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兵不血刃

第318章 兵不血刃

【己酉工部奏三殿大工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总筭钱粮给予共七百七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五两八钱三分八厘,尽数竣工】

【天津接南直隶发帮船二百六十只载粮三百十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三石七斗,尽数入仓】

六月二十九,当养心殿的朱由校看着手中的奏疏,他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抬头看向了眼前的顾秉谦。

“齐王的安排不错,如此一来,北直隶的粮价就可以平抑了是吧?”

朱由校放下奏疏,而顾秉谦也作揖道:“大概能撑到秋收。”

“山西、陕西呢?”朱由校追问,而顾秉谦也很有条理的回应道:

“山陕两省,已经走陆路和水路,从四川、湖广、江西分别调粮。”

“最晚至七月十五,入陕米麦约六百万石,入山西米麦约四百二十七万石。”

“工队抵达山陕二省已经十日,初步勘定三百四十二个村落新井地,另有二十九个村落不适合掘井,合约一万九千六百余人,将尽数步行前往洛阳,随后乘船南下。”

“灾民会在琉球府北港休整两个月,随后转而前往安南,大约腊月抵达安南。”

或者、也能从恒河北岸修建一条一路向东,穿越缅甸,抵达云南的道路。

朱由检这句话不是吹嘘,毕竟历史上固始汗也就两万多骑兵,就搞定了半个乌斯藏。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朱由检才想起了孙传庭那边,随后开口说道:

“建虏是不能扫,但一旦扫了之后,我朝北方压力便会骤减,而想要肃清漠北,就需要进一步拿下西域。”

想到军备院的事情,朱由检有些头疼,最后说道:

“军备院除了火药,其他东西如果哥哥想了解,可以让人备份送往内廷。”

六月的京城,炎热的让人恨不得躺在冰室里,不愿意走出来。

炼铁场的产量他很满意,对于之后记载的那串土人死伤数目,他并不在意的翻页。

只要拿下了恒河北部的平原,大明能增添上亿亩耕地,养西域和青藏、河中地区也就不成问题了。

庙堂之上的平静,是建立于谁都不想触朱由检眉头下的平静,但内廷之中却没有那么平静了。

洪承畴虽然在围剿奢崇明、复辽之役、平沙定洲叛乱上展露头角,但不是朱由检亲自带兵,朱由校依旧有几分不信任。

朱由检打开一旁精致的铜炉,出现在其中的是刚从王府冰室里取出来的酥山。

任何一项技术的不达标,都将断送一个发明。

不过根据锦衣卫的调查,这几方势力的战争中,郑主动员的御林军加民壮数量不足六万,留守兵力四万左右,另外有五百头象,五百艘吨位不足一千料的船。

“奴婢知道了。”王承恩应下,而朱由检也看向陆文昭道:

“派人给满桂、孙守法、孙应元、熊廷弼几人送去军令,让他们警惕建虏故技重施,以重兵袭扰我朝边疆村寨。”

朱由检坐在了躺椅上,而陆文昭也坐在了一旁的马凳上,对朱由检开口道:

“南镇抚司的消息,入夏以来河西东部、四川东部地区相继大旱,入夏无雨,草木枯焦,田地干裂,粗略来算,至少减产五百万亩……”

啪——

双方互相作揖行礼,只是魏忠贤的脸色很不好看。

在这里、巨港和旧港之间的海峡关税数额在过去四个月是二十七万二千余两,一年下来大概能达到一百万两。

“王安、你把奏疏发往内阁吧,这些奏疏朕都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奴婢领命……”王安面上一喜,开始上前收拾龙案。

朝堂之上之所以没有闹起来,是魏忠贤和王安都知道,事情闹到朝堂上,很有可能会引起朱由检的不满。

截止这份文书送来的五月十九前,旧港的炼铁场产量,已经矗立其二百一十七座,年产达到六千六百七十多万斤,产量是大明本土官营炼铁场的三分之二。

现在的朝堂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还是三国争霸。

想要降低财政,就得要谋求一块近距离,还能养活人的地方。

对于他的担心,顾秉谦也轻笑着躬身道:

“齐王殿下说,他对洪经略很是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或许是多年在边事依靠朱由检的一种疑心病,不是朱由检领兵,他总是有些担心。

“忠贤,三大殿修建已经结束,这内帑之中还有多少钱粮?”

