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

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

到底是什么样的三长制,引起高台上众官员的群情激涌及义愤填膺呢?

能被邓艾专门拿一份文书表述,说明关于三长制的介绍并不简单。

而就在那详细的介绍之下,高台上尽皆饱读诗书的官员,很快就明白了三长制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邓艾所提出的三长制乃是一种对汉代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的改造。

原本大汉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是以乡里为核心的。

对于这一点《汉书》中就有详细记载: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从这个记载可知,在汉代县下面一级的地方行政组织便是乡。

由于古代的经济并不如后世发展,所以这样较为简单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是符合当世的国情的。

否则大汉也不会那么强大。

只是任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产生很大的弊端。

这个制度最大的弊端在于“三老”二字。

汉高帝刘邦当年曾下过一道政令: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

在刘邦的这道诏令之下,地方豪强的前身“三老”,开始在大汉的地方政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汉代对选拔“三老”的要求除去年纪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能率众者”。

在中国这个宗族社会来说,想做到这点,单单靠个人的德行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要为乡族势力所认可。

而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满足这样要求的“三老”大部分的人都是六国遗留下的贵族。

这一点从汉代的各种记载也可佐证,“三老”不仅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还经常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甚至能直接上书给天子。

有这样见识、能力的“三老”,绝不可能是普通的老百姓。

在古代,知识是最昂贵的一种资源。

当然刘邦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

但是他就是看出这一点,才会毅然决然地继续推崇“三老”制度。

因为那时候刚刚建立的大汉是残破的,是动乱的,他需要给这些地方上的“三老”相当大的政治特权,来换取他们对大汉的认同感。

从后面发生的种种事件来看,刘邦的目的很完美的达到了。

只是无论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地方行政都是稳定国家的关键。

“三老”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他的权力也在无限的膨胀。

由于“三老”在汉代特殊的政治地位,“三老”一可左右乡党舆论,对“乡举里选”的察举,征辟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三老又是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的教化组织。

甚至到了后来,就连大汉地方政府的政策法令的颁布和施行,都要请示三老。

最关键的在于,“三老”并不是政府直接任命的,很多时候乃是由地方自发选举出来的。

这一点直接导致“三老”慢慢往地方豪强的属性演变。

因为人皆是有私心的。

既然政府不干预“三老”的选举,再加上“三老”一职在地方上拥有的令人垂涎欲滴的莫大影响力。

那些“三老”怎么会不想将这个位置,传给自己的后人呢?

一代两代之后,后世人所熟知的地方豪强便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正因为地方豪强的前身大多都是“三老”,他们才会在自己家乡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由于这种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很多大汉朝廷直接委任的县令,乃至于太守,都不敢与地方豪族硬抗。

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乃至于性命,慢慢变得与当地豪族同流合污。

这便是汉代时期的“皇权不下乡”。

在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兼并及荫庇人口的行为开始变得猖獗了起来。

数之不尽的良田被侵吞,数之不尽的良民为了生计被迫成为地方豪族的家奴。

而人口与田亩,便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根本。

当这两个根本失去之后,只会导致大汉的国力越来越弱,而地方豪强的势力却越来越强。

再加上他们在官场上的政治影响力,他们才有胆量对抗中央政府,扯旗造反。

这一点糜旸知道,在场的大多数官员都知道。

可是以往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在邓艾却要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三长制虽然听起来与三老制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他的条条内容都是在针对三老制的隐性特权而设置。

何为三长?

即在邓艾的设想之中,以后梁州的五家为邻,设一邻长;

五邻为里,设一里长;

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这便是为三长。

而三长的权责范围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正因为邓艾想设立的三长有着这种职责,高台上的一众官员中的大多数人才纷纷炸锅。

能在汉代成为官吏的,很多都是地方世家豪族出身。

他们祖祖辈辈干的事,他们当然知道。

毕竟他们现在能当上官吏,靠的就是祖祖辈辈干的那些事。

三长制一旦实行下去对梁州有利吗?

