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群蛮之首

庸国国君庸伯很早就收到谢国发来的求援信。但是他压根就没有发兵的意思。

庸伯心里清楚【庸国的都城方城到谢邑有五百里路程,大半是山路,中间还要跨越汉水。发兵到谢邑黄花菜都凉了,只能便宜了夏军,让他们以逸待劳。

不如先耗着。夏军不可能长期在谢邑驻守大量兵力,否则淮夷西进沿着汝水北攻怎么办。等夏军松懈下来时,再集中兵力聚歼谢邑的守军,重新夺回南乡的控制权。】

现在庸伯出兵的时机似乎来了,探子多日之前已从南乡带回消息,夏军精锐主力早已撤到谢邑两百里外的舞邑。

另一方面周方新即位的周王姬发也多次催促庸伯进兵南乡。虽说庸国和周方实际只是同盟关系,不象其它小方国那样是真实的依附于周方,但周王的面子庸伯还是得给的。

于是,庸伯征召了两万名兵士。这些兵士全是步卒和射手,他们并不都是农夫,相反大多数是熟练的山中猎手。即使是在山间谷地耕作的农夫,也和平原上的农夫有很大不同,属于半农半猎。

他们也并非全部来自庸国,做为“群蛮之首”,庸国有上百西南蛮族部落和小方国依附于自己。庸国实际控制的地盘甚至能和殷商相提并论,只不过这些地盘大多是山区。

……

庸国大军顿兵于汉水之畔,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要渡河并不是个很容易的事。他们开始伐竹结筏,却没人注意到河对岸的芦苇丛中一个人伸出脑袋来向这边张望。

此人观察了一会,就上岸向远处一片密林飞奔而去,密林之中赫然坐落着一个竹木结构的城堡,自然是夏方的象堡,同时也是一个秘密哨所。

里面驻扎着几个象奴和十几个伊国民兵。按夏宽的请求,南伯华调集了二十个象堡给南师做为流动哨所使用,这些流动哨所分布在汉水东北岸区域,后面又设立了五个临时驿站。

很快,一个绰号“飞毛腿”的民兵飞奔出来,向二十里外的驿站奔去,那里有马车。

……

两万庸军终于渡过汉水,如同滚滚黑色洪流继续东进。

庸军营地五十仗外,有两个人攀爬于树上,远远的向营地内张望。这是夏宽和他手下的一名令侦斥候。

“过林则必先搜,安营则必设明暗岗哨,有章有法。这些庸卒虽然装备简陋,却个个都是精悍之卒。这庸军不好对付啊。”夏宽感叹道。他本指望埋伏偷袭,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庸国这些兵卒都是渔猎出身,自是精于侦查设哨。

但夏宽此次亲自出马侦查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他知道了这些兵卒的实际战力和装备情况。

这些庸兵基本无甲,但都身上系几块兽皮作甲,步卒均持短戈或六尺左右的短矛以及藤盾,一看就知他们不大可能会结阵作战。但是很多人都带弓箭,所幸绝大部分是竹制猎弓,极小部分贵族打扮的将卫却带着角弓甚至复合弓。

……

第二天晌午,庸军就抵达了谢邑,沿途他们扫平了一处小邑,夏宽已经着人提前通知了这个小邑的民众,让他们进行了转移。但是依旧有少部分人没走,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庸军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结果尽被屠杀。

接天连地的两万庸军开始在谢邑周边扎营,他们的营地也很简单,就是把荒草清除平整,然后用两片竹蔑搭成人字形,铺上茅草就当成军帐使用。营盘周围也不设栅栏围墙什么的,但却设立有大量岗哨。

谢邑“简易城墙”之外的人口大部分都被转移到”城墙”里面。但依旧少部分人没理会夏军的劝说。

很快,墙内驻守兵士发现墙外的所有茅茨房屋农舍都被点燃,居住在里面的居民被集中到一起,然后用短戈一个个砍死。

这是庸军首领庸立下的命令,他担心这些居民中有奸细,在己方攻城时给自己背后来一刀。为防万一,索性全部杀掉。

驻守兵士里有谢国本土民兵,他们看着自己乡亲无端被杀,愤怒不已,这和战场上厮杀导致的伤亡有本质区别。每个人手中都撰紧了三米长戟,这长戟和身上的扎甲头盔都是前些时日从舞邑调运来的。

