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报工作的弱点

略微琢磨了一下,杨震将手向后一伸。坐在他身后,跟在他身边已经不短日子,马上明白一号在要什么的作战参谋立即从身上的挎包之中掏出几张地图。略微想了想之后,从中间拿出一张微缩东北全图。在杨震接过地图时候,在这个作战参谋身边的张子雄则立即拧亮了随身携带的手电。两个人的配合,倒是极为默契。

杨震接过地图,没有理会身后的两个人,就着张子雄打开的手电光亮仔细看起了地图。他手指在四平街以南各个铁路线周边不断的在运动中。脑袋里面不住的在琢磨,可能隐藏日军秘密机场的地方。

关东军在占领东北期间,在整个东北地区加上朝鲜境内一共兴建了四百多个永备机场和野战机场。其中不少的永备机场,一直使用到新中国建立后九十年代。像新京境内的大屯机场和大房身机场,一直作为中国空军重要的军事基地和整个吉林省内最大的民用航空中心。

除了那些后来成为解放军空军基地以及民航机场的永备机场之外,更多的是淹没在历史之中的那些遍布东北平原、山区大大小小的永备机场和野战机场。这些机场数量究竟有多少,分布的地区都在什么地方,直到几十年后都没有能够完全查清楚。

尤其是一些秘密机场,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陆陆续续被发现。还有一部分因为某些原因,而一直隐没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四百多个日军永备以及野战机场,按照东北的总面积来看,几乎每一个县都能摊上一个或是几个。

只是这些机场多为野战机场,更多的是作为前线支援机场使用。能够起降这些日军航空兵之中,吨位和体积最大的轰炸机的机场数量还是并不多的。这近二百架轰炸机,总不能都隐身了吧。

还有那些上千名日军空勤人员,总不能凭空都消失了吧。而且飞机可以隐蔽起来,但是这些轰炸机所需的油料、炸弹、备件等必须物资,却是需要外面运输的。日军缺少运输机,这些东西不可能全部依赖空运。

而日军卡车的数量,与西方列强无法相比。整个关东军近百万大军,卡车数量也不过一千余辆,与西方列强相比,这个数字少的可怜。眼下还相当薄弱的汽车工业,以及将固有资源向造船业倾斜的国策,再加上矿产资源的匮乏,注定了日军无法建立和维持一支全机械化的部队。

在目前包括关东军在内目前的大兵团以及大批物资的机动能力,主要是以铁路为主。也就是说这些日军油料与运输,是离不开铁路的。只是东北的铁路线太密集,再加上关东军多年的经营,修建的各种支线与秘密铁路数量更是极多。

而更多不为人所知的是,那些从主干线延伸出来通往深山之中的一条条铁路线,究竟通向哪里,除了关东军自己之外,别人无从知晓。如果一条铁路线、一条铁路线的去仔细侦察,恐怕就是等到日军的炸弹都落到头上,也不可能排查完毕。但究竟从那里下手,才能找到这些该死的飞机?

杨震现在特怀念后世的那些探测距离在几百公里,那边飞机一进入探测范围就几乎无法躲避的预警机。眼下的雷达,探测的距离还是太近了。更何况自己手中的雷达,还是美国人淘汰的二手货,属于第一代投入实战使用的雷达。

这些雷达虽然提供了部分防空情报,使得部队的防空不在完全依赖人力。但探测距离却是很近,偏差也就更多。即便是安放在制高点上,其最大的探测距离,不过百余公里,而且信号也相当的不清晰,极易受到干扰。

如果自己要是有了预警机,这些日军飞机一起飞就被自己盯上,又那里有这么大的麻烦。只是预警机对现在的自己,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查出日军的机群,究竟在什么位置上。也就是说白日梦少做,还是多想想现实的问题。

手指沿着中长铁路一点点的滑动,吉林、奉天,杨震沿着将日军腹地所有铁路线一点点的查看。只不过,他的手指有意的避开了松辽平原以及新京周边的日军基地。这里一马平川,有大型机群起降早就被发现了。

而现在关于这个方面一点情报也没有,说明日军的机群并未隐藏在这个方向。既然这个方向没有,那么东满的山区以及中朝边境一线,眼下这里才有可能是日军机群的藏身之地。杨震在地图上手指不断的滑动着,良久最终还是落在了海龙、西安、东丰一带。

日军各种轰炸机的数据,都在杨震的脑海里。这些日军大型轰炸机的起降距离与作战半径、载弹量等一些关键数据,他想也不用想,可以说信手拈来。对于这些日军轰炸机的性能,他了解的并不比航空兵情报处少到哪里去。

虽说两种日军陆海军最新式的轰炸机的性能,情报部门和航空兵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数据,但是杨震在后世看战史的时候,也多少有些了解一些。知道这两种日军最新式的轰炸机,也只是比原来的九六、九七式轰炸机略有改进而已。与美国人的大型轰炸机相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相差的太多。

也正是基于这个基础,以及目前对平原地区侦察结果整体分析之后,杨震才将视线更多的放在了这一带。这几个地名也许后世的人不清楚,但是要是提到他们在后世的名字,恐怕很多人心中就有数了。

眼下还属于伪满奉天省建制的海龙县,在后世被称之为梅河口。因为是吉林东南部交通要冲,以及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因而直到建国几十年后,也还是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历来驻军云集。后世那支赫赫有名的万岁军,在卫戍京畿之间就驻扎在这里。

而眼下的西安在后世,则因为与西北的那个古都重名而改为辽源。是吉林省仅次于省会长春,身为东北电力工业中心吉林,以及四平等几个重工业城市之外的第四大城市。也是吉林省除了这三大重工业城市之外,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富庶的地区。