那肯定是有的,任何人用脑袋想一下就知道。

一旦三长制成功在梁州实施,那么肯定会有大量的田亩、人口被清查出来。

到那时候梁州的国力肯定会大大增强。

只是一旦三长制成功实行,那就代表他们所在的家族,就没办法再像往常一般荫庇人口,兼并良田。

这对家族势力是一种重大的打击,也是对他们的现有利益一种巨大的侵害。

原本坐着的诸位官员还以为邓艾是想借助今日这个举国欢庆的时机,来随意献上一个策略讨糜旸的欢心。

结果没想到,邓艾哪里是为了讨糜旸欢心,这明明是想夺取他们的利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利益被人侵害时,没有人能保持镇定。

于是就在邓艾刚刚表述完三长制的内容后,高台上的官员中立马就有一人起身呵斥邓艾。

这人名萧普,乃是沔阳萧氏的当代族长。

沔阳是汉中郡中除去南郑外最为富庶的县,而沔阳萧氏传闻更是当年汉相萧何的一支后人。

虽然这仅仅是传闻,但这不影响萧普的先辈利用这传闻为自己谋利。

沔阳萧氏扎根在汉中已有上百年,在这上百年的时间中,沔阳萧氏已经发展成汉中郡中的一个豪强大族。

当初糜旸因为沔阳萧氏的影响力,他为稳定汉中的人心,便征辟萧普为他的功曹。

功曹虽不是从事,但是萧普的实权却一点都不小,他的地位也与三从事并未差距多少。

所以这时候萧普才敢自仗身份,出来呵斥身为三从事之一,出身又不高的邓艾。

萧普会出来呵斥邓艾,除去感觉三长制会对自身的利益受到巨大侵害外,还因为他心中有着一种恐惧。

汉代实行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虽与秦代的军功爵制叫法上不一样,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有着什么样的爵位,就拥有相对应量的田亩、仆人。

若有人实不符名,那无疑是犯了汉律。

萧普深知在过去的百年间,他的家族荫庇的人口何止数千,兼并的田亩何止千倾?

可是他现在却没有任何爵位在身。

在这种的强烈的实不符名的差距下,一旦被那些三长查出这件事,他整个家族都可能因此遭难。

三长制既对他家族的利益有着巨大侵害,又对他家族的存亡有着威胁,他不可能不出来阻止三长制的实施。

只见萧普起身之后对着邓艾大喝道:“汉家自有三老制,身为人臣岂可擅改?

你身为梁州主簿,不为牧伯献上良策稳定民生也就罢了。

现在竟然还想蛊惑牧伯背上不忠之名,你其心可诛!”

萧普一出口便是一顶大帽子扣向邓艾。

在对着邓艾怒斥的时候,他怒目圆睁,表面上像极了一位忠心护主的大臣。

可是面对萧普“忠心护主”的表现,糜旸脸上却流露有趣的神色。

他觉得萧普驳斥邓艾的理由很搞笑。

只不过这也不能怪萧普,实在是三长制这种制度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好制度。

他就算想阻止三长制的实行,也不可能去睁着眼说瞎话。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想出这种理由来驳斥邓艾。

内容无懈可击,那我就从名义上让你无法实行下去。

选择这个理由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

萧普知道邓艾是糜旸的心腹,他甚至也猜出今日邓艾有此建言,或许是糜旸的背后授意。

只是糜旸并没有选择亲自下场,那就说明他心中对三长制的实行还有着一些顾虑。

那么他现在的任务,便是要找出一个让糜旸无法忽视的顾虑,让他没办法实行三长制。

萧普自认为他所找的这个理由,足以让糜旸心中的顾虑无限扩大。

毕竟以三老为主导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大汉四百年以来都实行的制度。

四百年间,汉家天子都不敢对这点进行改动。

何况糜旸?

