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

“凭什么抓我们啊!”

“我们都是老实在家种地,为什么他张德义在城里做生意犯法要牵连我们!”

“老天爷啊!这王法太没道理了!”

“都给老子闭嘴!”

天启三十九年二月下旬,就在朱由检和朱慈烺等人说完事情后不久,大洋彼岸的大明局势也如他所说的一样开始变化。

不过,朱由检终究低估了自家侄儿的决心。

这次“受贿案”并不仅限于二月初的山东、南直隶、浙江、山西,而是在之后不断扩大。

至四月,中原两京十三省除了云南、贵州、广西等人口较少的三省外,各省都分别遭到了不小的波及。

所有对官员行贿过的商贾都遭受了牵连,以至于在四月末时,“受贿案”仅主要抓捕的官员、商贾人数就突破了三万人。

至六月,朱慈燃终于叫停了“受贿案”。

至此,被抓捕的官员商贾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四千余人。

随后,在朱慈燃的朱笔勾勒下,这群人及其九族尽数被发配恒河行省,牵扯人数高达七十九万四千余人,此案也被后世编入“天启大案”之中,被誉为“天启第六大案”。

不过与之前的五个大案相比,民间和官场许多官员都认为这个案子办的十分荒唐。

以齐王时期制定的《大明律》来说,“受贿案”顶多牵连三族,但实际办理中却牵扯了九族。

尽管案件之中被判处死刑的人不足一千人,但它的荒唐程度却被许多人诟病,能清楚知道这案子背后真正意图的人始终是少数。

不管如何,朱慈燃解决了恒河行省汉人不足的问题。

从六月开始,一车车火车和一艘艘轮船不断地运送被发配的犯人前往恒河行省。

同时,由于火车和蒸汽机船、拖拉机等物的不断普及和传播,许多藩国也提出了想要大明支持机械的想法。

对于这些奏疏,朱慈燃都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而拒绝。

这样的拒绝让许多宗室怨声载道,认为朱慈燃对藩国太过苛刻,不如朱由检执掌宗人府时期宽厚。

同年七月,安西、北庭、单于三省人口突破百万,河中省人口达到四十六万。

八月,从嘉峪关经安西、抵达泰西行省东部山南府的西河铁路竣工。

同月,从怛罗斯到河中府的河中铁路竣工。

伴随着两条铁路的竣工,朱慈燃下令旨,着工部进行旧港铁路的修建。

同时,为了加强大明宗藩体系,巩固周边贸易,工部将进行与暹罗、朝鲜两国的铁路计划。

该计划目标让昆明至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有一条直达铁路,让辽东镇江府有一条经过平壤、汉城、直达釜山的铁路。

作为与大明紧邻的两个国家,暹罗和朝鲜很早就解除了国内武装,仅保留了巩固都城,数量不超过三万的禁军。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两个王国地方上一旦发生叛乱,基本出动禁军镇压,边疆没有任何戍边部队。

这和暹罗、朝鲜两国国王是被朱由检扶持上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明在两国开办了许多工厂,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准许两国百姓移民大明宗藩体系下的各国来获取土地。

