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

娥子说的法子其实简单到了极点。甚至有点可笑。

说白了就是有多大的家当就办多大的宴席。

在刀把村的时候,哪年不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可家里的粮食还是不够。不要说是坚持到来年收获季节,就是能支撑过年的时候都不多。

庄户人家自然是有庄户人家的法子,大活人怎么也不能给尿憋死。

娥子一家人好几口子,一年的嚼裹少不得要十石八石的,再也不能少了。可这十几年来,到了秋后,能剩下五石粮食就是绝对的丰年,值得庆贺一番。

一家子过日子,总是要吃饭的,那剩下的那点窟窿如何填补?

这就体现出中国农民所特有的智慧了。

家里有三石粮食还是五石粮食,都不是最紧要的。最关键的是在这些粮食的支撑之下要做些什么。

秋后就是冬闲,可庄户人家什么时候也没有真正的闲下来过。

家里的男人们都是怀里揣上几个干粮,就钻了深山老林子,不管是提着叉子捕猎还是用篓子围塘鱼,反正就是不能闲着。在山里碰到啥就吃啥,不仅节省了家里的粮食,更主要是创造了收入。

收获回来的皮筒子和兽肉干鱼都不是庄户人自己享用的,稍微处理之后就可以拿到城里变卖了,换成粗粮继续维持。一张不算特别坏的獾皮,能换小半口袋高粱哩。要是能猎住个狐子什么的。可就是烧高香了,起码能顶俩月的嚼裹。

要是能碰到去口外的老客,那就更简单了。

跟着这些来往于长城内外的商贩们往来一回,连一个干粮饼子也不必揣,就是跟着人家做些搬搬抬抬的力气活,几个月不会饿肚子不说,等开了春儿回来的时候,口袋里还能多一角半角的银子……

这么浅显的道理其实就是在说两件事情:

其一就是把不是必需的物品转化成为必需品。

其二就是让有能力创造价值的那一部分人口,为另外一部分没有能力创造价值的人口创造出维持生计的口粮。

完全没有必要把眼光放在盯着一个地方不放。

赴死军还是可以拿出一些精巧的玩意儿的,自然有法子把这里多人口中相当一部分利用起来。

李四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行,娥子算是给我提了个醒儿,我晓得以后怎么办了。”李四笑呵呵的称赞一声,旋即说道:“我估摸着镇南那小子挨揍也挨饱了,让他先送你回去吧,我还要做事情呢……”

“我再坐一会儿才走,”娥子也是憨脾气,不找那些花俏的借口,直接就说自己不想走:“我哥还晓得陪我嫂子和侄儿哩,我咋就不能在四叔这里坐会儿?刚才那个顶让人讨厌的魏老鼠就和你絮叨了老半天,也没有见四叔撵他走,怎我一来就要撵哩?”

李四大笑:“原来魏无牙和我说话的时候你就在外面了……”

“是呐,把外头的蚊子喂饱了”娥子指着自己脸上的肿包说道:“七月的蚊子是铁嘴儿,八月的蚊子是钢腿儿。四叔看看,这都是蚊子咬的哩……”

“哈哈,魏老鼠……很适合魏无牙呢,哈哈,这样的名字也只有你才想的出来,你为何厌他?”

“这个魏老鼠,总没有个正形,还有顺手牵羊的毛病,去年还偷过我家的腊肉,叫我娘追了好几条街……”娥子气呼呼的说道:“他可不就是一只老鼠么?老鼠还有不惹人厌的?”

