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朝鲜特供

第467章 朝鲜特供

“呜呜!”

永乐十七年冬月初九,伴随着汽笛声出现在北京城东,一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筑也突兀出现在了这广阔的平原上。

这座建筑距北京东朝阳门十二里外,整个建筑由一座南北纵向的大殿组成。

大殿高四丈,南北长半里,东西宽三十丈,殿墙推出抱厦,飞檐凌空翘起,殿顶高低相称,错落有致。

殿顶由绿色琉璃瓦覆盖,正脊两端盘踞着浅蓝色坐龙一对,垂脊上蹲深绿色鸱吻。

偏殿南北两角各矗立一座三层五丈四角阁楼,玲珑剔透,别有一番韵味。

大殿有两座高大的殿门,一处为出口,一处为进口,两处各有兵卒把守。

从外走入其中,挑高的空间和预留的玻璃采光窗让整座大殿显得明亮。

进入其中,首要接受的就是行李的检查,共有男女检查员各四名,八个检查口。

检查结束进入候车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木质长椅,足够容纳五六千人入座。

站内有公厕四处,售票口二十处,售票口与外面由铁栅栏分开,售票站台内高挂站牌,记录了前往每一站的费用。

当下站牌书写有十二个站点,每个站点费用在十文左右。

“这北京东站可以容纳上万人乘坐,站台规模三台四线,如今已经连接东北铁路和两京铁路。”

“两条铁路从应天府江浦至肇州府松原,全长四千八十二里,如果要从江浦坐到松原,票价是八百二十文一个人。”

“不过当下两条铁路从北京东站开始修建,目前接通的只有两京铁路的永清、霸州、保定三站,里程一百六十里。”

“还有东北铁路的通州、营州、蓟州、阳樊四站,里程一百五十里。”

北京东站内,工部尚书黄福正在为朱棣、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及夏原吉等六部、六府、都察院等官员进行介绍。

他带着众人穿过候车区,来到了站台上。

在三处站台相互之间各有两条铁路,分别通往南北。

铁路上一台早早等待许久的火车正安静的停在铁轨上,黄福则是带队先对火车进行参观。

“这是火车,虽然只是运送修路物资的火车,但其速度已经能达到满载日行三百六十里,每个时辰走三十里。”

“以这火车的速度,只需要五个时辰就能抵达阳樊和保定。”

“当下这火车可以运载近二百吨的货物,亦或者运载五百人保持三十里的时辰速,如果卸下货箱,只是以机车头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九十里,只需要两个时辰多一两刻钟就能抵达阳樊和保定。”

群臣还在感叹于火车这钢铁之躯的时候,黄福的话让众人不由得咋舌起来。

运载五百人的情况下,还能一天跑三百六十里,群臣都是常年接收各地衙门奏疏和文书的官员,自然知道大明各地驿站里程。

如今北京前往南京的里程是一千六百余里,即便从北京东站出发到江浦也才一千七百里左右。

按照黄福的说法,一旦南京有事,北京岂不是能在五天内投送兵力前往南京。

而且这还只是一辆火车,如果有十辆、一百辆火车,那就能投送五千、五万大军前往南京。

这种投送力太可怕了,可以说但凡铁路修到的地方,当地都要面临动则数万、十数万的军队投送威胁。

从北京到交趾的交趾城也不过五千里,顶多半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北京投送数万军队前往当地,即便爆发了什么叛乱,估计都没来得及扩大,就已经被镇压了。

一时间,许多官员面面相觑。

铁路的修建从去年年初开始,铁轨铺设从今年七月开始,如今不过四个多月就已经修通南北各一百五六十里,按照这种速度,最多到三年四个月后,两京铁路就能全线贯通。

最多四年五个月,东北铁路就能全线贯通。

如此一想,群臣纷纷咋舌,只觉得地方的官员日后恐怕不好过了。

“好了黄福,让人把火车头连接客车,带我们走一轮看看吧。”

“臣领教令!”

