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

诸葛亮为何不在大营内呢?

原来是因为在不久前诸葛亮终于决定对郝昭下手了。

之前诸葛亮为了将郝昭诱出陈仓城,故意让杨仪散布曹真被糜旸率军围困在五丈原的消息。

为了能成功诱出郝昭,诸葛亮还让杨仪命人将这假消息誊写多份绑缚在箭头上,然后命军中的大力士射入了陈仓城中。

在诸葛亮的举措之下,没有用多久的时间,整座陈仓城内的魏将几乎都知道曹真“陷入死局”的情况。

而当这个消息在陈仓城内传开后,立即就对陈仓城的军心造成了一次剧烈的打击。

虽说自梁州之败后,曹真在关中的威望早已经没以往那么强大。

可曹真眼下毕竟还是曹魏在关中的大都督,他的安危任何一位魏将都不可能坐视不理。

一旦他出了事,那就基本代表着关中的各路魏军将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中。

这样的情况,是任何一位魏将都不愿看到的。

对于郝昭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特别是曹真对郝昭还有知遇之恩,从私人感情这一方面来说,郝昭更加不可能坐视曹真陷入险境而不顾。

只是对于是否要出兵,郝昭心中还是有疑虑的。

郝昭到底是个知兵的将领,以他的韬略当然会怀疑,这会不会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

毕竟由于之前几次突围都未能成功,导致郝昭与外界的联系基本处于断绝的状态。

也就是说曹真被汉军围困在五丈原,当下只是汉军单方面传播的消息。

己方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情报佐证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郝昭会有所怀疑是很正常的。

可就在郝昭犹疑不决的时候,身为副将的贾嗣说的话却让郝昭打消了最后的顾虑。

“以当下时局而言,消息是否为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军是否会因为这消息采取行动。

将军,莫忘敌军只有数千呀!”

贾嗣的话听起来虽然有些绕口,但郝昭却明白他话语中的深意。

曹真是曹丕亲自任命的代他亲征的关中大都督,论从身份地位来讲的话,曹真在关中俨然可被视为曹丕。

也就是说救援曹真的举动,本质上可等同为“勤王”的举动。

而一旦将救援行动上升到这个层面,郝昭能不救吗?

纵使这个消息是假的,但郝昭因此被汉军诱出陈仓城,事后不会有人说郝昭做的不对。

可要是一旦这个消息是真的,郝昭却始终按兵不动,坐观曹真被汉军戕害,那就算郝昭最后守住了陈仓城,那得到的也是死罪。

而促使郝昭不得不救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贾嗣所讲的陈仓城外的汉军兵力只有数千,可郝昭手中却有精兵上万。

若是围困陈仓城的是汉军主力,郝昭高低事后还能找个借口,说是汉军势大他突围不出去。

但以陈仓城内外真实的兵力对比来说,魏军明明是占优的一方。

那么郝昭要是迟迟一直不采取突围行动,事后肯定会被人怀疑。

当然郝昭之前在得知汉军主力都离开后,的确采取了率军突击汉军主力后路的行动。

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一次他都被诸葛亮率军打回城内,并因此折损了不少兵马。

这是陈仓诸位魏将都知道的事,但这样的事说出去会有人相信吗?

以两倍以上的兵力突围,还能被打的龟缩回城内。

要是糜旸统兵那尚且有理解的可能,但现在统兵的是“擅长内政”的诸葛亮呀!

虽说诸葛亮之前取得过平叛南中的大捷,可由于距离的问题,许多世人不清楚那场大捷的许多内幕。

所以世人大多数对诸葛亮的印象还处于:“尤善内政,稍善平乱”的状态中。

在这种印象下,谁会相信陈仓魏军这一段时日以来被诸葛亮蹂躏的事实?

相比于这“不切实际”的可能,恐怕世人更相信郝昭是在拥兵自重,观望成败罢了。

贾嗣要提醒郝昭的,也恰恰是这一点。

在贾嗣的提醒之下,郝昭最后只能不顾心中的疑虑,决定率军出城前往五丈原救援曹真。

而既然最后打算要救援曹真,那么郝昭的行军速度自然是不会有所拖延。

可这恰恰就中了诸葛亮的伏兵之计。

在陈仓城与五丈原之间的一座山谷之中,上万魏军自进入其中之后,就遭遇了数千汉军的伏击。

数千以逸待劳的汉军,先是在两侧的高山上推下巨石挡住山谷的进出口,成功将上万魏军都堵住了山谷之中。

然后居高临下的汉军,又开始施放箭矢对猝不及防,阵型散乱的魏军造成了大量杀伤。

在完成这两个步骤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的诸葛亮,派出使者下往山谷内企图劝降郝昭。

