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

杨广正要对他们发问,司马德戡拱手说道:“圣上,此处离江都已甚远,不太安全。我们还是将他们押回江都再仔细询问吧。”杨广点头说:“如此也好。”

众人调转马头向江都行去,杨广路上无事,就要兵士押着几个贼兵俘虏跟随着自己的马匹,一边走一边问话。

还没进江都城,这些被俘虏的“贼兵”就将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因朝廷连年征兵徽役,导致收成一年比一年少。再加上盗贼四起,天灾连连。很快,本来相对富庶的淮南也吃不上饭了,不少淮南的民众也做了盗贼。而他们这些人大多是附近一个乡里的乡民,前几日来了一股自称瓦岗军的人马,在乡间鼓动乡民们跟随他们一起举事反隋。大多青壮就跟随了他们,不想在半路上碰到了朝廷官兵。

又审问几个披甲的贼兵小头目后,实际情况则更让杨广意外了。他们实际统属于另一支盘踞在淮南头目名叫杜伏威的贼兵,与瓦岗军并无实际关系,之所以打着瓦岗的招牌,是瓦岗军这块招牌响亮,容易招募到乡民。

【杜伏威】杨广念叨着这个名字。实际上他的前生并不熟悉隋唐史,今生来到江都后破罐破摔,疏于朝政,各地的军情奏报也不细细查阅,所以记忆里只是觉得杜伏威这个名字耳熟而已。

实际上这杜伏威是南方一带数路实力最强的反王之一,已经在江都附近的六合,历阳一带打下了大片根据地,拥兵近十万。

杨广了解完这些后,默然不语。这些情况大多都在他意料之中。只是他之前却是没料到即使江都城附近,也已成了贼兵的地盘。此时,杨广的紧迫感又加重了一成。

回到城中,已是正午时分。老太监刘文山早已焦急的在宫门门口徘徊。见到杨广安然返回,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忙吩咐小太监准备午膳,却被杨广叫住:“文山,速去安排召集群臣午膳后来大兴殿朝议。除了京官,江都县的官员也要前来,包括骁果禁卫中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到殿议事。”

刘文山一下愣住了,知道皇帝是有重大议题才会如此,否则也不会启用大兴殿。但是连江都县的地方官和禁军中的校尉也要召集来,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后既去安排。

杨广回到甘露殿,满满一桌膳食早已准备妥当,一个穿着华丽霓裳,酥胸微露,头顶凤钗的美艳妇人正侯在一旁。正是当今皇后萧美娘。她见到杨广,连忙招呼说:“圣上为何现在才来用膳,政务繁忙也不必如此,保重龙体还是最重要的。”她边说边伸出一只玉手触摸了一下盛装菜肴的器皿。又接着说:“菜肴已经有点凉了,我吩咐宫人再换上一桌。”

杨广一把坐在萧皇后旁边,说道:“不必讲究了,我也饿了,而且还要赶时间,下午还有个重要朝议”说完,就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吃起饭来。萧皇后为他斟满的酒杯,他是动也没动。萧皇后此时内心隐隐的觉得哪里不对,或者确切的说她觉得身边这个皇帝哪里不对,似乎完全换了个人。

这是杨广被魂穿后第二次见到皇后萧美娘。他边吃边打量着萧皇后,然后面孔上堆起一丝笑意。这举动让萧皇后心里发毛,以为自己的容妆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杨广再笑系统,“安排”给自己的伴侣还是容颜未改。

……

杨广步入江都宫城的大兴殿上时,殿下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人,按品职官位分列两旁。杨广清了清嗓子开始说出了今日议题。

“诸卿,当下我大隋已是天下动荡,在这江都城外二十余里处就能看到贼兵。你们认为朕该如何处之,朕该当如何挽救父皇留给朕的江山?”