朱高煦一开口,黄福便让人开始活动起来。

很快,随着汽笛声作响,一辆黑色的火车就发出刺耳的汽笛声,拉拽着实木制作的车厢来到了众人面前的铁轨上。

朱高煦和朱棣率先走进去,群臣则是小心翼翼的跟着钻进了这“怪物”的肚子里。

由于是体验,因此这个火车头只拉拽了一节车厢,而一节车厢宽九尺,进入其中除了中间的两尺宽的走道,左右占三尺半可以坐下两个人。

因此走入车厢内,见到的就是左右各两个位置,椅子是实木的,有一个缝制好的坐垫和靠背,里面塞满了棉花,坐上去还算可以。

车厢长八丈,除去通道和厕所占据的一丈,可坐下休息的长度是七丈,而每排间距为三尺,一节车厢有二十二排,可乘坐八十八人。

这次前来参观的官员数量在三十人左右,因此坐下后还略微稀疏。

工部尚书黄福教导了如何佩戴安全带后,便蹲下询问坐着的朱高煦道:“殿下,这速度……”

由于并非满载,因此火车的速度还能再提高些,所以黄福特意询问。

“开到最快!”朱棣唯恐事情不大,朱高煦闻言却连忙打断:“最高速的八成即可。”

“是……”黄福可不敢听朱棣的,万一火车出了事情,那他就完蛋了。

“呜呜——”

黄福起身走后不久,火车的汽笛声开始作响,大部分人纷纷皱眉,显然不是很适应那刺耳的声音。

他们将厚玻璃制成的窗户打开,景色也开始慢慢向后倒退。

除了出发时的蒸汽有些呛人外,众人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感觉。

由于承载的乘客不足满载十分之一,火车的速度很快就提了起来。

只见火车驶出火车站不久,四周的景物就开始了疯狂向后倒退。

每隔一里,群臣们就能看到一个哨所,那是保护铁轨的铁道兵马司哨所。

“这速度不止三十里吧?”

“维喆兄,我有些想吐……”

“孟明,忍住啊,很快就到了……”

车厢里的议论声不断,全部传到了朱棣和朱高煦的耳中。

朱高煦还好,他早就坐过车,根本不会晕车,朱棣虽然会晕车,但他时常体验,也渐渐习惯了。

如今瞧着群臣的窘迫,他脸上都乐开了花。

“老二,我不行了……”

朱高炽率先有反应,朱高煦回头看去,只见不止是朱高炽,就连朱高燧都有了反应,只有朱瞻基没事。

“放心,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东西,亦失哈!”

朱高煦吩咐亦失哈,亦失哈当即让几名兵卒开始为群臣派发用来呕吐的木桶,里面有不少木屑来掩盖味道。

“呕!!”

“呕……”

拿到木桶,许多晕车的文臣纷纷呕吐了起来,一时间,车厢里尽是此起彼伏的呕吐声。

那声音颇具感染力,许多原本不想呕吐的人,见旁人呕吐,纷纷忍不住的跟着呕吐起来。

只是可怜了兵卒们,他们拿着呕吐物不断来往厕所,脚不沾地。

好在呕吐只是一阵,随着一阵忙碌过去,群臣们却再也吐不出来东西,只能安静坐着感受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

“这速度有八十里了吧?”

朱棣好奇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点了点头:“差不多。”

二人谈话间,火车的开始爬高,他们来到了北运河的上方。

这段河道宽一里,但由于是人工开凿的运河,因此它的水深仅有七八尺。

工部在去年年初开始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桥,直至今年八月才完工。

大桥高出水面八丈,仅是这一座大桥就耗费了近三十万贯。

感受着大桥快速穿过北运河,眺望远处的船只,不止是群臣被这一幕所震撼,就连那些来往的船只也纷纷抬头看向飞速而过的火车。

不等众人好好感受,火车已经越过了大桥,并且慢慢将速度放慢下来。

群臣还在疑惑怎么慢下来了,却见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被围墙围起来的地方。

很快,站台再次出现,不过这里的站台所悬挂的牌子并不是北京东,而是通州二字。

“到通州了?”

“二十里路,那么快?”

“这……好像连半个时辰都没有吧?”

