。

事情是明摆着的嘛。当兵吃粮拿饷,说不准哪天就做了刀下之鬼,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怎么看也不如在遍地林立的作坊里做工划算。都是赚差不多的银钱,谁也没有傻了脑壳儿,会放着安稳的事情不做去前线卖命?

就算是不打,赴死军也能把鞑子给放平了。就是再打,还能争的过赴死军去?放着银子不赚,去辛辛苦苦的拿卖命钱,可不就是傻了么!

这种一切向钱看的风潮给朝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也促进了各种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技术和金钱之间存在最直接的联系。虽然还远远谈不上什么革新,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都明白的很,间接的推动了科技的前进。

如果说这些还都是朦朦胧胧的话,那么海运的蓬勃发展则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利用战争大发其财,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远在浙东和福建一代的工、商实力不可能具有江南那么便利的地缘优势,纷纷寻求往外发展。

这些沿海地区早就有做“外贸”的经验和历史,在不能分到足够的战争红利的时候,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

船队、贸易等等这些很寻常的事务,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蓬勃发展起来。这里头没有什么远大而有明确的目标,完全就是金钱的驱使。

可也正是这种对金钱赤裸裸的追逐,让沿海一带曾经繁荣过的海外贸易再次繁荣起来。在明末这个白银打量外流的时代,海量的金银居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回流。

一支又一支船队扬帆而去,带回打量的财富,制造了一批又一批富商大豪。如果是这些都是能看见的东西,那么对人们心中固有观念的改变则是潜移默化的。

很多形而上的思想开始露出繁盛的苗头,在世人膜拜了千年的儒学面前,在理学面前,一种近乎于心学的东西正逐渐崭露头角。

冲破条条框框的舒服,追究人之本性,向往更大的自由和自主,这一切遥不可及想也想不到的东西虽然还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形成颠覆性的思想,可也显露出来一点儿苗头。

这些沿海地区,本就是东林复社的根据地,这些人本就对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十分不满。尤其是得到商人阶层的支持之后,更是打大肆批判学官们。

要说别的本事,东林还真没有保留下多少,可要是说起批判来,这个天底下就没有人能和他们比肩。明里暗里和老成持重的学官们作对,其本质是为了限制学官们的权限,为的是能够让自己取而代之。就是在这种近乎赤裸的争权夺利之中,对转职(谐音)和集权的冲击也在酝酿之中了。

在高层方面,以学官们为代表的实力极力促成江南的民本发展,在整个下层,疯狂的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在这个大环境下,打鞑子这种已经到了尾声的大业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上下两层都有意无意的把这件事情忘记的时候,只有东林人还在声嘶力竭的大喊着“决战”。

虽然已经是应者寥寥,可东林人不得不喊,他们要是再不这么叫喊的话,可就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了。

在鞑子眼看着已经日薄西山的时候,和鞑子决战的口号怎么看也显得有点过时。在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一下钱谦益钱老大人。

就是这位钱老大人,首次提出大中华的概念,解决了东林人的尴尬境地。

崭新的“华夷之说”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血缘和生活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地缘和思想。在崭新的大中华概念中,首次提到了“文”和“明”的概念。

以文化区分民族,这是一个前人所没有提到过的说法。在钱谦益的学说当中,只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哪怕你是茹毛饮血的蛮人,也算是大汉民族的一份子。

至于“明”,则被钱谦益曲解的离题万里,在钱老大人笔下,只要敬奉天朝,就可以算是共同的大明子民。

这个大民族的概念在得到了东林人的吹捧之外,几乎无人认同。

这不是瞎扯还是什么?照钱谦益这么说,交趾安南这些小小番邦化外蛮族岂不是也和大明子民一样了?

反正现在是开了文禁言禁的,随便怎么说也不犯法,就由着你钱谦益胡扯去吧。

就是朝廷里的那些学官,也对钱谦益的这种狗屁歪理嗤之以鼻,随他说去吧,反正也是言者无罪嘛。说说也不能当真了……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对于钱谦益这个大民族理论大加赞同的居然是天下第一英雄——李四。

忠诚伯远在千里之外,听说了钱谦益这个狗屁不同的歪理之后,不仅表示在赞同,还煞有声势的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亲自撰文弥补其中缺憾。

在李四的笔下,大中华理论进一步拓展,“文”“明”的理论也到了一个空前的范畴,忠诚伯真正在钱谦益的基础上把“文”“明”合二为一,称之为“文明”。

这么一来,这种理论反而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事情是明白着的,按照钱谦益的理论,只要有“明”概念的都是大明子民,这种胡扯虽然荒谬之极,却从理论上拓展了大明朝的疆土。因为得到了忠诚伯本人的赞同和修订,从理论上讲,只有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是大明朝的治下之地。在这种理论上拓展开来,天底下的人还不都是大明朝的子民?

