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

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

看到年纪轻轻的费祎看在大堂中口若悬河的样子,孙权的脸色已经变得不好看。

他本来想着是明面上既然抵抗不过刘备,那不如用些手段让身为刘备使者的邓芝当众出丑,这样也能打击刘备建立的大汉的威望。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布下的局竟然却被这名叫做费祎的年轻人所破坏。

孙权见诸位江东大臣已经无法用言语难倒费祎,所以他就想通过眼色叫停诸位大臣的举动。

但是在他还未使出眼色之时,江东的大儒张温这时与费祎已经开始对辨起“吴”一字。

今汉以来拆解文字,已经渐渐成为文人之间体现才智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只见费祎问张温道:“慧恕所言“吴”一字甚佳,请问何解?”

正要使出眼色的孙权听到费祎问张温这句话时,他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因为江东大多为先秦吴国旧地,所以世人称呼江东时常以“吴”代称,数十年以来,吴几乎成为了江东孙氏的代称。

所以这时孙权也很好奇,对于代表着自己的“吴”一字,张温会如何解释。

目前在堂中,因为费祎的疑问,不仅孙权将期待的目光看向张温,就是一众江东大臣都期待的看向张温。

身为孙氏之臣的他们,不都是吴臣吗?

吴这个字对于他们所代表着的意义,也是十分大的。

面对着所有人注视的目光,张温傲然一笑缓缓答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霸王之都。”

当张温的这个拆解说出来后,大堂中瞬间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喝彩之声。

这热烈的喝彩之声都是从江东的臣子口中发出,就连孙权在听完张温的拆解后,脸上也浮现激动之色。

不能怪江东众人反应太大,实在是张温将吴字拆解的太好了。

特别是那最后一句“霸王之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不就是从吴地起兵的吗?

张温如此拆解“吴”字,因为项羽的威名加持,所以让每位江东大臣都对“吴”字瞬间充满自豪感。

在自豪之后,大堂中的众人都将目光注视在费祎身上。

众人的目光中除了江东大臣的之外,还有着己方使团人员的。

他们都想看看费祎如何应对张温的拆解。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费祎知道他这时候不能有所退缩,他必须亦拆解一字反击张温。

因为他现在代表着刘备。

一旦他今日不能反击张温,等今日宴会上张温的话语传出去了,那么无疑会对刘备刚刚建立的大汉,造成一种威望上的打击。

因为大汉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很高,身为大汉使者的他,怎么能被一个小小江东之地的士人所难住呢?

但是要想拆解一字反击张温,他选择的那个字不能是汉。

若是将汉与吴放在同等地位上对比,无疑是在损伤汉一字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拔高了吴这个字的地位。

在不能选择汉的情况下,费祎所选出的字还要能起到直接打击一众吴人的气焰得效果。

因为有着种种限制,若是往常费祎可能一时之间想不出来,但是现在费祎几乎是瞬息之间就在脑海中想出了一个字。

有着他在,费祎心中有着十足的信心。

只是在拆解那个字之前,费祎还需拿出一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费祎并没有马上回应张温,他转身看向了邓芝。

邓芝现在虽然已然有着醉意,但醉意只是让他的应变能力下降,还不至于让他无法思考。

邓芝看到费祎的眼神之后,他思考之下明白了费祎的用意。

刚才费祎挺身而出,辩论江东群臣的行为他看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这时的邓芝对费祎的才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邓芝便让己方的一名使臣起身走出堂外。

费祎与邓芝的这个举动,让堂中的孙权及江东众臣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难道是费祎知难而退,想寻找外援了?

但是还没等诸人疑惑多久,方才离去的那名使臣在回到堂外时,手中已然端着一个木盒。

那个木盒并不大,但是当那名使臣端着它出现的时候,堂内的人都意识到那个木盒中装着的肯定不是寻常物品。

否则不足以解释方才费祎与邓芝怪异的举动。

因为不知道木盒中装着的是什么,所以那名使者在堂外时被孙权的侍卫所阻拦。

孙权的侍卫要当众检查木盒中的物品。

对于这一幕,邓芝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他示意那名端着木盒的使臣,任由孙权的侍卫检查。

在邓芝的眼神示意之下,孙权的侍卫在没有阻拦之下打开了木盒。

只是当孙权的侍卫打开木盒看到里面的物品之后,他的眼神有着动容。

木盒里面装着的,赫然是一颗经过香灰处理的人头。

因为见过不少死人,再加上不知道这颗人头是谁的,所以这名侍卫的反应并不大。

他只是转身将他看到的一幕,如实禀告给堂内的孙权。

当大堂中的各位江东大臣知道木盒中装着的是一颗人头之后,他们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费祎及邓芝。

唯有孙权看到这一幕后,想起吕蒙的他脸上浮现一丝阴郁。

刘备是送人头送上瘾了?

