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侧翼安全

“我们已经将库存的大部分29型坦克歼击车移交给了贵军,而且还将俄国人的部队抽调了大部分作为贵方的预备队,我们不期望你们能打退德国人,只要能维持一个均势,让对方无法进入库尔德斯坦省就可以了。”周宣有些急躁的说道,如果撇开装备不谈的话,仅从部队战斗力上来说英国人是高于美军的,但是英国拒绝在伊朗西部作战,他们为了保证自己在伊朗东南部基地的安全将部队部署在了中部和东部。曾经参加过意大利内战的周宣开始心里还想着,美军即使比英军差点也不至于差太多吧,但是在经过一番接触后,周宣认为现在的美军作战素质不但比不上英国本土的职业军队,甚至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都不如。

“其实,从目前局势上来看,我认为我们先解决南线的德军才是最实际也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挡住对方前期的进攻,但是德国人可以从海路和陆路不断获得补充,他们的补给通道比我们要顺畅的多。此消彼长之下最后失败的还是我们,虽然贵方为进攻两河流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即使完全按照贵方的计划,那么也至少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拿下基尔库克。如果再算上回防和休整的时间,一个月根本不够。所以,我们为何非要舍近求远呢?集中力量解决了侧翼威胁然后再西进不可以吗?我们当面有至少两个装甲师的兵力。而根据我们的情报,对方会在未来三天内还会有3个装甲营加入攻击序列,而我们一线满打满算只有300辆左右的坦克。我们的压力很大。”布莱德利脸微微一红解释道。

实际上从编制来看。当面的德军只有一个完整的装甲师,但是除此之外。德国人还部署了若干的装甲营和其它独立单位。这些部队加在一起说是能凑出两个装甲师也不为过。德国人之所以将不少部队拆开,原因有两点。一点是攻击正面比较宽,过大的编制不太合适,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德国人认为美国陆军的战斗力并不高,营级规模的装甲突击就可以解决问题,没必要弄到团级甚至师级规模。左翼德军的指挥官古德里安对装甲部队的要求是尽快打开多个缺口向后方包抄,在短时间内将大批美军分割包围,所以在面对战斗力并不高的美军时,同时又有大量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德国装甲部队实施分散部署会更好。

“正是因为对方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增援,力量对比会向着不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趁着我们还有力量进攻的时候去攻击对方的软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让对方知难而退。而不是四处防御疲于奔命。单纯的防御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能挡住一次两次,难道还可以挡住三次四次?”周宣不满的说道。

“我建议休会,这涉及到对既定战略的大修改,我们必须和高层联系。”就在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彭毅果断终止了会谈。这样吵下去的价值几乎为零,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布莱德利没说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陆军确实没有能力为华夏突击基尔库克提供足够的时间。不管华夏是否愿意,华夏都必须先解决侧翼的威胁,至少也要让对方失去推进能力。

“如果我们集中一个华夏装甲师和一个伊朗装甲师挥师南下,而我所属的装甲师防御正面如何?”就在人们纷纷离开的时候。第五装甲师的师长徐怀德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原来的时候徐怀德就提出过,本来是作为备用方案的,而现在看来这个方案还真用上。这个被称为弯刀的作战计划的核心就是部分主力部队南下攻击德军左翼。力图重创对手。最好是能成建制的包围对手,这样一来位于西线的德奥土三国?军队必然会出来解围。而其它的主力则进行弹性防御。逐渐消耗对手。在运动作战中消灭对手肯定比攻坚容易。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南线的危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向西进攻的阻力。

在这个大胆的计划中。徐怀德甚至计划先通过试探性攻击让对方以为自己将要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发动进攻,当对方收缩兵力进行防御时,华夏部队中的一支退回到预设防御阵地转入防御,然后抽出的部队再南下进攻德国陆军侧翼。这个计划同样兼顾了两个方面,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华夏部队能否挡住对方的进攻?毕竟从数量上来说,华夏和伊朗部队远不如土耳其和奥匈部队。其优势在于机械化和较好的装备,进攻可以充分发挥华夏部队的优势,而防御的话,则需要大量步兵来巩固防线,这反而是华夏部队的软肋。

“如果把俄国部队调过来的话,也倒是可以,他们的装备虽然远不如我们和德国人,但是防御战对抗土耳其和奥匈帝国也是可以的,至少1战的时候前者比后者要强很多。数量稍占优势的奥匈部队也打不过俄国人。”此时在侧翼受到威胁的时候,徐怀德的建议就非常有诱惑力了,虽然同样拖延了攻击时间,但是却为未来的攻击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可以让空军方面做好更全面的准备。再加上内线作战优势,这个计划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虽然在原则上彭毅已经认可了徐怀德的计划,但是也不能就这样答应了美国人,要让美国人出点血,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补偿这次华夏陆军计划变动带来的损失。除了正在华夏接受训练的部分美国装甲部队官兵之外,再临时抽调陆军增援印度也并不现实,不过让美国驻印度空军进入伊朗作战倒是可以的。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华夏同意在必要的时候支援美国陆军,但是在此之前美国陆军必须坚持2周以上。理由是华夏目前的部署需要改变。同时为了防御西面同盟国?军队的进攻也需要重新部署陆军和空军。而且因为这是为了解救危机中的美国?军队,所以开始时纳入到华夏手中的美国空军需要暂时扣住一部分。当然。作为补偿,华夏会为美军中使用华夏装备的部队提供物资和补给。

