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次罢相

蔡卞受张怀素之事牵连,降职处分。蔡卞职务由张康国替代。张康国由尚书左丞升任枢密院事,和蔡京官品相当,两个人互争权势,各不相让,关系极为紧张。

自升为枢密院事后,每次上朝,或入竭徽宗皇帝时,张康国都免不了要诋毁蔡京一番。

经过细心观察,徽宗皇帝也发现,蔡京自复相后,虽然对自己毕恭毕敬,极为恭敬,但在朝廷中却专权霸道,飞扬跋扈,结党营私,搞团团伙伙的事情,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致使朝中大臣皆怨声载道,多有不和,遂有意要压压蔡京,好叫他不要太张狂。于是,在张康国诋毁完蔡京后,徽宗皇帝便暗嘱咐张康国道:“卿果尽力,当代京为相。”

有了徽宗皇帝这个承诺,张康国焉有不欣喜若狂的?因此睁大了两眼,整日里窃视蔡京的行踪,以期抓住蔡京结党营私、扰乱朝廷的把柄。

蔡京复相后,虽然在徽宗皇帝面前小心翼翼,但蔡京终究是个奸人,凡事不日鬼上一番,那是不可能的;故此,背着徽宗皇帝,蔡京常有一些不轨之举,常被张康国窃视一二。

对蔡京的不轨之举,张康国稍有耳闻,即行密报;因此,蔡京虽然在徽宗面前装得非常谦卑,但蔡京的行踪,均在徽宗皇帝掌握之中。

那蔡京也是个性敏之人,通过多方观察,也察悉到了张康国的行径,遂向徽宗皇帝推荐吴鄢陵为中丞。徽宗皇帝不知蔡京用意,遂启用吴鄢陵,任用其为中承。

吴鄢陵受蔡京提携,故此唯蔡京马首是瞻。蔡京便暗中嘱咐吴鄢陵,但有机会,不管有或没有,只管弹劾张康国便是,若把张康国给扳倒了,吾推荐你担任枢密院事。

吴鄢陵受此诱惑,岂有不尽心费力的?!因此对弹劾张康国之事,甚是起劲。

一日,蔡京与吴鄢陵密谋一番后,找了个理由,决计由吴鄢陵进宫,向徽宗皇帝弹劾张康国。

没想到这一消息,被张康国先期获知了。

张康国得到这一消息,知道随后吴鄢陵就要进宫弹劾自己了,遂先于吴鄢陵进到宫中,噗通一下,跪于徽宗皇帝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圣上,臣深得天子眷顾,得以重任,专意反对奸佞,不期得罪了蔡京、吴鄢陵等人。那蔡京、吴鄢陵恨臣入骨,编造是非,必欲置臣于死地而后快。”

徽宗皇帝见说,问张康国道:“有这种事情?”

张康国扣着头,哭泣地说道:“圣上,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妄。据臣猜测,不一会儿,那吴鄢陵必然进殿,定要替京论臣。圣上,臣情愿避位,告老还乡,免受京怨,给圣上添惹麻烦。”

徽宗皇帝闻言道:“还会有这等事情?!卿且起身,也莫要害怕,更无需多虑,不必谦让蔡京、吴鄢陵等人,凡事朕自有主张,难不成这大宋的朝廷成他蔡京、吴鄢陵的了?!真是咄咄怪事!”

张康国闻言,爬起身来,心中暗自得意,冲徽宗皇帝躬身再拜,告退出殿,躲于殿庐,专侯着吴鄢陵前来弹劾自己。

这番情况,蔡京、吴鄢陵并不知晓。那吴鄢陵在蔡京指使下,抱着必胜的信心,欲进宫中,觐见徽宗皇帝,弹劾张康国。

果然,张康国在躲入殿庐不多时间后,吴鄢陵便来宫中,觐见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见吴鄢陵果然进宫觐见,心中大惊。

吴鄢陵跪地叩首。徽宗皇帝掩饰住心中的惊奇,让吴鄢陵平身。

吴鄢陵平身后,冲徽宗皇帝一拜后,开始诋毁起张康国来,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罗列诸事,直陈张康国过失。

至此,徽宗皇帝心里清楚了,吴鄢陵的确是受蔡京指使,专门来和张康国过不去的。

徽宗皇帝心中大怒,不待吴鄢陵说毕,便大发雷霆,怒视着吴鄢陵说道:“吴鄢陵!你敢受他人教唆,来进谗言么?!朕看你心术不正,结党钻营,党同伐异,不配做中丞,你给我滚将出去吧!”

徽宗皇帝猛然发怒,着实吓得吴鄢陵不轻。对徽宗皇帝猛然间的发怒,吴鄢陵感到莫名其妙,根本搞不明白徽宗皇帝何以会如此暴怒。

当场,吴鄢陵被徽宗骂了个狗头淋血,羞得无地自容,忙趴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然后爬起身来,灰溜溜地出殿去了。

当天夜里,徽宗皇帝余怒未休,随即便下了诏书,严厉谴责了吴鄢陵一番,撤了吴鄢陵中丞职务,赶出京师,到滁州任知府去了。

蔡京得知这个情况,知道是张康国从中捣鬼了,因此恨得咬牙切齿,心里暗下决心,定要陷张康国于死地。

这件事情发生后,张康国心里也清楚,他知道自己这回是彻底地得罪蔡京了,蔡京那厮乃睚眦必报之人,一定会和自己过不去的,一定会找机会给自己使坏的。因为这个原因,张康国凡事便十分用心,处处提防,以免受到蔡京陷害。

一日,张康国入朝,一时无事,遂退趋殿庐,稍作歇息。殿庐里,张康国因口渴之故,喝了杯茶。不一会儿,张康国肚子里大痛起来,直痛得张康国狂叫不止。不出半个时辰,张康国呼声渐小,人已经仰天吐舌,哮喘不止。