这次又是谁的?

因为使臣在堂外,且首级隐在木盒之中,所以那些认识曹仁的人,并不知道木盒中首级是曹仁的。

见众人将疑惑的目光投来,在邓芝的眼神鼓励下,费祎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让手捧曹仁人头的使臣进来,然后他手指着曹仁人头言道:

“先前曹仁亲率五万大军为本朝冠军侯所破,数万魏军全军覆没,曹仁更是自刎于汉江旁。”

“此木盒中所装之头颅正是曹仁也。”

当费祎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大堂中江东诸臣的脸色已经十分不豫。

而当费祎说木盒中所装的头颅是曹仁的之后,大堂中江东诸臣更是纷纷大惊失色。

那些见过曹仁的吴将更是下意识地纷纷站起身。

这时那名使臣也已经端着木盒来到大堂正中,所以那些站起来的吴将,可以清晰无误地看到木盒中的首级真是曹仁的。

他们难以掩盖心中的惊诧,失神之下纷纷又踉跄着身体落座在坐席上。

就连孙权也下意识的站起身,将目光朝着木盒中注视而去。

大堂中的人大多都已经知道西城一战,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当费祎将曹仁的人头亲自送到他们面前时,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亲眼看到往日率军着魏军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曹魏第一大将曹仁,现在只剩下一个满是血污的头颅悲屈地躺在木盒中,这一幕所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站起身来的孙权的脸上满布疑惧之色。

大堂中江东诸人的脸色,都清晰的被费祎所捕捉到。

正所谓趁热打铁,现在费祎开始了他的反击,费祎看向张温问道:

“慧恕可知旸字一字云何?”

费祎用精光熠熠的目光看向对面的张温。

在有着曹仁人头的震慑下,这时费祎提起将曹仁人头砍下来的糜旸的名字,别说张温无法回答费祎了,在场的江东诸臣都在躲闪着费祎的目光。

见诸位江东大臣纷纷躲闪他的目光,费祎便自顾自的开始拆解起旸一字。

“无日者广,有日者旸,义武奋威,虽强必戮!”

当费祎掷地有声的说出这句话后,他身后的十几位使臣爆发出一阵,比方才数十位江东大臣更为热烈的喝彩声。

现在大汉冠军侯糜旸,就是他们的骄傲!

而当十数位使臣的喝彩声覆盖整座大堂的时候,在场的所有江东人士,上至孙权,下至侍从,他们在听到费祎的那句话时,脸上都不可抑制的流露出畏惧之色。

公安一战,造就了糜旸在江东莫大的威名。

再加上糜旸又在汉水围杀曹魏第一名将曹仁,并且曹仁的人头如今就在现场,所以费祎的那句话所带来的的威慑力是很强的。

乱世之中,一切用战绩说话。

目前来说,虽强必戮可不就是糜旸的真实写照吗?

在畏惧之下,堂中的江东大臣都将自己的目光从曹仁的首级上移开。

看到曹仁首级的他们,就觉得糜旸好似如今就手持利剑站在大堂中盯着他们一般。

在这样的心态下,张温方才那句夸耀吴的话语,就像是一个笑话一般。

霸王之都又如何,当初汉太祖刘邦不就是在韩信的辅助下,踏着霸王的尸体建立大汉的吗?

而身为江东之主的孙权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论对糜旸的畏惧,他只会比别人多,不会比别人少。

孙权失色无神地缓缓坐了下来。

古有圣君枭首传檄四方,为的便是震慑有不臣之心的人。

现在刘备移仁首入建业,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孙权虽然在刘备的震慑之下有着失态,但是能屈能伸的他,还是很快就强制自己从失神中反应过来。

他先命人从那名使臣手中接过装着曹仁首级的木盒,这是刘备给他的礼物,他不接也得接。

随后孙权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对着费祎道:“本朝有冠军侯,可谓是大汉社稷之幸呀。”

孙权虽然脸带笑意说出这句话,但从他的话语中听不出任何喜意。

是大汉社稷的幸运,却是他的不幸。

这时候孙权已经失去耍伎俩的心思,孙权请费祎入座,而后他看向邓芝问道:

“冠军侯在西城可好?”

