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朝鲜政变

第199章 朝鲜政变

天启三年,这注定是不平定的一年。

明朝内部革新,朱由检裁撤卫所点燃了大明的活力。

金国的努尔哈赤在不断地修筑石堡,仅仅金军所占领的长城内部,便矗立起了石堡三十六座。

通往赫图阿拉的数十条道路上,更是有着数以百计的小型石堡。

这些石堡都是开山取石挖掘而来,厚重百斤,被垒砌在狭隘的山道中,仅留七尺宽的堡门。

草原上,察哈尔部开始调动了兵马,陈兵在了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的边界,似乎准备趁明金爆发大战的时间,攻打背叛了自己的科尔沁。

林丹汗还在做着自己蒙古大汗的梦,而有的人却被拉下了王位的梦……

在大明热火朝天的裁撤卫所时,朱由检埋下的一颗棋子起了作用。

“天使、这是您想要的东西……”

二月初九、深夜……

见李珲暴怒而动手的模样,郑仁弘两人才仓皇跑出殿内,开始召集一些还没有乱起来的侍卫,最后护送着李珲和世子,趁着叛军还没有拿下城门,向着后苑逃去。

抓到李珲的李倧也押着他前往了仁穆大妃金氏的宫殿,随后让金氏亲自开口罢黜他,让李倧暂代王位。

众人渡过了压抑的一天,而为了避开朝鲜君臣的政变,杨镐也在一早带领骁骑卫和锦衣卫的两百余人出了汉城,准备前往南边的水原去踏青。

朝鲜不可能掌握太多情报,想要出卖也有心无力。

这样一场过家家般的政斗,居然就决定了朝鲜王位的走向,消息传到水原的时候,杨镐的面部还抽搐了几下。

“乱臣金瑬、李贵、李曙又领叛军一千四百人,向着王宫杀来,都监李兴立麾下的都监兵按兵不动!”

朴鼎吉带来了最坏的消息,金鎏他们的行动太快,天色才刚刚黑下来,他们就已经带着兵马向景福宫啥来了。

李珲固然不是个东西,但这并不代表西人党就是好的,相比较下、他们更不是个东西。

除了之前的申钦之外,还有金鎏、李贵、李适、金自点、金尚宪、洪瑞凤、崔鸣吉等大小官员集中到西人党这边,相继成为了西人党的领导级人物。

“王上,领议政求见……”

“皇明上朝萨尔浒一战,伱暗中通款建虏,泄露军机,导致战败。”

但杨镐没有想到,朱由检的猜测会这么准确……

如果以情报上的山参、貂皮等货物,那根本就换不到这么多石粮食。

叛军之中,李倧在叛军的拱卫下,数落着李珲的罪刑,这罪刑之中,除了私下通虏这条说出的时候,让李珲顿了顿,其他罪刑李珲就跟没听到一样,反骂道:

“无稽之谈、荒谬之论!孤是皇明上朝的陛下册封的王!大妃有什么资格废黜孤?!就算要废黜,也是皇明上国陛下下旨,你们有什么资格!”

西人党的起源,便要要追溯到1591年的建储之争,当时东人党支持当时还不是国王的李珲为世子,而西人党支持信城君李珝为世子。

这句话说出,金鎏是彻底没有了退路。

这数量一眼看上去虽然每次都不是很多,但加起来就显得有些多了。

不仅如此、面对熊廷弼派人向朝鲜征兵的要求,李珲也找了各种借口加以敷衍,并不断强调与后金保持往来的重要性。

此刻他的府邸之中已经被众多西人党被包围,而街道上的巡逻兵马也成为了他们的人。

“王上!”

