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汉奸该死

第174章 汉奸该死

“咕咕咕……”

天启二年二月初一深夜,当辽东大地的冰雪彻底融化,凉爽的时节也到来了。

可是凉爽的时节,却无法与辽东东部的碱场堡挂钩。

碱场堡,此地处凤凰城东北部,宽甸西北部,下太子河北岸,往北二十里外便是建虏的一堵墙堡、松树口。

过一堵墙和松树口后,沿着上太子河走,便是辽东重要关隘的鸦鹘关。

从鸦鹘关到建虏的兴京赫图阿拉,便只有不到八十里的距离。

也就是说从碱场堡到赫图阿拉,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一百四五十里路程,是明军直接威胁到赫图阿拉的最前沿。

这样的地方,在孙应元、戚元辅、戚元功三人挥兵打下后,自然留守了重兵。

此刻的碱场堡内、驻扎着三千明军,城头有二斤弗朗机炮七十二门。

在戚元辅的安排中,等燕山所的火炮运抵宽甸后,碱场堡最少要有四十门五斤炮,十门十斤炮。

辽东口音响起,撬石板的三人在一个身着锦袍的商人指挥下,将旁边的木梯组装,用木槌将楔子紧凑后,一点点的放下。

碱场堡那地方他研究过,四面环山的同时,却四面都有宽阔道路,很适合骑兵袭击。

“贝勒已经带人在北城外五里游弋,现在只需要拿下城门就可以了,有城防图吗?”

“开门!”看着地上躺着的明军尸体,领头的蒙古图招呼起了甬道内的建虏,而他们直接把城门闩直接抬了起来。

城门失陷、城门楼被攻破……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西南叛军盘踞辽南一事……”

猎物紧张时,目光会把面前的一切收入眼中,但如果他发现没有危险时,那就是他最松懈的时候。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到了干清宫门。

“火药库!”黄台吉咬紧了牙关,没想到他来得那么及时,还是没有拿下火药库。

商贾回答之余,一名又一名的建虏从中爬出,很快他们就挤满了屋内。

“碱场堡失陷,原因是堡内汉商与建奴私通,而黄台吉举兵一万前来,参将金启良还能带领兵马掩护百姓撤退回孤山堡,并且留下断后,以身殉国,这难道不该奖赏?”

在碱场堡后三十里的孤山堡,也要有最少三十门五斤炮,十门十斤炮。

当黄台吉带人冲入城中时,便感到了宛若地龙翻身的爆炸和震感。

在战报中,碱场堡一营三千零三十一人,对大金造成的死伤太大了,相较之下,虽然明军也战死了六百多人,但这还是让黄台吉无法接受。

朱由检脑中过了一遍安邦彦的想法和做法,顺带大致估算了双方的兵力。

“李秀才,你里面怎么杂声那么多?”

“明军的素质越来越高了……”

叶向高在和稀泥,但这和稀泥的方向显然是偏向朱由检那边。

在他们还在纠缠时,蒙克图率领三百建虏杀向了城门处。

不过、这并不是说朱由检当时没有能力让商贾禁止进入宽甸三城,而是他在给人埋雷。

‘……’

作为精挑细选的“猎手”,他们知道躲避人的目光,和躲避动物的目光是一样的。

“轰隆!”

反观安宋两氏的叛军,在经过奢崇明被围剿而死后,叛军的兵马从十四万跌落到了十万不到。

不过、等他走近的时候,便见到了坐在干清宫主殿主位的朱由校,还有殿上的六科、六部、内阁官员。

“……”微微皱眉,朱由检没说什么,抬步走了进去,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因此、在朱由检一开口后,六科的官员立马就闭上了嘴。

小旗官还在欣喜自己能跑,还传递出了消息,但是在他跑出小巷的一瞬间,一个铁骨朵就迎面砸来,瞬间将他砸翻,面部血肉模糊,死的不能再死了……

“请问齐王,碱场堡失守一事,是否需要追责?”