在之前的情报之中,孙权已经知道刘备对糜旸的封赏,他问邓芝这句话,其实有着其他的用意。

邓芝在这时因为费祎的豪言,酒已经醒了不少,所以面对孙权的询问,他已经可以正常回答。

邓芝拱手对着孙权言道:“冠军侯一切安好。”

听着邓芝的回答,孙权脸上流露出真正的笑意。

糜旸在西城待得好就好,待得好就不会离开,不离开自然就没有可能来荆州。

只要糜旸不来荆州,他还是开心的。

随后孙权像是突然想起一事,他对着邓芝言道:“汉中太守魏延,素无大功而为汉中都督,彼桀骜不驯,牧竖小人也。

天子或观魏延有些许才能而拔擢之,但现在天子既已任冠军侯为益北都督,魏延心胸狭窄,恐会不忿此举。

若届时上下不合,则益北乱起矣。待使者返回成都之后,还请将此事上奏天子,请天子多加防范。”

听到孙权这么说,邓芝与费祎眉头齐齐一皱。

他们见孙权的脸色诚恳,似乎不是在使离间之计,又想到魏延往日的风评,所以他们的心中也开始担忧起来。

其实孙权之所以会说这番话,乃是有着两层考虑。

第一层便是目前江东元气未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与刘备名为君臣,实为联盟的关系短时间内还是牢固的。

孙权还需要刘备顶在前方吸引曹魏的大部分兵力,以此来给他发育的时间。

所以他说这番话,是真的是在提醒邓芝。

还有着一层考虑便是,他是真的希望魏延不要给糜旸添乱,让糜旸好好地待在益北。

只是邓芝虽然心中因为孙权的话而引起担忧,但是他还是说道:“魏延或许会有所不忿,然不忿乃私念也。魏延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

如今天下分崩,正是扫除强贼,混一四海之时。

正所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有才之人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

听完邓芝的解释后,孙权也不作其他言语,默默地开始饮酒起来。

希望如此吧。

当邓芝到达建业不久后,在武当县中,身为天子使者的董允亦刚刚宣读完对糜旸的封赏。

在知道天子使者董允到来后,糜旸是带领着目前在武当县中的一众将领,一同迎接着董允的到来的。

当诸将得知糜旸被刘备拜为左将军、封冠军侯,并赐假节都督益北诸军事的权力之后,他们脸上的雀跃之色比糜旸脸上的还高出许多。

只要不是傻子,谁都能听得出刘备此番对糜旸的封赏有多丰厚。

并且体现了他对糜旸的器重与宠爱有多深。

攀龙附凤,人之常理。

糜旸攀附刘备取得更高的功业,作为糜旸属下的他们,不也是在攀附糜旸想得到更好的未来吗?

随着糜旸地位的一步步提高,他们的未来也会是一片光明。

况且在诸将心中,他们觉得糜旸取得如今的这番封赏,实在是实至名归。

只是虽然糜旸没有诸将那么兴奋,但是他的脸上也是浮现着喜色。

糜旸从董允手中接过封赏诏书后,因为是老熟人了,所以糜旸想请董允在武当城中多待一段时日。

面对着糜旸的这个邀请,董允不置可否,他只是将糜旸请到一边说了一番话:

“我在南郑城中封赏魏延时,发现他脸上颇有不快之色,这一点还请左将军多加注意。”

在听完董允的话后,糜旸的脸上流露出一些沉重之色。

本来是想三章的,但是人有点不舒服,今天就先两章吧。

因为身边有同事羊了,所以最近一直在自我隔离中,这两天核酸倒是正常,但就是人有点不舒服,所以昨晚晚睡。

这两天先两章吧,特殊时期抵抗力最重要,不能因为熬夜导致抵抗力下降,那就悲催了。

不好意思呀,各位可爱的读者。

(本章完)

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七百七十章 蒋济良谋 当斩则斩第六百七十七章 莅临京口 孙权反击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0章 蛮王沙摩柯(求追读,求月票)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366章 何为冠军 虎吞敌人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428章 武帝之望 汉军染瘴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质问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622章 汉帝惊叹 掘其根本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请假一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588章 连破七寨 天大笑话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635章 悬尸城门 以力劝降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厕中 反迹无疑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没江南 天不助吴第7章 慑服徐详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33章 谁敢杀我?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复国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预感第456章 不顾一切 速援阳平第609章 弃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27章 要不弑父了吧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旸枷锁 避实击虚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复国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128章 季汉双壁 春天将至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16章 幼时情谊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456章 不顾一切 速援阳平第六百七十七章 莅临京口 孙权反击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
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七百七十章 蒋济良谋 当斩则斩第六百七十七章 莅临京口 孙权反击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0章 蛮王沙摩柯(求追读,求月票)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366章 何为冠军 虎吞敌人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428章 武帝之望 汉军染瘴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质问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622章 汉帝惊叹 掘其根本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请假一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588章 连破七寨 天大笑话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635章 悬尸城门 以力劝降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厕中 反迹无疑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没江南 天不助吴第7章 慑服徐详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33章 谁敢杀我?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复国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预感第456章 不顾一切 速援阳平第609章 弃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27章 要不弑父了吧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旸枷锁 避实击虚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复国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128章 季汉双壁 春天将至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16章 幼时情谊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456章 不顾一切 速援阳平第六百七十七章 莅临京口 孙权反击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