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

益州,剑阁。

刚刚处理完政务,一身劳累的诸葛亮,命人将江东的两位“忠臣”虞翻与孙桓给带到他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益州腹地赶来的民夫、士卒,粮草,都如一路东流的滔滔江水一般,不断汇聚到剑阁之中。

剑阁虽是天下雄关,但剑阁的关城却并不大。

而要想重现当年奇袭定军山的事,又不是一朝一夕的。

所以短时间内,这大批的人力,物力安置在何处,又如何安置不会引发纷乱,就是一件极为考验理政才能的事。

饶是诸葛亮的政治能力点满了,但为了将这些事料理好,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耗费的心力也是无数。

就连他头上的白头发,都不经意间又多了几根。

不过幸亏刘备有先见之明,之前就派许多大臣来到剑阁协助诸葛亮。

故而哪怕事务繁重纷扰,但在以诸葛亮为首的季汉臣子的努力下,倒也没出现太大的差错。

忙碌多日后,见许多事都上了轨道,诸葛亮方才有精力对虞翻与孙桓进行下一步处置。

当初在牂牁郡遇见虞翻与孙桓后,诸葛亮并未将他们放回江东,这证明诸葛亮对虞翻的那些说辞是不信的。

可为了大局着想,诸葛亮倒也没直接拆穿当面虞翻。

诸葛亮采取的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带虞翻与孙桓北上,让江东的克星糜旸来整治这二人。

不过等诸葛亮回归成都后,才发现汉中与益州的主要通道已经被魏军完全堵截,这让他暂时忘记了虞翻与孙桓二人的事。

只是在继续北上时,诸葛亮还是将虞翻与孙桓二人带在军中的。

本来吧,不管虞翻与孙桓二人是否在剑阁,诸葛亮当下的主要任务都不是关心该如何处置他们。

可之前由糜旸亲卫送来的那封信,却改变了诸葛亮的这个想法。

在那封信中,糜旸不仅详细叙述了他建议益州援军从定军山入汉中的战术,还提及到了江东方面的事。

被困在汉中的糜旸,自然是不知道虞翻与孙桓二人“卖友求生”的事。

但之前邓艾在从黄元身上搜刮出来自江东的信件后,他曾特地让石苞返回梁州,将这件事禀告过糜旸。

而当时糜旸在得知这件事后,倒也不是听听就罢了。

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慢慢产生。

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尽管这些年来,孙权自公安战败后就一直显得很老实,只敢搞些外交政治上的小动作,可江东孙氏依然是当今天下三强之一。

或许公安一战让江东元气大伤,可经过数年的修养,江东的元气恢复的应该差不多了。

毕竟江东那块地方相比于中原是显得落后,但江东的地域、气候条件太适合种植水稻了。

哪怕是用最原始的耕作手段,江东的粮食年产也向来丰富,而且孙权的军事能力拉胯,但他治政的能力,的确是三国翘楚。

纵观后世史书,向来只记载江东出十万,二十万大军被人打的哭爹喊娘的,可从未记载过江东因为出动过数量庞大的军队,而有缺粮的危机的。

糜旸的想法很简单:既是三国鼎立的格局,江东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藩国,那你孙权在那里一直划水意欲何为?

对于孙权,糜旸是有一定了解的,孙权善于隐忍,公安之战后他一直以弱势的形象示人,很可能是为了麻痹世人。

实力逐渐恢复的孙权心中一定有着某种大图谋,至于这图谋是以大汉还是曹魏为目标,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虽不知道孙权心中的图谋具体是什么,但糜旸却可以用某种方式,影响孙权心中图谋的走向。

糜旸认为大汉可以派出使者要求孙权趁此机会出兵淮南,不管孙权是否能顺利打下淮南,对当下的大汉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孙权要是一如既往地失败了,那么江东的实力很可能会再次遭受重创。

那样的话纵使大汉打输了梁州之战,也可防止在大汉舔舐伤口的时候,孙权这个二五仔又来个背刺。

孙权要是万一成功打下淮南了,那么对曹魏的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哪怕曹真拿下梁州,出于担忧曹魏东面基业的缘故,他也没办法再率军猛攻剑阁,甚至还要分兵回援徐州。

这样一来,季汉不仅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期甚至还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反攻拿回梁州。

这是糜旸出于最坏的可能,为大汉想出来的最佳局面。

而诸葛亮在信中得知了糜旸的想法后,也对糜旸的想法感到十分认同。

诸葛亮的核心战略思想之一,本就是联孙抗曹。

因为不知道虞翻与孙桓二人在诸葛亮手中,糜旸只是在信中提出大致构想,真正要想让这个构想成真,接下来具体还得看诸葛亮的作为。

而有着虞翻与孙桓二人在手上,诸葛亮下意识地就想将他的作为,施加在这二人身上。

诸葛亮没有等多久,虞翻与孙桓二人就被侍卫带到他的身前。

见到这二位“忠臣”到来,诸葛亮收起沉思的神色,换上了一副和蔼的面容。

“二卿请入座。”