一时间,群臣们恍若隔世,而黄福再度出现,教导着他们解下安全带。

朱棣与朱高煦走在前方率先下了火车,群臣们也跟随他们的脚步下车。

当他们的双脚踩在通州站的站台,并且看着正在搬运粮食下火车的民夫时,他们这才相信自己抵达了通州站。

“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群臣们发出感叹,朱高煦却觉得一般般。

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火车的速度完全就是一日千里的程度,是马匹都拍马不及的存在。

可是对于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的速度也不过就比后世被限速的电动自行车快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限速,加上道路条件好一点,那一个人甚至可以头也不回的驾驶电动自行车超越他们刚才乘坐的火车,而且他们连电动自行车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想到这里,朱高煦有些唏嘘,而群臣则是面红耳赤的与四周同僚激动讨论起了火车出现代表着什么。

“老二,太学的那堆人居然能研究出这个东西。” “要是有这个东西,那我回长沙岂不是三四天就能到?”

朱高炽和朱高燧他们就坐在朱棣他们身后,自然听到了他们与黄福的对话,以及他们说时速七十里的对话。

一个时辰七十里,一天就是八百多里,顶多四天就能把朱高燧送回长沙,六天就能把朱高炽送回昆明。

“理论是这样,但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钱修建通往西南的铁路。”

“况且你们就乘坐一节车厢返回,我怕你们身边带的那几十个护卫遇到事情不顶用。”

朱高煦打击了两兄弟的想法,不过朱瞻基却开口道:

“如果带二三百护卫,那也顶多十一二天就能抵达北京或昆明吧?”

“不知道侄儿日后能看到北京通往昆明的火车吗?”

朱瞻基突然开口,朱高煦看了他一眼,想到了他去世的年纪。

“当然能,我大侄子身体强壮,活到六七十岁不成问题!”

朱高煦睁着眼睛说瞎话,朱高炽闻言还咧嘴在笑,只有朱瞻基感觉有些古怪。

“能活六十,侄儿就十分满意了。”

朱瞻基还“谦虚”了一下,朱高煦闻言笑容尴尬。

就大侄子在历史上的表现,别说六十,五十都困难……

“陛下,既然来到了通州,不如检查一下京仓如何?”

夏原吉脸色有些苍白,刚才他在火车上吐得不少,现在感觉一阵虚脱。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尽职尽责的提醒朱棣前往京仓。

朱棣闻言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口道:“王彦、亦失哈,摆驾京仓。”

“奴婢领命!”王彦与亦失哈应下,当即开始安排前往京仓的车队。

由于早早安排了前来通州,所以一大早就有上直兵马来到此地等待。

当朱棣他们出来,马车已经准备好,朱高煦独自上了一辆马车,李失、李察等人则是选择骑马来舒缓刚才晕车的不适。

走了一段距离,两人厚着脸皮上前来笑道:“殿下,这东北铁路,能不能修去六城和吉林城啊?”

“对啊殿下,也不缺那二三百里,我们回家也方便些。”

“回家?”朱高煦瞥了一眼二人,嫌弃道:“伱们就差没把六城搬回关内了。”

“就是回去看看嘛,睹物思人。”

两人文化不好,随意用成语,引得朱高煦无奈摇头,但最后还是说道:

“放心吧,吉林船厂很重要,日后肯定会修建前往吉林的铁路的,你们不用着急。”

“是!”二人见目的达到,当即笑着放慢了马速。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脸上也露出笑意。

吉林……他又何尝不想去看看自己起家的地方呢?

“吉林府的情况现在如何,百姓过得还好吗?”

朱高煦看着窗外风景,头也不回的询问亦失哈。

亦失哈坐在一旁,脸上保持笑容:“殿下放心,奴婢常派人回去,吉林府当下有五万余户,三十二万余口,耕地三百余万亩,百姓日子过比关内的百姓还要好。”

“三百余万亩?”

