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洪大炮来了

石达开忙着跟湘军在湖南宝庆决战时,洪秀全很短视,没有给予石达开部任何的支援,陈玉成和李秀成等太平天国主将,也眼睁睁看着石达开部单挑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湘军主力,没有任何援助动作,结局就是石达开部惨败,不得不逃到广西的深山老林,要不是曾纪泽在全州放他一马,石达开部就提前被剿灭了。

宝庆这一战的军事胜利,为曾国藩回头率领湘勇包围安庆,拿下安徽消除了后患,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洪秀全在1859年的很长时间,都在忙于给从香港来投奔自己的族弟洪仁玕封王,无暇给予石达开部任何的配合,太平军的武将们,如陈玉成和李秀成,也都意志消沉,没心思打仗,让部下起哄要求洪秀全封王。

洪仁玕,字谦益,号吉甫,是洪秀全的族弟,他的形象,先前留着山羊胡,穿着长袍,一副很有文化的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一直给人以“先进中国人”的印象,毕竟他到过香港,喝过洋墨水,“外来和尚会念经”,不,他是基督徒,懂得真的圣经,然而他是以政治身分留名青史,他写过一本《资政新篇》。

但实际上,和晚清许多人物一样,洪仁玕是个具有两面性的投机角色。或者说,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洪大炮”,说得很先进,做得很落后。也就是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只说不做的人,在重视立言传统的中国,往往也能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色和传统。

从洪仁玕的身世来看,他虽说是洪秀全族弟,但两人血缘关系其实比较疏远,不过恰巧两人同宗、同村,而且都是教书先生兼屡次科举落榜者,两人的关系和感情是不错的。

洪仁玕比洪秀全小九岁,都是广东花县人,在村子里就惟洪秀全马首是瞻。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得怪病后自称受上帝启示,要清除邪教,拯救世人,传播天主教,洪仁玕就是最初3个教徒之一,另两个是李敬芳和冯云山。

不过洪仁玕只是信上帝最早的老同志,而不是“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元老,这是陈玉成、李秀成等人不服洪仁玕的主要原因,他们觉得洪仁玕就是一个投机份子。

最初的洪秀全不想造反,造反是株杀九族的大罪,他不敢,他只想一心传教,最早的教徒李敬芳,在读到新的《圣经》后还怀疑洪秀全把教义弄错了,后来他的孙子重新在基督教巴色会受洗,成为一名真正的传教士。洪仁玕起初自然也没有任何造反的意思,他陪着族兄洪秀全写了几首赞颂上帝的诗,因此弄得私塾的学生人数大减,还被自家哥哥拿棍子狠狠揍了一顿,遍体鳞伤。

“老弟,我们去广西干大事业!”洪秀全跟冯云山去广西的贫困山区传教,邀请洪仁玕。

“母亲年迈,我不便去。”洪仁玕不愿意去,推辞道。

1847年洪秀全回乡,再次拉洪仁玕一起去香港,跟美国人罗孝全学习基督教,他觉得很好,不顾母亲又老了三岁,兴冲冲地跟了洪秀全去香港,还差点当上传教士。

洪秀全起义前的1850年,特意派人回村子接家属,包括他的母亲、哥哥、儿子,村子里一些洪姓成员都跟洪秀全去了广西,但洪仁玕还是没有去。

洪仁玕不乐意去贫瘠的广西山区,却很愿意去发展中的香港,不仅如此,就在起义爆发的1850年,他居然跑去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结果,落榜后情绪低落,觉得脸上无光,就躲到清远县教书去了。

1850年冬天,洪秀全、冯云山率拜上帝会起义的消息传到广东花县,洪、冯家族的人都非常紧张,他们深知,作为“逆属”,等待他们的将是株连九族的命运。这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家族不仅是简单的血缘关系,还有社会法律的属性,因为一人犯罪,很可能连累整个家族,所以中国传统大家族都有严厉的家法,家法伺候族内的不肖子孙,是维系整个家族生存的必要。

横竖是死,一些洪、冯族人便奔赴广西,投奔洪秀全,一起造反,拿命赌明天。这一次,洪仁玕也在其间,但当他们兴冲冲抵达广西浔州府境内,却得知太平军已经走了,他们只得匆匆返回家乡。幸好当时消息传得很慢,当地官府并没有立即知道洪秀全就是花县这位洪先生。

