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遥寄稚子 (23)

以后我就上学了,一年也不定会看上两次戏,但是我对于京剧的兴趣一直不减。我寻找着看关于京剧的笔记书籍和每天日报上的“戏码”和评论文章。从这些文字里我知道了关于京剧传统和演员生活的一些东西。

二十年前,焦菊隐先生在北京办戏曲学校,我有时也到吉祥戏园去看学生们公演。我十分欣赏孩子的戏!他们精神大、劲头足,连跑龙套的也不松懈。而且,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小一号的总显得特别有趣。粗莽的小张飞,头脸很大,而两只手却很小,小嘴里发出哇呀呀的叫喊,实在是妩媚可爱。

多少年来,我总想望去访问一个戏曲学校,看看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到了今年七月三日,我才有机会参观了北京市戏曲学校,素愿得偿,心里高兴得很。

我们的车子在北京市戏曲学校门内一座大楼前停下。在等待负责同志的时候,我抬头看见甬道墙上的壁报和走进走出的带着红领巾的孩子,简直觉不出是在一个戏曲专业的学校里。等到洪教务长来了,说郝校长正在给一年级学生考试呢,问我们到那边去看看好不好?我们当然愿意了。走出这座楼又走向另一座大房子,远远就听见了胡琴和锣鼓声,“戏剧”的气氛渐渐地浓郁了。

这是本校的排演场,台上有一年级的学生们在“彩排”,台下坐着两排老师在给他们“鉴定”。迎上前来的是一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就是二十几年前我看过的和杨小楼先生合演《连环套》的郝寿臣先生,真是久仰了!

我轻轻地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郝老先生立刻又转过去全神贯注地望着台上。台上有四个十一二岁的学生,正在表演着《大保国》,徐延昭和杨波在李艳妃面前与李良展开了尖锐的斗争。郝老先生的嘴唇不住地在动,似乎在一字一句地带着他们无声地唱,一把折扇不住地在膝头上敲着板眼,那种专心、认真、亲切的态度使人感动,使人起敬。

旁听完一出《大保国》,我们出去参观校舍。

原来的校舍只是一座庙宇式的四合院。门外就是梨园公墓,据说杨小楼、金秀山先生等都葬在此地,现在已经迁走了。这所学校的前身,叫做艺培学校,本来是京剧公会在一九五二年创办的。董事长梅兰芳先生和郝寿臣、萧长华先生等义演筹款,募集五千多元,招了几十个学生,百分之四十是演员的子弟。那时只有业务教员,没有文化教员,因为经费不足的关系,学生有的学到四个月,就上台演出,以收入来弥补用度。党对于广大人民所热爱的京剧演员的培养是一贯重视的,政府接办了这所学校以后,校舍扩充了,教员增加了……现在学生是半日学业务,半日学文化,和正规的学校大同小异。现在有一、四、七年级三班,共有学生一百七十多人,适龄的学生里面,有百分之八十的红领巾。今年的毕业班有演员六十二名,其余的是音乐生,他们将分插在梅、荀、尚三个剧团里去,听说梅先生他们已经来选过徒弟了。

我们又走进一处体育馆模样的建筑,里面有些学生正在很厚的绒垫子上翻跟头,传家伙(打出手)。他们都只有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脸上红扑扑、笑嘻嘻的。

最后,我们在一间办公室里和几个八年级的学生会见。这几个男女青年都在二十岁以下,最小的才有十七岁。我们谈得很亲切、很热烈。他们中间有的是演员的子弟,对京剧有着天然的爱好;有的是从小喜欢京剧,像学花旦的巴金陵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喜爱歌舞,尤其喜爱京剧。这学校招考的时候,我就报名来了。我母亲怕学戏会挨打,不让我来。经过三个月的试学,证明是没有体罚的,家里才答应了。”他们还谈到在学习中间也有不少的矛盾,不少的困难,但都在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克服了。比如学老旦的王晓临,本来是不喜欢演老旦的。她笑着说:“乍分配我学老旦的时候,我心里真不愿意,那时我自己就喜欢搽粉戴花的角色。后来老师说我的嗓子是适宜于唱老旦的,我信任我们经验丰富的老师,就沉下气去,好好地学,现在我——真是喜欢这种角色了!”

他们的努力是成功的。我在第二天的夜里看到了他们的演出,有几个和我们见面的学生,这夜都在台上,如《芦花荡》里扮周瑜的林懋荣,《刺蚌》里扮廉锦枫的李玉芙,《黄鹤楼》里扮刘备的张学津。想起他们在台下的神情,对于他们台上的表演,感到格外欣赏。王晓临扮的是《罢宴》里寇准的乳母刘妈妈,对于剧中人的性格和身份都能刻画入微,脸上有戏,嗓子也好。

这场演出是有成绩的,台下没有空座,门外还挤满了人;观众对于这班小演员是喜爱的,一句好的唱腔,几个紧连的跟头,都会得到欣赏和鼓励的掌声……

京剧是广大人民所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京剧的演员们也永远受着群众的钦慕与关怀。但是谁不知道解放前的演员们所过的苦难的日子?巴金陵的母亲的顾虑,不是无因的。从前孩子学戏,要受多少的打骂和折磨?艺成名立了,万恶的旧社会,又千方百计地把他们迫上屈辱和堕落的道路……