这两地虽说都在吉林的东南部,与辽宁交界处。但是交通便利,处于几条铁路的交汇点上。油料、弹药,以及其他物资运输极为方便。尤其是海龙,正处于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的交汇处,处在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东部的几条重要铁路交汇点。

交通便利,而且背靠长白山区,面向松辽平原。从这里起飞,整个松花江干流流域基本都在其作战范围之内。甚至以日军这些所谓的重轰炸机两千多公里的航程,包括齐齐哈尔在内的嫩江流域,也在其作战半径之内。

最关键的是这里,东部位于长白山地。虽说山势不高,也不算密集。但是这里地形,对于隐蔽极为有利。其背靠长白山区,面向松辽平原的有利地形,也方便日军在这里构筑大型秘密机场。如果日军在这里修建了秘密储备飞机的洞库,以这里的良好植被来说,还是很难发现的。

当然,也不排除日军将这些轰炸机,调到朝鲜境内的元山等航空兵基地的情况出现。这两年抗联的情报力量,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朝鲜境内的情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情报网。朝鲜方面与南满,一向是目前抗联情报工作的弱点所在。

虽说经过某些方面的沟通,一直在朝鲜本土秘密活动的抵抗组织,也与抗联情报部门建立了联系,并开始提供部分的情报。但受制于这些人所处的位置关系,能接触到的日军高层情报极其有限。而那些有能力接触到类似情报的朝鲜人,对日本人又是死心塌地。所以抗联对朝鲜的情报收集活动,一直都很有限。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尤其与东北的距离可谓是近在咫尺。日军历次侵华,基本上都是以朝鲜为跳板。日军在七七事变之初,更是曾经大规模的使用过朝鲜南部的济州岛,作为海军航空兵陆基重型飞机的出发基地,对上海、杭州展开大规模的空袭。

日本海军装备的九六式重轰炸机,其四千多公里的超长航程,从济州岛起飞不仅可以直达位于华东的上海、南京。甚至其作战半径,足够覆盖整个东北全境。最新式的一式重轰炸机,航程虽然不如九六式轰炸机,但是从这里起飞,作战半径也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东北。

朝鲜距离东北太近了,距离本身就发源于中朝边境的松花江干流就更近了。日军轰炸机如果从朝鲜任何一地起飞,都足以将整个东北纳入其作战半径。更不要说距离中朝边境只有几百公里的松花江干流。

按照日军在关内战场上对大后方轰炸时,采取的惯用战术来看。其陆军航空兵很有可能从南满或是吉林起飞,海军航空兵从朝鲜境内起飞。以日军这些所谓的轰炸机作战半径来看,整个松花江流域都在其作战范围之内。

同时,对于日军来说也更有利于保密。毕竟目前的抗联,对日军的轰炸还是有对等还击的能力。关东军不是傻子,知道这些飞机一旦暴露的后果是什么。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煞费苦心,将这些飞机的行踪隐蔽起来。

第五十四章 被困(1)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弹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撤退与混战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标准第七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战术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的阴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驹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辉煌的开端(7)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双城(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五十二章 误会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茧自缚的日军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会挺过去的第七十一章 不动如山第十五章 反坦克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彦三郎的准备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难解决的是心结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伞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伪蒙军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断第一百八十四章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第三百二十二章 温鸣剑的劝说第一百七十八章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进(2)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复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二百九十六章 血色本溪湖(一)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三百八十五章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执与垫背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三百五十五章 争吵与分歧第二十八章 决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战坦克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网大鱼第九十六章 特训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十九章 绝对不能恋战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一百七十三章 奇袭(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仗打好了才是硬道理第十八章 中央的战略意图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论飞机第六十五章振奋人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三百七十六章 他们也有热血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一百零七章 备战(1)第三百三十三章 谈话之束星北第五百零七章 杨震也头疼第九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4)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带来的冲击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阂第二十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四百零一章 是为了报复你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议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七十七章 我们也不是超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静的背后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该有一个了断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军之应对策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251章 坦克劈入战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过于机械第八十八章 人选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们也会有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种坚持第五十章 突然袭击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六十四章 纪律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声精彩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彻底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一百七十七章 机不可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处 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二百一十七章 冈村宁次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与调整第三十六章 重点放在北平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觉灵敏的陶净非第四百一十章 我只听延安的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敌与暗敌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响
第五十四章 被困(1)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弹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撤退与混战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标准第七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战术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的阴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驹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辉煌的开端(7)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双城(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五十二章 误会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茧自缚的日军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会挺过去的第七十一章 不动如山第十五章 反坦克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彦三郎的准备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难解决的是心结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伞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伪蒙军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断第一百八十四章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第三百二十二章 温鸣剑的劝说第一百七十八章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进(2)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复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二百九十六章 血色本溪湖(一)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三百八十五章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执与垫背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三百五十五章 争吵与分歧第二十八章 决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战坦克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网大鱼第九十六章 特训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十九章 绝对不能恋战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一百七十三章 奇袭(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仗打好了才是硬道理第十八章 中央的战略意图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论飞机第六十五章振奋人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三百七十六章 他们也有热血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一百零七章 备战(1)第三百三十三章 谈话之束星北第五百零七章 杨震也头疼第九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4)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带来的冲击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阂第二十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四百零一章 是为了报复你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议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七十七章 我们也不是超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静的背后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该有一个了断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军之应对策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251章 坦克劈入战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过于机械第八十八章 人选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们也会有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种坚持第五十章 突然袭击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六十四章 纪律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声精彩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彻底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一百七十七章 机不可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处 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二百一十七章 冈村宁次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与调整第三十六章 重点放在北平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觉灵敏的陶净非第四百一十章 我只听延安的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敌与暗敌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