诸葛亮的话语犹如一阵春风吹拂过虞翻与孙桓二人的内心,让这二人原本敏感忐忑的内心安定了些。

特别是他们二人在左顾右盼后,发现某人并不在现场,这让他们二人心中齐齐松了一口气。

稳定下内心后,虞翻与孙桓二人便应诸葛亮所请,坐在了相应的座位上。

虞翻与孙桓二人虽近期一直都在诸葛亮的军中,可诸葛亮就没信过他们二人。

所以除了在生活条件上没有委屈过他们之外,他们二人的自由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虞翻与孙桓二人对梁州战事几乎就不太了解,不然他们刚刚下意识也不会以为某人会在场了。

虞翻与孙桓二人方才脸上的忐忑没有逃过诸葛亮的眼睛,在看到这一点后,诸葛亮心中的把握不禁又多了几分。

要想成功说服虞翻与孙桓这二位“忠臣”为王前驱,必须要好好利用糜旸在江东的威望。

等虞翻与孙桓坐下后,诸葛亮对着他二人言道:

“当下梁州战事正酣,我朝虽有大将军用兵如神,可由于魏军兵力众多,我军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大将军?”

听到诸葛亮话语中的大将军三个字,虞翻与孙桓的脸上都流露出疑惑之色。

将近一年来虞翻与孙桓要么在南中,要么在汉军中,很多消息他们都不知道。

看到虞翻与孙桓脸上的疑惑之色后,诸葛亮解释道:“不久前陛下正式下诏,表拜梁州牧为行大将军。”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虞翻与孙桓的脸上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同时他们心中还觉得,糜旸能得到如此尊荣,实在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相应的,在听说糜旸与魏军交手陷入下风后,虞翻与孙桓的心中不由得有些窃喜。

他们二人的窃喜一方面源于喜欢看到糜旸这个心中痛恨的敌人吃亏,另一方面则是为江东感到庆幸。

虞翻与孙桓皆是江东重臣,他们二人当然知道孙权心中暗藏怎样的志向,委身于大汉为太尉,只是孙权的权宜之计罢了。

旁人不知道,虞翻与孙桓可是知道,孙权之所以会下定决心出兵协助南中叛军,实则是曹魏暗中有派出使者,以姻亲为条件说动孙权。

换句话来说,当下明面上大汉与江东是盟友,但实际上曹魏与江东也有着成为盟友的基础。

若是在这场影响国运的梁州之战中,大汉战败了,那么江东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在虞翻与孙桓二人看来,要是糜旸都不是十余万魏军的对手,那整个大汉谁还能挡得住魏军的铁蹄?

想到这,虞翻与孙桓互相对视一眼,尽量不让自己的喜色露于脸上。

虞翻与孙桓的小动作瞒不住诸葛亮,也从他二人的小动作诸葛亮也不难得知,这二人心中现在大概在想着什么。

他之所以会在虞翻与孙桓二人面前透露出这个对己方不利的消息,一方面是这个消息本来就瞒不住。

梁州之战可谓是天下人尽皆瞩目的一场大战,孙权是一定会派探子探查这场大战的详情的。

或许由于汉中现在被魏军团团包围,一些太过具体的军情,孙权肯定没办法探查到。

但“汉军陷入下风”这种流于表面上的事,势必瞒不住江东探子。

既然瞒不住,那就不用瞒。

另一方面嘛,诸葛亮是想通过这个消息,来引出他的下一句话。

一向从容的诸葛亮这一刻浮现愁眉不展的神色,他对着虞翻与孙桓二人继续说道:

“朝内有人向陛下建言,想派出使者前往江东,希望太尉出兵北伐淮南,为大将军减轻一些压力。”

“我今日召见二卿,为的便是这件事。”

原来是求援来了。

在得知诸葛亮的用意之后,虞翻与孙桓二人心中的喜意更甚。

但表面这二人皆是与诸葛亮一般,脸露愁容。

片刻思索之后,虞翻拱手向诸葛亮言道:“江东乃大汉藩属,大汉有难于情于理,江东都无袖手旁观之理。”

“然丞相也知道,数年前公安一战,我军损失惨重,近几年来一直未曾恢复元气。

纵使太尉心怀社稷,愿意以热血奉献于陛下,然江东,江东

哎!”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虞翻脸上的愁容更甚,而为了让诸葛亮取信,虞翻到最后甚至让自己抽噎了几声,想以此来显示当下江东的处境之难。

虞翻觉得他的话,加上他的这副表现,足以在名义上打消诸葛亮的图谋。

江东绝对是大汉大大的忠臣,可谁叫糜旸公安一战把江东打的那么惨了,既然如此,你诸葛亮也该理解下江东的困境吧。

虞翻的表现,只想让诸葛亮发笑,但他生生忍住了。

当年他出使江东之际,曾实地考察过江东的水土。

以他看来,江东的确算是天下间难得的沃土,若是刘备能占据这等沃土,在他的规划之下,恐怕大汉早就北伐至中原了,何至于一直偏安一隅?

