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建虏自大

文华殿内的人一听,有点奇怪,紧急军情怎么是由中兴侯家人送来的?

崇祯皇帝疑惑地看向钟进卫,不知道钟进卫什么时候把家里当军营了。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那眼神,无奈地道:“陛下,我也一头雾水。”

既然当事人也不知道,崇祯皇帝就不再猜,传顾百川觐见。

在等顾百川到来的时间内,钟进卫忽然一拍脑门,失声道:“陛下,臣可能知道这军情的来处了?”

孙承宗这个勤王军统帅一听,比崇祯皇帝还关心,先开口问道:“从何处来?”

他是知道打探军情的夜不收都是往大营送消息,而不可能送进京师的监军府里。

“上次的投石报信还记得不?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可能了。”钟进卫回答孙承宗道。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一听钟进卫的解释,马上恍然大悟,但随即又露出疑惑之色,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朕看了上次那信,上面画的东西很难让人看懂,你家人怎么知道这是军情呢?”

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钟进卫也想不明白了。

幸好这时顾百川已快步进来文华殿觐见,不用他们再费脑子去乱猜了。

“陛下,紧急军情。”顾百川说完,呈上一张折叠的纸。

边上的钟进卫和孙承宗一看,就觉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投石报信一样的来源,因为那张纸有较明显的皱褶。

崇祯皇帝带着丝疑虑接过内侍呈上来的纸,然后一边想着这次画得是什么难懂的图案,一边打开来看。

没想这次图纸上无任何图案,只有几个字,“虏退,阿敏领八千留守。”

这些字并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好几个人写的,因为各字的笔迹不同。最后这些字粘在纸上,拼成了一句话。

崇祯皇帝看得有点纳闷,这会是谁向钟师傅报信,还搞这么神秘?这么详细的军情显然不是夜不收能探听到的,因为有详细地数字和具体的统帅名字。

崇祯皇帝一边想着一边让内侍把这军情转给底下大臣看。

孙承宗先看军情,钟进卫就在一边问顾百川道:“是于叔给你送来的么?”

“是的,他说还是和上次一样,有人从外面丢进院子里,就丢在他身边。他连忙追出去,没有看到人影。由于事关重大,就找到工地上,再找到了属下。”顾百川把事情经过详详细细地汇报了一遍,因为他知道其他人也在听他的内容,所以他的声音比较大。

“没有其他发现了么?”钟进卫对于这个投石报信的人实在是好奇,搞得和后世电视上看的特工一样。

顾百川摇摇头,没有其他线索。

这时,孙承宗已经看完,把纸条递给了钟进卫。

钟进卫看了后就更是奇怪,百分百地特工行为啊,还学会了拼字。

至于纸上的内容,因为和钟进卫自己推测的差不多,所以他一点都不奇怪。

钟进卫看完后又递给早已等候多时的温体仁,自己则回忆着是否在什么时候有救过建虏的人,或者是其他什么人,所以因为感激自己,就来给自己报信这些狗血桥段。

崇祯皇帝以为建虏不敢只留一部分兵在关内,和孙承宗所认为的建虏必定舍不得已占领城池的意见相左。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两人的分歧,在于他们对明军军队和对建虏的不同熟悉程度而产生的。

这纸上的内容和孙承宗预计的差不多,建虏果然是退走,并留人守他们抢得的城池。

现在崇祯皇帝见主要的两个涉及军事的臣子已经看完,就开口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是真的,不但是因为这个报信的人已经报信过一回很有用的情报,而且这和臣在家乡听说的一致。”钟进卫回答道。

“中兴侯,你在家乡就听说这了?”孙承宗一听钟进卫的话,就奇怪地问道。

钟进卫是说给崇祯皇帝听,意思是在历史上也是这样的,文华殿内就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能听得懂。

现在他见孙承宗问这个,就开始耍无赖了:“什么,我没说啊,你听错了吧,哦,要不我刚才说错了。”

孙承宗听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话。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看到孙承宗被钟进卫戏弄,肚子里已笑开了花,但表面还是强忍着当没看到,也没听到。

毕自严是听得清清楚楚,中兴侯就是那么说的,现在他耍赖,但皇上和首辅都没指正,他也不多事,低着头,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看孙承宗又想问,就赶紧打断他说道:“孙师傅,如果此消息为真,那该如何应对?”