只不过这样的资格需要在移民能够书写汉字,口讲官话的前提下。

为了应对未来的贸易,朝鲜和暹罗分别在天启二十五、天启三十二年接受大明官学入驻,目前已经进行多年汉化教育。

除去两国,还有中南半岛上的南掌、甘孛智,南洋的苏禄、勃泥、东欧的蒙古等外藩都在先后接受了官学入驻,主动接受汉化……

九月,据小西洋监察使司上奏,锡兰府人口下降至二百七十六万,汉人的比例达到了当地的八成。

冬月,南昆仑监察使陈子壮上奏,请求朝廷将南昆仑监察使司增设为五个府。

五个府分别是原本的南昆仑府、东昆仑府,外加昌宁府、彰武府、山丹府。

奏疏经过内阁商议,决定将南昆仑监察使司更名为昆仑监察使司,将南昆仑府更名为昆仑府,东昆仑府更名为东平府。

这样的更名源自齐王朱由检的奏疏,但其中内容不得而知。

只是在奏疏传达回昆仑监察使司的时候,《大明报》上增加了汉人对利未亚、南洲、南洋、中南、河中、南、北亚墨利加等地的“史传”篇幅。

同时,《大明报》正式将利未亚称呼为昆仑洲、将南洋以及南洲称呼为南洲,亚洲片区称呼为中洲,南、北亚墨利加称呼为东洲。

甚至连藩王尚未涉及的欧洲和南极,也被更名为西洲、南极洲。

腊月,国报局升为国报司,麾下除《大明报》外,新增《人文地理报》、《国际经济报》等两种不同类型的新报刊。

《人文地理报》第一期以世界地理的详细介绍作为开篇,同时讲述了黑种人、白种人和玉种人的各自情况。

《国际经济报》第一期则是以大明宗藩体系和欧洲民生、经济、农业情况为开篇。

同时,由于人文地理和经济、民生的篇幅被分了出去,因此《大明报》在国际政治的篇幅开始增加。

同期的《大明报》已经发展到了二百多期,而这一期的内容主要还是讲述了各国变动。

例如、皇明朝鲜国王李淏,皇明周国国王朱恭枵,皇明秦国朱存极三人薨逝。

此外就是齐王淄博郡王朱慈烺入主承运殿监国,各国新任国王继位的事情。

除了这些,《大明报》难得提了一嘴欧洲的局势。

如暗厄利亚(英国)议会军护国主克伦威尔病逝,蒙克接过议会军旗帜一事。

还有弗朗机(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三国和鲁迷国(奥斯曼)的战争。

至于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北欧和东欧的战事,国报司似乎认为事情太小,决定不予报道。

在这样的局面下,天启三十九年平缓度过。

当天启四十年到来,大明宗藩体系下的各国依旧按部就班的运行着。

大明在巩固河中、泰西、恒河三省,小西洋诸藩在镇压内部土民叛乱,昆仑诸藩继续深入昆仑中部的高原地区。

齐国正在进行权力交替,齐王手中的一部分权力开始过渡到淄博郡王朱慈烺手中。

西亚三国联盟在攀科技树,同时为军队装备燧发枪,效仿大明和欧洲设立常备军。

东欧的蒙古在休养生息,同时与大明正常贸易往来。

北方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四月波兰立陶宛联邦宣布放弃波罗的海沿岸利沃尼亚的大部分属地,瑞典在波罗的海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五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病逝,查理二世继位。

