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

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

“渭北的事情,做的有些过火了……”

“奴婢有罪……”

内廷、御花园亭中,当朱由校的声音响起,客氏与魏忠贤纷纷跪下稽首。

对于他们的举动,朱由校则是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贡茶,随后才道:

“即日起,免去魏良卿、侯国光一切官职,罢免归家。”

“谢万岁隆恩!谢万岁隆恩!”

客氏与魏忠贤听闻处置,当即便开始再三感谢,不断稽首。

朱由校这么做,也就变相相当于保了二人,虽然免去了官职后,他们的党羽必定会遭到清算,但朱由检也不再好追查二人了。

只要保住二人性命,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从别的地方再拿回来。

想到这里的魏忠贤和客氏刚松了一口气,却听到脚步声在身后响起,随后便见张嫣越过了二人,在凉亭面前对朱由校作揖道:

“万岁……”

“不是灾民的事情……”听到监察司千户的话,范永斗脸色一下子刷白,其余几大家也呆愣当场。

“大人!您饶我一命,给条活路,我范家愿意出银三十万两!”

锦衣卫们见他没有动静,当即就架起他,向着监察司的临时驻地走去。

“殿下、实际可以在州府之上修建考场,将其中甲等再选入京城再考……”

“万岁!”客氏连滚带爬的上前,试图要抱住朱由校的腿,然而朱由校却忽的起身走出了凉亭。

更何况、恩科实际上已经免去了学子几年的等待,剩下的只有一年内的舟车劳累。

倒是王安、看着二人的惨状,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只见他们的身后,孙传庭的面前,乌压压上千身着囚服的官吏瘫软在地,需要拱卫营的士卒拖拽他们到黄河边上才能用刑。

“如此近的一个例子就放在万岁面前,万岁难道不明白吗?”

顾秉谦的想法是分担压力,减少学子浪费的时间,但朱由检的考虑是不让地方形成“学生和老师”的裙带关系。

朱由检这次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选择流放这三万人,全因这次的规模太大,他需要孙传庭杀鸡儆猴。

“既然不够,就分别在西城、东城再兴建两处考场。”

平阳府禹门渡口,伴随着孙传庭一声令下,一排身着囚服的百余名官吏在哭嚎中迎来了那迎头一刀。

在晚明政治日趋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关头,商人特有的灵敏嗅觉,使他们看到了建虏的崛起和统一天下的野心。

上百首级滚落矮坡,坠入黄河之中,而尸体也被刽子手一脚提了下去。

“把文册送往京城,请殿下速速派遣恩科学子巡查三省,最好旱情波及的其余五省也尽数巡查。”

不过难免有一些人觉得考得不好,准备在京城找一份工作,半工半读的等待下半年的恩科。

当最后一名考生入考场,天启八年恩科的序幕也被拉开,足足十三万四千余人的考生让得知消息的朱由检都不免皱眉。

当范永斗看向囚车前面的时候,他便知道自己完了。

“您常与臣妾说,要亲近齐王,齐王所做之事皆为朝廷,为朱家,可眼下您却站出来包庇帮凶,这事若是被齐王所知,恐怕要失望不少。”

说实话、朱由校并不是特别在意死去的饥民,不然他当初也不会那么云淡风轻的把淮北大饥的案子定调。

“臣妾并不是要干政,只是想告诉您,亲近贤臣而远小人才是贤明的君王该做的事情。”张嫣字字珠玑,不等朱由校说话又补充道:

“民间都在传眼下是天启之治,天启盛世,然而万岁您的天启盛世之下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过了片刻后他才道:“今岁燕山学子十一万,十日后恩科毕业,拨三万人去监察司,三万人去兵马司、衙役、大理寺,剩余五万人入御马监,入都察院当地方的巡查御史。”

事不过三,三已经是极致。

当别院的大门被一脚踹开,一队身着甲胄,腰别骑铳,手持雁翎刀的锦衣卫就走进了范家别院。

从此、范永斗等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官抚民作揖应下,而孙传庭则是看着那一排排被押到黄河边上被斩首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心里的那口气却始终咽不下去。

“噗嗤——”

“呵呵?三十万两确实多,但我怕有了银子没命花。”说罢、监察司千户示意范永斗看向前面。

此刻的他和曾经的朱由检有着一样的想法。

若只是买卖粮票,以晚明后期的律法,顶多也就是罚银退粮,但如果是走私的话……

“可万岁您别忘了,朝堂之上的百官,还有起居注官都在盯着万岁,您纵容帮凶,他们便心存侥幸,而史书上也会记载一笔您纵容阉宦小人的事迹。”

“这些豪强士绅,贪官污吏通通该死!该死!”

