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身世

马车驶进了皇宫,途中,有人递给他一个瓷瓶,钟礼接过,里面是一粒药丸。

钟礼“嗯?”了一声。

外面的人听见了,立马有人凑近车帘,用南楚话低声说:“亲王,这是护送您的卫大人给您的解药。”

钟礼冷哼一声,服下了解药。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周遭都点上了灯火,钟礼从马车上下来,方才服了药丸,体力已经恢复了许多。

眼前便是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大理石铺就的地板,走在上面,传来清晰的脚步声。

钟礼扫了扫周围,持着兵刃的巡逻侍卫随处可见。

面前站着一位面容白皙的男子,依照着装来看,似乎是宫中的总管职位。

苏然微微一笑,令人如沐春风,他用地道南楚话道:“恭迎亲王,请亲王随属下进殿。”他做出邀请的姿势。

钟礼漠然地看着他:“你是南楚人?”

苏然道:“属下是北晋休城人。”

钟礼不再看他。抬步向前走去。

眼前的建筑带着恢弘的视感,如同暮色,向他汹涌地压过来,帝王的宫殿此刻灯火通明,光滑的白玉石板指引着来人走向光亮的源头。

钟礼脚步微微一顿。

走在他背后的苏然问:“亲王有何吩咐?”

钟礼微微摇头,抬步继续向前走。

一行人很快到了宫殿前,抬头,上书“米录阁”,过了门口,里面是北晋传统的建筑布局,钟礼眉头轻蹙。

苏然道:“亲王,王就在里面。”

钟礼微微点了点头,抬步走进,苏然看着他进了内间,屏退旁人,自己掩上门扉出去。

内间里布置奢华古朴,绕过绣着锦绣山河的屏风,檀木椅上坐着一个年轻男子,头发很黑,在灯火之下泛着深紫色。

灯火映照在他的眼里,看不出藏匿在眼瞳中的感情,两人对视着,一种无形的气氛压抑着。

片刻,朔玉抬头微笑道:“&p*%?”

北晋语,听不懂。

钟礼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朔玉摸了摸下巴,用有些蹩脚的南楚混合北晋语,道:“钟礼。”

钟礼微微一怔,点了点头。

根据他的外貌,钟礼知道面前的男子,便是当今北晋王朝的晋王,也是如今的北晋掌权之人。

朔玉站起身来,走到他身旁,个头比钟礼稍微矮些。

朔玉微笑道:“不必紧张,想来将你请到北晋,却有些困难,一路上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钟礼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在下一介平民,不知有何荣幸被送到了北晋皇宫,还请晋王给个理由。”

他轻笑道:“看来还是怠慢了,请坐。”

钟礼沉默。

朔玉叹了口气,坐回檀木椅子,道:“北晋表面虽一派平静,但暗地里却是权力纠葛,二十多年前发生过一次谋权之变,佞臣夺位,王室血脉却流落民间。”

说罢,他看向钟礼。

钟礼道:“一年前突然传闻北晋内廷重整,新上位的晋王宣称自己血统高贵,北晋王朝的王族象征便是紫瞳。”

朔玉一愣,瞳孔微缩,随即一笑:“的确如此。”

钟礼道:“在下一路奔波,晋王一来便道来王室秘史,恕在下疲惫,可否让在下休息一番。”

朔玉微微一笑道:“你有所不知,还是请让本王将话说完。”

钟礼道:“请讲。”

朔玉眯起眼睛,紧紧锁定钟礼的眼睛:“本王要说的王室秘史,便是你的身世!”

钟礼瞪大双眼,随即笑了笑:“何出此言?”

朔玉猛然起身,逼近钟礼:“当年战火烧遍了四野,王室血脉流落民间,佞臣站上了王位,王族却颠沛流离,当年的晋王便是本王的父亲,他带着本王向西宋而去,而本王的叔伯——你的父亲,带着你们一家南下,从此不知所踪!”

“经历过几番冷暖,本王得北晋王族的庇护,终于重登王位,早在多年之前便四处寻找王兄的下落,直到——南楚的一家大族向本王提供了消息。”

朔玉看向钟礼的双眼,一字一顿,道:“是天意,让本王找到了王兄。”

钟礼避开朔玉的眼神,道:“你道我是北晋之人,我却觉得好笑。”

朔玉微微叹息:“王兄或许不信,可是,你和叔伯却是一个模子刻下的……”

“茫茫人海找寻王兄,实在困难,前几年,南楚的暗线却传来消息,说是安都的暗探发现一名本王叔伯长相极其相似的少年,本王听闻,立马派人去查探一番,当本王知道你是被一位女子从河城带回的时候,本王就觉得,此事有希望了。”

钟礼道:“河城?”