“是……”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检也一边吃酥山,一边在想还有没有什么事情遗漏的。

朱由校喊出了魏忠贤的名字,这让魏忠贤欣喜若狂,连忙回答道:

这些东西,将会化作实物,增强大明的实力。

强大的曹魏是崛起的齐王党,他们把控了朝堂上的财政和军队,对于官员的调动问题每年基本只出手一次。

淮北大饥,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记忆,当时的惨案如何,杨如是或许还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当时就已经懂事的杨媛爱却记得清清楚楚。

“嗯……这件事伱让下面的人去做就行,我会绘画行宫的图纸给他们,你还是继续留在内廷,没了你、我倒是有些不习惯。”

“臣告退……”顾秉谦退了下去,只是当他走到干清宫门口的时候,魏忠贤和王体干却迎面走来,和他四目相对。

朱由检要的,是实控整个青藏,而以大明的财政,如果实控青藏和西域,必然是一场赔钱的买卖。

“嗯……”听到这笔银子的数目,朱由校沉吟片刻,随后才道:

“眼下漠南之地已经肃清,弟弟曾说过北方燕山之中清爽凉快,我准备在燕山之中修建一座行宫避暑,你以为呢?”

郑主的北方另有割据高平的莫氏,割据宣光镇的保主武德恭、武公悳。

可即便如此、朵甘九营,外加上丽江木氏归入西军都督府的七营高原兵马,合计十六营兵马,足够把乌斯藏犁一遍。

也就是说,小小的安南和占婆有大约二百六十万人口,如果按绝对穷兵黩武标准来看,是能直接拉出最少二十六万大军的。

总之时代背景在这里放着,高原什么的,在河谷留下少量人口,然后维持少量军队就足够了。

不过这样的规模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并不是特别满意,因此他开口道:

“万岁近来亲近王安那老匹夫,我能不一脸冤相吗?”魏忠贤撒着气,而客氏闻声也皱眉道:

“这事情我也劝过万岁,但万岁说王安在南场干得不错,调回来也是正常的,况且他有些思念王安了。”

只是面对这样的气氛,他并不在意,而是旁若无人的继续翻阅奏疏,直到所有奏疏都看完后,他才开口道:

“嗯……”朱由校听到自家弟弟都这么说了,也在奏疏之上批了红,随后说道:

只不过在回礼之后,他才开口道:

王体干瞥了他们一眼,随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崔呈秀下面的官员人数太多了,万岁又不是庸主,怎么可能不警惕?”

“对付我们?!”魏忠贤和客氏尖着嗓子,显然被吓了一跳。

齐王府后院校场,当一声奶气开口,下一秒箭矢射中箭靶的声音响起,而校场之上,身着白色圆领袍的朱由检将手中的弓箭递给了陆文昭。

“真以为万岁是思念王安?而不是对付我们?”

别说朱由检只是一个文科生加大头兵,就算朱由检是国宝级的工业人才,也需要培养许许多多的人才,才能解决它。

陆文昭的话,让四周的气氛更为沉重,而作为挨过饿的杨媛爱和杨如是,两人都有些不自然。

南边的阮主出动了四万左右的兵力,一百头象,战船二百余艘。

“万岁、近来西北大旱,按照往年惯例都要请龙虎山的张天师前来京城做法,今岁……”

也就是大明只要守着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大明商人前往小西洋行商的关税收入。

结合诸藩登陆天竺沿海,那么明军打下东吁,然后将恒河以北纳入大明直属疆域,就能完成对诸藩的两面包夹。

旧港的潜力果然很大,四百多万两的折色收入,尽管现银只有四分之一,但对于大明来说,生铁和水泥完全不用折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宝石矿、珊瑚采摘的开发被记录在了文册上。

“蝗灾有迹象吗?户部的赈灾做的如何了?”

不过、想要彻底的拿下这些地方,实现实控,还是得依靠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

合上文书,朱由检难得夸了一句,并且在夸完之后,他的心思也变了。

“如果大寒来临,建虏那边或许会饿死不少人,最好是命令各村寨加固寨墙,最少要挡住建虏的劣等火炮。”

朱由检一目十行的翻阅文册,其中东西他记得很清楚,而到了炼铁场的量产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在这几方势力统治下的高原少数民族约十万,而湄公河沿海地区约十万,北边山区老街莱州等处边境土司人口约十万。

三省大旱让他连收拾建虏的事情都往后推延了,这点就能看出朱由检对大旱的事情有多在意和关注。

“不能等着被人夹击,因此告诉孙传庭,让他好好训练朵甘九营的兵马,等大旱告歇便着手对乌斯藏出兵。”

锦衣卫北镇抚司对安南的奏报,朱由校仔细看过北方郑主控制人口是南方阮主三倍。

“今年的夏季,比往年更热,恐怕炎热之下,许多地方的旱情都要严重了。”

“规模不用太大,主要是用于游猎,还要安全。”朱由校下意识的开口,而魏忠贤也道:

坐在主位的客氏看着二人,皱眉说道:“怎么一脸冤相?”