这话被臣工们了解了深意后,纷纷皱眉,但还是没有人敢趟这趟浑水,毕竟谁也不知道,朱由检会不会什么破事都栽到辽商身上。

这么看来、现在最好不要操之过急,而是一点点的拔除,一点点的扫除。

只是不等蒙克图他们有所举动,城门楼的建虏便开始转动绞盘,千斤闸被吊起后归位,蒙克图再带人打开了最外层一道城门后,吊桥也被应声放下。

大家都不确定,朱由检这次是不是在挖坑,如果拒绝辽商行走眼前的沈阳、宽甸三城之地,那么之后这四处地方万一出现和辽商有关的通虏之事,会不会要被论罪?

现在看来、这小齐王根本就是提前埋了一个坑,早就等着他们自己踩了。

随着时间过去、这处院落的屋内、谷仓内,庭院内都站满了人。

朱由检记得,前世看奢安之乱这段历史的时候,好像安邦彦就是利用山地战,在河谷和坝子围歼了明军数次,让明军折损了三万多兵马。

依托阵型,他们将各条小巷的后金军堵了回去,但他们根本不知道、纠缠并不是后金的意图。

【战死二百二十七人,重伤三百五十二人,轻伤五百一十五人。】

他手里的另一份军报,是来自西南的最新军报。

面对质问,他轻松道:“碱场堡失陷一事,不仅不应该追责,还应该大大的犒赏!”

根据地方情况?谁根据?还不是秦邦屏、戚元辅等人,他们是谁的人?这还用说?

熟悉的声音响起,朱由检回头一看,是御史冯三元的质问。

“轰隆”一声,参将府的方向打出了十余道烟花,烟花几乎将长宽不过一里的碱场堡照亮。

当三百训练不到一年的明军,与三百后金精挑细选的精锐碰撞在一起,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眼下来说、双方的力量基本持平,不过考虑到王三善和李耘、胡应台等部兵马都是新卒,真实的明军战兵数量应该在八万左右。

他们入眼之处是没有人,但一种预感让小旗官不自觉摸上了自己腰间的刀柄。

шωш★тtkan★¢〇

同时、他下车走入宫门之中,只有曹化淳紧紧跟着他。

冰冷的刀子割断了脖子,灼热的鲜血滚滚而出,四名明军想说话,却觉得喉部如拉风箱一般,说不出半个字。

他早就知道文官会在弃守后弹劾他,所以提前用辽商埋了雷。

只可惜、坚固的城池,往往是从内部被人攻破的……

“明军没有发现这个地方吧?(女真语)”

“李秀才,我说你……”

“必须让汗阿玛谋求一条出路,再拖下去,大金承受不住。”

至于那个商贾则是点了点头道:

“没有发现,他们只知道这是大汗统治时修建的水渠,在看到城中一些街道的水渠狭隘,无法入人后,便放弃了巡查,根本不知道水渠越往太子河便越宽大。”

眼下这一幕,却在训练不到一年的碱场营身上出现了,这值得朱由检高兴,但同时他也为碱场营参将金启良的伤重不治而惋惜。

如果不是他反应及时,碱场营不一定能以这样的死伤撤回。

这么看来、火药库都毁了,粮仓被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吱……

一时间、碱场堡参将分不清楚,城内到底还有多少敌人。

在他开口的一瞬间,黑暗中出现了无数火星,紧接着火把被点燃,照亮了他的面庞。

贵南地区都是山区,土司盘踞之地,强攻不妙。

因此、对于碱场堡会弃守的事情,朱由检早就有了准备。

“此役当犒赏碱场营的将士,至于辽商一事,倒也不必如此,还是得根据地方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行走流通。”

矮壮男子一边开口,一边脱下背上的甲胄,在旁边三个汉人的帮助下着甲。

李秀才笑呵呵的询问小旗官,但是下一秒他就忽的蹲在了地上。

“吹木哨、甲乙丙丁四哨撤,戊字哨和我去烧了粮仓和火药库!留下来断后!”

“娘地!”看着帮自己当了一箭的游击,参将望向了屋顶,赫然看到了站在屋顶的一名甲喇额真。

对于大明来说,死伤上千士卒并不算大事,但对于后金来说可就要命了。

参将一边招呼兄弟离开城门避免被敌军即将涌入城中的战马践踏,一边让手下的人且战且退。

黄台吉的脑子转的飞快,他在这一战中,清楚的感受到了明军正在逐渐的恢复曾经的秩序和战力。

折损了一个参将,外加七百多兵马,丢失了碱场堡,固然让他气愤。

“皇兄,臣弟以为,此次辽商与建虏理应外和,更说明了前沿之地不可容许商贾随意行走,因此请驱逐辽商!”

