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

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

在离樊城不远的一处大营中,驻扎着魏平寇将军徐晃所统率的万五兵马。

而此刻就在徐晃的中军大帐内,正爆发着一场争论。

只见在中军大帐内,徐晃的副将徐商正在和同为魏将的朱盖,争论着该不该出兵一件事。

徐商作为徐晃的副将,当然是支持徐晃出兵的决定的,但朱盖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吾部皆为新兵,不堪习练。”

“关羽强横,守营我军尚有自保之力,如野战,盖窃为将军忧之。”

朱盖反对的理由是,目前徐晃麾下大多是新征兆入伍的新兵,对于操练一事都还不算熟练,

更何况要与士气高昂的,身经百战的关羽大军野战。

朱盖顾忌着徐晃的颜面,还有着一句话没说出来,

那就是要以于禁为戒。

说白了,朱盖就是畏战了。

但其实目前帐内有不少将校与朱盖一般,心中畏战。

实在是今年关羽太猛了,人的名,树的影。

坐在帐中上首的是一位面容威严,身姿端正的虎将,这人便是徐晃。

徐晃与关羽年岁相仿,但他的相貌看起来要比关羽苍老许多,

威严端正的姿态并不能掩盖他这种老态,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种老态,是这段时间以来,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太大了。

徐晃目光灼灼的看着振振有词的朱盖,他心知肚明,朱盖之所以会不支持出兵,无非就是畏敌而已。

见手下将校未战先怯,徐晃心中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虽说他被曹操任命为这万五兵马的主将,但不同于于禁,他并没有被曹操授节,

除了自己的本部兵马之外,这万五精兵还有十二营兵马,

而这十二营兵马,本就是曹操临时从各地抽调而来,平时之间互不统属。

没有假节之权的徐晃,根本就没办法对这万五精兵做到如指臂使,

就拿这朱盖来说,今日敢在帐中有所异议,无非是仗着自己乃是谯沛人士,且背后有着夏侯惇撑腰罢了。

但无论朱盖及旁人有多么抗拒出兵,这兵,他徐晃是出定了。

见徐商与朱盖二人还在争论,徐晃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而后他语气威严地说道,

“出兵之事,吾已上报魏王,势在必行。”

“若有人敢再质疑此事,吾必军法处事。”

徐晃虽没有假节之权,但他一生征战为曹操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他的地位不是如今在帐中的人可以比拟的,

因此当徐晃当机立断做了决定后,随着他身上气势的展开,

朱盖也只能默默闭上了嘴。

不管他背后有谁,公然反对主将的命令,这都是朱盖所不敢的。

徐晃身为主将,军令一下,就算帐中有人心中不满,也只能默默领命。

而这时坐在徐晃下首的一位中年文士开口言道,

“当日,徐将军率本部兵马抵达阳陵坡,麾下之众不足五千。”

“那时帐内的诸位将校还未率军来到。

但尽管如此,诸位将校还是或派遣使者,或急速行军来到阳陵坡,催促徐将军出兵解樊城之围。”

“今日,北方援军皆已到达,诸位将校怎么又持重处事来了?”

这位中年文士以上话语一出口,帐内方才不同意出兵的朱盖等人,脸上都浮现了羞愧之色。

这位中年文士乃是时任议郎,丞相护军的赵俨。

赵俨字伯然,早年是颍川四大名士之一,

他可以担任丞相护军一职,这足以证明他是曹操的亲信心腹。

而赵俨所说的话,也是确有其事,

当初帐内这些人叫嚣着要出兵之时,这件事甚至传到曹操耳朵里,

弄得曹操赶紧派人来警告徐晃,要等兵齐了再出兵。

而朱盖这些将校,之所以会有前后不一的表现,其心可诛。

曹仁是魏国宗亲第一大将,与曹操感情深厚,他要是战死了,

不仅徐晃,他们这些奉命来支援的将校,下场也肯定凄惨。

所以朱盖等将校特意在徐晃兵力不足不可能出兵时,一直叫嚣着要出兵,为的就是表明一个态度,

就算最后曹仁战死曹操追究起来,朱盖等人也可自辩,

将一切责任推到徐晃身上。

但口号终究是口号,等到真正要出兵了,他们又开始害怕起来。

赵俨不齿这些人,所以用暗讽的语气,间接拆穿了这些人的真面目,

而在被赵俨拆穿之后,

朱盖等人也只敢羞愧,不敢反驳。

见朱盖等人脸有羞愧之色,赵俨接着说道,

“徐将军出兵一事已经与我商量过,吾亦赞同。

若接下来有人敢阳奉阴违,我必上奏魏王,将其明正典刑。”

护军就是监军,

赵俨在魏国以清正刚直著称,

帐内诸人都知道他说的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赵俨其实就是曹操派到徐晃身边的眼睛,

而在赵俨的背书与力挺下,

朱盖等将也只能收起心中的小心思,再也不敢对徐晃的出兵之议有何置喙。

见暂时统一了全军的想法,徐晃趁热打铁,

他下令道,“彼等可回各部军营,约束各自部下,严阵以待,等本将出兵号令。”

徐晃命令一出,帐内诸将齐齐领命。

在帐内诸将领命而去后,

赵俨问徐晃道,

“公明,此战你有几成把握?”