由于庸方给了谢邑守军充裕的时间,当下的“简易城墙”四角已经换成了石木搭砌的固定碉楼。

下土上木围墙的后面,也用木架搭了圈一米宽的甬道。一个平均身高的兵士立于甬道之上,刚好可以露出胸膛和双肩。下到地面,则头部低于墙头。三米长戟的矛尖刚好可以将攀附于墙头的兵士捅刺下去。

……

庸立睁大眼睛瞪视着眼前这座“城池”。“城墙”并不高大,加上壕沟的深度也不过一仗有余,更何况壕沟不宽,梯子做长点,就可以直接横架过去。

庸立在扫平前一个小邑时就知道,对方已经提前知道了庸军的到来。所以必须在一天之内拿下谢邑,否则舞邑的援兵随时都可能赶来。

另外庸兵做战没有辎重粮草一说,每兵初始自带三天干粮,而后沿途每隔两三天渔猎补充给养。这附近也无狩猎之处,如果不占据谢邑,不可能阵仗进行中,分兵跑其它地方去打猎吧。

想到这,他即刻下令打造登梯,准备攻城。就在庸兵打造登梯时,城内民兵们也正在做着一件事,成桶成桶的水浇灌到木头围墙和四角碉楼之上。将木材弄的潮湿无比,这是防止庸军用火攻城。

……

打造了几百把梯子的庸军开始攻城了,他们先是集结起来,分布于四面,然后一波波的抬着梯子接近“城墙”。靠近时,先用弓箭做出几轮抛射,以掩护抬着梯子迅速奔向墙脚的兵卒。

此时“城墙”内,每一个兵卒都靠近墙体蹲在地上,看着竹弓抛射出的箭矢如同下雨般落下。由于是抛射,墙体附近必然是射击的盲区。

邑中民众百姓也早已跑到屋舍中躲了起来,此时茅茨为顶的房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兵卒们握紧手中的长戟,盾戈,还有强弩,静静的等待着长官的指令。其中长戟兵有2200名,盾戈手400名,弩手400名。只是这些兵卒之中并没有虎贲正规军的身影。只有负责民兵指挥的一些虎贲老兵在活动。

第二十一章 私订终身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二十九章 摊牌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七十章 燕云腹地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三十章 京城保卫战第四章 疾风射手第四十八章 不战自溃第十章 洗脑所第一章 说破美人计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十章 李自成的难题第九十二章 兵锋北向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七十一章 汉疆阔土(本卷完)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第五章 夺宫第十七章 天下未乱蜀先乱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三十五章 先开口为强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战第三十七章 独眼夏侯惇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四十七章 群蛮之首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变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一章 被开除国籍的少年第二十五章 大方阵第九十七章 围歼许诸第三十八章 鹤与螳螂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三十九章 洛口围城第十七章 说服杨沂中第二十章 油筒火龙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一章 赋闲的岳飞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六十六章 定鼎华夏第十八章 混战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四十四章 鱼钩与诱饵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十章 李自成的难题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战第二十八章 厉兵秣马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四章 废物战车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七章 黎明前的袭击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三章 再破长枪第四十三章 河北战场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十八章 妲己遇险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二十五章 为何纠扯第二十一章 击杀张济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五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击第八十二章 汉帝国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荆州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四十六章 谁是瓮中之鳖第四十六章 通信线路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二十九章 被动的刘邦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二十六章 胜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四十三章 河北战场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六章 登基
第二十一章 私订终身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二十九章 摊牌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七十章 燕云腹地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三十章 京城保卫战第四章 疾风射手第四十八章 不战自溃第十章 洗脑所第一章 说破美人计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十章 李自成的难题第九十二章 兵锋北向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七十一章 汉疆阔土(本卷完)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第五章 夺宫第十七章 天下未乱蜀先乱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三十五章 先开口为强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战第三十七章 独眼夏侯惇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四十七章 群蛮之首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变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一章 被开除国籍的少年第二十五章 大方阵第九十七章 围歼许诸第三十八章 鹤与螳螂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三十九章 洛口围城第十七章 说服杨沂中第二十章 油筒火龙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一章 赋闲的岳飞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六十六章 定鼎华夏第十八章 混战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四十四章 鱼钩与诱饵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十章 李自成的难题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战第二十八章 厉兵秣马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四章 废物战车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七章 黎明前的袭击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三章 再破长枪第四十三章 河北战场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十八章 妲己遇险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二十五章 为何纠扯第二十一章 击杀张济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五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击第八十二章 汉帝国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荆州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四十六章 谁是瓮中之鳖第四十六章 通信线路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二十九章 被动的刘邦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二十六章 胜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四十三章 河北战场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六章 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