六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结婚。

法国和西班牙的联盟,让拥有一千八百多万人口的法国国王路易成为欧洲权力最大的国王。

六月下旬,查理二世设立英国皇家学会,并希望学会能着重研究大明的部分科技。

七月,瑞典与沙俄在波罗的海爆发海战,丹麦参加北方战争,向瑞典宣战。

八月,齐国株林府内的食人部落再度对移民村庄发动袭击,杀死村民七十二人,将他们的头颅堆在了南江(亚马逊河)河畔。

八月十七,齐王朱由检下令,着南军都督曹变蛟统帅大军六万,进一步围剿株林府内食人部落。

十月初五,曹变蛟率兵犁其庭,扫其闾,斩首六万有余。

十月初十,六部内阁、五军都督府与东宫上疏干清宫,汇总今年情况。

根据户部上奏,天启四十年大明岁入一亿二千四百余万两,农业税占比达到六成,新垦田地五千二百余万亩。

大明人口达到两亿六千八百余万,衙役数量突破一百万,兵马司数量突破八十万。

礼部上奏,印度厮当地区人口突破四千万,汉人占比约三成。

昆仑地区人口突破七百万,汉人占比九成,印度、瀛洲移民占比一成。

齐国人口突破三千五百万,汉人占比三成。

朝鲜等外藩人口合计大约两千八百余万,其中有大约两百余万汉人在外藩之中居住。

根据军备院估计,全世界人口数量应该已经突破五亿,大明宗藩体系占比约三亿八千万,占据世界人口七成有余……

五军都督府上奏,大明常备军约七十二万,无须增加和减少。

印度厮当诸藩常备军约二十八万,昆仑诸藩常备军约十二万,齐国常备军约十万,外藩常备军约七万。

欧洲各国合计常备军约五十万,西亚三国常备军约六十万,但战力低下。

在五军都督府的奏疏中,各地区常备军的战斗力以明军、齐军为优,其次就是大明宗藩体系下各国和得到大明支援的欧洲六国。

剩余没有得到支援的欧洲各国和西亚三国,在整个排名中则是最次。

望着这份奏疏的内容,已经三十七岁的朱慈燃微微颌首,随后将奏疏放在了桌上。

此刻的他坐在主敬殿内的长桌主位,而主位之下的左右则是内阁官员们。

六十有七的内阁首辅洪承畴身体不错,他坐在左首位,好似一座不会轻易动摇的山岳,与其相对的是内阁次辅金铉。

在洪承畴之下是杨文岳、沈廷扬、卢象升,在金铉之下则是颜胤绍、李定国。

卢象升是今年六月入的内阁,但他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了。

除了七位内阁阁臣们,参加会议的还有坐在角落的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二十出头,皮肤略微黝黑,长得和朱慈燃有几分相似。

对于这人,七位阁臣早就知道身份了。

“今日太孙回京,孤便召他一起议事了。”

朱慈燃一开口,朱和垠的身份就这样被曝光了。

比起朱慈燃十七岁开始执政,朱和垠的年纪已经算晚的了。

朱和垠起身对七位阁臣作揖行礼,随后坐回位置上。

七位阁臣起身回礼,一同坐下。

见招呼已经打过,朱慈燃继续看起了奏疏内容,而刚从恒河战场回来的朱和垠则是看了看桌上的七位阁臣。

从座次来看,他便能大概了解大明朝的一个情况。

以年龄来说,内阁之中年纪最大的就是六十七岁的洪承畴,而年纪最小的便是三十九岁的李定国。

这七个人中,实际上来说没有纯粹的文官。

洪承畴、李定国、卢象升、杨文岳这四个人不用多说,那本来就是从前线起家的人,李定国更是参加恩科过后,以文官身份入伍。

至于金铉、颜胤绍和沈廷扬,他们三人看似没有上过战场,但他们却在海外执政过。

在大明朝,只要和海外有牵扯的官员,那基本都需要动手镇压地方土人叛乱,这三人作为先遣之人,经验自然不用多说。

因此,仅这张桌子上的七个阁臣,就不难看出大明选拔阁臣的要求是什么。

一些纯粹的文臣是很难登阁的,想要登阁,哪怕没有军功,也得要有过镇压土民的经历。

“今年齐国的高密郡王要就藩了,事情准备的如何?”

朱慈燃放下了手中奏疏,但他的第一句话居然不是国事,而是关于齐王朱由检第四子,高密郡王朱慈炤的就藩事宜。

“回禀殿下,高密郡王就藩一事已然准备好,随时都可以出发。”

关于齐藩的事宜,基本上都是由金铉接洽,因此自然也由他回答。

见他回答,朱慈燃微微颌首,随后他也说到了关于自己两个弟弟的事情。

“永王和定王的年纪不比孤小几岁,土曜日那天万岁召见我,让我准备永王和定王就藩事宜。”

“我想的是,将永王焴的藩地放在大食半岛(阿拉伯半岛)的马伐国,将定王炅放在泰西北部的喀山。”

朱慈燃的话一经说出,七位阁臣纷纷皱起了眉头。

马伐国即后世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阿曼地区,而喀山则是沙俄掌握的一块疆域。

朱慈燃的意思,无非就是要对马伐和沙俄开战。

前者还好说,毕竟这个时代的马伐国也不过才二十几万人口,甚至朱慈燃需要的话,明军还可以把临近马伐的贾布里德国灭亡。

这两个小国人口加起来也没有一百万,军队不超过五万人,还在使用火绳枪和冷兵器。

只需要一营兵马,大明就可以将其拿下。

倒是后者,大明虽然和沙俄一直没有和平谈判,但双方也没有彻底开战。

如果真的要拿下喀山地区,那无疑是又要在北方点燃战火。

“殿下,马伐国的大部分疆域都是沙漠,将永王安排在这里会不会……”

颜胤绍曾经路过过马伐国,他清楚记得马伐国只有部分沿海平原,其它地方不是沙丘就是戈壁滩。

在他看来,把朱慈焴放在这里就藩,多少有些欺负人。

“不能这么看……”

