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

不久后,一封由糜旸写就的密奏,就由斜谷口外的汉军军营发出,以极快的经褒斜道南下朝着阳平关而去。

这封密奏,正是糜旸对关中军情的最新判断,及他对刘备的建议。

由于是紧急的军情,信使一路上都未曾停歇。

不过数日后,信使就抵达了阳平关外。

当陪同北伐的尚书令马良得知糜旸有紧急军报送到后,他当下不敢耽搁,立即就动身前去寻找刘备。

可是当马良到达刘备居住的庭院外后,他却被值守庭院的羽林军校尉告知,今日一早陛下带征北将军外出狩猎了。

当下正值冬季,而自春秋战国始,中国的君王就有冬狩的惯例。

这个惯例当然被马上帝王刘备很好的沿袭下来。

这件事本属寻常,毕竟在大军未开拔的当下,冬狩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能够很好的排解闲时的无聊。

但马良在得知这件事后,心中却心中隐隐泛起担忧。

原因是刘备近段时日以来,与刘封走的十分接近。

本来刘封作为刘备的儿子,刘备与他亲近也实属正常,但若是加上近来在阳平关内的那些流言呢?

原来是刘备到达阳平关后,不知怎么的突然下达了一道圣旨。

那道圣旨的内容是册封他的两位皇子刘永与刘理,分别为鲁王与赵王的。

这属于应有之义。

可是在这两位皇子被册封为王后,阳平关就渐渐流传起一些讨论,既然年纪尚幼的刘永与刘理两位皇子,都已经成为了藩王,那么刘封呢?

要知道刘封虽不是刘备的亲子,但他却是刘备的继子。

当初刘备本就是膝下无子才收刘封为继子的,这件事天下皆知,这说明刘封在法理上是有资格成为王的。

现今刘永与刘理都已经封为王,年纪最长且有战功的刘封,却还仅仅是皇子的身份,这的确是不太合适。

但,刘封与诸葛亮不和呀!

虽说自孝汉武帝以后,汉室诸侯王手中的权力,就不断缩小。

及至东汉时,汉室的诸侯王几乎就等同于朝廷奉养的闲散人士。

只是刘封他是不同的,他手中握有兵权。

而从刘备拜刘封为征北将军的用意看来,刘备丝毫未动过削刘封兵权的念头。

手中既有兵权,本身又是诸侯王,哪怕论能力刘封远远不及诸葛亮。

但这样的刘封,将来带给诸葛亮的危害,或者说带给整个大汉的危害,那是难以想象的。

手中有兵权的诸侯王会做出什么事,史书上不都记载着明明白白的吗?

马良的政治智慧不低,但他毕竟不是帝王。

他无法处于帝王的角度,理解刘备将刘封放出的举动。

身为臣子的他,因为刘封过往的表现,因为刘封的性格,他心中对刘封是有戒心,或者说敌意的。

每每想到这一点,马良心中就忧虑不已。

马良亦有儿子,他知道舐犊之情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要是在刘备舐犊之情浓烈的时候,刘封突然请求刘备封他为王,刘备是否会答应呢?

而帝王一言,重若九鼎,刘备答应则代表着这件事再无回转余地。

所以今日在听说刘备带刘封外出狩猎后,马良才会更觉得忧虑。

近几年大汉是不断在军事上取得大胜,可随着每次大胜将大汉的国运的推到一个新高度,就会有许多的政治隐患隐隐浮现在那些大胜之下。

一个割据政权的权力,与一个有可能统一天下政权的权力,所带来的诱惑力是不一样的。

以往那些政治隐患都被刘备压下来,但看着刘备日渐苍老,将来太子继位后,仁弱的他能做到这一点吗?

在前往寻找刘备的路上,马良的心中不断浮现担忧。

但最后马良也只能深深叹息一声。

能为大汉解决隐患的只有刘备。

希望陛下来日会有妥当的安排吧!

刘备骑马行走在幽深的山道中,他身后不远处跟着的是保护他的上百羽林骑,但跟在他身旁的却只有刘封一人。

由此可见,刘备近来对刘封是颇为宠爱。

而刘封也懂得这是刘备对他的宠爱,因此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刘封,向来不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情。

刘备在用目光寻找周围猎物时,也看到了刘封脸上的喜悦之色。

对于这他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人无完人,刘禅过于仁弱却有失果烈,刘封却过于果烈而有失宽容。

他的两个儿子,在性情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刘备以前曾经想过,若是刘禅与刘封的性情能够中和一下的话,那么大汉的下任之君,将来的成就势必不会低。

但可惜,世间事又岂能尽遂愿呢?