李四比钱谦益本人还清楚这种理论的荒谬,可荒谬归荒谬,虽然是歪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可总算是有了一个大民族的概念,有了一个文明的命题。

这种东西被钱谦益这样的人提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荒谬到了姥姥家的事情,真他娘是在开玩笑。

文明的明和大明朝的明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李四比谁都清楚钱谦益这个理论的破绽百出,之所以明锣明鼓的赞同甚至支持钱谦益,纯粹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

赴死军的使命是拓展这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为这个民族找到一条出路。

在李四的极权构想当中,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还是什么样的民族,在赴死军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就是纳入中华民族之内,被中华民族同化,成为这个民族的一部分。其二就是战争,无休止的战争,直到赴死军和敌人之间有任何一方彻底灭亡为止。

李四知道这条道路上充斥的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血腥,也知道这条道路布满的是尔虞我诈的争斗。但是在民族利益面前,李四做为一个个人,赴死军作为一个团体,无论是尊严还是生命,都绝对值得付出。

只要能走上这条道路,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就是牺牲几代人也真的是在所不惜了。

在民族之林当中,无论是那个民族,也不管他衰微到了什么地步,只要民族本体不灭,就有崛起的机会。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对于其他民族都具有伤害力量。

李四所要做的就是把目力之所及的民族全部纳入中华之内,如果拒绝,就要和赴死军这支民族武力一争生死。

无论是中华民族现存的敌人,还是潜在的敌人,必须消灭。

这无关什么狗屁的正义,更无关什么狗屁的善恶,纯粹就是为了长久的民族利益。

当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民族的时候,和平就是永久的。

李四毫不掩饰追求这个目标时候所展露出来的那种狂热:“这个世界上,在日月照耀下的任何一个地方,不能有其他民族的存在,不管他是善还是恶。必须纳入中华的旗帜之下,否则就是战争。”

老神棍真的是吓坏了。

一直以来,老神棍就知道李四胸中格局甚大,但是从来也没有想到竟然大到了这样的地步:“我的忠诚伯,你以为你是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不?你要这么做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成功,你知道不知道咱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花多少银子要用多少资材就不说了,要死多少人?就是再有十个赴死军也不够……”

“那就再打造一百个赴死军,”一说起这个,素来面色阴冷不带感情的李四竟然如血热的少年一般,整张脸都烧的通红:“死多少人我不知道,一代人肯定不够,那就两代,三代……”

老神棍第一次见到了李四的真实嘴脸,心中的震撼已无法形容,良久方才以罕见的严肃神态说道:“忠诚伯,大帅,我知道你手段通天,也知道你智慧如海,可……可你也太疯狂了。成就一方霸业,建立一代王朝,这还不够么?赴死军虽然悍勇,咱们的百姓虽然坚忍,可也受不起这个,野心,你的野心太大了。趁着这个时候你还能听的进去,我就先说了吧。若是你真的打算如此,咱们离败亡已经不远……哎,你这个人,功业越大,脾气也就越大。你看看身边,还有几个敢这样对你说话的?要是再过三几年,同样的话只怕我也不敢说了呢!”

“嘿嘿,”李四这个人,脸色说变就变,就好像唱戏一样。刚才还是一脸的疯狂,老神棍话音未落,就已经是笑嘻嘻的样子了:“老魏呀老魏,要不怎么说你就是一条神棍呢?这是个什么时代我比你要清楚的多。我敢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一点。你以为我愿意这么做?你以为我愿意打仗打到弟兄们都死绝死光?”

“狗屁!”李四用最直接的方式了否定了老神棍的观点:“这不是什么野心,是迫不得已,是被形势逼的,咱们要是不走这条路子,别人就会走了。今天咱们要在落在后头一步,后世子孙就要步步是血的追赶几百年,这个世道……已经要变了,而且正在变!”

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什么和即将发生什么,李四比老神棍要知道的多,而且是多的多。

要是别人这么说,老神棍一句话就能把对方噎死“先把鞑子料理了再说这些狗屁啷当不着调的屁话吧”。

可是这是面对李四。

李四的布局之深远,远不是平常人所能够看到的。

老神棍敢拍着胸脯子保证,早在李四还在刀把村的草棚子里为了几角银子而鼓捣草芝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今天的局面了。

谁又会想到会出现今日这般的局面,在当时看来,李四若是说出要为霸一方要延续民族气运的话来,还不把人的大牙笑掉了?

可李四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对大局的洞察力,对于天下大势,没有人比李四把握的更加出色,老神棍毫不怀疑这一点。

虽然不知道外面已经起了怎么样惊天动地的变化,但李四既然这么说,那一定就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是不存在,也会很快就要存在。

以老神棍狡猾的心思,也无法理解李四的这种紧迫究竟来自何方。

现在的李四,可以算是天下第一的雄厚实力了吧,还有谁能逼他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

“嘿嘿,老魏你就是井底之蛙,难知天下之大。”李四一笑把话题转了过来,以一种固有的节奏用手指缓缓的敲打着桌面。

自从老路走了之后,李四就不再碰烟袋锅子。因为一摸那东西,就想起当年西瓜地里的老路,心思就难以集中。

“京东诸县,你看着收拾吧。”李四轻轻的敲打着桌子:“越快越好。”