仅仅天启元年,双方交易就高达三十七次,每次的贸易物品主要是粮食,多则数千石,少则数百石。

“这……”听到金鎏坚持让自己出手废除李珲,杨镐皱了皱眉,他可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所有人在这里,都是为了等金鎏的消息,而当金鎏把消息带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面色难看了起来。

金鎏跪在地上,五体投地,低着头对杨镐说这一切,声音悲戚,似乎在啜泣一般。

景福宫的昌德宫内,正在作画的李珲捏了捏眉心。

金鎏一咬牙,直接开口道:“皇明上朝驻兵,为我朝鲜抵挡建虏,这自然是好事。”

“额……”听到这话,金鎏也为之语塞。

“现在孤以大妃的懿旨,废黜你的王位!”

“孤今天的眼皮一直在跳……”

但好巧不巧的是,在推翻前,定远君李琈就去世了。

朝鲜同知金瑬,其身份是朝鲜西人党的一员。

“李曙有兵马七百,李兴立有一千二百都监兵。”

这时、大门被推拉开,而领议政郑仁弘则是连忙胯步入殿,对刚刚放下画笔的李珲焦急的叩首道:

“王上!金鎏、李贵、李适意图谋逆,此刻已经在王城内聚集了数百兵马!”

不过只是如此的话,大明捞不到任何好处,因此杨镐想起了朱由检的信,不由眯了眯眼睛道:

“将这份情报交上去,老夫怀疑万岁龙颜大怒之际,或许会派兵入朝,接管北道的镜城都护府来对付建虏,并以防朝鲜还有人与建虏私通。”

仁嫔金氏的长子信城君李珝在当年的储君之争中落败,不久就病死了,但仁嫔金氏显然并没有放弃争夺王位的机会,因为,她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定远君李琈。

“是——”

不过就在他准备继续收集的时候,西人党金鎏的拜访,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到时这种时候,李珲居然还有意志反抗,在乱兵之中,仗着叛军不敢杀他,一手拉着世子,一手挥剑劈砍。

“请天使出手,废不忠于皇明上朝的暴君李珲!”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陆陆续续的数百人没有抵达,加上天色没有黑,所有人都还在等待最好的时机。

但这样的悲伤和啜泣,最后却来了一句请杨镐废李珲的位置,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杨镐来到朝鲜已经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时间里,杨镐并没有结交什么朝鲜的大臣,只是在朝鲜各地游山玩水,观摩朝鲜地形。

“不、这次我亲自去。”沈炼摇了摇头,随后道:

“来朝鲜已经四个月了,事情都查的差不多了,从镜城都护府前往赫图阿拉,以及从釜山前往镜城都护府的航道路线图也打探了一个清楚。”

至于西人党手中的王牌,也就是这位仁嫔金氏了。

杨镐的离去,也让西人党的众人彻底的放下了心。

“情报交了出去,如果不能拨乱反正,那么东人党绝对不会放过我们。”

西人党内部的一些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曝光后,将对他们有多么不利。

只是当他们冒着黑,在几十名侍卫的护送逃到西苑的时候,四周突然出现了大批的火把,两百余名举刀的叛军将刀尖对准了他们。

“王上——”郑仁弘两人哀嚎,却被李珲一脚踹翻,并痛骂道:“快去!”

“皇明上朝派人向朝鲜征兵,你也找各种借口加以敷衍,现在你还私下通虏,背叛皇明上朝,让我朝鲜沦为禽兽之国!”

“王上,兵使李适领兵一千五,刚刚从彰义门入了汉城,与宋英望的六百兵马合流后,打着绫阳君的旗号大喊拨乱反正,眼下已经距离王宫不足一里!”

不多时、李珲和世子成功被俘,而剩余的侍卫见势不妙也纷纷投降。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朝鲜北道镜城都护私下在鸭绿江与对岸建虏互通贸易的证据。

在这样狭小的王宫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逃过有心人的双眼,而正当李珲觉得不安的时候,脚步声便在殿外的走廊响起了。

“混账!”李珲一把掀翻了眼前的矮几,怒道:

由于恭嫔金氏在生下光海君李珲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实际上光海君李珲其实就是被仁嫔金氏养育的。

“我们是朝鲜的臣民,怎么能指责自己的君父?”

