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

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

邺城,自曹操建立魏国后,就将其当做魏国的国都。

在将邺城作为国都之后,曹操在原来的旧城基础上将邺城进行了扩建。

扩建后的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可谓是雄阔非常。

邺城西倚太行,南临黄河,北望千里沃野的河北大平原,地势十分险要,可守可攻,便于曹操掌控河北地区。

邺城北部中心为宫城区,西为苑囿,东为戚里。

城东建春门与城西金明门,以一条东西贯通的大道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在鼎盛时,邺城所辖人口近四十万,这还不算驻军,乃是当之无愧的当世北方第一城。

在雄阔的邺城北部,坐落着一座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魏王宫。

往年中魏王曹操就是在这座王宫中,以他的权柄控制着天下大权。

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魏王扬鞭的时日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魏王宫的大殿之中,现如今躺着的只有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

曹操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在天下三大诸侯中,他的年纪最大。

面目苍白的曹操躺在大殿中软塌之上,在明亮的殿堂下方,正跪着密密麻麻的魏国文武大臣。

当初曹操拖着病体从汉水撤军,为了不影响军心,为了不让刘备起疑,在他率军回邺城经过谯郡时,特地还在谯郡大宴乡里,赏赐故旧。

谯沛之地是曹操的故乡,他当初的起家班底亦大多是谯沛人士。

所以谯沛之地虽然在天下中并不算太重要,但对曹魏政权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谯沛之地宴饮乡里之后,曹操便马不蹄停领着大军回到了邺城中。

一到邺城中之后,心中松了一口气的曹操身体每况愈下。

或许今世的曹操因为心有牵挂,多支撑了一段时日。

但无论如何,他终究还是要离开这个他恋恋不舍的世界的。

感觉身上病痛交加的曹操,看了眼跪在群臣之首,他榻旁的魏国太子曹丕,他的眼神中有着不舍。

他的不舍并非是完全出于对曹丕的父子之情,更多的是担忧魏国的未来。

他离去之后,子桓能够守住魏国吗?

曹丕今年三十四岁,本该是一个男子最富有斗劲的年纪,当年黄巾之乱曹操领兵平乱时,亦差不多是这个年纪。

但是可能是由于与曹植的夺嫡之争,耗尽了曹丕的心力。

令他在三十余岁这个男子年轻富强的年纪,鬓角之间已经长出了些许白发。

曹操看着身前的他其实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太子,他的眼神前中回忆起了另一位年轻人的身影。

那句“父亲,请上马”犹如一把刮骨单刀一般,以前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但随着他年纪的增长,这把刮骨刀就刮的他越疼。

曹操知道自己已经起不来了,于是他口中发出一阵悲伤的感慨道:

“今我将不起,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

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曹操的话语中充满了悲伤,他话语似在自语,又像是在说给众人听。

而他的这句话,让他身前曹丕的身子俯的更低了些。

他知道他从来就不是他父王心中,最满意的太子。

在感慨完这句话后,曹操转眼看向曹丕身后的群臣,开口下令道:“卿等全部退下,孤有话要与太子说。”

虽然曹操这时的语气很是虚弱,但因为大殿之中的寂静与特殊构造,他的王令最后还是清晰无比的传入每一位大臣耳中。

在曹操的王令之下,殿中所有臣子开始向殿外退去,就连曹操的贴身护卫许褚亦退出了殿外。

不久之后,在空荡的大殿之中,只剩下曹操与曹丕。

曹操抬起虚弱的手,口中发出呼唤让曹丕上前来。

在曹丕来到他咫尺之旁后,曹操用期待的眼神看向曹丕道:“今刘备与孙权已升坛盟誓,你继位后面对这个时局该如何决策?”

“若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你会先刘备?还是先孙权?”

就在孙权与邓芝盟誓后的第二日,与夏口尽在咫尺的江夏太守文聘便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命信使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报给曹操。

那时曹操正在返回邺城的途中,他在半路上收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口中发出一声感慨:

“南方二贼,欲著火炉耶!”