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做事风格,魏无牙确实有点象见不得光的地鼠。只不过李四很清楚老神棍是怎么样的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绝对是一只牙尖爪利的硕鼠……

“行,随便你吧,我忙我的,你坐你的,啥时候你要做坐不住了,就自己回家去。”

手头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也不知道有多少,和这个丫头絮叨几句也就算是休息了。李四也不拿娥子当什么外人,径直忙自己的事情。

终究是孩子心性,看着四叔忙碌了一会儿,她自己也就坐不住了,忍不住的没话儿找话儿:“我娘说让我学认字儿哩,还找了几本书给我,可我就是学不进去,这都好几天才学会一句……”

“哦,学会了哪一句?”李四头也没有抬的随口一问。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人呐。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好的……”

“哈哈,你甭给我说文解字儿了,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比你知道,”三字经啥的都是几岁孩子的启蒙之书,娥子现在才学会了这么一句,李四大笑着问道:“记住了就好,可会写了?”

“会在沙上写个‘人’字儿,在纸上就写不出了。我娘连一个字也不认的,却逼着我学……”

“哈哈,你这脾气就不是能坐下来读书的那种人,”这个时代,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能认字的百中无一。至于通读《孝经》《女儿经》这类简单读物,甚至能活用其中经典者,就绝对是四里八乡的才女了:“你要是真的想认字读书,那就学一学,若是不想学,也就罢了。这个时代,读书的未必就真懂什么大道理……”

“对哩,对哩,”娥子赶紧附和四叔的这个观点,小脑袋瓜子点的如同鸡啄碎米一般,嘿嘿笑着说道:“我根本就不想认什么字儿读什么书,又当不得饭吃。一见到书本那些劳什子的物件儿,我就犯瞌睡。今天四叔都这么说了,以后我就拿四叔的话堵我娘的嘴……”

“哈哈,你这丫头,是拿我当挡箭牌了。”对于这种小孩子的把戏,李四也只是置之一笑而已。

“四叔现在是大英雄了,是大元帅了。是岳爷爷一般的人物……”

一说起岳武穆岳爷爷,娥子的眼睛里都带着异样的身材。

李四心中不住叹息。

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所走的道路和岳爷爷其实是不一样的,根本也没有想过如岳武穆那般留名青史。现在的人们还是把自己看成是国朝的岳武穆,等到了最后,不是遗臭万年就已经是很知足了……

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注定是留不下什么好名声的。每当有人这么说起的时候,李四心头总是泛起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恶魔身影……

“别拿我和岳爷爷相比,比不得,”李四面色之上都是肃穆神色:“以后都不要这么说了。”

娥子正说的眉飞色舞,忽然看见四叔这般神色,俏皮的把脖子一缩:“不管和谁比,四叔都是大元帅了。这个天下的大将军里头,掰着手指头也数不出第二个四叔这样的。我娘说四叔现在的名望和身份,身边的人儿要不就是能征惯战的猛将,要不就是知书达理的清贵。我这样大字不识……只认一个字儿的丫头会降了四叔的身份……”

李四明白路大嫂在顾虑什么。

要说和岳武穆相比,李四就是羞死也不敢。可关于这件事情,还是敢拍胸脯子的:“不管你娘怎么想,就是泰山平了,东海干了,四叔说过的话儿也是绝对算数的……”

娥子绕了好几个圈子,等的就是这句话。

李四亲口说出,心里也是着实欢喜,脸上腾腾的烧,眉目之间都是满满奕奕的,忍不住站起身想要抱一抱这个四叔,终究是没有敢做。只是低着脑袋如蚊子叫唤一般的小声说道:“我就晓得四叔不会看我不起的,俺信得过四叔。四叔,你说过三年的哦,现如今还有两年多一点,四叔可莫忘记了……”

李四到底是年岁大了许多,伸手摸摸娥子的头发,轻声说道:“四叔记的很清楚呢,只怕到时候娥子你看四叔不起。到时候你若是悔了,四叔也不怨你……”

“俺才不会悔,绝不会悔……”娥子鼓足了勇气在李四身边微微靠了一靠,又不敢有什么温存的举动,满面欢喜的说道:“四叔是大英雄呢。俺欢喜的紧了,真的是很欢喜……”