唯有王体干闻言,直接说道:

“眼下没有机会把王安赶走,但只要齐王再次出征,这个机会就来了。”

朱由校的话让魏忠贤心里有些飘飘然,而表面上他也受宠若惊的作揖回礼。

陆文昭见状转身让人去拿,而朱由检吃了一口酥山后也继续说道:

“边事需要警惕,今年夏季虽然酷热,但说不准冬季会变得严寒。”

如果真的要算起来,似乎第二条难度更为简单。

四人火药味十足,查阅经过齐王府奏疏的朱由校也能感觉到这种诡异的气氛。

“若是万岁真的如此,我们又能如何?”魏忠贤紧锁着眉头,而客氏也眼神躲闪。

最后的东林党则是力图求稳的孙吴,只能依托朱由校对王安的信任,躲在角落苟延残喘。

郑主统治人口约一百五十万,阮主统治人口约六十万。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坦然道:

“以我朝的兵力和战力,只需九营就足够肃清乌斯藏。”

只有足够大的势力,才会有人找其中的人帮忙,从而滋生贪腐。

是瓦特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才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蒸汽机的三倍多,最终让蒸汽机作用于工业。

站在他身后的杨媛爱当即上前为他擦汗,而杨如是则是用扇子在他旁边猛扇。

“蝗灾暂时没有迹象,户部以工代赈的银两刚刚运抵各县衙门,从临洮府开始算起,沿黄河南北九府,都下达了梳理黄河的招募。”

魏忠贤和王安、表面上看起来,双方似乎在朱由检回来后就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状态。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想起了军备院,军备院研究蒸汽机的时间已经接近两年了,但蒸汽机的动力和作用,依旧达到了抽水的用途。

朱由检没有心思收拾阉党和东林党,是因为现在的他忙着对三省大旱进行赈灾,不想节外生枝。

“关内大旱,关外就是大寒,辽东和泰宁三府需要备足足够多的蜂窝煤,对于这一省和三府的蜂窝煤价格,皇店可以折价促销。”

魏忠贤话还没说完,朱由校就抬手打断道:

浅尝一口,冰凉的口感让朱由检体内的炎热一消。

水泥产量高达三百七十二万石,足够建设旧港当地,而金银矿的开采也达到了黄金年产十四万两,白银七十八万四千余两。

“尚有现银九十五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

比如一个简单的手榴弹,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火药,还有冶铁技术和治金技术。

“万岁想修建行宫,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这规模如何?”魏忠贤笑脸盈盈的回应。

“是……”见没有机会,魏忠贤也就闭上了嘴巴。

“徐光启负责九府民夫梳理黄河的任务,户部估计,大约有八十万百姓会参与。”

“依我看,等万岁的思念劲过去了,王安也就快回南场了。”

只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两者的勾心斗角开始围绕在了朱由校的身边,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对处理奏疏不上心,将奏疏交给朱由检处理的原因。

他双手将厚厚的文册奉上,而陆文昭转交给了朱由检。

正如眼下、王体干和魏忠贤走进了养心殿后,二人虽然没有说话,却走到了角落站着,和站在角落对面的刘若愚和王安四目相对。

朱由检能提出一些建议,但让他自己动手去做,那还不如他自己提供创意,然后把自家哥哥拉去军备院呢。

“中!”

“是……”陆文昭应下,而此时前面被安排去取东西的锦衣卫也小跑回到了齐王府。

“旧港之地,岁入银两,粮食尽数折色后,已达到四百余万两,足以自给自足,今岁之后即可向朝廷缴纳赋税,然土人数量……”

只是他倒睡得香甜,却不想他的一些举动让魏忠贤和王体干开始了担忧。

“依我看,万岁是在提拔王安,一次来分散我们的权力,变相敲打我们。”

九府百姓近三百万,八十万民夫参与,大致也就是八十万男丁了。

从蒸汽机被发明,到它作用在机车上,西方整整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而大明想在短短两年内把它弄出来,着实有些夸张。

他转头看向了陆文昭,没有遮掩的说道:“告诉洪承畴,安南之民亦是我大明之民。”

后面的朱由检没看,他只在意前面的这段。

二人表面不喜不惊,但心底却阴沉的可以滴水。

五月十九前,旧港人口已经达到三百一十七万六千余人,新开垦田亩数量四百二十七万亩。

“沈廷扬做的不错,看样子选他去旧港没选错。”

“这件事弟弟和我说过了,他的意思是不要给百姓营造怪力乱神的感觉,以免白莲教卷土重来。”

之后几名宫女走了进来,开始为朱由校揉肩按腿,让他慢慢进入了梦乡之中。

“这个……需要人去调来文书才能知道。”陆文昭一时间没答上来,而朱由检也摆手示意他叫人去拿。

这点、从御马监和燕山学子内部都能出现贪腐问题就能看出。

也就是说、整个安南能拉出类似万历年间类似卫所兵这种的兵马十五六万。

如果只能抽水,那么就决定了,这玩意只能在矿区使用。

阉党次之,有点像季汉,他们掌控了朝堂的官员调动、升迁,以及地方统治的问题。

“万岁放心,这件事情就交给奴婢了。”