孙承宗一听崇祯皇帝问他话,就放下了继续问钟进卫的念头,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好。”

“如此,岂不是建虏主力都将退出关去了?”崇祯皇帝问孙承宗道。

他之所以这么问,不是说舍不得建虏主力走,而是孙承宗之前说过要围歼建虏主力在关内的。

孙承宗知道崇祯皇帝说这话的意思,他回答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

他说到这里时,看看在座的几位,觉得这几个都和军中将领没有关系,有关系的钟进卫自然不会有问题。

因此他又继续说道:“如果是之前,建虏主力想退走,臣可以派军队前去拖住他们,至少不能让他们走得从容。如果能等秦总兵带兵赶到,则是和建虏在关内形成决战之势,但眼下不行。”

“为何不行了,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啊。”钟进卫一听,发表他的意见道。

孙承宗看看崇祯皇帝,见他正看着自己,就侧身对钟进卫道:”不一样了,中兴侯别忘了细作之事,眼下过去也没多久,军中到底是否有居心叵测之人,还不能确认,因此,不能冒险把他们都派出去。万一有人在主力决战之时,阵前投敌的话,由此引发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钟进卫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几率,也是不能冒这个险的,因为要是打败,京师就危险了。

“陛下,想一口吃下建虏主力,不是很现实。眼下既然建虏自大,留了八千兵力在关内,臣以为,如果把这些建虏都灭了,也是对建虏的一个重大打击。”孙承宗给了崇祯皇帝一个比较实际的建议。

“对,陛下,孙大人说的对,这些建虏自不量力,敢只留八千兵力在关内,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钟进卫很赞同孙承宗的这个建议。

在他看来,就算没有反腐一事导致将领的不可信,那也不可能把建虏主力都留在关内。明军还没有那个实力,能一口吃下一个胖子。

崇祯皇帝看孙承宗和钟进卫都是一个想法,就沉思了下,觉得还是安全为上的好,现在暂时不动,等秦总兵到了之后,歼灭这八千建虏,也算是一场大胜。

于是,他点点头,表态道:“如此也好,孙师傅,相关部署还得你去操心。”

“是,陛下。”孙承宗答应道。

崇祯皇帝又转头看向一直在打酱油的户部尚书道:“毕卿,打仗就要花银子,你要为此预留出一部分银两出来。另外,秦总兵也快到了,他们所需的军营和相关后勤事项,也得事先计划。”

“臣明白。”毕自严赶紧回答道。

这事交代完了,崇祯皇帝就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还有一件事和你有关,朕和首辅商量了之后,想听听你的意见。”

第596章 城破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811章 繁体和拼音第6章 难眠之夜第264章 滦州光复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528章 稳妥第一第255章 大奸似忠么第751章 我来了第769章 关注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446章 什么样的新军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372章 一石二鸟第59章 厂卫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263章 悔不当初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240章 献女邀宠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299章 新五军营第622章 全功第28章 浩劫第156章 刘兴祚第17章 汉奸第369章 危险机会第278章 伏击建虏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843章 回京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00章 藩王会同意么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316章 雷锋语录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23章 死营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3章 相信(1)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378章 一群猪第602章 否极泰来第653章 觊觎南海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31章 京师之战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313章 绝不纵容第375章 断其根本第275章 祸福难料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243章 宝钞隐忧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589章 城头厮杀第38章 两策之论第162章 战前气氛第741章 又到过年时第83章 喜从天降第62章 义捐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19章 中计第143章 《甘薯疏》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101章 论盐政第230章 分道扬镳第70章 汰兵安置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682章 突变第63章 荣誉榜第221章 加薪养廉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311章 负隅顽抗
第596章 城破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811章 繁体和拼音第6章 难眠之夜第264章 滦州光复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528章 稳妥第一第255章 大奸似忠么第751章 我来了第769章 关注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446章 什么样的新军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372章 一石二鸟第59章 厂卫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263章 悔不当初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240章 献女邀宠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299章 新五军营第622章 全功第28章 浩劫第156章 刘兴祚第17章 汉奸第369章 危险机会第278章 伏击建虏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843章 回京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00章 藩王会同意么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316章 雷锋语录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23章 死营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3章 相信(1)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378章 一群猪第602章 否极泰来第653章 觊觎南海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31章 京师之战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313章 绝不纵容第375章 断其根本第275章 祸福难料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243章 宝钞隐忧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589章 城头厮杀第38章 两策之论第162章 战前气氛第741章 又到过年时第83章 喜从天降第62章 义捐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19章 中计第143章 《甘薯疏》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101章 论盐政第230章 分道扬镳第70章 汰兵安置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682章 突变第63章 荣誉榜第221章 加薪养廉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311章 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