朱高煦倒是没想到吉林府居然依旧保持着人均十亩的耕地情况,可见当地的畜力依旧发达,不然不可能种植十亩土地。

“吉林向来响应殿下号召,这次新作物的推广,许多人都种植上了红薯、土豆和玉米、花生,也都享受到了好处。”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颔首道:“告诉他们,等铁路修通,到时候我会回去看他们的。”

“是!”亦失哈应下,而此刻他们也抵达了通州的京仓。

通州京仓经过朱高煦令人修建,一共有东西南北五个仓,每个仓可储存上百万石粮食。

也就是说京仓的粮食如果装满,足够整个北京城的百姓吃上近二十个月。

朱高煦下车跟上了朱棣的脚步,众人经过盘查后走入京仓之中。

京仓的设计,是朱高煦效仿后世进行的设计,一些找不到的材料就用次等的替代。

京仓每个月都会走运河运送几十万石粮食前往京城,同时南方的粮食也会运抵这里补充。

因此走在粮食之间的围栏里,只需要伸手就能抓起粮食。

朱棣用手中取粮食的管子插入粮垛之中,探入最底部。

待他取出,不由得点头:“是去年的粮食,不错。”

他满意过后,继续在京仓巡查起来,巡查完了一个又一个,直到五个都巡查完,众人才返回了通州的火车站。

返回前,朱棣还询问群臣要不要吃东西,群臣闻言连忙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他们宁愿腹中空空的难受死,也不愿意在车上呕吐,丢失自己的面子。

尽管他们的面子已经丢下,但厚着脸皮还能捡回来。

朱棣见他们不吃,不免有些遗憾,他还想再看看这群老蛮子丢脸的模样来着。

见群臣不上套,他也只能兴致缺缺的乘车返回了北京。

奔波一日,等朱高煦也没有时间与朱棣、朱高炽他们前往干清宫用膳了,而是急忙赶回春和殿处理奏疏。

或许是心有灵犀,郭琰似乎知道他没有用膳,因此特意下厨为朱高煦准备了三菜一汤的饭菜。

她到来时,天色已经变黑,朱高煦点灯处理奏疏,直到班值太监唱礼声响起,他才抬头看到了前来的郭琰。

“没吃吧?”

郭琰将餐盘从女官手中接过,亦失哈见状连忙清理桌面。

虽说不能在书桌吃饭,但朱高煦习惯一边吃一边处理奏疏,旁人也不敢说他。

“没吃,六部的官员在车上吐了一路,那味道弄得到前面没胃口。”

“不过现在你送来了,我倒是有胃口多了。”

朱高煦轻笑着放下朱笔,郭琰也为他摆好饭菜。

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加一盘羊肉炒和辣椒牛肉沫,以及一盘三鲜汤。

这些饭菜都是朱高煦吩咐御厨制作的,却不想郭琰也学来了这手艺。

“都是我喜欢吃的。”

朱高煦说着,拿起饭碗就开始吃起饭来。

郭琰也不说什么做什么,就是安安静静的看着他,直到他吃完,郭琰才上手亲自为他收拾桌面,随后为他捏了捏僵硬的肩膀。

“顺天医院的医生说了,让你好事多走动走动,你看看你这肩膀,越来越僵硬了,却是连我都捏不动了。”

“像今日这种前往通州的事情,日后火车修通了,你可以多体验几次,老困在宫中也不好。”

郭琰话里话外都是关心,旁人不知道,但她可太清楚自家殿下的身体了。

尽管看上去依旧龙精虎猛,但休息不够弊端也让朱高煦不过三十七岁就常常偏头痛。

“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我不太放心,即便他们处理,我也会挑刺做出修改,倒还不如自己亲力亲为。”

“亲力亲为也得有限度,你注意些,别劳损了身子。”

夫妻间聊着,朱高煦也缓了一口气:

“有了火车,政务上就轻松许多了,到时候放手给他们,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反映,不会像之前一样,政策执行几个月才能把消息反馈上来。”

“另外……”

朱高煦总是说些政务上的事情,郭琰只做一个倾听者,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毕竟在他嫁给朱高煦之前,郭英就与她说过后宫不得干政的事情,在他成为太子妃后,郭英更是屡次交代她。

如此一来,她自然记得深刻。

如果不是徐皇后早早崩逝,她也不会接手后宫的那档子事。

“对了,后宫那边,朝鲜和日本、暹罗等国各自送了不少秀女和宫女,我本是想与陛下说这些秀女去向,不过昨日陛下说他不日就要退居太上皇的位置,他的妃嫔宫女到时候都要带去大明宫。”

“这次送来的这些宫女秀女和太监太多,还是留下来,到时候照顾你比较好。”

郭琰说着这件事,朱高煦听后询问道:“送来了多少?”

