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闻老师、胡总会,是十多年前在省城的一次管理进修班上结识的。当年,我们算是各自企业要培养的中坚力量,被企业选送入省城管理深造,都很有点前程似锦、意气风发之状。三人来自同一座地市的同一个区,对管理的求知欲同样浓厚,加上臭味相投、同是国足队球迷。在那段进修班时光,恰逢韩日世界杯,我们共同见证了国足队的世界杯之旅。第一次打入世界杯的国足队没有取得进球,我们倒收获一份手足般的情谊。
从那以后,我们三人便常有往来,到后来可谓是志趣相投、相交甚欢;在各自的工作中虽没有大起、倒也没大落,日子也四平八稳,但对所谓管理的兴趣却都是痴心不改。闻老师的管理,偏重于个人层面的自我管理;胡总会的管理,偏重于财务角度的企业管理;我的管理,算说是传统国学式的管理了。虽有些不同,倒也相得益彰,能从中觅些相通与共性出来。
一年前某一假日,我们聚在一起,边闲扯,家长里短、天南海北,不知不觉又扯上了管理。我无意中起了个提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在企业里都属于鸡肋式的边缘人士、很快将是退居二线。何不我们早点另起炉灶,自己做个小实体来管理管理,一来免得终日“纸上谈兵”,二来是觉得有点经验浪费了实在可惜。他们也有些心动,但做什么好呢?我鼓动说,我们手中也有优势资源:对管理有不熄的兴趣、与多年的经验。于是乎,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搞个为管理服务的咨询事务所试试。
要开事务所,需要有场地,得要投入资金。而中年人创业最担心的是亏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要是弄得家庭不和,那更是得不偿失了。我说出了我的担心,并对他们说:依据有个叫墨菲的外国佬说法,越是担心什么,越可能发生什么。
闻老师支持说,过于担心会限制思维力、限制考虑问题的眼界的,办事务所之前是先得想办法消除这个担心,尤其在当今做事都需要点创新的情形下。
主要投入是租场地。如何在场地上节省投入呢?这事难不倒我们的胡总会,他拿出他所谓的资产其它用途法:企业投入资产,如果能先想好其它用途,比如说能兼用、能它用、能转让、能转移到其它项目,或是花钱赚经验式的另有所图,或是更高格局等等,那就有机会得到成本分摊,甚至如果能有多种用途就能多次分摊。这样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所谓亏损的可能。
我们便在城效结合、靠近公园、又离地铁站不远的地方,租下三间小面积商住两用房,与业主方签订了多年承租协议:既可作我们事务所办公场地,又可用于转租,当然我们也可小住。
将来既使事务所办不成功、场地也转让不出去,那我们就自用了。节假日三五知己,城效生活,公园里跑跑步、聊聊天,呼吸下清新空气,岂不也是人生幸事。事情还没有开局,竟有了如此美好结局,让我不禁开始向往起“亏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