——————

“行了、你们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便示意自己要午休了,而魏忠贤和王体干也纷纷退了出去。

“安南之地土地不足,收复安南之后,朝廷需要将他们迁移旧港,交给沈廷扬节制。”

“若是气温骤降,关内外粮食必然会减产。”

加上青藏,最后恐怕对河中、西域、漠北、漠南、乌思藏和朵甘这六块地方,大明每年要投入朝廷财政的十分之一。

朱由检往后翻,略过了一些不重要的数据,最后翻到末尾。

关税收入的下方,作为旧港布政使的沈廷扬还写下了评语道:

“旧港至六月初,炼铁几何?”

不过、这个时候的蒸汽机依旧只能在纺织、矿业、军工业等行业出现,直到有人将它改进为高压型号,然后才作用在了轮船和机车上。

朱由校的第一声召唤尤为重要,这显示的是亲疏问题,而当他召唤王安时,魏忠贤和王体干心里顿时一咯噔。

“你退下吧”

莫、武各控制约十万人口,而阮主更南边的占婆国人口约十余万。

“拿下西域后,此地便会成为一块三边都将遭遇夹击的地方。”

眼下大明要摧毁乌斯藏境内的所有势力,瓦解封建,那么就需要和整个乌斯藏宣战。

“冬月出兵,腊月就能打下交趾北部的郑主吗?”朱由校皱眉询问。

至于莫氏、武氏各有兵力不到一万,占婆少民和土司也在一到两万不等。

“有锦衣卫在,哪怕崔应元站在我们这边,但只要李若琏想,万岁能不知道崔呈秀后面站着的是我们?”

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要这么做,那么就需要建立起一条从天竺北部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直抵四川的驿道。

清朝统治新疆,每年输血上百万两银子,而大明还有进而开拓中亚的河中地区,成本会直接翻倍。

对此朱由检也不觉得惋惜,毕竟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蒸汽机确实只能用来在矿区抽水。

在成本极低的平原地区建立统治,这才是大明要做的。

届时不仅能将高原的人口迁移去恒河北岸实边,还能减少高原驻军。

“若真是如此就好了。”坐在一旁的王体干黑着脸开口道:

朱由检转身走向了阴凉处,而陆文昭几人也跟着他走到了华盖伞下。

行走在内廷之中,魏忠贤和王体干二人走向客氏的宫殿,并在抵达宫殿后放下了架子。

虽然在他看来、安南北边的郑主和莫主、武氏实力不足,但起码也能拉出几万人。

朱由检的实力是越来越强,齐王党是越来越大。

眼睁睁的看着王安端着奏疏走了出去后,魏忠贤和王体干还没有想到别的什么,朱由校便开口道:

“齐王出征……”听到这话,魏忠贤和客氏面面相觑……

“卑职领命……”陆文昭作揖应下,然而这时北镇抚司的李若琏却拿着一份文书,带着笑脸急匆匆的小跑进了齐王府的校场。

他在见到朱由检后,当即上前作揖,高兴道:

“殿下、接北镇抚司交趾千户所军报,安南莫氏莫敬宽,保主武德恭,老街三十二家土司分别向我朝乞降!”

晚了些,抱歉抱歉

(本章完)

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8章 初尝权力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42章 攻心为上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9章 忠心耿耿魏进忠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76章 浙党势大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508章 恒河以东第471章 灰头土脸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202章 辽东备战第290章 膨胀的野心第121章 备战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15章 摊牌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693章 后记(十三)工农罢工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685章 后记(五)尧年舜日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115章 摊牌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148章 东林想变法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32章 百般无奈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352章 直谏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95章 画饼大师朱由检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279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127章 沈辽大战序幕第443章 风雨前的平静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3章 难兄难弟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122章 京中兵马无男儿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132章 波流涌动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42章 搬空盔甲厂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79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第46章 布局西南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551章 皇兄归来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427章 四下无人第372章 稳坐钓鱼台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426章 帝位不稳
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8章 初尝权力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42章 攻心为上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9章 忠心耿耿魏进忠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76章 浙党势大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508章 恒河以东第471章 灰头土脸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202章 辽东备战第290章 膨胀的野心第121章 备战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15章 摊牌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693章 后记(十三)工农罢工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685章 后记(五)尧年舜日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115章 摊牌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148章 东林想变法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32章 百般无奈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352章 直谏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95章 画饼大师朱由检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279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127章 沈辽大战序幕第443章 风雨前的平静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3章 难兄难弟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122章 京中兵马无男儿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132章 波流涌动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42章 搬空盔甲厂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79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第46章 布局西南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551章 皇兄归来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427章 四下无人第372章 稳坐钓鱼台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426章 帝位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