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论商

(感谢列兵蓝颜投的评价票)

岳云这时上前走了几步,他凝视着张择端这位让他敬仰的历史名人,压抑下内心的激动后,微笑着说道:“张老先生以为,读书人之所以要读书,为的是什么?”

张择端有些微微惊奇,他很诧异岳云为什么要问这话,但还是回答道:“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等读书人的心愿,当然是学得一身本领,报效朝廷,匡护社稷、为民谋福!我等此次赴临安请愿,就是为中原百姓谋福之行。”

岳云见已经把他的话引上钩了,便立刻顺藤摸瓜地问道:“那依张老先生之见,百姓要怎么生活才算幸福呢?”

“当然是穿有所衣、住有所处、少有所抚、老有所终、高朋满屋、儿孙同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如此无忧无虑,则为幸福!”张择端倒是想也没想,一口气便说了出来。

岳云暗叹这中过进士的翰林学士的大画家确不简单,一口气便说了这么多成语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早已想好说词,只怕还真不容易说服他呢。

他翘起大拇指称赞道:“张老先生所言极是,岳云也深为赞同。只不过,如何才能让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张老先生可有什么好方法吗?”

“这个……”张择端一下子就语塞了,让他讲那些诗书中的大道理,他自然说起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真要他拿出具体办法,就一窍不通了。

岳云见状,心中却是一阵大定,看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差不多都是如张择端这样的,好空谈,却做不了什么实事,难怪后世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谚语呢。

岳云缓慢上前了一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依岳云看来,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当从仁道着手。于朝廷而言,当行仁政,奖生产、轻赋税;而对于我们武将而言,当是练精兵、御外敌,保得国民平安。而对于文人而言,则是倡礼义、播仁教,让百姓受到儒学教化!”

岳云的这一番话,听得一众文人,包括张择端在内都连连点头。

“不过,刚才那些事却其实都是表面上的,真正实质的事情却还未涉及到!”岳云这时话锋一转:“民以食为天,百姓最关心的无非是吃得饱、穿得暧,住得舒适。可这一切,却又和商人密不可分了。”

岳云这一番话,却让几名文人皱起了眉头,就连王童都有些疑惑。一名中年文士便问道:“岳大公子,百姓要吃得饱,自然就需要多种粮食,这可是农民之事啊,而穿衣服,则需要裁缝做,盖房子,则是泥瓦匠的功劳。这和商人有何干呢?”

岳云却是不愠不火,微笑道:“如果农民要想粮食收成好,就必然需要耕牛、农具、肥料;而裁缝要做出饱暧的衣服,则需要绵纱、蚕丝、剪刀、尺子、针线。盖房子,则需要木料、河沙、砖石、瓦片……上述这些物品,可是农民、裁缝、泥瓦匠就能全部自行生产?还得商人中转运输才行啊!”

张择端一听,当即便反驳道:“老夫自知,商人对于物资的中转运输,自是有一定贡献,但他们经商之道却是贱买贵卖,从中谋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虽不敢说商人之中全是逐利小人,但每逢灾荒年间,便有不少商人囤积居奇,为赚取钱财不惜贮藏粮食,任由饥民饿死,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商贾进行打击限制,不任由他们发展。商人如不限制,必乱社稷!”

岳云毫不动气,微笑着继续问道:“既是如此,那为何限制商人的秦、汉、隋、唐等朝代皆因内乱灭亡,而鼓励经商的我朝却从无内乱,且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历朝最高呢?”

岳云这一番话,却让张择端一下子语塞了,他也是饱读史书之人,自然知道之前历朝历代大多皆因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百姓造反而灭亡。独有大宋一朝,百姓虽不敢说人人丰衣足食,却也比起前朝好太多了。可要把这归结到是朝廷对经商比较鼓励,少有限制上,他却感觉难以接收。

而那名和张择端争辨的中年商人却立刻深有感触地说道:“我等商人虽然没有直接从事生产,但将岳云公子说的那些物品,从盈余的地方运输到短缺的地方,途中劳累奔波,所受的盘剥、苛税自不用说,还时常被贼人抢劫……我等所受的委屈和辛劳绝不亚于那些农户和工匠们!”