“行,这个我做的到。”京城拿下来之前,京郊诸县就已经闹的天翻地覆,五花八门的义军,杂七杂八的会党,都能闹到县里头,也没有人敢管了。

就是京东的许多前清官员,虽然还是顶戴袍服,可早就已经商量好了举义的事情。对于这些临近的县城,根本就不必再见刀兵,可以直接去接收了。

要不是为了避免闹笑话,完全可以派几个人过去,把号令一扬,就能改换城头王旗。

“半月够不够?”李四问道。

“足够,”虽然这几个县还算是在前清的版图之内,可在赴死军马足之下,已经是实际控制范围了。要是老神棍勤快着点,半月都用不了。

“鲁识字那边……算了,先不说这个,他的事情我亲自办理。”李四似乎不愿意提起鲁识字,一想起这个人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当年的英雄成了现在的样子,李四心境如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夏粮下来还需要多少时日?”

“淮西已经在收割了,河南也在准备。”老神棍说道:“直隶这边还要等些时候……”

每当一问起这些东西,肯定是又要打仗了。

“好……”李四的手指忽然一听,很没有头脑的问道:“公主是不是还在山中?”

“公主?什么公主?”老神魂当时就是一愣,脑子里白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李四说指究竟为谁:“在,还是山里呢。”

李四有大明朝驸马的身份,长平公主还是他名义上的妻子,不管李四本人认不认,朝廷那边是认的实实死死。不过这个朝廷里赐下的婚事根本就没有办,李四也没有提起过这事情。今天忽然就是这么一说,老神棍才想起来,原来忠诚伯还有个公主的妻子哩。

“让她回去南都吧。”

李四说的是轻描淡写,可那个公主也“懂事”的很,知道这桩婚事所牵扯到种种利害,既然已经在大山深处安顿下来了,怎么可能会回去?

这要是一回去,还不说明李四是要转变对朝廷的态度了?

李四看着魏无牙的神态,也是一笑:“也要和长平公主说清楚了,这不撵她走,是要她办点事情去,事情办完了,愿意留在南都和他的皇帝弟弟团聚,她就留下,不愿意留下就还回来……”

“废话,她肯留下么?”老神棍哈哈一笑:“什么事情还要她去?”

“我准备攻打鞑子的老巢了,这可是为大明朝张脸的事情,朝廷里还能不表示表示?”

老神棍立刻大笑,挑起拇指说道:“高明,大帅就高明,哈哈,你想从江南搜刮多少银钱粮秣?给我个准数儿,我也好依照办理。”

“不要钱粮,我想能不能再鼓捣点儿火铳火炮过来?以后打仗,少不得要用火器……”

老神棍问道:“咱们自己鼓捣的火铳也够用了,火铳营也不需要太多的火器。再者说了,火铳兵也不是那么好练出来的……”

火器,已经是赴死军后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火铳,不仅仅是一条能打弹丸的铁管子那么简单,所需要的资材工匠,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在少数,不是说句话就能凭空掉下来的。

“火铳军需要火器,炮营的火器也明显不够了,光凭咱们自己的那点儿工匠和家底儿,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李四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人手是不少,可真正懂行的不多,我可不想在这事情上坐着干等。要是能行的话,从朝廷那边调拨点儿工匠过来,才是最好……”

“这个……火铳营还是何钧力那个老憋玩意儿的首尾,这个家伙箍是把好手,火铳营也带的好,大帅和他说过这事情了?”老神棍忽然就想到了李四所言的不同之处:“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

李四很满意老神棍的反应,微笑着说道:“你没有听错,不是火铳营,是火铳军!”

“他娘的,原来是这么回子事情,我明白了,是火铳军,不是营了!”

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164章 识字了吧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06章 闹学第122章 大幕拉开第52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17章第88章 补铁锅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44章 托孤之重第31章 神棍无牙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30章 大智如妖第26章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一波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5章 共同致富第36章 钱都去哪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第122章 大幕拉开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8章 活财神第225章 并不美好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58章 乱象纷呈第46章 小小逆流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第8章 活财神第80章 道不同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7章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43章 最后的君王第43章 最后的君王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224章 小买卖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85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第145章 天那么大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25章 他们说去死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9章 战场纪律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96章 生死之间(3)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145章 天那么大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47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第13章 木之本水之源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64章 怎么狠怎么来第164章 识字了吧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06章 闹学第122章 大幕拉开第52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17章第88章 补铁锅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44章 托孤之重第31章 神棍无牙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第30章 大智如妖第26章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92章 无路可走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一波第173章 金无足赤第5章 共同致富第36章 钱都去哪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第122章 大幕拉开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8章 活财神第225章 并不美好第55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第58章 乱象纷呈第46章 小小逆流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57章 胜利大分配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第8章 活财神第80章 道不同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17章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43章 最后的君王第43章 最后的君王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110章 拼图完成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224章 小买卖第199章 凶光毕露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85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第145章 天那么大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33章 山寨版战略家第25章 他们说去死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9章 战场纪律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95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第196章 生死之间(3)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干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145章 天那么大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47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第13章 木之本水之源第226章 民风在变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