由于书吏也被纳入大明的官职体系中,因此倒没有多少人抗拒。

于是在黄台吉收服土默特蒙古后,晋商终于和后金的疆域接壤,因此开始利用贸易来资助建虏。

他一个人的出现,就直接破坏了恩科中可能发生的裙带关系。

天启八年三月十五深夜,当破门声响起,冰冷的声音透过门缝传入卧房内,

身着中衣的平阳知府张知节面容枯槁,看着站在门口,身着绯色衣袍的年轻锦衣卫们,只觉得手脚无力,浑身发凉。

憋的过久,他甚至觉得有些鼻头发酸,眼眶湿润。

他带着一丝歉意看向了客氏,这让客氏绝望:“此事由弟弟做主吧。”

“内廷不得干政,你有些逾越了。”

客氏的求情,让朱由校脸上阴晴不定,而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开口。

孙传庭接过一本打开一看,当即双手就攥紧了文册。

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

面对王大宇的惊恐,作为八大家中掌控盐铁贸易的范家家主范永斗也起身呵斥了起来。

只是还没走到监察司内部,张知节便在路上一股脑的全部交代了。

客氏的凄厉,让魏忠贤心中悲戚,而张嫣看都没看就带着宫人离开了。

面对监察司的锦衣卫范永斗倒是还能提起一丝勇气,然而监察司锦衣卫接下来的话却让几人绝望无比。

哪怕这种事情只能管一段时间,但这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也能让百姓喘一口气。

上千锦衣卫监察司的出动,只在朝夕间就封锁了八大家在山西各地的店铺、府邸,别院。

“斩!”

“锦衣卫监察司办案,请几位和我们走一趟!”

这些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严查即将爆发,而作为手脚并不算干净的商贾,范永斗早就开始使关系、使人脉来保全自己了。

“再说、朝中不少臣工已经在为我等上疏,他孙传庭不过是朱由检手下一条狺狺狂吠的恶犬罢了!”

范永斗等这八家巨富皇商,却是名副其实的内奸,早在建虏入关前,他们便常往返于关内关外,与边军一同串联,贩卖违禁品给河套部、土默特部等蒙古来资敌。

诚然、若是朱由校开口,那朱由检也不会追责魏良卿和侯国光,但两兄弟的关系也兴许要有些裂痕了。

陆文昭跪在了甲板上,朱由检则是站在船头,感受湖风吹拂脸颊。

“今岁尚有大半考生还在路上,若是全部抵达,恐怕考场不足以应对。”

“砰!”

建虏入关后,顺治没忘为己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家,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

只是晋商八大家的存在,却不代表明末就晋商八家卖国,因为在黄台吉收服土默特之前,晋商根本接触不到后金,而此时的后金已经建国十余年了。

首先这次陕西民变牵扯的衙门太多,不可避免的还牵扯到了御马监和锦衣卫的腐败问题,其次就是灾民波及太广,既然陕西发生了这种事情,其他诸省也说不好。

“按照殿下的令旨办事便是。”孙传庭不悲不喜,显然他早就猜到了这些官员有多该死。

他等了数秒,王安走到亭前作揖道:

“万岁,齐王殿下请奴婢转告万岁,若是要包庇帮凶,可先想一想淮北大饥中死去的饥民。”

“万岁——”

不过多看了两眼后,王安也就转身离去了,并将朱由校的意思让人转达给了朱由检。

孙传庭将文册狠狠摔在了桌案上,官抚民和幕僚也低下了头。

“不好了不好了……孙传庭那厮要动手了!平阳的张知节已经被抓了!”

“张知府、有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八大家中,各家家主便是晋西商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八人。

“是……”

说是考场,实际上和一个小型的城池一样,不过区别是这个城池没有宽阔的街道,都是一丈宽的小道。

也因此,陆文昭在下了船后,一连十日闭门不见客,而朝廷的恩科也突然改变了时间,从过去三年的九月,一下子改成了三月。

谁也没有想到,一向和朱由检有些隔阂的张嫣,反而在这种时候跑来劝谏朱由校了。

眼下朱由检的话,更像是在告诉朱由校,淮北大饥那样的事情,他朱由检忍了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在下范永斗,敢问千户我等犯了何罪?”