“不需要大人出手,只需要大人将这份情报交给天子!”金鎏看出了杨镐的犹豫,急忙想出了办法。

“混账!看到孤还不跪下?!”

杨镐粗略一算,双方在天启元年的贸易粮食,就达到了二十多万石。

正当李珲暴怒的时候,他的亲信朴鼎吉也小跑入了殿中,跪拜道:

“李珲!你在位的这几年,不顾建虏侵占皇明上朝的辽东,不但不积极协助皇明上朝,反而向建虏暗送秋波。”

原因很简单,朝鲜的粮食比起大明要贵上许多,一石粮食需要六百文才能买入。

“李适的威望和能力都不错,由他率领反正的兵马,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十分完美。”

当时信中,朱由检也隐晦的提及,朝鲜可能会以下乱上,废除李珲的国君之位。

如果杨镐真的出手,他毫不怀疑远在京城的那些臣工,会把他弹劾的下一秒就要被皇帝赐死。

不过在利益下,情报的真假显得并不重要,因此杨镐并为拆穿金鎏,而是假装生气道:

“岂有此理!李珲受天朝之恩,居然做出如此腌臜之事!”

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一些外部力量就成为了隐藏在黑暗中,西人党所需要的力量了,而这股力量便是金鎏眼前的杨镐。

“先下手为强!”

他在位期间,面对建虏的崛起,光海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不积极协助大明,反而向建虏暗送秋波,力图维持朝鲜在明金战争中的中立地位。

烛火飘零,杨镐望着眼前的卷宗,还有面前跪坐着的人,面上波澜不惊,只是开口道:

即便到时候杨镐出面保他们,也很难保下来。

“天使明鉴……”金鎏继续拜服,随后才抬头道:

听到李倧的命令,叛军大声回应,随后全部涌向了李珲和他的世子。

“你说什么?”听到西人党要动手,李珲的瞳孔震动,随后追问道:

“今日汉城的城门是谁在看守?!”

“嗯……这李倧继位,也需要我大明的认可,不然名不正言不顺,他政变上位,也会被人政变被废的。”杨镐微微颔首,随后对锦衣卫千户道:

“沈千户,劳烦你派人走一趟了。”

“可以传信给万岁和殿下,询问是否派兵入驻镜城都护府了。”

“可是皇明上朝对下国有再造之恩,因此下官才将这情报带给了天使,请天使做主,废暴君李珲之位!”

西人党的李贵、金自点等人陆续率所募“义士”赶到城中的弘济院,而作为大将的金鎏也带领了自己的一百家丁抵达。

至于这个所谓的办法,不过就是用朱由校的旨意,随后将李珲废除罢了。

随着西人党的壮大,一场决定朝鲜国家命运的政治较量就开始了,而眼下这个政治较量也到了关键的时候。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就只有把事情做绝了。

杨镐的这话,似乎坐实了咸镜道的北道镜城都护府如果通虏,那么大明就会驻兵此地。

因此、杨镐只能试探性说道:

“老夫不能出手,因为没有万岁的旨意,老夫没有这个权力。”

眼前的卷宗,杨镐还未打开,就已经知道了里面会是什么。

想到这里、杨镐没有回应金鎏,而是伸出手拿起了那卷宗,随后将其打开,并看到了其中的内容。

当然、他也在暗中的搜集朝鲜通虏的情报,只不过因为人手不足,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搜集到了一些皮毛罢了。

这么做,难度似乎更大了……

领头之人,正是他的侄子,绫阳君李倧,而李倧身边则是金鎏和李贵两人。

“必须要在反正的同时,将绫阳君送到军中,让李兵使保护!”