云贵高原不比北方,操之过急只会让敌军抓住痛点,狠下死手。

时势造人杰,金启良能果断的下令让人烧毁火药库和粮仓,并亲自领兵断后,可以说极大的稳定了士气。

门被敲响、瞬间院落之中寂静一片,而那被称呼李秀才的商贾听到声音,瞬间看向了刚从屋内走出的甲喇额真。

这些火炮,要比大金自己铸造的要好多了……

官员们不说话了,而朱由检却还有话说。

不多时、梯子已经彻底放好,而梯子也在颤动之后,从黑暗中爬上来了一个背负甲胄,赤裸上身,留着两根丑陋金钱鼠尾辫的矮壮男人。

御史有本事就去一一调查,只要不怕在半路遇到后金塘骑,被割了脑袋就行。

但是仔细一想,碱场营能完整建制的撤回孤山堡,也变相说明了宽甸三城七营的兵马战力。

一时间、殿上群臣面露讥笑,只有少数如杨涟、叶向高、刘一燝、左光斗等人没有出言讥讽。

“安邦彦这厮,想在贵南地区的山林之中和朱燮元他们打拉锯和持久战……”

一时间城墙下火光四起,虽然不大,但是在夜间却十分显眼。

一时间、他背后漆黑的密林里,举着火把的上千骑兵和数千步卒鱼贯而出。

在街上巡逻的明军听到院内有动静,便走到了门口敲了敲门:

“杀贼!”

全部打下来,后金最少得死上千人,这就是磨血条的战术。

城门被打开,露出的是实铁的千斤闸。

况且、撤回了兵马,到时候想怎么说全凭底下的人一张嘴。

宋万化和家将宋安康领兵两万撤退至都匀府,宋安康领兵三千驻守平定关,宋万化退往都匀县休整。

其中六人跟在了李秀才背后影壁,透过影壁的孔洞,眼睛死死的盯着大门门缝,身形时刻准备跟着门板而动。

电光火石间,漆黑的庭院内射出了六支箭矢,只是一瞬间便射中了六名明军面颊,箭杆没入大半的同时,黑暗中四道身影从明军身后偷袭。

他们在黄台吉的带领下、冲向了山下五里外的碱场堡。

另外矮山距离城堡太近,以后金的火炮,是可以在这个距离里打到城墙的。

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不过是半刻钟的时间罢了,半刻钟一过,守在城门的建虏立马看到了奔驰而来的铁骑洪流。

明廷可以用六万多人来换大金两万多人死伤,但这样的换法,大金顶多三次就要被灭。

那甲喇额真接过城防图看了看,随后叫五名牛录额真前往偏屋商议怎么拿下城门。

看着手中的战后汇总,黄台吉只觉得情况对大金十分不妙。

听到命令的建虏都点了点头,不再掩饰的大队杀向城门处。

木哨被吹响了,小旗官躲过了六支箭矢的偷袭,蹲在地上翻滚了一下,吹响木哨的同时拔腿就跑。

二月初六、当朱由检拿到了这一份军报的时候,他的心情算不上好,却也算不上坏。

朱由检看向了人群之中的兵科给事中原抱奇,这原抱奇是浙党官员,也是驳回朱由检当初上疏的人之一。

北门大道上,整装支援而来的一哨五百余明军,与源源不断从小巷中涌出的后金建虏撞到了一起。

这人、赫然就是当初被努尔哈赤安排说有更重要事情的黄台吉。

朱由检才走进来,一口茶都没有喝,朱由校便宣布了继续,这说明了事情确实有些棘手。

【此役碱场堡参将金启良重伤,退至孤山堡后伤重不治,碱场营战后折损六百九十五人,退至孤山堡后,伤重不治九十二人,尚存二千二百四十六人,掩护一千四百余百姓撤回孤山堡。】

门栓被抽开,十一名明军站在门口,一个小旗官在李秀才开门的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除了他们,永宁州的土司也回防了永宁州。

当“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参将立马抓住了旁边的游击将军,怒吼道:

“带人烧了火药库和粮仓,全军撤出碱场堡!”