岳云冲那商人点了点头,又趁热打铁地说道:“什么是仁者?能够给百姓带来幸福,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就是仁者!我知道,很多文人都瞧不起商人,认为商人逐利。但利和义一样,义有大义和小义之分,利亦有大利和小利之分,小利是无良商人赚取钱财的蝇头小利,大利则是为天下苍生谋取利益。我岳家军为什么要北伐?就是为了解救被金贼蹂躏的百姓,保护他们的利益。朝廷现在为什么要鼓励海外贸易?就是因为海外贸易可以为朝廷带来大量税收,而这笔钱可以用在修建水利、道路,安置流民上、这样才能让大宋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顿了一下后,他又接着说道:“朝廷此举,虽然也是逐利,但他逐的乃是大利!是利国利民的大利。我不否认有些不良奸商,囤积居奇,祸害百姓。但各行各业皆有良民好人,亦有小人败类。女真人南侵十余年来,我朝文人武将中不少败类投敌卖国。所以商人中有不良奸商亦不足为奇。但是,岳云以为,只要是正正派派合法经商的商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仁者,他们所行之事,乃是为了天下百姓所行的仁者之道,无论是我们武将还是文人,都不应该对他们加以任何歧视!”

岳云这番话抛了出来,给众人的震撼实在太大了,不要说文人们个个目瞪口呆,就连那些商人也从未想到过自己经商居然也是在为百姓谋福利,是仁者之为。不过他这番道理却是完全按照儒学的理论推断下来的。从逻辑上说,一点没错。有些文人呆了半晌后,开始在回味,是不是自己儒学研究得不透,还没有岳云这员武将理解深刻。

这时,这些商人想起自己经商数十年受的憋屈,却个个都感觉有些心酸不已,尤其是在这种乱世经商,冒的风险可不仅是层层盘剥,甚至要丢掉性命的危险。想到难受之处,有几名商人甚至失声痛哭了起来。

那名和张择端争辨的中年商人走到岳云面前,跪下拜伏道:“岳大公子的高论,让小人实在佩服不已,也让我等商人实在惭愧,今后岳大公子但有所命,只要祝确能办到的,决不推诿!”

岳云听闻之后连忙拜谢,不过随即却是一惊:“你叫祝确?”

那名商人听后一愣,忙答道:“小人的名字的确叫祝确,现正在作铁器生意。怎么?岳公子听说过我?”

岳云心中这时却是惊骇不已:祝确?那不是南宋时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的外祖父吗?听说他原籍河南,后来转到徽州经商,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富商,号称祝半城。

如果不是自己正好看过关于朱熹的介绍,恐怕就把这样一位牛人错过了。结识这样一位大商人,或者是说将来会发达的大商人,对自己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祝兄,你是不是有个外孙叫朱熹?”岳云急不可耐地问道。

“这……在下确有一外孙叫朱熹,现在才十岁。呵呵,他在建州可是闻名的神童啊,三岁就能背诵《论语》、《诗经》,有过目不忘之能,没想到岳公子也听说过。”祝确眼中顿时露出惊喜之意。

哦?看来这朱熹小时候就比较出名了!不愧是影响那么大的理学大师。虽然他的理学观念不一定要采用,但这家伙貌似搞教育宣传还有些天赋,不然他那套程朱理学观点也不会广为流传了。

岳云这时方笑着说道:“呵呵,以后有空倒是想见见令外孙。刚才祝兄对岳云如此看重,实在让岳云汗颜啊!那在下就先谢过祝兄了!以后说不定还真有事要靠您呢……”

祝确忙躬身道:“不敢!大公子如有需求,祝确定当竭尽全力,为公子效劳!”

这时,张择端已和那些文人商量妥当,待岳云和祝确话一说完,便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后,说道:“岳公子高才,实在敬佩不已。老夫虽然不才,但是一直却不敢忘记仁、义、礼、爱,平生除了读书和作画外,一直心怀民众,希望我大宋的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生活美满。老夫原本在靖康年间就可以随军南撤的,但老夫却想留下来以孔孟之道教化那些女真蛮子,却不料这些异族之人对我之言毫不理会,仍然烧杀抢掠、荼毒百姓、无恶不作。此次听到岳公子高论,对大宋又重拾信心。此次临安之行,老夫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百姓厚望!”

岳云原本就有些奇怪,这张择端在徽宗年间就当了翰林学士的人,怎么会没随赵构到临安去。原来感情还想教化女真人,这可真是天真之极。女真人没一刀杀了他,已经算是他的福气了。

不过岳云既然要拜托别人为自己卖命做事,自然要把戏演足,当即便躬身行礼道:“先生大义!实在让岳云敬佩不已,岳云代中原的百姓谢过先生了!”

张择端如何敢受岳云大礼,连称不敢。

岳云和那帮文人、商人客气了一番后,方把王童拉到一边问道:“文青,明日我就要远行了,现在可还有否难处?我们一同想法解决便是。”

王童这时已对岳云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想到自己主公是一员武将,居然还能将自己都束手无策的张择端说服。他当即便点头道:“承蒙公子化解文人与商人之间矛盾,现已无事。按公子先前要求,属下选取的这些文人,大多是擅长作画之人,象张老先生更是在先帝时期任职于翰林图画院。先帝亦对他之图画赞叹不已!”