殿庐执役的人,见此情状,慌了神,忙将张康国抬至侍漏院,甫经入室,张康国两眼大睁,呜呼哀哉,已大命告终。

张康国殿庐中暴亡的情况,随即报入宫中。

徽宗皇帝闻报,心里大大地吃了一惊。对张康国死因,徽宗皇帝满是狐疑,怀疑乃蔡京所为。然而,因没有确凿证据,徽宗皇帝一时不便流露出来,只好对张康国特别优待,算是了事。

张康国暴亡之事,让徽宗皇帝对蔡京更加猜忌,为限制打压蔡京及同党甚炽气焰,徽宗便提升郑居中代任张康国之职,执掌枢密院事。

郑居中入居枢密院后,怨恨蔡京知恩不报,未给自己帮忙,便更起劲地与蔡京作对,常常暗使一些谏官,弹劾蔡京。

朝中一些谏官,一来是职责所在,二来也嫉妒于蔡京的得势,痛恨蔡京的飞扬跋扈,既受郑居中之托,便接连不断地进本参奏,极尽蔡京骄横狂妄,飞扬跋扈,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之事,奏请罢免蔡京宰相职务。

只可惜,奏折雪片般飞向徽宗皇帝,却迟迟不见徽宗皇帝有所动静。

徽宗皇帝之所以没有准奏罢免蔡京宰相职务,乃是因为在徽宗皇帝心目中,蔡京有才华,有能力,人虽然专横霸道,党同伐异,但还是能办事的,特别是办一些大事、外事。

罢免蔡京之事,就无动静。郑居中见此,心中甚急,整日里琢磨着如何排挤掉蔡京,猛然间便想起了郭天信。郑居中心中大喜,忙备厚礼,连夜去访,私下里运作郭天信,嘱其暗中行事。

郭天信何许人也?

郭天信,字佑之,开封人,以技隶太史局,善阴阳,识天文。

话说徽宗皇帝还是端王时,有次退朝,恰遇郭天信。郭天信急趋至赵佶身边,四下里望望,神神秘秘地对赵佶说道:“端王,天机不可泄露,真君面前不敢隐瞒,下官有要事相告。”

赵佶见郭天信神神秘秘的样子,心里好奇,遂停住脚步,也悄声问郭天信道:“大师有何事要告诉本王?”

郭天信将嘴巴伸过去,对准赵佶耳朵。赵佶略有反感,然要听他相告的要事,遂也支着耳朵,没有躲避。

郭天信对着赵佶耳朵说道:“端王啊,不久的将来,您将执有天下。”

赵佶大惊,忙训斥郭天信不得胡说。

果然,没过多久,哲宗皇帝殁了,端王赵佶承继大位,成了宋徽宗。

成了徽宗皇帝的赵佶,想起前不久郭天信对他说的话,深感神奇,遂十分宠信郭天信,两人私交甚密。

郭天信收了郑居中厚礼,便照计行事,要将蔡京排挤出朝廷。

一日,郭天信入殿觐见徽宗,又神神道道地说道:“圣上,臣观天象,日中有黑子,此乃宰辅欺君之兆,当早早提防。”

前次郭天信神神道道说徽宗将执有天下,后来果然就执有天下了,徽宗因此十分地信任郭天信。

这次,郭天信又神神道道地言说日中有黑子,乃宰辅欺君之兆,徽宗皇帝自然也是深信不疑。

郭天信所谓的宰辅自然非蔡京莫属了。

次日,徽宗升殿,罢蔡京宰相,再次贬为太乙宫使,改封楚国公,只准其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

紧接着,连有大臣弹劾蔡京不轨不忠,罗列事项达数十项之多,徽宗皇帝因此再贬蔡京为太子少保,黜居杭州。

此乃蔡京第二次被罢相。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击童贯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云壁救难第一百九十章 药师投宋(4)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四十八章 马植探营 (2)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三十七章 完颜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师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一百八十三章 鸩杀宋江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较劲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拦路打劫 (2)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继位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见马植 (2)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三十三章 完颜函普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辽 (4)第二百三十八章 劝阻钦宗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六十一章 首战宁边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难解 (3)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亲 (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亲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鸩杀宋江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夺关(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清溪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五十八章 密谋反辽第一百七十三章 银芝归燕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节第一百九十章 药师投宋(4)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第一百八十四章 鸩杀宋江 (2)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计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禅位 (2)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章 叛贼下场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六十四章 太祖称帝 (2)第七十章 叛贼下场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一百〇一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一百七十〇章 酝酿出兵 (5)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复燕京 (17)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辽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为惊慌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禅位 (2)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一百三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二百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林幽谷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七十〇章 酝酿出兵 (5)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议事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击童贯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云壁救难第一百九十章 药师投宋(4)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四十八章 马植探营 (2)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三十七章 完颜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师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一百八十三章 鸩杀宋江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较劲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拦路打劫 (2)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继位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见马植 (2)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三十三章 完颜函普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辽 (4)第二百三十八章 劝阻钦宗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六十一章 首战宁边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难解 (3)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亲 (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亲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鸩杀宋江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夺关(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清溪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五十八章 密谋反辽第一百七十三章 银芝归燕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节第一百九十章 药师投宋(4)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第一百八十四章 鸩杀宋江 (2)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计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禅位 (2)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章 叛贼下场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六十四章 太祖称帝 (2)第七十章 叛贼下场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一百〇一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一百七十〇章 酝酿出兵 (5)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复燕京 (17)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辽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为惊慌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禅位 (2)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一百三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二百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林幽谷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七十〇章 酝酿出兵 (5)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