明军守备带人与人数相当的后金碰撞在了一起,被戚元辅训练的他们,熟练的使用戚家军的左右分变二伍鸳鸯阵。

放在一年以前,明军要对大金造成这样的死伤,最少需要丢下上千尸体才有可能,但眼下……

倒是叶向高在这种时候起了作用,当即站出来,咳嗽了两声道:

带着沉重的心情,黄台吉开始安排人将缴获的弗朗机火炮搬到了南门,虽然他们没有获得火药库,但北门和西门的三十六门二斤佛朗机炮,明军并没有来得及带走。

如果再放任明军这样恢复下去,那么大金只有失败这一条路。

朱由检一席话说出,朝堂之上却没有人敢再开口。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由于时间还没到,目前燕山所的火炮还在海上飘着,因此驻守碱场堡的明军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驻守。

但这样的一名将领,就这样死在了回程的路上,着实让人可惜。

“吱……”

因此、即便辽商每年也会贡献一些润笔银,但一时间干清殿上,还是没有人敢开口。

安邦彦撤往了山高林密的里古州,在古州城屯兵一万七八千人。

口子底部有清晰的水声,而这时、黑洞洞的口子内部出现了火光。

他们似乎早就知道了,一旦明军围剿过来后,自己应该干什么。

“齐王难不成是把失陷听成了攻陷不成?”

“……”甲喇额真没有说话,而是脸色一沉,示意李秀才去门口应付,随后看向了屋内的十个白甲巴喇牙。

他虽然不确定辽商会不会在碱场堡玩里应外合这一出,但是根据前世的辽沈失陷来说,这一手是有可能发生的。

“放梯子!”

说到这里、朱由检对着想开口反驳的群臣道:

“再道!当初孤上疏之时便说过,宽甸三城十七堡为军事要地,不应该让商贾流通,但当时是六科驳回了这奏疏对吧?”

——————

当一块块长条石板被翘起,所露出的不是压实的泥土,而是一个长宽五尺的大口子。

四五枝箭矢同时射来,但射中甲胄只让小旗官觉得背部一沉,被甲胄成功抵御。

“向北门出发,速度要快!”

“刘爷?怎么了?”

“可以了!”

但木哨声终究是提醒了明军,很快、击钟鸣金声同时响起,城内顿时火光四现。

“放火!”蒙克图对城楼上的人大喊,一名建虏听到后,当即就把角楼一角的一个猛油罐提起。

此刻、他们居高临下的射杀着明军之中的将领,而参将见状,连忙让人开铳射箭,将他们逼退后立马下令道:

他提着猛油罐走到城墙的女墙边,把里面的油给倒下了城墙,顺带拿起一个火把,朝着火油倒下的地方丢了下去。

这一手无赖战术,用在文官身上可谓十分合适。

没有什么声音,当甲喇额真擦了擦自己手上的铁骨朵,当即便对小巷中的人马下令。

就目前来说,经过贵州平越府王三善、贵阳代巡抚李耘的招募兵马,再加上胡应台、木增,以及朱燮元所部,贵州一带的明军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人。

月上枝头的时候,碱场堡内、城门不远处的小巷院内漆黑一片,只有主屋之中亮着烛火。

“有、在这里。”汉人商贾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了城防图。

织金关则是由安邦彦的儿子安武功驻守,此外入侵广西的罗甸、大平两地土司已经撤回了罗甸和大平,水东宋氏土司之一的宋安化驻守在九司。

参将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的游击发力,扭转了两人的位置,乱军之中一支箭矢从房顶射来,正中游击后背。

以往这种突发的袭击战,明军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建制的兵马逃出。

与此同时、甲喇额真也带人边战边退,向着城门打开的北门撤去。

包括他给戚元辅、金启良的军令中,也早就提到了如果守不住就撤退,这也是金启良发现守不住后立即撤退的原因。

曹化淳解释着,而朱由检闻言也放下军报,拿起另一份军报,起身走出了勖勤宫。

忽的、曹化淳的声音响起,坐在勖勤宫主位上的朱由检也疑惑抬头。

正月初九,在得知朱燮元领兵在前往镇远的路上,并且携带了众多火炮后,安邦彦和宋万化果断放弃了镇远,撤往了贵南地区。

哪怕一个堡只能消耗几十、上百人,但这样的石堡在通往凤凰城和宽甸的路上还有十二个。

“殿下……”

“出发!”