在这个最为温馨的时刻,李四总是感觉自己是个骗子,骗了这么多的人。

用各种手段和心计一手打造了赴死军,让这么多人付出莫大的牺牲,让全天下把自己当成了英雄……

在这个狗日的世道,如果这些手段是必需的话,还不算是太牵强。可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李四一个人知道。

每当想起这个最终目标,连李四自己也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甚至有无数次的怀疑:这么做是不是赌的太大了。是不是值得?当所有带着血腥味道的筹码押上之后,自己也就成了……

打鞑子回老家?以现有的实力,以自己的能力,最多三年,甚至连三年也用不了,李四就有和满清硬碰的能力。李四所想可不是仅把鞑子打回老家这么简单,若是仅仅如此,当时就留在南都了。

若是小皇帝不行,就是改朝换代,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再有五年的发展,应该可以实现。

以李四现有的实力和发展速度,无论是反清还的覆明,都不是很大的问题。

迄今为止,赴死军的高速发展都是依靠李四本人对于大势的把握,每一次大变都利益到了极限,终于成就就今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赴死军。

但是蝴蝶翅膀底下已经是改天换地的风雷,但李四已经成了气候,正式登上了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以后完全可以依靠自己了。

“若仅仅是反清,亦或仅仅是覆明,这该多好,多简单……”

……

仅仅隔了没有几日。由都帅李四亲自签书的捐爵令就崭新出炉了。

花钱买官儿这种勾当由来已久,据说是始自秦朝,不过也没有人关心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无论唐宋,就是大明国朝也有捐款纳官者,朝廷里还专门有捐科衙门。

卖官鬻爵的事情哪朝也没有少过,尤其是在南北两都附近,那些个有身价的大户哪个不是有这样那样的官衔儿在身?

当然能不能补实缺,什么时候才能补上,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在这样的年月,正经科举出身受朝廷重用的官儿也不老少,这些根子正牌子硬的官儿还朝不保夕呢,捐来的候补官儿也没有几个人真就当回子事情。

要说捐官儿的也不少,真正的豪门可不在乎这个。也只有那些有钱没有地方花的暴发户,才想着花点银子捐个官老爷的头衔儿,然后三辈子也等不到放实缺。更多的一部分则是给家里故去的老人们捐个一官半职,要不然墓碑上还是一介白身,看着也不光彩。

在宋元明三代,给死人捐官儿的事情占了不小的比例,这种事情最受双方欢迎了。

反正也是花银子买面子而已,只要白花花的银子洒出去,就能换回来一官半职,无论是老人的墓碑还是家里的族谱上,都有光鲜亮丽的一笔。至于卖官的也喜欢,官都卖给死人了,也不必想着再放什么缺,也简单省事儿不是?

不过淮西李帅放出的捐爵令和以前的多有不同。

在淮西李帅的地盘上,真正的大官实官,是不准备卖的。以前的捐官令都是花出了银子,买回来实实在在的官职,哪怕就是个永远也补不了缺的虚衔,起码朝廷里有这个职位。

可李四李大都帅弄出来的这些官职,看着就让人赶到匪夷所思。

譬如说府下的通判一职吧,从来就是无定员的正六品,说有实权就有实权,要想让你没有实权还真就一点儿没有,属于上下都够不到的那种。

这通判本身就是个副职,可李四倒好,又弄出了个副职当中的副职——同知通判。

从史书有载以来,就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通判里头还有什么同知的,就是国朝也没有这个官衔,究竟是几品几级,又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谁也搞不明白。

说白了就是府下的跑腿儿手下的那种跑腿儿呗,大伙儿也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可字面儿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就这么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官职,价码儿可不低。

每年两千六百两纹银,或者一千两百石精米,都行。你要是一下子捐五年的任期,还可以打折。

捐官本来就是一次性的终身买断,哪里听说过分年付款的?我掏那么多银子买了这么个副职里头的副职,除了跑腿儿之外没有任何的权利,下的本钱也捞不回来呀?而且还是冤大头的价格。更主要的是还需要每年掏钱买,万一明年我要不想买了,连这个双重副职的空头官职都没有了。

庐州府下各州各县,都在腹诽李四的这种捐爵方式,这哪里是买卖?和明抢也差不多了。

这简直就是糊弄傻子的嘛,只有真正的傻脑壳才会去买。

可这种傻脑壳的家伙还就真有,而且数目不在少数。

最让人惊奇的就是,这种傻人还有扎堆儿的趋势。整个庐州这样的傻子也没有出几个,十好几个同知通判都出在凤阳府了,难道太祖的龙兴之地就出这种连账也算不清楚的傻子?