朔玉眼里闪光:“王兄有所不知,你随叔伯与我们分散时候,只有四岁,在五岁时,一直生活在河城的一家民户里,之后,一名燕家的远方亲戚去河城巡抚府上作客,回来时候碰见你,便将你要走,直到你十岁那年,被河城巡抚的三小姐带去安都。当年查探的时候,暗线回话,叔伯出宫当年就因病在河城去世,料想当年的惨境,本王便觉得心痛无比。”

钟礼沉默。

朔玉暗自看着钟礼的脸色,勉强笑了,道:“本王知道王兄乏了,王兄且歇息,明日本王再来。”

说罢,朔玉就离开了。

钟礼站在原地,深黑的瞳孔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少顷,宫人进来服侍,钟礼自己漱洗后,便歇息了,躺在床上,他闭上了双眼,脑海中回想起了那些很多年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鲜血,宫殿,大火,尖叫,马蹄声……还有一声痛苦的嘶吼。

钟礼猛然睁开双眼。

他神色复杂,其实,踏入宫殿的时候,他有着模模糊糊的印象,那块“米录阁”的门匾,似乎曾经掉落在地上,被火烧黑了。

缓缓地从贴身衣物里取出衣物,红色的锦缎被磨得发亮,而本来亮闪闪的铃铛,也渐渐生锈了。

钟礼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铃铛上刻着的字,仿佛,那是个无价的珍宝,在异国他乡的寒冷冬夜,可以给这个人一丝暖意。

第二天,朔玉来了。

钟礼看着苏然也跟了进来,捧着莫名的器皿。

苏然十分恭敬地将那刻着繁复花纹的器皿放在了桌案上,道:“王,切记抓紧时间。”

朔玉点了点头。

苏然告退,门被紧紧关上。

朔玉开始解开自己的衣服,褪去了外衣,又解开了里衣,露出大片精壮的胸膛。

钟礼嫌恶地皱了皱眉,道:“你这是做什么?”

朔玉继续解开衣服,笑道:“王兄见谅,实在是赶时间。”

钟礼:“……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朔玉扔开腰带,雪白的袍子落下,修长的身躯一览无余,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他背后的纹身。

“王兄,这便是王族的图腾。”

“看不出来是什么。”

“是狼。”

朔玉拍了拍手掌,苏然立刻推门进来:“王,外面准备好了。”

钟礼看着苏然娴熟地将一把银质匕首放在火上烧热,接着飞快地在朔玉背后的纹身上划上一刀,接着,鲜红的血珠渗了出来。

苏然冷声道:“王,还有两刀。”

“你……继续……”

朔玉的声音似乎极其痛苦,他的额头冒出了冷汗,手紧紧地攥着。

苏然快速地又划上两刀,鲜红的血液被收集到了那器皿里,苏然扶着朔玉,为他披上外衣,朔玉面色惨白,挥挥手示意他无妨。

朔玉朝着器皿恭敬地叩首,在器皿前上香。

钟礼道:“你想做什么?”

朔玉道:“这是历代的开目之礼,凡是北晋真正的王族之人,经过此礼,就会变成紫瞳。”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玉色小瓶,将器皿里的血液倒了进去。

朔玉微微笑道:“王兄若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北晋王室之人,经过此礼便知,历朝非王族血脉之人,都是因此辨别而来的。”

钟礼沉默了半晌,道:“好。”

钟礼依照朔玉所说,朝着那器皿叩首,上香。

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鼓声。

苏然急切道:“王,时辰快到了。”

朔玉点头,让钟礼睁大双眼。

“咚”鼓声响起——视线中,出现朔玉有些苍白的脸。

“咚”又是一声。

眼帘中出现了一双手。

“咚”

那只玉色小瓶缓缓打开。

鲜红的血液流出。

“咚!——”震耳欲聋的鼓声。

“啊!——”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

一片黑暗,无限深渊。

“谋反啊!”

“来人!来人!”

火光中,扭曲了夜色。

嘶杀声,彻夜不息,肆意泼洒而出的鲜红血液,染红了往日的雕花玉桥。

兵刃相交,猝不及防,王宫的一半陨落在了战乱里。

“快——逃——!”

“休城内乱了!往城外逃!”

米录阁一片狼藉,一个穿着典雅的女人站立在门口看着天空,就在方才,她拒绝了随夫君一同逃亡。

“臣妾是个累赘,夫君带着朔回走吧。”

如丝绸般的黑发垂落至腰,光洁的脸颊上流下一行清泪。

“叮”

银簪落地,伊人逝去。

天空的月亮,依旧发着淡淡的银色光芒。

马蹄声在黑夜格外刺耳。

“王兄,追上来了!分开逃!”

“你保重,护好朔玉!你带着朔玉向西宋走,你王姊在那儿。”

“那王兄你呢?”

“我带着朔回南下!”

“王兄,你要活着!”

“保重!”

兵分两路,一路去了西宋,一路南下去了南楚。

“你还小,何时才能长大啊?”