岳云听后,也是微微一笑,自己这次来,不但见到了一个历史上的牛人,还打听到了另一个牛人的下落,也算是小有收获了。他于是将计划再与王童核对了一番,确认没有什么漏洞之后,才返回了军营。

唉,总算把这事搞定了,但愿这王童此去一路顺利,不要再出什么茬子才好。明天就要出发去楚州了,自己穿越过来这么多天了,还是第一次离开朱仙镇,总算可以出来散散心了。

岳云一边想着,一边爬上了床,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40章 突袭(下)第784章 沙河之战(下)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126章 韩常的对策第723章 临安的动荡第163章 决战小商河(四)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118章 兀术的毒计第67章 深入虎穴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第313章 伪造国书第790章 银铃公主当使者第503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四)第43章 行军日志第345章 迎战会议第530章 吴璘的烦恼第550章 九岭镇之战(一)第168章 决战小商河(九)第456章 营救前夕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87章 善后事宜第61章 逆转第500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一)第82章 定计报复第78章 莫耶谷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523章 奇袭随州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413章 潼关之战(四)第650章 赈灾检查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52章 不速之客第699章 岳霖之死第25章 初次交手第91章 三个政敌的密议(下)第748章 穿山越岭第348章 大央屿海战(中)第767章 德州之战(下)第612章 绝世尤物第446章 出兵决议第628章 岳云的剿蛮计划第677章 金国的反应第562章 绝美的辽国公主第449章 临安朝贡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32章 一项美差第698章 张宪的重大进展第335章 蔡景方的阴谋第747章 魏胜请战第655章 辽国公主来了第486章 临战准备第348章 大央屿海战(中)第472章 金国的情形第236章 葫芦谷之战(五)第824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上)第686章 宋金大海战(四)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674章 北伐会议(上)第636章 德兰之战(上)第325章 回到水师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机第421章 舞会惊变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决定第358章 刘光世赴任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12章 粮食危机第714章 岳云的伤势第481章 黄金两年的发展第307章 邀请参赛第560章 耶律普速完的逆袭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775章 红猫的奸计第555章 九岭镇之战(六)第428章 打进皇宫去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352章 再起波澜第278章 新婚之夜第576章 错综复杂的局势第423章 逃离上京第282章 讨要军饷第822章 中华帝国的体制第29章 突袭泗州第707章 西姜口之战的序幕(下)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697章 颖昌光复第532章 吴璘的对策第620章 抵达河内第324章 大赛结束第14章 论商第497章 以水制胜(下)第783章 沙河之战(中)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394章 难产的营救计划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25章 初次交手第821章 国号中华
第40章 突袭(下)第784章 沙河之战(下)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126章 韩常的对策第723章 临安的动荡第163章 决战小商河(四)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118章 兀术的毒计第67章 深入虎穴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第313章 伪造国书第790章 银铃公主当使者第503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四)第43章 行军日志第345章 迎战会议第530章 吴璘的烦恼第550章 九岭镇之战(一)第168章 决战小商河(九)第456章 营救前夕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87章 善后事宜第61章 逆转第500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一)第82章 定计报复第78章 莫耶谷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523章 奇袭随州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413章 潼关之战(四)第650章 赈灾检查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52章 不速之客第699章 岳霖之死第25章 初次交手第91章 三个政敌的密议(下)第748章 穿山越岭第348章 大央屿海战(中)第767章 德州之战(下)第612章 绝世尤物第446章 出兵决议第628章 岳云的剿蛮计划第677章 金国的反应第562章 绝美的辽国公主第449章 临安朝贡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32章 一项美差第698章 张宪的重大进展第335章 蔡景方的阴谋第747章 魏胜请战第655章 辽国公主来了第486章 临战准备第348章 大央屿海战(中)第472章 金国的情形第236章 葫芦谷之战(五)第824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上)第686章 宋金大海战(四)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674章 北伐会议(上)第636章 德兰之战(上)第325章 回到水师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机第421章 舞会惊变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决定第358章 刘光世赴任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12章 粮食危机第714章 岳云的伤势第481章 黄金两年的发展第307章 邀请参赛第560章 耶律普速完的逆袭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775章 红猫的奸计第555章 九岭镇之战(六)第428章 打进皇宫去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352章 再起波澜第278章 新婚之夜第576章 错综复杂的局势第423章 逃离上京第282章 讨要军饷第822章 中华帝国的体制第29章 突袭泗州第707章 西姜口之战的序幕(下)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697章 颖昌光复第532章 吴璘的对策第620章 抵达河内第324章 大赛结束第14章 论商第497章 以水制胜(下)第783章 沙河之战(中)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394章 难产的营救计划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25章 初次交手第821章 国号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