按照捐爵令捐来的官爵,赴死军会极力保护其财产和田地,并且保护其人身安全。当都帅府宣布出这点的时候,大伙儿总算是明白了。

淮西南部是赴死军新收进来的地盘儿,又是大明朝的龙兴所在,各种豪富之家还能少了?这种人家可都是地方上的大族,家底雄厚着呢,也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可有可无的所谓官职。之所以心甘情愿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买一个狗屁也不是的官职,就是害怕赴死军重施故技。

赴死军对于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一向都是用绳子加刀子的方法来处理,说清理还是轻的,基本上就是清洗。轻者抄没家财,重者连脑袋也保不住。赴死军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可是一一串儿带着血的脚印子。

谁的血?

都是地方士绅大户的血呗。

赴死军的杀伐之气从来就没有软下去过,几十万的清军都杀干净了,差一点连南都都进去,还忌惮这些地方上的大户?

眼看着呜洋呜洋的流民进来,大伙儿都在担心一件事情:赴死军为了让这些流民活下来,在淮扬都杀的血流成河了,要是粮食等物资不够,根本就不介意再一次在内部强行分配一次。

至于怎么分配?大伙儿心里都有数。

那些个贫苦人家不怕赴死军,这些豪富大族可就真是坐在火炉子上了。每天都是关门闭户的吃斋念佛,唯恐哪一天门口就出现身穿土黄色军装的赴死军战士。

因为熟知道赴死军的政策,这些大户一想到土黄色军装,腿肚子都转筋。

家里就是有几个私兵,谁敢和赴死军叫板?赶紧把尾巴夹紧了吧。

成箱成柜的银子可转移出去,一车又一车的粮米可以偷运出去,田产房舍总搬不走吧?

好在这个时候出了这么个捐爵令,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只要捐了官儿,名单在李大都帅的手里这么一放,就算是赴死军的自己人了。朝廷肯定不会在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狗屁官职任命上和李四过不去,根本就不算什么官儿嘛。

可这个时候,谁还在乎什么朝廷的认可?只要名单上去了,哪怕是捏在他李四的手中,根本就没有给朝廷报,大伙儿也不在乎了。只要你承认我也是赴死军的自己人就是烧高香。

钱粮我是按你李四说的出了,分量也不少,你总不能翻脸不认账回头再和我们为难的吧?