1852年初,洪秀全已经在广西永安州驻扎,派一位特使来搬去洪、冯家族,没想到这位使者,脑子发热,对“天父主张、天兄担当”真的信了,居然认为有天父洪秀全在,凭着洪、冯两族几百人,外加上帝、耶稣之力,就能在广东打出一片天地来,可以先立下一大功。在他的鼓动下,洪冯族人在谷岭马上举事,参加的有200多人。

这200多人拿着锄头拿着竹竿就开始造反了,结果几乎立即被当地团练杀得干干净净,出师未捷身先死,本人似乎并未参加起事的洪仁玕不得不仓皇逃跑,在基督徒的掩护下跑到香港,投奔了瑞典传教士韩山文。

躲到香港的洪仁玕,口述了一篇《洪秀全来历》,后来又提供素材,让韩山文写出一本英文版的《太平天国起义记》,那时候消息真是闭塞,世人连洪秀全是不是真有其人、是不是真的姓洪都莫衷一是,这些努力,一度让太平天国赢得西方社会的广泛同情,因为基督教堂遍布世界,教徒们都是兄弟姐妹。

洪仁玕曲解了拜上帝会,将之描绘成中国的正统基督教,当有去过天京的外国传教士回来声称,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异端邪说”时,他便竭力为洪秀全辩解,这一点他确实为太平天国立了不少苦劳。

1854年,太平军已定都天京,国力蒸蒸日上,洪仁玕欣喜异常,决定前往投奔。

这年阴历三月,他拿着韩山文给他的钱,搭上了去上海的轮船,打算取道“小刀会”控制下的上海去天京。谁知道小刀会的人,根本不相信他跟天王洪秀全的关系,人家洪秀全飞黄腾达了,早把兄弟姐妹接到南京去了,于是把他晾了几个月。

花光银子的洪大炮只好跑回香港,在英国教会“伦敦会”当了传教士,并跟着英国人理雅各、詹马士学习西方历法。

从上海归来后,他为太平天国宣传的声音反倒小了,这可能因为当时列强传教士早已和太平天国的人接触,知道洪秀全的上帝跟他们的上帝并非一码事,对洪仁玕云山雾罩的说辞,也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兴趣。

洪仁玕一心想去天京,但是他没有钱。他希望两位英国老师赞助,但理雅各反对。

“我去天京,可以改正洪秀全教义的错误,使之回归正统基督教,到时候,天国的中国人都真信上帝!”洪仁玕声称。

“No,你到了天京,不但不能改造洪秀全,自己还会被洪秀全改造。”理雅各不信,他任职伦敦会负责人期间,一直不许洪仁玕出走,回伦敦“出差”前还反复叮嘱詹马士“看牢洪仁玕”。

但詹马士对洪仁玕的说辞似乎比较动心,毕竟真正的基督徒都有救世情结,他不但借给洪仁玕一笔不菲的盘缠,还答应照料他的妻子、儿子。

就这样,1858年,洪仁玕风雨兼程,再次风尘仆仆踏上了赶赴天京的旅途。

这一次,他走的是陆路,一路走来也颇多蹊跷。他大约是这年阴历六、七月动身的,从南雄过梅岭进入江西,经过赣州、吉安到达饶州境内,却投进了清朝副将蔡康业的营盘,那年八月,已经被洪秀全任命为太平军主将杨辅清率部进攻蔡康业,大破之,洪仁玕居然跟着蔡康业的大军败退,连行李都丢了不少。

靠着老乡的关系,洪仁玕和蔡康业部一个军官合伙往湖北采购,再去天京走私,显然,这是他设法混进太平天国控制区的计策。他在教会学了医术,和那个军官动身去湖北龙平采购,半路上在黄梅医治了县令覃汉元侄子的头风病症,并得到许多方便,顺利完成采购,畅通无阻地东下安徽。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帮助过洪仁玕,还差点推荐他作师爷的知县,却是曾国藩授权主编的太平军情报汇总《贼情汇纂》的主要采访对象,更是从广西一路追杀太平军到湖北的团练首领。

到了安徽辰塘河地界,他发现当地有一支太平军驻扎,就甩开同伴,跑去自报家门,口若悬河,信誓旦旦,没见过世面的守将黄玉成不敢怠慢,赶紧派兵把这位“天王的弟弟”护送到天京,他到达的那一天,是1859年三月十三日,从此以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摇身一变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物。

“哥哥,我想死你了!在香港,无时无刻不想着天国,为天国积极宣传!”洪大炮毕竟私塾老师出身,嘴上功夫一流,一见面他就泪流满面,匍匐在在金龙殿下痛哭流涕,对洪秀全表达忠心,对太平天国一顿猛吹。