烛火飘零,屋内开始传来了“噔噔”的石头碰撞声。

那名建虏换上了甲胄,一看便能认出是后金之中的甲喇额真。

即便这样算,时局也比之前好多了。

“犒赏!?”

“殿下,万岁宣您前往养心殿,说是要说说碱场堡失守的事情。”

当他走到第一排时,似乎之前被群臣们问的有些烦躁的朱由校也松了一口气,对众人道:

“现在齐王到了,尔等有疑问者,皆可询问齐王。”

三千人的碱场堡,分为两班,夜间只有一千五百人,而其中他们又分为五个部分,这代表每个城门处不过三百人。

至于包围贵阳的安效良和阿迷侬在知道孙传庭三人领兵前来后,果断撤往平坝卫、安顺州驻防。

五里的矮山上,当拿着骑在马背上的一人看到碱场堡城下出现零星火光,他当即就转过了身。

事实证明、黄台吉也没有对他们做出什么屠杀的行为,只不过当天色渐渐亮起,各部牛录汇报的死伤交上来时,黄台吉还是觉得脑袋一热。

他们这才想起来、朱由检确实上过这种奏疏,当时他们还奇怪,为什么朱由检不直接下令,而是上疏来找他们为难他。

当大军得到消息,黄台吉立马示意身后的大军准备进城。

城中的明军都涌向了北城门,但这个时候、一些早早隐藏在城中的汉商开始了纵火。

因此、叶向高这句话也就是变相再说,犒赏要给,禁止商贾流通的权力也要给。

不用多说,这十个人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当即取出了弓箭轻声轻动的爬上了屋顶。

他趁这个机会,对朱由校作揖道:

说到底,碱场堡是孤山堡的前沿,消耗后金兵力的地方。

坐在龙椅上,朱由校看着群臣讥笑自家弟弟,心中也有些恼怒,正想出口训斥时,却不料朱由检却突然开口道:

建虏入城了,但微妙的是,堡中十四家商贾根本就没有跟随碱场堡参将撤退,而是老老实实的呆着。

“蒙克图,你带人去夺城门楼,放吊桥、开木门!”

“哔!”

因此、朱由检并没有想着碱场堡面对后金的攻势能守住多久,他只不过是在那里埋雷罢了。

到时候真要论罪,他们可一个都逃不了。

所以、朱国祚等人纷纷偃旗息鼓,而朱由校见状,也为自家弟弟的手段而高兴。

为了翻过碱场堡失陷的这一页,朱由校特意做起了好人,对叶向高道:

“叶阁老,说说西南的事情吧……”

(本章完)

第134章 叶向高入阁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547章 商贸繁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513章 天启十三年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87章 明贬实保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18章 国丧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499章 春光满面洪承畴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68章 海纳百川第76章 浙党势大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146章 辽事落幕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199章 朝鲜政变第462章 哥舒夜带刀第532章 蒙古西迁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86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387章 明贬实保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当官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05章 齐王爱熟妇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121章 备战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23章 拿下郑主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47章 国之柱梁孙传庭 忠心耿耿洪承畴第59章 御马监裁军第357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45章 黄龙的野望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699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288章 炮轰建虏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3章 领兵要点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185章 中原动荡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423章 英勇的贱民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58章 勇卫营虎将孙应元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见不合第18章 国丧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82章 黄口小儿有蛮力
第134章 叶向高入阁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547章 商贸繁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513章 天启十三年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87章 明贬实保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18章 国丧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499章 春光满面洪承畴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68章 海纳百川第76章 浙党势大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146章 辽事落幕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199章 朝鲜政变第462章 哥舒夜带刀第532章 蒙古西迁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86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387章 明贬实保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当官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05章 齐王爱熟妇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121章 备战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23章 拿下郑主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47章 国之柱梁孙传庭 忠心耿耿洪承畴第59章 御马监裁军第357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45章 黄龙的野望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699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288章 炮轰建虏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3章 领兵要点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185章 中原动荡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423章 英勇的贱民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58章 勇卫营虎将孙应元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见不合第18章 国丧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82章 黄口小儿有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