说白了,就是大伙儿交的保护费。

为了保住合家平安,为了自己的财产,就当是交保护费了吧。

一年两千多两银子,说起来是不少,可对于真正的大户来说,也就是每天少摆一回花酒的钱。花点钱买个踏实买个平安,值得。

尤其是李四亲自签书的后续补充条例,说明捐来的官儿也是官儿,属于淮西体系之内,赴死军有义务保护其财产和安全之后,大伙儿是真的踏实了。

保护不保护的就不奢望了,你李四不打我们的主意就已经是万福。

这么一弄,大伙儿算是彻底算明白这笔帐了,仅仅几天工夫,光凤阳府下的同知通判就猛增到了好几十个。

这些新任的同知通判老爷根本就不管自己买来的官究竟有多大,任命文书一签,连坐也不坐就走。看那架势,肯本就没有指望要坐什么衙管什么事情……

如此一来,大户买大官儿,小户买小官儿,反正大家都没有真的想当这个官儿,买的就是个平安而已。

从比较高级的府下同知通判到县下的副巡检,哇呀哇呀的都有许多副职,就是县里头的典使、协办这些根本就入不了品级的微末小吏,也给安排了无数的副手……

反正这些副手既不当值也不管事,有也就当没有了。

这些钱财粮米很快就集中起来,交由各地的赴死军接管,暂时还没有分发下去。而是由赴死军中的那些人物统一调度,然后按照人头计算配给。

百十万失去家园的乡亲,大伙跟着赴死军过来,图的就是个生存下去的希望。所有都很清楚这么多人到底是怎么样巨大的一个包袱,这个沉重的包袱也就只有忠诚伯李大都帅能扛起来。

当初舍着命都救下来了,肯定会一管到底的。

绝大部分人家带出来的存粮已经消耗枯竭,就是还有富余的也不剩下多少。好在赴死军一直在按照人头分发配给,以保证不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都到了这个时候,真要饿死人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赴死军才几个人?这是在吐血反哺呢,大伙儿还能不明白?谁还计较是干的稀的?有口吃的就已经是不错了。

赴死军名下的那些土地田产,很大一部分已经拿出来给这些人种。种子农具啥的都是现成,只要坚持过了这几个月,到秋后的时候好歹也能有点守成,到那时候也能把这口气儿缓过来。

从现在开始,很多人已经是赴死军的佃户了,至于租子占几成,自己能留下几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不过一般都是在默默遵循对半开的比例,就是在比较富庶的江南,五成的租子也算是比较划算的了,起码不会真的饿肚皮。

这么多人,还真就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

这才多大点工夫?原来的佃户们就已经把新苗浇过了水,有条件的还用了一遍肥。就是地边儿地畔上,也下了苗子,绝不留下一点儿空闲。

禾苗已经能望出陇了,嫩绿嫩绿的实在喜人。尤其是二茬的番薯,这东西是二十几年前才开始栽种的,耐旱耐涝不说,关键是产量高,一直能长到霜下来的时节。

这些可都是活命的希望,是未来的希望。

只要有了希望,一切就都会有的。

而赴死军还在不断的招募扩张,有手艺的匠人那是不必说的,无论泥瓦水石,还是铁木矿火,只要有点儿手艺,就是抢手货。一律跟着赴死军到大山里头去,据说那里头才是赴死军真正的老窝儿。那些战士手里的叉子,腰里的铁黄瓜,甚至每一件军装,每一套被服,都是从大山里头转出来的。

就是那些没有是手艺的,只要有把子力气舍得下温柔的婆姨,也能跟着过去。别的不会,搬搬抬抬的力气活儿还能不会?最不济的,手艺不会力气也没有的,磨箭杆子黏箭尾巴总会吧?

据招人的赴死军战士说,大山里头的东西多了去了,光是羽箭就堆的象山一样。

这些箭要是射出去,还不得把天上的日头都遮蔽了?

只要过去了,能给家里的婆姨娃娃剩下口饭不说,还能赚几个辛苦钱使使,过年的时候就能攥下几个,置办些像样的东西。

这样的账是个人都会算。

随着江北大量丁壮的涌入,大山深处的基地再次全速运转起来。

不管怎么说,局面算是暂时安稳下来了。这种局面能支撑多少时间还不大好说,可李四很有信心。

这淮西,这江南,亿兆民众创造出的财富可不算少,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绝对是一个大的不可想象的数字。这些财富绝对不会消失,只是转移到了少部分人的手中,李四有绝对的把握一点儿一点儿把这些东西掏出来化为自己的资源。

只要最开始的这口气缓过来了,以后就是大肆展布的局面,只要手腕好实力足,什么样的火焰山也挡不住赴死军的脚步。

随着工匠数目的增多,和赴死军对于火器尤其是大型爆裂时火器的应运,许多技术已经出现革新的苗头。从量变到质变,所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