糜旸是他们的主,但同样的,他也是刘备的臣。

当萧普驳斥完邓艾之后,还未等邓艾申辩,只见找到主心骨的高台上大多数官员立马就随萧普起身,纷纷对着邓艾怒斥起来。

一开始他们或许还顺着萧普的理由驳斥邓艾。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吏加入,高台上人声鼎沸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邓艾的人身攻击。

邓艾的出身在当世,是永远绕不过去的让人攻击的点,更何况他还有着无法改变的身体残疾。

就在那些不堪的言论愈演愈烈,那些攻击邓艾的人想着用此言论打击邓艾内心的时候。

听着那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驳斥与羞辱声,邓艾却没有如常人所想像的那般退缩。

“出身寒微,人常常无法自己决定。但人却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美好的未来。

士载,我想明日你一同与我名留青史。”

这是昨夜糜旸在将文书交到他手中时,对他说的话。

想起这句话的邓艾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文书。

三长制这一利国利民的若能在他的建言下实行,那来日青书史笔之上,他邓艾必能载誉百世!

这不就是他一直想要的吗?

邓艾深吸一口气。

他看向周围对他不停攻击的“诸位梁州忠臣”,他没有选择退缩,他在众人的围攻之下反而大步朝着萧普踏进一步。

邓艾这极具进攻性的一步,不仅让萧普吓了一跳,就连其他正在围攻邓艾的大臣在看到邓艾不退反进后,他们的斥责的言语也纷纷一顿。

趁此时机邓艾反而对着萧普厉喝道:

“三长制有何处改动三老制,萧功曹可否明言。”

邓艾虽有结巴,但只要他不是长篇大论,那他的结巴就不是很明显。

而且邓艾是亲自上阵杀过敌的,所以他身上自带着一股煞气。

当带着煞气的一声厉喝在高台上不断回荡时,反而是那些官员的身形微微退后一步。

众多官员有此表现,还有着一点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邓艾说的话他们无法反驳。

从实际上来说,三长制一旦实行,肯定会让以后地方豪强荫庇人口,兼并田亩变得极其困难。

但是难道刘邦当年就曾赋予三老这种权力了吗?

wωω▪тt kΛn▪¢○

并没有。

诸侯王擅自如此做,都会被汉律处罚,何况三老。

这项权力是不能见光的,一旦见光,糜旸就更有理由对他们下手。

既然汉家天子从未赋予三老这种权力,那么以后将这项权力移交给三长,又有哪里改动三老制了呢?

邓艾的反问,让高台上百官员尽皆哑口无言。

自爆?

在场的人都没有这个勇气。

就在邓艾短暂镇住萧普等数十位大臣之后,法邈等糜旸的嫡系见时机成熟。

他们纷纷从座位上起身站到,这个为三长制在当世发出第一声的人的身后。

“主簿所献之三长制,于国于民有利,臣等请牧伯施行之。”

既然今日是来掘根的,那就必须趁热打铁!

凌晨还有一章。

昨天大家的祝福我都看到了,很感谢大家的祝福。

今日也是这本书上大封推的日子,很意外,也很惊喜。

这本书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本章完)

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七百六十一章 绕道长沙 直取柴桑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57章 法正遗策 君臣同悲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国皆兵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394章 汉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670章 齐侯新号 天策上将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579章 一国军权 曹真沉默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闿奔逃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7章 慑服徐详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16章 幼时情谊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52章 泄我行踪 一律皆斩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47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第342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576章 不为赵括 就做白起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41章 第三条路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243章 击芴众喝 嗣武二祖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13章 糜旸所谋(十更,求首订!)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机密 三问三答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敌 睥睨天下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640章 以假乱真 惊死贾诩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50章 夜袭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质问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305章 主簿献城 魏延抱怨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530章 隔空联合 曹休轻敌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
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七百六十一章 绕道长沙 直取柴桑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57章 法正遗策 君臣同悲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国皆兵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394章 汉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670章 齐侯新号 天策上将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发笑 思索灭魏第579章 一国军权 曹真沉默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闿奔逃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7章 慑服徐详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16章 幼时情谊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52章 泄我行踪 一律皆斩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47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第342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576章 不为赵括 就做白起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41章 第三条路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243章 击芴众喝 嗣武二祖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13章 糜旸所谋(十更,求首订!)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机密 三问三答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敌 睥睨天下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640章 以假乱真 惊死贾诩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50章 夜袭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质问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305章 主簿献城 魏延抱怨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530章 隔空联合 曹休轻敌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