就在华夏陆军为美国人修补着南线的乱摊子的时候。德国人的准备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德国第4装甲师主力已经展开,剩余的几个重装甲营也陆续到位,大战一触即发。而在交战前,古德里安也利用这段时间和空军进行最后的协调。而负责与之联络的则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戈林、不过在这个位面,他目前只是一名空军少将,负责此次战役的空地协调工作。

“此次空军将集中2个航空兵联队专门为您和您的部队提供支援。其中单发攻击机10个中队约140架。双发轰炸机为8个中队一共104架。除此之外还有4个特种攻击机中队,他们装备着50mm加农炮专门用来对付对方的坦克,这支部队的规模约有42架。这些飞机中有一半的力量可以随时听候您的召唤。而剩余的一半兵力则用在对对方纵深打击。”戈林开门见山的介绍让古德里安很满意。整整近300架各种飞机的力量确实很可观。虽然实际上能落到陆军控制中的只有一半,但是基本也够用了。自己不过两个装甲师的兵力。获得这样的增援也绝对够了。

“那么我们空中的安全呢?我可不希望在西伊斯兰堡阿巴德的事情在这一次交战中重演。”满意归满意,但是对于胡贝装甲群在美方飞机攻击下功亏一篑的事情,古德里安还是耿耿于怀的。有些事情需要说明一下。

“没问题,我们在各个前沿机场中部署了至少12个战斗机中队将近200架各种战斗机。而且随着战役的展开,还有增加的可能。我以我作为一名军人的尊严担保,这次空中战役美国人不会给阁下造成任何麻烦!”戈林信心满满的说道。

得到空军的保证后,古德里安对即将展开的行动也信心满满,这是自从德国空军建立以来双方最为密切的一次合作。德国空军为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安排了专门的引导人员,并且配备的电台和各种设备。他们将和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一起战斗在最前线。除了空军之外,古德里安对于自己的装甲部队也是十分信任的,虽然胡贝没能最终围歼对手,但是古德里安还是认清了美国装甲部队的色厉内荏。甚至于他认为美国人的高炮比坦克更致命一些。

满手好牌的古德里安再次优化了他的装甲突击群。有了航空部队的压制后。他终于可以不再带上那些射程超远但是重量巨大的牵引式加农炮了。在此之前,古德里安对于这种只能牵引而无法自行的重炮可谓是又爱又恨。所谓爱,自然是因为其超远的射程。目前德国陆军装备的k18型150mm加农炮的最大射程高达24.5千米。比榴弹炮远了10千米以上!基本上是德国陆军中最好的压制火炮。这种火炮性能虽好,但是重量却有些过大了。牵引重量18.7吨,战斗重量12.4吨的重炮在更强悍的地盘服役之前根本无法自行。这极大的影响了部队行军的速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空中优势下,这些重炮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如果仅仅是提供火力支援而不是压制对方炮兵的话,sfh18型榴弹炮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古德里安开始重新编组自己的装甲矛头。他的作战理念就是装甲部队负责进攻,而随后跟随的步兵和战防炮则是用于防御对方的反击,装甲部队在切割对方的防线后,并不负责将其彻底消灭,而是交给后面的步兵去处理。以最高的速度直接插入对方的纵深让对方根本没有机会重整防线。

至于说万一碰上美国装甲部队的反击怎么办?古德里安并不担心,他一直认为装甲部队的灵魂是高机动性,即使德国陆军已经决定搞虎式重型坦克这种强悍但笨拙的东西后,古德里安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方坦克冲过来了?那好啊,交给廉价的反坦克炮对付吧,反正到目前为止88mm级别的防空炮可以摧毁已知的所有坦克。就算对方一度切入自己的防线,只要自己能够更快的把对方补给线掐断,对方的装甲部队最终也会饮恨沙场。在古德里安手中,这支部队更像是一柄细剑,寻找对方的破绽下手,而不是为了和对手刚正面。

虽然强调机动性和技巧,但是每支装甲突击队的搭配还是很豪华的,一个营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加上配属的以半履带车为地盘的自行反坦克炮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和少量的150mm自行榴弹炮。这样的搭配足够让这些装甲集群应付各种可能的对手,面对美国人这种软柿子,古德里安的相信自己的部队完全可以切开。在即将发动的第一波打击中,古德里安集中了6个装甲营将近300辆坦克。而算上步兵、炮兵等一线兵力后,古德里安这次投入的部队约有4个师的规模,总兵力达6万人左右。再加上空军的话,他认为自己撕开对方的防线并不困难,当然前提是华夏陆军不南下支援的话。

