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章 我为什么升上校

bookmark

一直到珊瑚海海战结束鬼子都没有在缅甸再一次发动进攻,因为他们的精力住了应对现在的珊瑚海海战,还有就是准备一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因此物资补充和援军的速度没有那么快,海战才几天就结束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的的锲机,在51日之后到5月8日中国军队大部分都在休整,修筑工事,或者整编,获得了难的的宝贵时间,卫立煌也在这段时间将远征军了解的一清二楚。

还有就是英国人虽然从中作梗,但是有这么多天的时间,远征军还是储藏了大量的武器弹药,200师的人员补充也到了一半,也就是有一个半满编师了。到了10会战正式开始时,远征军人数已经达到了15万人。

而日军也以第18师团、33师团、53师团、还有一个增援的师团第54师团为主组建缅甸方面军,这个方面军有十万余人,兵力雄厚。河边正三人方面军总司令,这个人总是留着大大的八字胡须,在装备上远征军没办法对付的就是他,他们的航空兵了,因为拥有新式的零式战机,盟军都没有能够与之相比拟的飞机,远征军自然是无法跟鬼子比拟的。

不过远征军还在源源不断的运送兵力过来,根据计划在缅甸至少要三十万人才可以保住北缅甸。蒋介石也接受王汉章的建议,当然是让戴安澜提出来的。

中国政府现在想把缅甸作为一个绞肉机,将日军陷进去,当然鬼子会也必然会上当,拿不下缅甸,他们就不好进攻印度,另外也没办法切断中国的物资援助,所以缅甸他们必须打。

蒋介石等人之所以同意,也是因为看到里面的好处,自从日本对美国宣战之后,日本在中国的甲种师团被大量的派遣道东南亚和太平洋跟美军作战,留在中国的大多数都是鬼子二流或者三流的作战部队,虽然平均水平还是比中国的好,但是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了,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压力也骤然小了很多。

而大量的优秀的兵力派走,那么鬼子的战斗力就会逐渐的下降,到时候鬼子慢慢的就会进行防御,而不是进攻,中国除了战场情况会好转,另外不会经常打仗的话,老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没有经常性的大规模战争,经济也会恢复过来,把战争转嫁到缅甸最合适不过,那里以后又不会是中国的,所以打烂了也没关系,死再多的人也没多少事中国人,要是几十万鬼子放在中国打,不但军队损失很大,同时平民百姓又免不了几十万的伤亡了。

战争地点在缅甸,补充物资也更方便,距离也更短,同时又能保住中国最后一条运输线路,可以说一举多得,老蒋同意计划之后,好好的夸了戴安澜,戴安澜自然对王汉章也更加的器重了。

王汉章虽然并没有表现出来打仗方面的才能,但是局势确实看的非常的准,通常能窥视先机,鬼子厉害不是个人能改变的,但是王汉章还是以个人的能力改变了很多,至少腊戌非但没有被鬼子攻占,反而200是还消灭了56师团,要是当初没有听王汉章的话,腊戌和缅甸现在的局势绝对不会这么好,估计缅甸已经落入鬼子之手,鬼子现在恐怕已经在进攻云南了。

戴安澜这段时间不但要整编军队还要应付各方的记者,最后不得不推给副军长高吉人,不过高吉人应付中外记者开始还感觉新鲜,几天之后,就烦了,这些人都是打仗喜欢,其他的没什么兴趣,这种应付的差事可就不敢兴趣了。

200师全师人人都有事情要做,把不满编的一个师扩大为一个军,里面的军官任命,工作繁杂的很,但是王汉章是帮不上忙的,而且作为一个参谋,他帮得上的东西也不多,军队的训练他也帮不上,美国人派了一支顾问来协助训练,王汉章后世没当过兵,虽然电视上看过不少,他是没有什么特别先进的能拿得出手的理念,美国人这套可是正规的多。