他已得糜旸这个佳徒,却想着自己的儿子亦能追赶上糜旸的优秀,这实在是有些过于贪心了。

不过在看到刘封脸上的喜悦后,刘备却是想起了一件事。

看周围无其他人,刘备似是不经意地问道:

“近来关内有流传,关于你何时封王一事?”

刘封见刘备冷不丁的问他这件事,心中有鬼的他脸上喜悦瞬间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慎重之色。

刘封与马上微曲身体,躬身回答道:

“略有耳闻。”

这件事近来在阳平关内流传甚广,甚至连刘备都听说过,刘封要是回答说不知道,那就太假了。

因此刘封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回答。

只是耳闻而已。

可惜刘封还是小瞧了他的这位父皇。

听到刘封的回答后,刘备转头看了刘封一眼,然后温言劝道:

“让你的人,停止吧。”

刘备的这句话让刘封脸色大变,他急着想解释什么,可刘备却没给他解释的机会。

“你做的事,朕不怪你。

但不要继续了。”

刘备的语气很是笃定,他知道这个议论,就是刘封派人暗中流传出去的。

原因很简单,当下组成大汉政治的三大势力分别为元从,荆州,以及东州。

其中元从系与荆州系大臣分别因为关羽与诸葛亮的原因,都对刘封感官不佳。

而东州系大臣目前比较佛性,只要不触及到糜旸的利益,他们很少会去主动做某些事。

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刘封自己的人之外,谁还会自发的为刘封议论这件事?

况且刘备对刘封很了解,性情敢作敢为的刘封,是会做出这样事的人。

听到刘备笃定的语气后,刘封也失去了狡辩的心思,他老实低头道:

“儿臣知错了。”

见刘封认错,刘备也就失去了对这件事关注的兴趣。

正如他所说,在这件事上他并未有怪罪刘封的意思。

因为刘封做这件事,乃是可以理解的。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刘备善于知人的前提,在于他一向正视人性。

不过刘备似乎是为了安抚刘封,所以他随后还是开口许诺道:

“若你真心为大汉效命,该属于你的,朕将来一定会给你。”

在得到刘备的这句许诺后,刘封大喜。

他的父皇,从不食言。

看见刘封喜悦的脸色,尚未找到猎物的的刘备,抱着拉近刘封与糜旸关系的想法,问刘封道:

“你觉得大将军如何?”

面对刘备的询问,刘封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他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实在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了。

当下天下间对糜旸的议论可谓是滔滔不绝,刘封自然也听过不少,他可以随意摘取几个回答给刘备。

但一向知人的刘备,又怎么会不知道大将军的为人呢?

故而刘备问这个问题,一定是有深意的。

想到此,刘封再次斟酌着回答道:

“于军略上,臣不如他。”

就算刘封再骄傲,他也不敢说他的军略在糜旸之上。

不然恐怕都不用刘备嗤之以鼻,就算是一梁州乡间老夫听到这答案后,都会不自觉地想着冲来冲刘封啐上几口。

但性情倨傲的刘封,在说完这一句话后,还是在心中暗暗想道:

他只是军略上不如糜旸而已,糜旸也有不如他的地方,例如身份。

纵使糜旸再如何优秀,他只是刘备的外侄,至多再加上一个徒弟的身份。

但他刘封却是刘备的皇子,是将来能够封王的人。

糜旸与他的身份,又如何能比呢?

而刘备在听完刘封的回答后,不置可否。

他只是转而说道:“大将军还有一点你也要学习。

例如他的藏锋。”

见刘封不解,刘备继续点拨道:“你还记得当日议会上,为何大将军要在众臣面前,当众向朕举荐骠骑将军吗?”

当刘备提起这件事后,刘封的心中又浮现了怨气。

本来那一日若没有糜旸的横插一脚,那么他那日就可以顺利成为刘备的副将了。

但可恨!

刘封心中郁郁不平,导致他脸上的神色也不太晴朗。

刘备在看到刘封的神色后,他便继续言道:

“那一日你可能只以为大将军是在从中阻扰,但那一日大将军当众举荐骠骑将军后,却是有不少大臣认为大将军,在这件事上有失英明了。

这对大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好的议论。

可你想过没有,以大将军的身份与聪慧,他完全可以选择将举荐骠骑将军的心思,私下禀告给朕。

为何要冒着承担有污名声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呢?

乃是大将军知道,他当下立下的功勋太大了。

早在朕到来之前,梁州就早有流传功高恐将震主的传言。

当然大将军自是不会认为朕是会猜忌的人,但朕是否猜忌臣子,是朕的君德问题。

而臣子能否让君主不猜忌他,却是臣子的智慧问题。

朕当年常常跟你讲的,王翦与秦始皇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因为将刘封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所以刘备的教导显得颇为直白。

从王翦与秦始皇的故事可知,一位立下泼天大功的臣子,该怎么让君王放心呢?