大殿之下顿时鸦雀无声。群臣莫不惊讶杨广今日何出此言。概因自杨广寻幸江都已来,基本上是破罐破摔状态。终日不问朝政之事,极为反感将天下形势如实禀报的官员。他们诧异天子怎么今天主动召开朝会并问起天下局势。

众臣久久不开口,杨广将目光从一张张面孔上扫去,当他扫向宠臣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兄弟二人时,顿了一顿。这二人,低头垂目,闭口不言。杨广心里冷笑一声,才将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最后停留在内史侍郎虞世基身上。开口说道:“虞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虞世基是江都本地人,为南方官员的代表人物。他心中早就有所打算,向杨广禀奏道:

“陛下,如今乱贼蜂起,悍匪瓦岗贼占据淮北河南,阻绝了圣驾回归东都的路途,而晋阳反贼李渊乘机攻占了西京之地,除了这两股势力最大的反贼,还有陇西薛举,凉州李轨,定杨刘武周大小反贼十余股。贼兵合计过百万。所以现在返回东都洛阳必是万分凶险。

臣恳请陛下移驾丹阳,续而缓缓图之。如此这般,我们进可乘群贼火并之后一举收复北方,还我基业。退可保据江东,坐拥半壁江山,保我大隋法统不失。”

虞世基这话不仅是他自己的意思,也代表了南方官员和世族的意见。他的话音刚落,右候卫大将军李才马上反驳道:

“虞侍郎此策万万不可取。我大隋根基在于关陇,若关陇不还,则社稷不保。虞侍郎口口声声北方群贼蜂起,难道南方就没有盗匪叛贼了吗?不说远处的江陵逆贼萧铣,南昌盗匪林士弘。就是江都城西面百里处就是盗匪杜伏威的盘踞之地。”

虞世基略一思索,就回应说:“南方虽有这些盗匪,反贼,但与北方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最重要的是南方地方百官大多心向大隋,江南各郡县还在我大隋治下,至于杜伏波,林士弘之流皆为乌合之众,只要陛下移鼎丹阳,诏令南方之兵,在以骁果军之悍勇,剿灭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至于那反贼萧铣则更容易对付了,因为他是…”

说到这,他顿住了话语,杨广一笑说:“虞卿是想说这萧铣是朕的亲戚?乃皇后的外甥?可以一纸家书收之?”

第三十九章 刘邦之死第四十一章 东线战场第一章 战火中的少年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五章 算盘城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立威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十一章 败走第九章 归义伯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六十二章 血战狮子堡第六十七章 环状营垒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第二十章 油筒火龙第五十四章 疯皇完颜亶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四十三章 擒韩信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会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军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击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九章 黑暗时代初级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军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战斗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三十六章 登陆山海关老龙头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八章 反围剿第十三章 湘东防线第九章 归义伯第三十六章 登陆山海关老龙头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变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七十七章 进军东川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袭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长安第三十九章 刘邦之死第十九章 兵过雍梁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马颖第二十四章 东都巨城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九章 被动的刘邦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张方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四十七章 黑山军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八章 扬子江水战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谋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章 刺董第五十四章 密约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机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十七章 北归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一章 穷寇末路第四章 风雨欲来洛阳城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会重演第十三章 蜈蚣战舰第二十章 大汉岳皇大诰第十三章 虚张声势第二十五章 刺头司马囧第二十九章 铰刀第十六章 热兵器时代的阵地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二十章 新政与城守营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三十三章 大破长枪密集方阵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九章 商路,从朝歌到盘龙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章 夜踏敌营第三十章 阵战
第三十九章 刘邦之死第四十一章 东线战场第一章 战火中的少年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五章 算盘城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立威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十一章 败走第九章 归义伯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六十二章 血战狮子堡第六十七章 环状营垒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第二十章 油筒火龙第五十四章 疯皇完颜亶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四十三章 擒韩信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会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军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击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九章 黑暗时代初级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军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战斗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三十六章 登陆山海关老龙头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八章 反围剿第十三章 湘东防线第九章 归义伯第三十六章 登陆山海关老龙头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变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七十七章 进军东川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袭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长安第三十九章 刘邦之死第十九章 兵过雍梁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马颖第二十四章 东都巨城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九章 被动的刘邦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张方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四十七章 黑山军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八章 扬子江水战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谋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章 刺董第五十四章 密约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机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十七章 北归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一章 穷寇末路第四章 风雨欲来洛阳城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会重演第十三章 蜈蚣战舰第二十章 大汉岳皇大诰第十三章 虚张声势第二十五章 刺头司马囧第二十九章 铰刀第十六章 热兵器时代的阵地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二十章 新政与城守营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三十三章 大破长枪密集方阵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九章 商路,从朝歌到盘龙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章 夜踏敌营第三十章 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