尤其是面前这种火雷车,已经呈现出大规模杀伤的恐怖威力。

整个火雷车,从外形上来看,也就是一架手推小车而已,但却是一个整体型的特大号铁黄瓜。

火药的配比问题李四一再提及,但是依旧没有任何突破。铸造这个问题李四是半点也不摸门儿,更难有什么大的进步。

火药的铸造这个两个问题是限制爆炸物的瓶颈,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前,不可能有新型的真正近代化杀伤武器出现。

但是这些技术瓶颈造成的缺陷可以用密集的人工来弥补,这个物件儿就是个典型。

火器绝对是要朝着精细化和小巧化的方向发展的,但是在无力突破技术限制的时候,就用多的可怕的人工来填补。

既然火药的威力无法提高,就用多装药这种老土的法子。既然铸造水平有局限,那就不理会铸造工艺,而在粗糙的成品上下后天的水磨功夫。

无数精巧的工匠,拿出雕刻的功夫。在庞大如多半个水缸一样的火雷车上,硬生生用手工开凿出一道道密如蛛网的花纹,然后用厚漆抹上,为的就是追求更大杀伤效果。

这种东西太过笨拙,在野战当中实用价值不大。因为成本过于高昂,也不可能实现量产,但是在即将展开的特种战中,肯定是惊艳绝伦的效果。

无数工匠花费了一个多月的工夫,才弄出了仨,刚才试验就用去一个,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眼前的这俩了。

可大伙儿谁不激动万分?刚才大伙都见到了这物件儿惊天动地的一爆,隔着十丈远的木板都打成了筛子,爆出一个房基那大的深坑。这要是用在鞑子身上……

想想就让人浑身颤抖!

武器是好东西,关键的还是人。

眼前的这四百人,是从整个赴死军中千挑万选才摘出来的,经过这么些时日的训练,终于算是有所成就。

这就是赴死军中最小的一个营:七杀营。

“为什么要叫七杀营而不叫特战营?”李四笑眯眯的问面前这个战士。

“报告大帅,执行七杀令,所以叫七杀营。”

“好,很好,就是这么个意思。“李四拍拍这个战士的肩膀:“你原来是哪个营的?叫什么名字”

“报告大帅,庚字营队官鲁识字,现任七杀营队官。”

鲁识字的吼声把他自己的耳朵都震的嗡嗡直响。

跟着赴死军转战千里,身负重创而不下战场,鲁识字也算是老兵了。还头一回和忠诚伯本人距离如此相近,头一回和忠诚伯本人说话。

李四就是天下的希望,是汉人的救星,神仙佛爷一般的存在。是李四一手打造出了名动天下的赴死军,在每一个战士心中,他本人就是一股不可战胜的信仰。

如天一般的威信,如妖一般的智慧,李四本人已成为赴死军战士心中的一个神。

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神。

而七杀营的训练教程是李四亲自安排,并且亲自监督的,又抽调各营精锐,不难看出,对七杀营寄于的希望之大。

个人崇拜,至少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很重要东西。

李四似乎也很满意,对着鲁识字和所有七杀营的战士们大声道:“赴死军中,七杀营最小。但是……”

“诸位都是从各营抽调出来的绝对精英,各种训练都是我亲自把关,是我一手打造了七杀营。”

“我赴死军曾面对二十万清军,曾歼灭多铎狗贼,这些都过去了。”

“现在,我要你们这四百人,面对整个北地,面对所有的鞑子,是几十万或者更多的敌人。”

“我们曾经在战场上面对多铎,现在——你们要面对整个建奴,你们的战场就是神州三万里河山。”

“我要你们做的就是打垮鞑子的士气,让鞑子知道咱们汉人的反击。”

“我要你们做的就是让天下的同胞知道,还有我们,至少还有我们是在反抗。”

“鞑子以剃发令易我衣冠屠我同胞,就是为了奴役我大汉子孙千百万年。今天,我把你们提出来,就是要用七杀令对抗鞑子的剃发令。我要把你们撒到处处是敌的北方,你们——”李四的调门猛然提高,如在呐喊一般:“怕不怕?”