最后谁也不愿意接待中外记者,戴安澜就只有推给王汉章了,自此王汉章正式走进世界的视野。

而大家也很兴趣,因为王汉章是在太年轻了,关键是这么年轻还穿着上校的军官,在别的师里面或者他们可以联想道是靠关系,这个不新鲜,但是200师、戴安澜,戴安澜的严苛是世界文明的,是绝对不会让生命没有能力的人混到自己的军队当中,戴安澜对自己都要求那么严格,自然也不会任人唯亲,因此大家对王汉章很感兴趣。

王汉章没想到原本想躲在幕后出谋划策,,不引起鬼子的注意,免得睡觉不踏实,喜爱看来不行了,这里有的记者是友好的,有的记者并不友好,比如英国人提问总是挑刺,明显嫉妒中国军队。

其实王汉章也不喜欢伺候这些记者,不过又不能赶走,王汉章看着这些记者的提问,才知道民国的媒体原来自由道这样,看来还是新闻管制比较好。

所有的人看着一身上校服装的年轻人,首先也不打招呼,直接问王汉章的年龄,然后就是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担任了上校的职务。

王汉章知道升职的事情肯定要给个交代,否则这些人到处打听反而会不好,虽然现在这样会泄露一部分,但是至少可以隐藏一些东西,比如这次围歼鬼子一个师团的注意是自己出的,那肯定不能泄露,否则还不得成为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啊!王汉章不想那样。

王汉章对台下的记者招了招手道:“大家安静,我一个个的回答。”

一名女记者道:“您好上校,我是中央日报的看您的年纪估计也就二十出头吧,怎么是上校的军衔了,据我所知戴将军不久前快四十岁了,才是少将,请问您是200师的人吗?”

王汉章道:“当然是,至于我为什么现在是上校,很简单,立功了,今天我们还完好的呆在缅甸抵抗日军,其实有一半是我的功劳了。”

女记者道:“我们不明白?”

王汉章道:“其实原来200师是要去仁安羌救英国人,因为当时英国军队发报说他们遇到了大股日军,要是不去支援他们,他们随时会被歼灭,作为远征军唯一的机械化师,20师自然是救援的最佳人选,所以当时我们200师就准备去仁安羌。”

王汉章买了个关子,喝了口水,一群记者的写字速度十分的快,王汉章说完,他们几乎就写完了,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王汉章,似乎在说:“你丫的快说啊!”

王汉章接着道:“当时我一想,不对劲啊,新38师不是在那边吗,为什么孙立人将军没发现呢,他们刚刚才把英国人救出来,而且把柜子打的损失惨重,鬼子现在应该是防止中国军队进攻吧,不可能会这么快就主动进攻,在根据英国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在日本人侵略东南亚的表现,结合英国目前的现状,我判断,英国人应该是想逃跑,但是他们怕日军撵着他们打,你想他们有大量的侨民要撤,速度肯定不快,英雌他想把中国军队骗过去,然后自己暗中逃跑。之前在同古,他们就那么干了,而且最主要是新38师没有反馈说鬼子要大举进攻了。另外如果我是鬼子,那么肯定优先选择进攻腊戌和密支那,这里是远征军的退路,同时腊戌是远征军的后勤基地,加上防御十分的空虚,只有不是智障,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要占据,只要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退路和占据了远征军的后勤基地,那么远征军必然军心不稳,甚至会溃败,等待远征军的只有死路一条,日本人能占据大半个中国,横扫太平洋说明他们不是智障,我读看的出来,他们未必看不出来,因此我就找到我们师长跟他说了我的判断,最后师部的人一分析,觉得十分有道理,因此我们先给新38师拍了个电报问情况,但是新38师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我们不能等,因为鬼子估计已经在进攻腊戌的路上,我们也不可能等新38师查明情况,要是那样的话,估计要浪费半天的时间,因此我们师长决定还是守卫后勤基地更为重要,于是全师当天马不停蹄的赶往腊戌,在鬼子到来之前拟订了作战计划,最终围歼的56师团。要是当初我们执行了命令,今天远征军估计大部分都已经死了,或者被英国人当成难民苟且的活着了。”