而就在曹操到达邺城后没多久,曹操就收到了孙权送来的一封信,那信中尽是辱骂之语。

在天下三大诸侯中,虽然孙权年纪最轻,但要是论刻薄尖酸,他乃是三大诸侯之冠。

历史上他就曾将与他同床共枕数十年的王夫人,给活生生骂死过。

所以当孙权亲自写的辱骂之语传到邺城中时,立即在邺城中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诸臣皆愤愤不平,请求曹操出兵讨伐孙权。

当时曹丕的情绪亦相当愤慨,不管是出于演戏还是真情流露,面对着君父被辱骂,他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只是面对着群臣的群情激奋,曹操却将这件事压下来,他知道现在绝对不是发兵的时候。

他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轻易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现今曹操问曹丕他死之后,面对孙刘联盟该如何做,便是想看看他内心中真实的想法。

虽然说曹丕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固,就算曹丕的回答令他不满意,他为了魏国社稷的稳固也不会换太子,但他还是能在死前提点曹丕一二的。

曹丕跪伏在曹操的身前,他知道曹操突然问他这个问题,为的便是考教他的战略眼光。

类似的考教,从曹操拿下河北后,就从来没停息过。

在过去的时间中,曹操时不时的考教耗尽了曹丕的心力,令他有时亦感到厌烦,但为了太子之位,曹丕终于还是撑到了今日。

只是让曹丕没想到的是,到了这一刻,他敬爱的父王还在想着考教他,难道说到现在父王还不相信他的能力吗?

曹丕的心中有着伤心与不解,但为了不在最后一刻前功尽弃,曹丕想起了贾诩的教诲,他恭敬地对着曹操回答道: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若将来儿子抚临率土,将绥之以文德而待其变,则平之不难矣。”

“刘备、孙权虽南方陋国,然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彼等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若贸然出兵,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儿子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曹丕跪伏在地,他在说出这番回答时自信满满。

因为这番回答乃是贾诩提前教导他的,以贾诩的智慧,他所教导的定然是符合曹操心意的。

果然曹操在听完曹丕的回答后,脸上并没有浮现不满之色,但他的脸上却浮现了一丝自嘲之色。

他伸出手想抚摸身前儿子的头,但他临死前想表达慈爱的一个举动,却令曹丕的身体有着一丝抖动,似在畏惧。

看到这一幕,躺在榻上的曹操脸上的自嘲之色愈发浓厚。

难道父子之间的感情,都已经被往日的权谋给冲散了吗?

知子莫若父,更何况曹操乃是当世雄主,他知道曹丕刚才所言的那番言论不是他想出来的。

曹操也知道曹丕之所以借助别人的言论,乃是担心引起他的不满,而导致失去太子之位。

但刚刚他只是想听听曹丕的真心话而已,没想到一辈子叱咤风云的他,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刻,连这个简简单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

只不过这能怪曹丕吗?

还记得曹丕在小时候,对他很崇敬,知无不言。

但自从他官渡之战获胜之后,当立储的问题被摆在台面时,崇尚权谋霸道的他,便鼓励能者居之。

这本来便是大争之世。

当年的仓舒,再到后来的子建,他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努力上进,最后为他争出一个合格的太子。

但争到最后,在他的权谋霸道之术的渲染之下,也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磨损殆尽。

时至今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曹操的脸上收起了最后一丝柔情,哪怕他现在身体的病痛感愈来愈强,但他的脸上已经恢复了往日之中的那副莫测的神色。

虽然刚刚曹丕所回答的不是他的想法,但他只要能听进去贤臣的谏言,那么那便也算的上一个合格的继任之君。

曹操对着曹丕最后嘱咐了一句:“重用宗亲,防备世家。”

在说完这句话后,曹操便让曹丕去召唤殿外的众大臣进来。

在曹丕的召唤之下,殿外的诸大臣纷纷鱼贯而入,又重新跪倒在曹操身前。

曹操的思绪已经有些紊乱,他扭头看向跪在他下方随他征战数十年的大臣,他的眼中有着安定。

这些人便是他为魏国留下的最大的财富。

曹操在自己还保持清醒的时候,开始下达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几道王令。

“在孤薨后,由谏议大夫贾逵主持丧葬事宜,中庶子司马懿从旁辅助贾逵。”