李定国开口反驳了颜胤绍的话,他皱着眉说道:

“军备院的内燃机已经到了最后几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研究出来。”

“如果要是有了内燃机,那么拥有石油的马伐国就是坐在金山上的国家。”

“让永王就藩当地,随后持续移民,这对国朝有利。”

“只是定王就藩喀山的话,国朝无疑要和罗刹国开战。”

“眼下国朝在泰西的移民不到百万,耕地亦不到五百万亩。”

“如果真的要开战,北军都督府最多投入两营兵马。”

“况且,如果定王就藩喀山,那岂不是要和泰西省争抢移民?”

李定国对朱慈炅很好,朱慈炅也把他当哥哥。

可个人的情感不能带到国家上,如果朱慈炅的定国真的在喀山立国,那么势必会和泰西省产生竞争关系。

大明对泰西的开发还没有五分之一,当地的土地资源足够养活数百万人。

现在泰西的移民还没有饱和,就要在与之邻近的地方册封一个新的藩国,而这肯定会让泰西的发展变慢。

不过,李定国也知道,眼下大明的扩张达到了极限,因此只能用封藩的方式来开拓疆土。

永王朱慈焴和定王朱慈炅的永国和定国在哪册封,就说明大明疆土开拓的方向在哪。

显然,朱慈燃准备对东欧和阿拉伯半岛进行开拓。

“马伐可以收复,但喀山还需要再等等。”

“刚好永王年纪大了定王一岁半,延迟一年半如何?”

洪承畴稳坐钓鱼台,提出了一个可以拖延的提议。

面对这个提议,金铉看向了朱慈燃,显然他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一年半的时间虽然短,但也能移民二三十万了。

“……”看着阁臣们都不想在现在就册封定国,朱慈燃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也知道这是他们站在大明角度分析的结果。

阁臣都这么想,他不可能身为监国还执拗的要求继续下去。

因此,他只能认可道:“就按照这么办吧。”

说着,朱慈燃看向了李定国:“着海军都督黄蜚准备收复马伐、贾布里德。”

朱慈燃将战事扩大到了贾布里德,算是变相回应了对阁臣们妥协的后果。

只是一个贾布里德,洪承畴他们也没有放在眼里,纷纷用手拍案表示通过。

至此,永国的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99章 争锋相对第54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162章 宗室问题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450章 战前内讧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695章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150章 大小曹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121章 备战第46章 布局西南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346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75章 回京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559章 零丁洋里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358章 杀倭取赏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564章 西征第98章 党争再起第378章 饥饿的盛世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582章 蠢蠢欲动第203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10章 局势艰难第215章 炮击老奴第468章 京师震动第440章 筹备犁庭(加更 感谢XuS大佬的盟主第336章 仕途诱惑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87章 白莲教造反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47章 商贸繁荣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206章 杀辽商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417章 争相斗艳第205章 战事打响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578章 待价而沽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31章 竞争伙伴第80章 少年纵马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534章 宗藩局势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99章 争锋相对第11章 噩梦开局第194章 诸王认怂第67章 戚金练兵第130章 调兵援辽第95章 藩王质问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71章 辽镇败坏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03章 抢人大战
第99章 争锋相对第54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162章 宗室问题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450章 战前内讧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695章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150章 大小曹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121章 备战第46章 布局西南第686章 后记(六)永昌承平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346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75章 回京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559章 零丁洋里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358章 杀倭取赏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564章 西征第98章 党争再起第378章 饥饿的盛世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582章 蠢蠢欲动第203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10章 局势艰难第215章 炮击老奴第468章 京师震动第440章 筹备犁庭(加更 感谢XuS大佬的盟主第336章 仕途诱惑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373章 兵临江户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87章 白莲教造反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47章 商贸繁荣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206章 杀辽商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417章 争相斗艳第205章 战事打响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578章 待价而沽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631章 竞争伙伴第80章 少年纵马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534章 宗藩局势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99章 争锋相对第11章 噩梦开局第194章 诸王认怂第67章 戚金练兵第130章 调兵援辽第95章 藩王质问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71章 辽镇败坏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03章 抢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