洪秀全这才想起有这么一个族弟,他在香港做了什么,洪秀全其实并不关心,重要的是洪秀全对朝政还是没有兴趣,他一心想着在金龙殿和妃嫔们过着酒池肉林的快乐生活。

这时的洪秀全也特别需要洪大炮这样的理论家,洪秀全的脑子并不糊涂,他是清醒的,天京内讧之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的权威都是一损俱损的,建筑在一种庞大的欺骗和谎言体制上的天国就已经摇摇欲坠,需要新的指导思想。

而一个人的阅历,决定了眼界;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见识!

在太平天国的人物中,洪仁玕的见识、学识都有过人之处,至少比广西那些土包子出身的农民将领要高明,多年在香港的游历、漂泊,也让他获得迥异于普通中国人的洞察力,看到了报纸,轮船等的先进东西,他后来的《资政新篇》得到很高评价,甚至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都惊呼“此文颇有见识,于夷情为谙熟,以此量之,似贼中不为无人也”。

这部书分法法类、用人查失类、风风类、刑刑类四编,强调“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应因时制宜,审势而行,“法西洋之善法”,不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设备,还应系统学习其法规、制度,“变风气法度”,与“西人并雄”,平等发展外交;他主张兴办新型教育,培养人才;主张废除避讳等不合时宜的旧体制;主张“慎杀”、善待轻罪,依靠法治治国等。这些构想不仅超越了魏源的《海国图志》,甚至连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主张借鉴西方制度的洋务派也自叹不如,如能实现,的确是一桩幸事。

然而这本书,虽然得到洪秀全赏识,被洪秀全拿去亲笔批注,允许推广,但除了增加几个新潮官衔,几乎没有任何推进的迹象,洪秀全只是需要新的理论维持他骄奢淫逸的生活。

靠着天王洪秀全的“一见钟情”,不久,洪仁玕就被封为干天福,属于六等爵的第三等,几天后升干天义,也就是六等爵第一等,然后护京主将,和陈玉成、李秀成同级了。

四月初一,洪秀全封洪大炮为开朝精忠军师、钦命文衡正总裁、干王福千岁,总理朝正。除了已经出走的石达开,他是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王爵、唯一的军师,被明确为“同南”,也就是说,地位同南王。翼王石达开如果回来,都只能是他的下级。

洪秀全对洪大炮这样火箭提拔,还举贤不避亲,陈玉成和李秀成那些在沙场上卖命的武将不服是不奇怪的。洪仁玕以张良、姜太公自比,更是让他们很不爽,你姓洪的留个山羊胡就说别人都没文化,动动嘴皮子就封王,这他娘的对出生入死的将士不公平!于是,他们消极怠工,上演了一出要求封王的闹剧。

天王洪秀全没有办法,只得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他的堂弟李世贤也被封为侍王,天国上下大大小小封了上千个侯爵,这才勉强稳住了军心民心,不过这样也就让太平天国的王侯爵位不值钱了。

就这样,洪大炮在太平天国开始了得罪人的各种不切实际的改革和折腾,一步步把天国带向了坟墓!

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50章 新大汉国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29章 拿下苏州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6章 血战武昌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91章 毒气战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93章 祸起萧墙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1章 安庆城破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71章 慈安干预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183章 德海军的密码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72章 自将则败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32章 石达开的愤怒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14章 反清时机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61章 容宏归来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64章 孤军深入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72章 自将则败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70章 石达开受挫(3)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72章 自将则败第61章 用人之道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5章 肃顺揽权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8章 荡平海盗第80章 决战宝庆第6章 血战武昌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6章 血战武昌第5章 大决战(1)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05年光绪夺权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63章 齐人之福第86章 搞定朝鲜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
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50章 新大汉国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29章 拿下苏州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6章 血战武昌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91章 毒气战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93章 祸起萧墙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1章 安庆城破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71章 慈安干预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183章 德海军的密码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72章 自将则败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32章 石达开的愤怒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14章 反清时机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61章 容宏归来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64章 孤军深入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72章 自将则败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70章 石达开受挫(3)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72章 自将则败第61章 用人之道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5章 肃顺揽权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8章 荡平海盗第80章 决战宝庆第6章 血战武昌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6章 血战武昌第5章 大决战(1)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05年光绪夺权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63章 齐人之福第86章 搞定朝鲜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