近万魏军被困在狭窄的山谷中,本质上已经是瓮中之鳖。

诸葛亮要想将他们尽数歼灭于此,也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释放火矢就好。

但诸葛亮觉得局势已然发展到这一步,没必要对近万魏军赶尽杀绝。

能劝降自然是最好的。

况且若能劝降郝昭,那么也有利于来日汉军拿下陈仓——郝昭还是有留下一些魏军守城的。

为了能一次劝降成功,诸葛亮特地派出了郝昭的同乡人靳详。

只是在靳详见到郝昭之后还未说出一句劝降之语时,知道靳详来意的郝昭就语气生硬地对靳详言道:

“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卿还谢诸葛,便可杀也。”

当靳详回到山上将郝昭的话如实禀告后,诸葛亮倒是不禁对郝昭高看了一眼。

就是诸葛亮身旁的汉将在听到郝昭的话后,却不由得冷笑连连。

都死到临头了,还嘴硬啥呢?

一众汉将见劝降无效,就齐齐建言诸葛亮重新发起进攻,遂了郝昭的愿。

可一众汉将的请战,诸葛亮并未允准。

嘴硬的人诸葛亮这辈子见了不少,只不过诸葛亮知道眼下魏军被困在山谷中粮草断绝。

在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不出三日就算郝昭不改变想法,他的部下可能也会忍不住绑缚他求降的。

当下的诸葛亮身体康健,并不缺等待几日的耐心。

信使之所以来到汉军大营中没见到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生性谨慎。

哪怕那近万魏军当下很难再掀起什么风浪,但诸葛亮还是选择亲自在山谷之上静待着局势的变化。

而杨仪就是诸葛亮留下来,为汉军看守大营的人。

杨仪自然是知道诸葛亮在何处的。

在不断急躁的喊来两匹骏马后,杨仪就带着信使,一同驾马飞快地朝着那处山谷前去。整座山谷外早就被汉军团团包围起来,当然以杨仪的身份,他是不会受到阻拦的。

在带着信使连续闯过几处岗哨后,杨仪与信使很快就来到了山下。

看着眼前那狭窄的山道,急切的杨仪一把将信使拉下马来,然后朝着山上不断跑去。

而这几日来一直在山上的诸葛亮,他也提前一步从岗哨口中得知了杨仪到来的事。

听到杨仪竟然擅离大营,诸葛亮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难道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心中疑惑的诸葛亮急忙从座上起身,朝着山道走去。

一方向上,一方向下,加上两方的速度都不慢,于是诸葛亮与杨仪很快就在半山腰处相遇。

在与诸葛亮相会后,累的气喘吁吁的杨仪直接将身后的信使拉到身前,然后指着这名信使对诸葛亮言道:

“丞,丞相。

长安大捷!”

听到杨仪的话后,诸葛亮眼中的疑惑之色,瞬间被震惊之色所掩盖。

长安大捷四个字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又岂会不知?

而就在诸葛亮震惊的时候,那名信使见是诸葛亮当前,他终于也自觉地从腰间的信囊中拿出了那份战报递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信使的主动,看的一旁的杨仪吹胡子瞪眼的。

可吹归吹,瞪归瞪,杨仪还是忍不住朝着诸葛亮靠近。

他一把年纪了,方才为何那么拼。

不就是想着第一时间看到战报中的内容吗?

看着眼前的战报,诸葛亮震惊之余,手中的动作可是一点都不慢。

他连忙从信使的手中接过战报,然后展开看了起来。

初一看到战报上的内容,诸葛亮就认出了战报上的笔迹是属于糜旸的。

从长安有几十骑信使出发,可唯独前往陈仓的这一骑信使身上携带的战报,是糜旸亲笔书写的。

战报中的内容并不长,师徒之间也无须用上太华丽的辞藻。

糜旸尽量用简短,平叙的语气,将他收复长安的全过程概括了一遍。

先是将计就计,顺其自然引发曹彰与张郃的内乱,然后趁势争渡长安城的护城河。

在渡过护城河后,再以大张旗鼓挖通地道的方式让城内的曹彰放低戒心,从而致使他只想着守城自保,为汉军挖通地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地道正在挖掘之时,还采取了其他的方式,来不断降低本就薄弱的长安西面城墙的坚固性。

等以上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就是最关键却也是水到渠成的那一步了——由刘备亲手焚柱陷城。

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或许由于诸葛亮与杨仪不在现场,无法亲眼看到那一日长安城墙塌陷的壮观景象。

或许由于糜旸并没用华丽的辞藻,让整封战报的内容初观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但刚看到“焚柱陷城”那四个字后,杨仪的呼吸却不可避免地一下子变得急促了起来。

杨仪自问他听说过不少攻陷城池的优秀战例,但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糜旸这样的破城方式。

而且要知道糜旸焚柱陷的可是长安城呀!