对于美国人背后的这只猛虎,古德里安自己也犯怵,干掉美国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在干掉美国陆军后,再和华夏拼一场的话,那胜负可就真的难料了,要知道,伴随华夏铁甲洪流滚滚而来的不仅仅是坦克,还有大量的飞机,到时候,空军能否履行自己的承诺都是个问题!但是让古德里安想不到的是,华夏陆军依然按照原计划展开自己的行动,从空中侦察得来的情况可以发现,对方的装甲部队已经进入出发阵地,兵锋直指基尔库尔,甚至于双方的前卫部队已经发生了交火。华夏空军对前线的控制力度也在增强。似乎一切证据都在证明华夏要动手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anhei016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606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1494章 乘风之神!第646章 鏖战第1376章 战争前夜2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260章 千钧一发第1498章 修罗场第1527章 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581章 俄荷联合舰队第680章 继续打下去第653章 德国人的愤怒第1108章 南下第61章 各方的准备第685章 德国的盟友们第887章 接触和试探第1323章 南北夹击第387章 一石三鸟第1538章 摊牌2第454章 交锋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041章 苏默VS叶铭第1280章 空中花园行动第823章 被发现了?!第750章 心急的希腊人第106章 尚方宝剑第553章 三方算计第464章 单挑第208章 平壤防御圈第555章 死局第366章 美国人最后的底牌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战过后第620章 阴影中的巨人第1469章 夜战2第986章 惨烈第743章 继续放火第10章 拜会布林(三)第320章 北洋舰队的新旗舰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374章 决战圣地亚哥第1006章 坑队友?第746章 如果德国赢了第180章 快速舰队的搏杀第1247章 游骑兵第110章 意外冲突(一)第443章 伪装第667章 苦战第562章 一艘顶三艘第318章 制定计划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493章 穹甲复古流第649章 火线支援第856章 再次出击第718章 战前准备第1167章 死从天降第1206章 航母不够用啊!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1130章 机会or陷阱?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436章 混乱的日本海第1242章 奥匈和土耳其第853章 余波第1057章 中等国家专用航母第983章 黑夜中的序幕第519章 荷兰人的抉择第77章 分歧第941章 困局第1356章 盲目乐观1第514章 铁道炮兵第217章 战前准备第549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416章 混战第1534章 铁流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1436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712章 鏖战第907章 苏醒的巨兽第411章 战略布局第790章 生来就是死对头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国第1275章 坦克大战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596章 完美轻巡洋舰第330章 佛罗里达海峡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32章 论势(二)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国人第1029章 基地群第756章 国家必须掌握的部分第558章 经验教训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华夏海军第148章 龙潜于渊第1291章 大战前夕第438章 逐渐收拢的大网第274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273章 互相算计第103章 大清“联合”舰队
第606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1494章 乘风之神!第646章 鏖战第1376章 战争前夜2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260章 千钧一发第1498章 修罗场第1527章 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581章 俄荷联合舰队第680章 继续打下去第653章 德国人的愤怒第1108章 南下第61章 各方的准备第685章 德国的盟友们第887章 接触和试探第1323章 南北夹击第387章 一石三鸟第1538章 摊牌2第454章 交锋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041章 苏默VS叶铭第1280章 空中花园行动第823章 被发现了?!第750章 心急的希腊人第106章 尚方宝剑第553章 三方算计第464章 单挑第208章 平壤防御圈第555章 死局第366章 美国人最后的底牌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战过后第620章 阴影中的巨人第1469章 夜战2第986章 惨烈第743章 继续放火第10章 拜会布林(三)第320章 北洋舰队的新旗舰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374章 决战圣地亚哥第1006章 坑队友?第746章 如果德国赢了第180章 快速舰队的搏杀第1247章 游骑兵第110章 意外冲突(一)第443章 伪装第667章 苦战第562章 一艘顶三艘第318章 制定计划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493章 穹甲复古流第649章 火线支援第856章 再次出击第718章 战前准备第1167章 死从天降第1206章 航母不够用啊!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1130章 机会or陷阱?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436章 混乱的日本海第1242章 奥匈和土耳其第853章 余波第1057章 中等国家专用航母第983章 黑夜中的序幕第519章 荷兰人的抉择第77章 分歧第941章 困局第1356章 盲目乐观1第514章 铁道炮兵第217章 战前准备第549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416章 混战第1534章 铁流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1436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712章 鏖战第907章 苏醒的巨兽第411章 战略布局第790章 生来就是死对头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国第1275章 坦克大战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596章 完美轻巡洋舰第330章 佛罗里达海峡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32章 论势(二)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国人第1029章 基地群第756章 国家必须掌握的部分第558章 经验教训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华夏海军第148章 龙潜于渊第1291章 大战前夕第438章 逐渐收拢的大网第274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273章 互相算计第103章 大清“联合”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