“咳咳,儿啊,莫要忘了你的命,要回北晋去。”

“眼睛像我小时候,黑亮黑亮的。”

“我的病越来越重了,儿啊,别哭,你要记得父亲的话,记得……”

面容英俊的男人躺在薄薄的棉被上奄奄一息,脸色惨白,身上遍布着伤痕,眼神渐渐涣散:“朔回……莫要忘了……莫要……忘了……”

第92章 调兵遣将(二)第98章 湖错(一)第66章 铲除第73章 崛起第68章 碎裂第6章 琴师选拔(六)第33章 伤自离别(六)第66章 铲除第77章 暗流涌动(四)第79章 不见(二)第11章 云英书院(五)第68章 碎裂第74章 暗流涌动(一)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79章 不见(二)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93章 归家第103章 电闪雷鸣(二)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12章 云英书院(六)第68章 碎裂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70章 波涛迭起(一)第68章 碎裂第118章 单构之婚第89章 前潮(一)第121章 成全第113章 问情第102章 电闪雷鸣(一)第109章 黑暗第109章 黑暗第63章 晴空霹雳第19章 鸿鹄之志(六)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100章 湖错(三)第23章 多事之秋(三)第39章 简单岁月(六)番外朱弦缠第37章 简单岁月(四)第70章 波涛迭起(一)第79章 不见(二)第125章 不忘第23章 多事之秋(三)第35章 简单岁月(二)第53章 对峙第16章 鸿鹄之志(三)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48章 夫子第48章 夫子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91章 调兵遣将(一)第107章 城破第85章 虎视眈眈(三)第126章 尾声第109章 黑暗第112章 讽刺第122章 除夕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69章 碎裂(二)第102章 电闪雷鸣(一)第99章 湖错(二)第35章 简单岁月(二)第60章 惊疑不定(一)第55章 信第10章 云英书院(四)第31章 伤自离别(四)第5章 琴师选拔(五)第111章 误会第15章 鸿鹄之志(二)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57章 来访(二)第124章 逃婚第88章 虎视眈眈(五)第121章 成全第40章 简单岁月(七)第110章 条约第79章 不见(二)第54章 重归北晋第91章 调兵遣将(一)第26章 多事之秋(六)第10章 云英书院(四)第106章 血色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42章 懵懂之初第93章 归家第118章 单构之婚第19章 鸿鹄之志(六)第113章 问情第21章 多事之秋(一)第74章 暗流涌动(一)第27章 多事之秋(七)第121章 成全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75章 暗流涌动(二)第7章 云英书院(一)第43章 遇见第15章 鸿鹄之志(二)八十七章 虎视眈眈四第15章 鸿鹄之志(二)
第92章 调兵遣将(二)第98章 湖错(一)第66章 铲除第73章 崛起第68章 碎裂第6章 琴师选拔(六)第33章 伤自离别(六)第66章 铲除第77章 暗流涌动(四)第79章 不见(二)第11章 云英书院(五)第68章 碎裂第74章 暗流涌动(一)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79章 不见(二)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93章 归家第103章 电闪雷鸣(二)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12章 云英书院(六)第68章 碎裂第82章 此去经年(二)第70章 波涛迭起(一)第68章 碎裂第118章 单构之婚第89章 前潮(一)第121章 成全第113章 问情第102章 电闪雷鸣(一)第109章 黑暗第109章 黑暗第63章 晴空霹雳第19章 鸿鹄之志(六)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100章 湖错(三)第23章 多事之秋(三)第39章 简单岁月(六)番外朱弦缠第37章 简单岁月(四)第70章 波涛迭起(一)第79章 不见(二)第125章 不忘第23章 多事之秋(三)第35章 简单岁月(二)第53章 对峙第16章 鸿鹄之志(三)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48章 夫子第48章 夫子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91章 调兵遣将(一)第107章 城破第85章 虎视眈眈(三)第126章 尾声第109章 黑暗第112章 讽刺第122章 除夕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69章 碎裂(二)第102章 电闪雷鸣(一)第99章 湖错(二)第35章 简单岁月(二)第60章 惊疑不定(一)第55章 信第10章 云英书院(四)第31章 伤自离别(四)第5章 琴师选拔(五)第111章 误会第15章 鸿鹄之志(二)第8章 云英书院(二)第57章 来访(二)第124章 逃婚第88章 虎视眈眈(五)第121章 成全第40章 简单岁月(七)第110章 条约第79章 不见(二)第54章 重归北晋第91章 调兵遣将(一)第26章 多事之秋(六)第10章 云英书院(四)第106章 血色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42章 懵懂之初第93章 归家第118章 单构之婚第19章 鸿鹄之志(六)第113章 问情第21章 多事之秋(一)第74章 暗流涌动(一)第27章 多事之秋(七)第121章 成全第14章 鸿鹄之志(一)第75章 暗流涌动(二)第7章 云英书院(一)第43章 遇见第15章 鸿鹄之志(二)八十七章 虎视眈眈四第15章 鸿鹄之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