作为当世最雄伟的城池之一,长安城往日就犹如一位不可冒犯的巨人静静地坐落在渭水河畔。

他的磅礴厚重,他的高大坚固,数百年来早就深深刻在每一位汉人的心中。

可就是这样令人观之就会生畏的巨人,却在糜旸平淡的话语中,被他给轻易的征服了。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反而让杨仪的心中浮现起从来未有过的震撼感。

什么叫于平淡处见惊雷?

这就是!

处于震撼之中的杨仪,实在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他再次抓住信使的手问道:

“快说说,那日具体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诸位将臣的神色又是如何?”

这一刻杨仪再也顾不上其他,他现在心中只有浓郁到快要溢出来的好奇感。

杨仪之所以会选择问信使,乃是他知道信使很可能是那日场景的亲历者。

只是信使虽是那日场景的亲历者不错,但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他,哪能用言语形容出来那日的场景?

到现在他整个人还是懵的呢。

可看着杨仪“咄咄逼人”的态度,信使怕得罪杨仪,又只能绞尽脑汁想着说出些什么。

想着想着,信使突然想起在他离开长安时,由某位大贤写的两句渐渐在长安城内流传开来的诗。

“火炽原燎覆天地,满城生灵仰目惊。”

“七尺青锋招赤甲,一缕明光照未央!”

信使缓缓念出了这两句诗。

而在听到这两句诗后,杨仪脸上方才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满足的他口中不断喃喃地念着这两句诗,想着能不能再为这两句诗增添一些风采。

诸葛亮看着杨仪陶醉的状态,再看了看手中的战报的最后几个字:

“恩师,最后可是旸侥幸赢了哦!”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糜旸在写这句话时的欣喜与得意。

可眼下诸葛亮不仅没有因为输了赌约而感到遗憾,反而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的他,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了起来。

赢的好呀!我输的也好呀!

诸葛亮一边大笑着,一边转身迈步朝着山上走去。

在诸葛亮笑声不断响起的同时,他手中的战报也如一面骄傲的军旗一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生辉。

杨仪不能再为那两句诗增添一抹光彩吗?

那就他来!

当诸葛亮重新来到山顶后,他张开双手对着下方犹如惊弓之鸟的近万魏军高声宣示道:

“山河奄有关渭地,日月重开大汉天。”

“日月重开大汉天!”

第7章 慑服徐详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459章 万事俱备 东风自来第509章 前倨后恭 慧极必伤第232章 麋马角力 胜必生骄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246章 左将军旸 夜论孙权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121章 吕蒙吐血(十更!求首订!)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422章 多智雍闿 上元夜袭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289章 挡车骑者 人马俱裂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22章 出狱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564章 欲断后路 先遣雄鹰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后方 吴军一败第121章 吕蒙吐血(十更!求首订!)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286章 当年千里 风起云涌第29章 勾魂使者来了(求月票,求追读)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严重任 沙王叉腰章推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531章 明光熠熠 汉胡重沓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2章 桃花剑舞 一眼千年第483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第474章 先破一军 君可行也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旸好毒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210章 天不祚尔 汉统断绝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难欺 关门打狗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179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658章 仲父有负 今日当解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432章 姜维去处 兵分三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661章 刘晔悲喊 元旦终至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
第7章 慑服徐详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459章 万事俱备 东风自来第509章 前倨后恭 慧极必伤第232章 麋马角力 胜必生骄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246章 左将军旸 夜论孙权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121章 吕蒙吐血(十更!求首订!)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422章 多智雍闿 上元夜袭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289章 挡车骑者 人马俱裂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22章 出狱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564章 欲断后路 先遣雄鹰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后方 吴军一败第121章 吕蒙吐血(十更!求首订!)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286章 当年千里 风起云涌第29章 勾魂使者来了(求月票,求追读)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严重任 沙王叉腰章推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531章 明光熠熠 汉胡重沓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2章 桃花剑舞 一眼千年第483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第474章 先破一军 君可行也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旸好毒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210章 天不祚尔 汉统断绝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641章 内里赤红 丕之末日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难欺 关门打狗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179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658章 仲父有负 今日当解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432章 姜维去处 兵分三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661章 刘晔悲喊 元旦终至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