可以通过自污的方式。

而公然举荐声名狼藉的马超,在这个看重德的当世,自然也算一个污点,就是凭糜旸的功勋,完全可以掩盖它就是了。

但掩盖与从没有污点,是两码事。

汉室之前有一位在道德上无可指摘,直接被称为当世圣人的辅政大臣,那位大臣叫王莽

一位臣子最危险的是什么呢?

那便是既立下大功,道德上又完美无缺,这样的臣子哪位君王会放心?

至少在后世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出现以前,还没有过这样的例子。

而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的例子,也几乎可称为孤例。

至于现在这孤例在刘备与诸葛亮还未盖棺定论的情况下,甚至还没出现。

所以糜旸要特意在众臣面前公然举荐马超,除去他真心想为马超完成愿望外,还有着自污的念头。

刘备的教导不可谓不清楚,刘封又岂能听不懂呢?

而他也知道刘备之所以要称赞糜旸这一点,就是想让他学习糜旸这一点,要懂得藏锋。

可由于心中的怨气,刘封还是下意识地愤愤不平答道:

“大将军他至多算一外戚,而我是皇室子弟,我.”

在愤慨之下,刘封将他心中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但很快刘封的话还未说完,他便迎来了刘备那凌厉的目光。

刘备凌厉的目光直接吓住了刘封。

“谁说他将来只是一外戚?”

在听到刘备的这句话,刘封脸上浮现了惊色。

他看到刘备凌厉的目光中有着坚定。

这更让他的心中如浮现了惊涛骇浪一般。

一种猜测浮现在刘封的心中。

在用眼神震住刘封之后,刘备失望地摇了摇头。

他不怪刘封暗中散布议论,但他却不喜刘封屡教不改。

看来以后只能让子晟,多看着他了。

在收回看向刘封的目光后,刘备又用目光打量着周围的山林。

这一次的搜寻没有白废,他很快发现了不远处的一处草丛内,有着猎物行动的身影。

看到这刘备不假思索的取弓搭箭,随后不久后一支利箭应声而出。

身为马上帝王的刘备,射术自然是不错的。

他射出的利箭,很顺利地就射中了那个猎物。

这时身后不远处的一名骑士当即翻身下马,进入草丛中将刘备射中的猎物给拿了出来。

可是当猎物拿到刘备身前后,刘备的脸上却浮现了失望之色。

竟然只是一只雉兔。

一只雉兔弄出那么大的声响做什么?

刘备本要失望地继续搜寻猎物,但这时马良也带着糜旸的密奏从远处来到刘备的身边。

在见到马良的出现后,刘备眼睛一亮。

待他与马良两马交错之际,他便迫不及待地从马良手中拿过糜旸的密奏看了起来。

等看完密奏中的内容后,刘备不由得发出一阵大笑声。

来了!

机会他终于等来了!

刘备的大笑声惊起了一林飞鸟,但这时刘备早没有狩猎彼等的心思。

猎雉兔飞鸟算什么本事,接下来他要去猎曹魏这只雄鹰了!

想到此刘备持弓拍马朝着阳平关快速折返。

由于速度之快,刘封及马良竟有些追击不及。

而在寒风的带动下,刘备身后的大红皮袄迎风飘舞,像极了即将在陇右大地出现的汉军军旗,也象征了刘备这一刻心中欢腾的心情。

多年夙愿,多年夙愿呀!

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653章 当效忠武 势压孙权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20章 糜暘的隐患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253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00章 三江失败,今晚休息一下第483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第548章 张郃出手 霹雳震空第24章 屠杀?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306章 同御一马 传承不息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灵登场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447章 残酷当世 剑鸣长空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246章 左将军旸 夜论孙权第432章 姜维去处 兵分三路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章 大开八门(求票,求追读)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424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10章 三驳潘濬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394章 汉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496章 心有牵绊 自为猛虎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291章 第二战场 以身为饵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672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
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653章 当效忠武 势压孙权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20章 糜暘的隐患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253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00章 三江失败,今晚休息一下第483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第548章 张郃出手 霹雳震空第24章 屠杀?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306章 同御一马 传承不息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灵登场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447章 残酷当世 剑鸣长空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246章 左将军旸 夜论孙权第432章 姜维去处 兵分三路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章 大开八门(求票,求追读)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424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10章 三驳潘濬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394章 汉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496章 心有牵绊 自为猛虎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291章 第二战场 以身为饵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672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