“愿为忠诚伯一效死命。”呼喊的脑门子上的青筋都爆出来。

李四微微摇头:“你们不是为我,是在为你们自己,为你们的子孙,为这个民族效死,明白没有?”

“明白!”

“我把最好的装备给了你们,把最大的心血给了你们,你们要为这个民族去死。”李四遥指北方:“咱们的民族在受人欺凌,咱们的同胞在受人屠杀,咱们的姐妹在屈辱中苟活,等的就是你们的声音。”

“为民族效死。”

李四大吼:“孩儿兵,出列。”

整整三十个孩儿兵齐刷刷的站了出来,只属于李四本人不属于赴死军的孩儿兵,早就已经名动天下,他们的杀气和疯狂早已经是令敌我双方毛骨悚然的恐怖力量。

李四一个个看过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个头还没有长起来呢。或许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才是民族,但是他们知道亲爹需要他们,这就足够了。

“这些孩子,和你们七杀营同时行动,你们这些百战精英也好好想一想,是你们强,还是他们悍。是锄奸团厉害还是七杀营威猛,我很想看看。”

“锄奸团天下无敌。”

“七杀营不孬。”

若是让这些半大的孩子比下去了,大伙儿也不必回来,直接找个没人儿的地方撞死算了。

“李七斤,向前三步。”

七斤迈步而出,小胸脯子挺的有半天高。

“知道你为什么姓李么?”

“因为亲爹是李四。”

“好孩儿,好兵。”李四大赞一声:“莫坠了我李四的威名。”

“是!”七斤把嗓子都喊痛了。

一直作为锄奸团总头领的镇南在后面张了张嘴,什么也没有说。脸上一块儿青一块肿的挨打痕迹还没有完全消褪,眼里的都泛着水光呢,把厚厚的嘴唇抿的紧紧,就那么直挺挺的站着。

“一会儿有文书官过来,会记下你们的遗言。”李四说道:“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都说出来。你们要是回不来,不论是什么遗言我都会替你们完成。”

“报告亲爹,孩儿兵没有遗言。”

文书官一个个计下七杀营战士最后的嘱托,当轮到鲁识字的时候,这个以前是队官现在还是队官的小伙子避开众人,小声对书记官说道:“南都城,花子巷,有个叫林千金的女子救过我,若我回不来,让忠诚伯替我谢他一回……”

准备完毕,之后,七杀营和锄奸团齐齐出发。

李四看着北方,沉声说道:“自此之后,七杀营将成为每一个敌人的噩梦。”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5章 共同致富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214章 穷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182章 搬家第105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第65章 杀奴第209章 兵威促变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16章 不如人意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第154章颓局大振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23章 狰容初露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9章 战场纪律第172章 变数第86章 预备,放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18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5章 检验蝴蝶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23章 狰容初露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183章 内部隐患第22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5章 共同致富第190章 定乾坤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4章 穷第111章 露出来了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一步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62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82章 小号大号第229章 大结局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80章 道不同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第4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第5章 共同致富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78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第214章 穷第50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第182章 搬家第105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97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7章 战战和和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第65章 杀奴第209章 兵威促变第20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第216章 不如人意第21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第154章颓局大振第72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1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第32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48章 咱们要回家第76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42章 倒计时开始第23章 狰容初露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9章 战场纪律第172章 变数第86章 预备,放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3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第18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5章 检验蝴蝶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89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第23章 狰容初露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第10章 老办法也有效第183章 内部隐患第22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第194章 生死之间(2)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5章 共同致富第190章 定乾坤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214章 穷第111章 露出来了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第99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第一步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第144章 麻杆打狼第70章 最后的絮叨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93章 生死之间(1)第62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第40章 什么叫做强呢?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第71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2)第84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第82章 小号大号第229章 大结局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211章 门户大开第80章 道不同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