在这点认知下,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虞翻的真面目。

只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外交。

心中洞悉一切的诸葛亮好似被虞翻的这番话所感染,脸上有着不忍之色浮现。

“江东之难,我又何曾不知。

我也愿相信太尉对大汉的忠心。”

诸葛亮的这句话让虞翻暗自松了一口气。

可诸葛亮接下来的话,差点没让虞翻将口中的茶水直接喷出来。

“之前陛下将这件事送至前线让大将军表达看法时,大将军特地为此事上书一封。

大将军在上书中言道:若梁州实在保不住,他便率军退守剑阁,剑阁天险,逆魏势必再难进取一步。

在阻挡住逆魏之后,他便会自请为荆州牧,亲自顺江而下为太尉梳理内政,以求弥补于江东民众。”

诸葛亮说完后,虞翻好不容易从差点被茶水噎死的边缘挣扎生还,但生还之后他的脸上还是流露着浓浓的惊疑之色。

孙桓同样如此。

剑阁天下雄关,若糜旸真率军退守剑阁,得到了大量援军支援的他,是肯定守得住剑阁的。

至于糜旸所说的,转任为荆州牧,顺江而下为江东梳理内政,这一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到呢?

虞翻的脑海中顿时浮现了数万旌旗招展的水军踏江东下的场面。

重点是那数万旌旗,是姓糜的呀!

还有个重点是,若是糜旸率军东下,曹魏方面会作何反应呢?

许久之后,虞翻才发出一句略微有着颤抖的疑问:“丞相何意?”

“就是你所听到的那般意思。”

诸葛亮淡淡地回道。

在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似是又想起了某件事:

“大将军还在上书中提到:太尉长子孙登自小骄纵,恐难为江东嗣子。

为江东百年计,他建议陛下将故吴侯长子孙绍赐为九江侯嗣子。

当年太尉也是从故吴侯手中接过江东基业的,若能让孙绍将来重新继承江东基业,百年之后,这也是一段佳话呀!”

虞翻:???

孙桓:!!!

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脸上还流露出一些歉意继续说道:

“二卿知道的,大将军是年轻人,年轻人自然气盛,时常有新奇的想法。

陛下又一向钟爱他,有些事我也无法阻止。”

诸葛亮的歉意落在孙桓虞翻二人耳中,直接让他们的内心好似被一团火包围。

这是得多歹毒的心肠,才能想出这两个狠招的?

这该死的,熟悉的味道!

他这么歹毒,大汉就没人管管他吗?

不管心中有着多么大的愤懑,但当诸葛亮代糜旸之口说出这两个杀招后,孙桓与虞翻直接就给诸葛亮跪下了。

孙桓率先义正严词开口道:“丞相放心,吾乃孙氏宗亲,定会维护孙氏忠义之名,待我回到江东,会力劝太尉出兵的。”

“嗯?不是说江东力有不逮吗?”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疑惑,孙桓气急:

“荒谬!忠君之事乃人臣本分,只要江东尚有一男丁,我都要力劝至尊拉到合肥城下!

岂有力所不逮一事乎!”

孙桓这时的话,可谓振聋发聩,正气凛然。

孙桓的表现让虞翻侧目,也让诸葛亮终于忍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好一个大汉忠臣呀!

“如此,善也。”

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52章 魂断郁陵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561章 火烧合肥 江东野望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骂战 善诛人心第七百零五章 挑衅糜旸 天真孙登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330章 断翅而亡 蠢货孟达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变计划 讨个公道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凉铁骑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没江南 天不助吴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东震动第69章 真吾制胜之地也 (求追读,求票)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38章 荆州出兵 两面夹击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182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158章 江陵缟素 刘璋履约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陈仓阻敌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阳失陷第354章 领军抓捕 吴懿惊起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七百三十九章 两将合谋 可抵糜旸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492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233章 人生赢家 魏帝咆哮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七百六十一章 绕道长沙 直取柴桑
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52章 魂断郁陵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561章 火烧合肥 江东野望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骂战 善诛人心第七百零五章 挑衅糜旸 天真孙登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330章 断翅而亡 蠢货孟达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变计划 讨个公道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凉铁骑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没江南 天不助吴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东震动第69章 真吾制胜之地也 (求追读,求票)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38章 荆州出兵 两面夹击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182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158章 江陵缟素 刘璋履约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陈仓阻敌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阳失陷第354章 领军抓捕 吴懿惊起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七百三十九章 两将合谋 可抵糜旸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492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233章 人生赢家 魏帝咆哮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七百六十一章 绕道长沙 直取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