时间越久,客氏二人的心就愈发紧张。

他宁愿再花几万两银子修建考场,也不愿意给地方再放权。

幕僚硬着头皮再度开口,而这句话也彻底点燃了孙传庭。

朱由检等于变相在说,亲兄弟和奴婢只能选一个。

一个考生的考屋大约四平米左右,尽管不大,但比较起曾经那种一人两平不到的考屋,实际上已经算大的了。

朝鲜和齐鲁之地的商贾,以及江南的商贾,实际上也是变相资助建虏入关的帮凶。

说到这里、官抚民顿了顿:“目前我等只巡查了这三府之地,接下来还有十余府没有巡查。”

范永斗也在看到身穿山文铠的监察司千户后心里一紧。

一时间、各家主纷纷瘫软在地,而监察司的千户见状,也一摆手示意众人带走他们。

一些还在赶路前来京城参加恩科的学子得知后破口大骂,而为此朱由检也不得不让人通传,今岁有两场恩科,十月的恩科照常如旧,这才让许多学子没有白跑一趟。

从孙传庭的情绪来看,他都如此愤怒,那看到这些文册的齐王殿下,恐怕……

“万岁……”

“宝珠有什么事吗?”见张嫣来,尽管已经过了新婚夫妇的甜蜜期,并且已经换了不少新欢,但张嫣毕竟是皇后,朱由校还是好声询问。

转眼,范永斗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皇商,八大家中之佼佼者。

张嫣的质问让朱由校表情有些难看,但她又继续道:

当陕西民变的时候,范永斗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虽然当时事情还没有闹的这么大,但他也通过自己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一些信息。

正午的太阳酷热,但陆文昭却手脚冰凉,他很清楚这是朱由检给自己的最后机会,因为这是锦衣卫第三次对锦衣卫内部和御马监下手了。

对此朱由检也不在意,十三万恩科考生,已经足够他要做完眼下的事情了。

“巡抚,贪腐的文册算出来了……”

朱由校被张嫣说的有些语塞,正想说什么,却看到王安从石道走来。

一年的时间,就是从河西走来京城,时间也足够了。

若是放任在地方,那么他的苦功就白费了。

范永斗等人如同死狗一般瘫软在地,被锦衣卫拖拽走出别院后,纷纷锁入了囚车之中。

对于张嫣的话,朱由校表情微微一滞,过后才皱眉道:

张嫣的话,让魏忠贤和客氏心里怕得要死,但同时也恨她恨的要死。

除了正常贸易之外,他们暗中为建虏输送军需物资,提供关内各种情报,搞起政治买卖。

显然、他们都想不通为什么前一秒还暴怒无比,呵斥百官的朱由检,此刻能这么悠哉。

“平阳府官吏近万,犯死罪之人居然有一千多人,这真是……”

这让许多民间准备参与恩科的学子猝不及防,不明所以的人只能抱怨,而了解恩科的一些人则是嗅到了其中的猫腻。

想想死去的饥民……

四月的太原、当晋商八大家中的王大宇闯进别院时,院内早已坐着的其他几家家主皱眉不已。

范永斗不但为皇家采办货物,还凭借皇家威势,广开财路,漫天作起买卖来。

朱由检在得知消息后,齐王府书房内的会议已经散场,而他本人却一改书房之中的恼怒,此刻悠哉的坐在齐王府内池水之中泛舟。

客氏一听到朱由检开口说话了,她当即悲戚的对朱由校求情,而魏忠贤深知这种时候自己最好不要求情,因为他没有朱由校和客氏的关系那么亲密。

这些权势滔天的人都被缉拿归案,那他一介商贾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范永斗瘫软在了囚车里,不出意外、他们的下场将是黄河边上的断头台……

“犯了什么罪?”监察司千户轻嗤道:

“常年走私军械茶叶前往河套部、土默特部,还贿赂边军、山西境内大小官员,你说说这是什么罪?”

【延安府贪官污吏侵吞粮票九百二十三万六千余石,民夫工银一百二十七万四千六百……】

“当年神宗显皇帝的万历年间,百姓也称呼为万历新风,隆万盛世,可结果神宗显皇帝荒废朝政,宠信奸佞,硬生生让百姓对朝廷从赞扬变为口诛笔伐。”

从和他勾结的士绅豪强,到买卖粮票的商贾,所有人都被他给抖了出来,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后世人所熟知的晋商八大家。

“臣妾想,万岁是清楚,也知道的,而万岁之所以明知故犯,便是认为这件事情您可以包庇下来,让百姓无从得知。”

走在考场之中,朱由检的身后跟着顾秉谦,顾秉谦一边走一边解释,而朱由检也开口道:

“不行。”

因为在前方的囚车中,太原府的皇店太监、皇庄太监,还有南镇抚司千户所千户都被关押其中。

恩科考生在分配,不过比起这场规模宏大的恩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陕西民变这件事情上。

“万岁,若是放纵渭北之案的其余帮凶,那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

“犯罪流放的人有多少?”孙传庭转头询问官抚民,而官抚民也作揖道:

一府之地,居然贪腐了国库下发钱粮的近四分之一,这让孙传庭如何不怒?