不过、对剩下的这几条里,朝鲜是否通虏来看,指挥过萨尔浒之战的杨镐可是心里清楚的很。

李琈的死,让西人党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推翻李珲的统治,不过幸好,李琈还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绫阳君李倧。

他们是要夺权不假,但这不代表他们是傻子。

这信城君李珝的母亲,就是朝鲜先王宠爱的两大美女之一的仁嫔金氏,而另一个美女,正是光海君李珲的生母恭嫔金氏。

李珲推开身前的侍卫,举剑对着叛军怒吼,然而这时他却见几名身着甲胄,头戴抹额的人从叛军中走了出来。

或者说、只需要朱由校下发旨意,甚至于圣旨都不用到,他们就会动手废除李珲。

忽的,李珲听到了炒豆子般的鸟铳声,立马转身从书房一侧拔出放在架子上的宝剑道:

由于李倧本人年轻有为,也是定远君的长子,很快就被西人党选为可以与光海君争夺天下的人物。

“召集四周的兵马,仅凭城内的兵马,我们是没有办法击败东人党的。”

和大明一样,儒家文化所波及到的国家里,文臣争夺立储权就是党争的开始。

“不管了,先答应下来再说!”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把这军情上奏了。”杨镐闻言,也没有给金鎏反悔的时间,直接便叫来了门外的锦衣卫。

虽然如果大明在那里驻兵,朝鲜可以得到大明的庇护,但问题是如果他么西人党同意让明军驻兵,东人党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天使、暴君李珲私底下与建虏施行不怒金的行为,这件事情被我们查出来后,我们十分的惶恐。”

朝鲜的东人党和西人党就是当时的产物,而诞生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一个住在汉阳西边,一个住在汉阳东边。

至于杨镐根本不亏,因为不管是西人党胜利还是东人党胜利,大明都取得了朝鲜人自己提供的通虏罪证,可以明目张胆的入朝驻兵了。

眼看李珲就要杀出重围,李倧忍不住了,于是大喊道:“先抓住这个暴君!”

伴随着一道声音响起,朝鲜王京汉城的一处院落书房里,一名身着常服,头戴抹额的朝鲜官员推出了一卷卷宗,而坐在他对面的,赫然便是如今朝鲜王上王的杨镐。

“宣……”听到领议政郑仁弘求见,李珲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另外、情报上还将李珲在位的另一大弱点给暴露了出来。

以下乱上,这种事情是大明所不容许的。

双方交手,完全没有阵型可言,只是根据服饰的高低来挥砍手中的刀。

至于征兵和李珲与建虏保持外交和平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

洪武二十八年,朝鲜太祖李成桂令郑道传监督修建宫殿,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以宫殿实际上并不大,还不如大明同时期的周王府、福王府和蜀王府。

“叛军在城中作乱,他居然还派出八百兵马护送!”

“几十年过去了,这朝鲜的兵马,还是……还是……额……”

作为朝鲜的王宫,景福宫的位置位于汉城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为北岳山。

一时间、杨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上、是宋英望和李兴立……”郑仁弘解释着,而李珲听到后立即起身,焦急的渡步道:

“城中的兵马还有多少?”

“其他的兵马呢?”李珲焦急询问,但郑仁弘则是面色难看道:

“清晨杨侍郎前往水原,兵判派了八百都监兵护送……”

来自第三方,也是最大一方,大明的力量……

作为模仿、学习中原王朝的一个国家,当大明在党争时,朝鲜内部也不甘落后。

伴随着锦衣卫进来后,杨镐便把金鎏提供的情报给递了过去,末了不忘说一句:

“八百里加急。”

早在杨镐出发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朱由检的手书,明白自己该干什么。

萨尔浒之战时,他勉强派姜弘立率军一万三去支援明军,但私下却通款建虏,泄露军机,导致战败。

杨镐的计谋得逞,而金鎏在没了退路后,也确定了杨镐不会帮助李珲之后,便在短暂的寒暄之后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与此同时,金鎏也开口道:

这么多粮食,足够老奴手下的十万兵马吃两个半月,但是杨镐只是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份情报可能是假的。

倒是这个时候、站在他身旁,着赐服飞鱼服的一名锦衣卫千户开口道:

“叛军已经在攻打王宫,你们点齐王宫的人马,带着世子跟孤从后苑杀出去!”