在曹操这道王令发出之后,大殿之中瞬间发出了一阵阵稀碎的哭泣声。

而贾逵与司马懿听到曹操的王令,齐齐从群臣中伏地领命而出,他二人的脸上都带着悲切之色。

在下达完这个王令之后,曹操开始说起他最后的遗言:

“吾昨夜醒来,感觉身体有所不适。至天明,饮粥出汗,服用当归汤。

吾在军中,常常依法办事,这是对的。

但是吾以往处事之中亦有小愤怒,大过失,希望后世之君及诸卿不要学。”

当曹操说到这时,贾逵立即来到榻旁的书案上,开始将曹操的一言一语记录在帛书上。

“天下尚未安定,不能遵守古时候复杂的诸侯下葬制度。

吾有头风病,一直带着头巾。吾死之后,给吾穿的礼服要像生前穿着的一样,不要太过奢侈,勿忘。

文武百官当临殿中哭丧者,只要哭十五声就好;

等将吾下葬以后,文武大臣就要脱掉丧服;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允许离开驻地;

官吏们都要各守职责,入殓时穿当时所穿的衣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将她们安置在铜雀台,善待之。在铜雀台的正堂上安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

每逢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要她们向着灵帐作伎乐。汝等要是想念吾了,可以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的西陵墓田。

吾留下的熏香可分与诸夫人,不要用香烛来祭祀。

诸房中无所为的妻妾子女,可学作履贩卖也。

吾入仕以来所得组绶,皆著于府库中。吾遗留的衣裘,可另外放在他处。

若做不到的话,太子兄弟可共分之。”

曹操的这番遗言是说给大臣听得,更是说给曹丕等这时在殿中的家人听得,他通篇都是自称吾,并没有用王侯的尊称。

说明在这一刻,他不是将自己当成了威冠天下的魏王,而是即将死去的一个大家长。

曹操每说一句遗言,他的气息就弱一分,幸亏类似的遗言他心中早有腹稿,否则凭他现在的心力,他是没办法短时间想出这篇遗言的。

当曹操说完遗言后,大殿中的哭声已经渐渐大了起来。

特别是那些曹操的妻妾子女,他们的脸上早已经布满了泪花。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身为一代雄主的曹操的遗言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更多的是对家人未来的细碎安排及对诸位大臣的殷殷嘱咐。

也许这番遗言不符合魏王的身份,但却符合那个情感丰富的曹孟德。

曹操这时感觉他的思绪已经越来越无法集中,他感觉他的眼皮很重,似乎下一刻就会完全闭上。

到了这一刻,他已经感觉不到他身体中的病痛,一种巨大的无力感与虚弱感彻底包裹了他。

曹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看向曹丕,他还有好多话想与曹丕说,但这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

到了最后,曹操口中仅仅只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嘱托:“善待!善待!”

在发出这声嘱托之后,曹操的目光被大殿中一副巨大的舆图所吸引,那副舆图上画着的是天下。

看着他眼前的天下,他想抬起手抚摸那好似尽在眼前的大好山河,但是他再也做不到了。

在片刻后,曹操微微抬起的手,彻底的落在了床榻上。

他的眼睛亦彻底闭上了。

这天下,谁也带不走。

曹操身前的曹丕率先察觉到曹操的离去,随后他的悲哭声响彻在大殿之中。

在曹丕的哭声响起之后,整个宽广的大殿瞬间被震天的哭声所掩盖。

魏王薨了!

魏国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本章完)

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4章 父子对质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588章 连破七寨 天大笑话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136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530章 隔空联合 曹休轻敌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带汉还乡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323章 仲达崛起 既悼既檄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644章 南北联合 不惧强汉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415章 一擒孟获 鹿马相会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21章 于将军,你好呀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
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4章 父子对质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588章 连破七寨 天大笑话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136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530章 隔空联合 曹休轻敌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带汉还乡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323章 仲达崛起 既悼既檄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644章 南北联合 不惧强汉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415章 一擒孟获 鹿马相会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21章 于将军,你好呀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