“经过监察司和我等巡查,山西、陕西被饿死百姓应不下七万……”

十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伴随着恩科的到来,这一年的恩科规模更大。

当熟睡中的张知节听到踹门声,连忙推开了旁边的婢女,刚想起身就觉得一件冰冷的东西抵住了他的脖子。

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和贪官买卖粮票的事情爆发,遭受了牵连,却不想这种时候朱由检居然搬出了三娘子案中,他们八大家走私的罪证。

“延安府六千七百三十二人,平阳府四千六百二十七人,西安府一千四百三十七人……”

在孙传庭和官抚民闲聊的时候,一名幕僚送上了厚厚的几本文册。

他除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人参等贵重药材的市场,由此又被民间称为“参商”。

占地六百亩,足以容纳十五万人的考场兴建在京城以北出城十五里的翠明湖,当考生们乌压压涌入的时候,负责在考场大小上千小门记录考生信息的书吏们都有些麻木了。

一盏茶后,朱由校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罢了……”

站在孙传庭旁边,官抚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孙传庭则是冷着脸道:“这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不过、不管通敌卖国的有谁,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

“混账!”

宴上,顺治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

——————

“大明朝中的这种人不在少数,眼下官吏便是斩杀过半,也不会冤枉多少人。”

原本的东西城已经入住了不少百姓,因此今岁恩科的考场,实际上早就在去年就修建起来了。

这上千官吏,只是平阳府一地的官吏,甚至还没有彻底抓完。

“是……”陆文昭低头应下,而朱由检也侧身看了他一眼:

“文昭,机会不会有太多的,事情你若还不上心……”

建虏对于八大商的重视程度,是从他们为清廷所制造的贡献而定的。

明明已经被锁入囚车,但范永斗还心存侥幸的对监察司的千户小声道:

杨如是在弹琴,杨媛爱制香,而曹变蛟和曹鼎蛟两兄弟则是在划船,时不时看向朱由检。

“卑职明白!”

十三万四千余人,中选者六百二十七人,他们都将会成为地方的正官,而其余人则是会凭借成绩,被授予一些官职。

恩科每年监考的都是他朱由检,那么考出来的民间学子,若是论座师,自然也是他。

“嘭——”

上百刽子手吐了两口唾沫在手上,转头看向身后。

“只是这三府之地,犯死罪官吏便有三千六百余人,十余府县巡查下来,恐怕死罪官吏不下三万,牵扯流放的官员和其家属不下百万。”

“慌什么!他孙传庭再有能耐,还能不顾及我八家数千店铺,十数万伙计的反抗,而直接抓捕我们?”

带着这种想法,几天的恩科顺利结束,而结束之后,被录取能为官吏的人数也大大提升。

明明大明朝在开疆拓土,在安稳人心,可为什么却还是有这么多贪官污吏来扯后腿?

大明朝亡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身为官员难道只知贪腐吗?

自己投笔从戎多年,到头来百姓却依旧无饭可吃,无家可归。

一时间孙传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到底是在干嘛……

更得有点晚了,抱歉抱歉

(本章完)

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172章 诸事繁杂第34章 奸宦毒妇第71章 辽镇败坏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78章 叶向高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171章 战争泥潭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697章 后记(十七)武狩极盛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700章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461章 积怨满山川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67章 八个心眼的颜思齐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381章 朱由校站台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149章 闯王来了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353章 分忧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532章 蒙古西迁第161章 投石问路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孙巡齐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353章 分忧第32章 百般无奈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75章 回京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545章 社交达人朱慈燃第222章 西北难题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610章 海外态度第465章 拂晓第562章 嘉峪关头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115章 摊牌第569章 中秋佳节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512章 大国寡民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47章 国之柱梁孙传庭 忠心耿耿洪承畴第336章 仕途诱惑
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172章 诸事繁杂第34章 奸宦毒妇第71章 辽镇败坏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78章 叶向高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171章 战争泥潭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697章 后记(十七)武狩极盛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700章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461章 积怨满山川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67章 八个心眼的颜思齐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381章 朱由校站台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149章 闯王来了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353章 分忧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532章 蒙古西迁第161章 投石问路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孙巡齐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353章 分忧第32章 百般无奈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75章 回京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545章 社交达人朱慈燃第222章 西北难题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610章 海外态度第465章 拂晓第562章 嘉峪关头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115章 摊牌第569章 中秋佳节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512章 大国寡民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47章 国之柱梁孙传庭 忠心耿耿洪承畴第336章 仕途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