“金同知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个人的喜欢是一方面,能否在行为上为大明获利是另一方面。

西人党通过拥立仁嫔金氏的孙子李倧,很快在朝廷里制造了相当大的势力。

但他不理解的是,金鎏在这种时候,把这种重要的情报交给自己,是个什么意思。

“这是当然的。”其余人纷纷颔首,随后便商讨了一下反正的细节,最后在天亮前众人各自离去。

虽然说政治对立的关系,光海君在登位后也对仁嫔金氏实行了软禁,但毕竟有那么一点特殊的养育之恩,才使得仁嫔金氏没有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出卖皇明上朝、你还有脸提皇明的陛下!”李倧见李珲还要抵抗,当即后退一步,一摆手示意叛军围上。

在这昏黄的屋内,李贵、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时白、李时昉等十余人制定了反正的计划,并公推在军中有极高声望的兵使李适为反正大将军,于明天的傍晚准备进攻王宫。

“啪啪啪——”

总结来说、这情报七分假,三分真,如果真的仔细追查,用不了什么精力就能查出来。

只是和所有的政变一样,政变者终总会出现有一些叛徒,而此刻作为朝鲜王的李珲也有些心神不定。

只是在他们等待的同时,

酉时三刻(17:45),当朝鲜王京汉城中的百姓往外赶,贵族往里归的时候。

仁嫔金氏与这位定远君,在西人党的保护下,也曾经计划过推翻李珲的统治。

要想东人党打击不了他们,那就只有把东人党屠屠个干净。

但毫无疑问,如果李珲被废,那么大明是有利可图的。

“这些东西送回大明,相信殿下会很高兴的。”

“也好……”杨镐微微颔首,随后拱手作揖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沈千户返回京城后,询问一下万岁和殿下,老夫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在朝鲜固然舒服,但始终比不上大明繁华,如果可以、杨镐还是愿意回大明。

对此、沈炼也清楚,所有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替他询问后,便带着锦衣卫离去了……

(本章完)

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证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0章 谋划草原第558章 岭北寻衅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470章 精打细算虎墩兔第157章 群臣逼宫第59章 御马监裁军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28章 红丸案后续爆发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孙巡齐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622章 燕山倾倒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648章 新人胜旧人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74章 百事艰难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349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446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第170章 时不我待第575章 天无二日第191章 生擒徐鸿儒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164章 事毕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599章 世事无常态第187章 白莲教造反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609章 秋风起第529章 为兄消瘦第252章 投降输一半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1章 噩梦开局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25章 我徂东山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698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215章 炮击老奴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37章 浙兵戚金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58章 勇卫营虎将孙应元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29章 杀人诛心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115章 摊牌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494章 喜讯不喜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57章 解决兵员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385章 无过便是功第188章 齐王挂帅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141章 种植番薯三宝第271章 一群虫豸
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证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0章 谋划草原第558章 岭北寻衅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470章 精打细算虎墩兔第157章 群臣逼宫第59章 御马监裁军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28章 红丸案后续爆发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孙巡齐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622章 燕山倾倒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648章 新人胜旧人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74章 百事艰难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349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446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第170章 时不我待第575章 天无二日第191章 生擒徐鸿儒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164章 事毕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599章 世事无常态第187章 白莲教造反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609章 秋风起第529章 为兄消瘦第252章 投降输一半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1章 噩梦开局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25章 我徂东山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698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215章 炮击老奴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37章 浙兵戚金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58章 勇卫营虎将孙应元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29章 杀人诛心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115章 摊牌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494章 喜讯不喜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57章 解决兵员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385章 无过便是功第188章 齐王挂帅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141章 种植番薯三宝第271章 一群虫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