“而我被升为上校,就是因为我们师长觉得,要是不是我当初及时的提醒他,那么200师也就没有机会围歼56师“团了,甚至连腊戌都保不住,就算后来及时发现英国人欺骗了我们,我们再赶回来也来不及了。”

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9章 打垮56师团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42章 评德国的东方战略第58章 印度人的哀嚎第9章 初战告捷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7章 日本人的对策第16章 我要让世界记住我一千年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19章 中途岛海战第53章 两害取其轻第19章 美军的困局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26章 邓尼茨的信条第69章 轰炸美军舰队(上)第6章 橡树岭上空的蘑菇云第40章 亚热带会战前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64章 英国人撤离第39章 盟国的再一次胜利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8章 中东战争(二)第14章 内政(一)第22章 石油工业第23章 进攻夜丰颂第40章 法兰西复国第49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上)第34章 夺舰计划第16章 一泼冷水灌顶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2章 全面撤退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8章 里宾特洛甫的野心第45章 文人第46章 见龙云(一)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43章 社会党军要进攻了第13章 日本人的担忧第34章 看不起蒋介石第27章 对德国人要强硬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20章 英雄归来第45章 戴高乐的梦想第27章 对德国人要强硬第22章 怒江空战(下)第23章 石油大发现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65章 中日结盟第57章 终极武器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11章 升官了第20章 英雄归来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1章 王汉章的绝户计第39章 盟国的再一次胜利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47章 送唐刀第25章 计划泄漏第6章 潜艇绞杀(中)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48章 生活从来不同情弱者第28章 犹太建国谈判(一)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25章 计划泄漏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动第27章 那怎么办第10章 关心中国人,闲的蛋疼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2章 局势恶化第38章 英吉利风云第13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43章 社会党军要进攻了第29章 工业计划第10章 德国的军购第25章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第47章 占领咽喉第38章 兹事体大第29章 货币金融第23章 石油大发现第28章 发动机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24章 初战告捷第15章 曼德勒空战第3章 ,三巨头会议(下)第39章 灭印度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36章 东德和西德
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9章 打垮56师团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42章 评德国的东方战略第58章 印度人的哀嚎第9章 初战告捷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7章 日本人的对策第16章 我要让世界记住我一千年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19章 中途岛海战第53章 两害取其轻第19章 美军的困局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26章 邓尼茨的信条第69章 轰炸美军舰队(上)第6章 橡树岭上空的蘑菇云第40章 亚热带会战前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64章 英国人撤离第39章 盟国的再一次胜利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8章 中东战争(二)第14章 内政(一)第22章 石油工业第23章 进攻夜丰颂第40章 法兰西复国第49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上)第34章 夺舰计划第16章 一泼冷水灌顶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2章 全面撤退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8章 里宾特洛甫的野心第45章 文人第46章 见龙云(一)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43章 社会党军要进攻了第13章 日本人的担忧第34章 看不起蒋介石第27章 对德国人要强硬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20章 英雄归来第45章 戴高乐的梦想第27章 对德国人要强硬第22章 怒江空战(下)第23章 石油大发现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65章 中日结盟第57章 终极武器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11章 升官了第20章 英雄归来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1章 王汉章的绝户计第39章 盟国的再一次胜利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47章 送唐刀第25章 计划泄漏第6章 潜艇绞杀(中)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48章 生活从来不同情弱者第28章 犹太建国谈判(一)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25章 计划泄漏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动第27章 那怎么办第10章 关心中国人,闲的蛋疼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2章 局势恶化第38章 英吉利风云第13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43章 社会党军要进攻了第29章 工业计划第10章 德国的军购第25章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第47章 占领咽喉第38章 兹事体大第29章 货币金融第23章 石油大发现第28章 发动机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24章 初战告捷第15章 曼德勒空战第3章 ,三巨头会议(下)第39章 灭印度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36章 东德和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