“差不多二十个秀女,六百多宫女和五百多太监,各国的都有。”

郭琰一边说,一边为朱高煦僵硬的肩膀按摩,不过说到后边,她轻笑道:

“那宫女太监,还是朝鲜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日本的有些矮小,暹罗和占城等国的皮肤太黑,看不习惯。”

见郭琰都这么说,朱高煦摸了摸她的手,安抚道:

“明日我下教令让日本和占城这些国家不用送宫女太监了,日后由朝鲜专供就是。”

“另外你早早算算这后宫需要多少太监宫女,将年纪二十五以上的宫女发放路费,遣散出宫。”

“若是担心嫁不出去的,便找一些军中的良家子许配给他们。”

“朝鲜那边,你日后交代好,让他们选十岁以上的太监,十三岁以上的宫女上贡就行,太小的也不懂事。”

交代完后,朱高煦又与郭琰寒暄一刻钟,随后才恋恋不舍的看着她离去,徒留自己处理奏疏,只剩一声叹气。

270.第270章 兵临城下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375章 卧龙凤雏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第57章 入宫觐见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215.第215章 女真八卫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第19章 卫所尚足第19章 卫所尚足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365章 生擒阿鲁台第93章 谨言慎行第126章 百里无鸣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4章 洪武移民163.第163章 归家亦苦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24章 燕台虎峪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393章 吕宋开荒256.第256章 蒙古来投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1章 兄仁侄狠第52章 街头斗嘴第379章 家国难掌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第504章 各怀鬼胎第350章 朝日孝子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349章 枭雄终焉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74章 程汇元案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436章 春风吹又生第112章 威震西南244.第244章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第501章 天子点兵第131章 日出松江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374章 好事不断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第423章 杀鸡儆猴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第468章 漠北事变第103章 乱我家者第506章 父强子壮148.第148章 闷声做事第422章 新年气象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535章 各怀鬼胎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486章 为人三思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109章 云南告急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106章 倭夷入寇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4章 魁首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451章 繁花似锦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46章 为孙补偿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506章 父强子壮第63章 书房论兵第470章 洪熙元年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88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53章 棒鸡倭狗300.第300章 满载而归第37章 一举一动第390章 皆为利攘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105章 匹夫无罪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361章 轻敌冒进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
270.第270章 兵临城下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375章 卧龙凤雏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第57章 入宫觐见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215.第215章 女真八卫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第19章 卫所尚足第19章 卫所尚足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365章 生擒阿鲁台第93章 谨言慎行第126章 百里无鸣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4章 洪武移民163.第163章 归家亦苦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24章 燕台虎峪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393章 吕宋开荒256.第256章 蒙古来投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1章 兄仁侄狠第52章 街头斗嘴第379章 家国难掌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第504章 各怀鬼胎第350章 朝日孝子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349章 枭雄终焉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74章 程汇元案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436章 春风吹又生第112章 威震西南244.第244章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第501章 天子点兵第131章 日出松江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374章 好事不断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第423章 杀鸡儆猴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第468章 漠北事变第103章 乱我家者第506章 父强子壮148.第148章 闷声做事第422章 新年气象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535章 各怀鬼胎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486章 为人三思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109章 云南告急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106章 倭夷入寇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4章 魁首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451章 繁花似锦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46章 为孙补偿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506章 父强子壮第63章 书房论兵第470章 洪熙元年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88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53章 棒鸡倭狗300.第300章 满载而归第37章 一举一动第390章 皆为利攘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105章 匹夫无罪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361章 轻敌冒进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