徐晃见赵俨这么问,

他坦然道,

“若云长中计,七成。”

见徐晃似乎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赵俨复问道,

“若关云长不中计呢?”

面对赵俨的这个疑问,

徐晃沉吟不语,

不中计就代表着关羽识破他的计谋了,

在沉吟良久后,

徐晃故作轻松地笑道,

“刘备有关张赵糜简孙六大效死忠臣,

魏王麾下,又岂能没有徐公明一位效死之臣呢?”

面对自己的那位好友兼对手,徐晃一直不曾掉以轻心。

听到徐晃这么说,赵俨发出一声叹息。

但徐晃紧接着说道,

“护军也无须太过担忧,依我对云长的了解,云长十有八九会中我的计策。”

“除非他有高人相助。”

论在曹魏当中,谁最了解关羽,那无疑就是徐晃了。

关羽是帅才,他用兵崇尚王道,因此他对一些诡道考虑的不会太深。

不是他不懂,是他根本不屑为之。

例如当初水淹七军时,曾有人建议关羽进一步毁坏堤坝,则攻下樊城易如反掌。

但关羽考虑到汉水两岸的百姓存亡,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

这样崇尚王道的人,又怎么会提防好友对其使诈呢?

徐晃起身来到营外,从他的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包围着樊城的重重屏障,

他望着那仿佛触手可及的樊城,

说道,

“樊城可失,征南不可有事。”

“云长你这次,真是抛的一个好饵呀。”

不日,徐晃的大营中传出了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王甫探得报给了关羽。

关羽在收到王甫呈上的消息后,他问道:

“你是说,公明扬言要进攻吾所在?”

关羽为了包围樊城,他不仅在樊城外建立了十重鹿角,还在樊城外的南北两方建立了两处大营。

位于北方的,主要负责抵御曹操援兵的大营名“围头”,就是如今关羽所在。

而位于南方的的那处大营名“四冢”,其中的兵马主要负责攻打樊城。

王甫在徐晃营中的探子探得,徐晃将不日攻打围头,意欲与关羽直面碰撞。

王甫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马来告知了关羽,并且他建议道,

“将军,营中只有数千兵力,而徐晃手下当有两万左右兵马,

属下认为应立即传令四冢营中的廖校尉,令其拨调大军来援。”

若是在往时,关羽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当即采纳王甫的建议。

但这时他的脑海中却回想起了,一位年轻人走之前的忠告,

“将军当严防徐公明声东击西。”

关羽精通兵法,他将当日营中糜旸的分析又细细的思考了一遍,

随后他眼中精光一闪,

他对王甫说道,

“伱速传令元俭,令其这几日务必加强营中防守。

若无吾之命令,不可轻易出战。”

王甫听完关羽的命令后一愣,

这是什么操作。

他正要劝谏,却见关羽主意已定,

他对王甫说道,

“去吧,勿问。”

王甫见关羽态度之坚决,他也只能领命退下,

而在王甫退下后,关羽端起蜡烛,来到帐中的一处舆图前细细观看起来,

关羽身影闪动,手中的烛火跟着他的动作,在巨大的舆图上左右滑动,

光线最后定格于一处,

啪的一声,关羽的右拳重重的敲在那处,

他口中自信的说道,

“五子良将,已被我擒了一个,

那再多一个又何妨。”

就在关羽得到消息的第三日,徐晃终于下达了出兵的命令。

(本章完)

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断兵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634章 宛若游龙 惊为天人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4章 父子对质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52章 魂断郁陵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619章 汉军冲锋 奋死一搏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1章 江陵城中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番外:亡国之恨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240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489章 曹真咆哮 刘晔黯然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2章 当为班超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16章 幼时情谊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第499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第8章 关羽之忧第172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124章 孙权之怒 猛虎抬头(4000字!求追读第147章 高台受赏 升阶封拜(5000字)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366章 何为冠军 虎吞敌人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549章 局势突变 以势破敌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424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41章 第三条路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320章 良臣群起 太守人选第444章 英雄气短 郭淮到来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厌诈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
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断兵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634章 宛若游龙 惊为天人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4章 父子对质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52章 魂断郁陵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619章 汉军冲锋 奋死一搏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1章 江陵城中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番外:亡国之恨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240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489章 曹真咆哮 刘晔黯然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2章 当为班超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16章 幼时情谊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第499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第8章 关羽之忧第172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124章 孙权之怒 猛虎抬头(4000字!求追读第147章 高台受赏 升阶封拜(5000字)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366章 何为冠军 虎吞敌人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549章 局势突变 以势破敌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424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41章 第三条路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320章 良臣群起 太守人选第444章 英雄气短 郭淮到来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厌诈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