时代的小演员们是幸福的,他们像光天化日之下的欣欣向荣的花朵。我希望他们不辜负党和人民对他们的爱护和关怀,珍惜自己和平幸福的环境,在名师指导之下,不断自觉地勤修苦练,学好本领,把我们历史上生动的生活和斗争的故事,以及人民所喜爱所熟悉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更集中突出、强烈鲜明地表现出来。

(原载1959年7月12日《北京日报》)

和演戏的孩子一起看戏

这夜是中国戏曲学校第三期留京毕业生汇报演出的日子,当我走进排演场的时候,锣鼓已经敲起,舞台上的灯光已经亮了。门内忽然拥来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把我围住了,他们欢笑地说:“您来了,我们没想到您会来!”我也高兴地笑着说:“好呵,我也没想到在这里又看见你们!”说着我们就拉拉扯扯地一同在头几排坐下了。

这几个是中国戏曲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在我头两天访问中国戏曲学校的时候,我们曾匆匆而又热闹地谈过半个多钟头的话。孩子们真是热情,一面之缘,竟使他们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地欢迎我!

和孩子们一起看戏看电影是常有的事,但是和演戏的孩子一同看戏,在我却是第一次。这经验使我快乐,使我惊奇。他们都只有十一二岁,但是在京戏上,他们比我“内行”得多!他们不像一般的儿童,拉着你问戏里的故事,或是问台上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们也更不在位子上磨来蹭去,或是东瞧西望。他们是聚精凝神地在学习、在观摩,他们密切地注视着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掏翎子,甩水袖,翻跟头,打出手……他们侧着小脑袋,一面入神地听着每一句唱词和道白,一面还频频抬头看着台前墙上映射的字幕。他们有时也指点着互相耳语,听到好处,身子还往后一倚,长长地发出一声钦慕的叹息!

这情景,使我高兴得暗笑,他们看戏,我却静静地看他们。但是孩子们是有礼貌的,在自己全神贯注之顷,仍没有忘记有客人坐在他们中间。这时台上的《群英会》已快演完了,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同学,侧在我耳边,轻轻地说:“那个扮周瑜的就是我们校长的孙子——萧润德。”当他说到“我们校长”四个字的时候,声音里满含着敬爱的感情。萧长华老先生这几年来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

他们又告诉我,他们自己昨天也演出了,演的是《三击掌》、《二进宫》……他们是学好了一出戏,就上台演出,通过校内外的实习演出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高。

他们还再三地提醒我,今夜的演员,不是本年的全部毕业生,他们有的已经分配到外省去了。这几年来,本校的毕业生分配到新疆、青海、甘肃、广东、安徽等省的,已经有一百多人了,其中还有学戏曲音乐的学生。我就想起头几天在他们学校里旁听七年级考试的时候,“场面”就都是自己的同学,女学生也在敲锣打鼓呢!

《得意缘》上场了,现在轮到我向孩子们打听故事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出戏。“教镖”一折,十分活泼可喜,扮狄云鸾的刘长瑜和扮卢昆杰的夏永泉,都会做戏,对白很传神,能紧紧地吸引住观众。此后是《金山寺》,小演员们打得起劲,舞得起劲,扮青儿的刘琪,十分出色地翻跌摔滚,打出手一场,使人惊眩得不敢呼吸!中国戏曲学校对于基本功的教练,是很有成绩的。在我们参观的时候,看到几间很大的教室里,墙上都嵌着“扶杆”,这原是教芭蕾舞的工具,被他们采取了,这真是“洋为中用”呵!

谈到练武功,我们总觉得是十分吃力、十分危险,可是孩子们并不这样看。那天同我谈话的演武生的温如华说:“我们练功从来没出过事故,老师们保护得好呀。”他又笑了,“有的同学们自己偷偷地练,有时候也有点小伤。”说得大家都笑了。

戏散了,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跟到门口。暑假快到了,他们今年都有完全的休息,有的还回到很远的故乡去,像演青衣的赵燕,就回到黑龙江——这个热情的小姑娘,为着同我们谈话,那天竟误了吃饭!

深深的夜色和凉风中,向他们挥手道别,车子徐徐地开出中国戏曲学校宽阔的园院,几座大建筑的窗户里透出灯光。小演员们累了半夜,这时该预备吃“夜宵”了吧?看戏的孩子们也该准备睡觉了吧?想起他们说的:“不论多兴奋,我们是一躺下就睡着的!”好好地休息吧,祝你们有一个最快乐的假期!

(原载1959年7月26日《北京日报》)

只拣儿童多处行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唧唧呱呱的,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们站了一会儿,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折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就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这样的泼辣,这样的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

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52章 编后记 (1)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52章 编后记 (1)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52章 编后记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52章 编后记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章 遥寄稚子 (1)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34章 岁月绪语 (9)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2章 遥寄稚子 (22)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2章 遥寄稚子 (2)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52章 编后记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1章 遥寄稚子 (1)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18章 遥寄稚子 (18)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34章 岁月绪语 (9)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52章 编后记 (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
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52章 编后记 (1)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52章 编后记 (1)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52章 编后记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52章 编后记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章 遥寄稚子 (1)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34章 岁月绪语 (9)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2章 遥寄稚子 (22)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2章 遥寄稚子 (2)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52章 编后记 (1)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1章 遥寄稚子 (1)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4章 遥寄稚子 (4)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18章 遥寄稚子 (18)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34章 岁月绪语 (9)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52章 编后记 (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