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

第182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

在糜旸回成都的第二日,约莫亥时时分,一辆朴素的车驾行驶在寂静的示恩里中。

车轮滚动的声音响在寂静的深夜里巷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时与后世不同,后世的这个时间点可能正是夜生活的开始,但在汉代,亥时时分已经算是深夜。

示恩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安睡,唯有少部分未睡的人听到了这车轮滚动的声音。

他们在听到这声音后,脸上瞬间浮现明悟之色:这是葛公下值了。

在汉代,官员的休沐及上下值时间有着清晰的规定。

一般来说,汉代官员的休沐时间是上四天休一天,而上值时间大约是早上的卯时,下值时间是申时。

卯时大约是早上5点至7点之间,这是一天中日出的时间段,亦是公鸡报晓的时候。

而申时则大约是日落前的一个时间段,大约是后世下午的15时至17时之间。

虽然各地因为地域不同,对官员的上下值有着不同的规定,但大多数的上下值时间不会与上面的相差太多。

成都城中的官员,大多也都是按照这两个时间段上下值。

但惟有一人例外,那人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自从署理大司马幕府之事后,因为身兼军政要务,加上刘备对其信任有加,所以诸葛亮的公务一直很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以来的汉中之战与荆州之战,不仅严重损耗了益州与荆州的民力,更让本就事务繁多的诸葛亮,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许多。

足兵足食,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犹如泰山压顶一般,让整个大司马幕府中的官员透不过气来。

单单拿汉中之战来说,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

刘备为了争夺汉中,动用的所有兵力加起来近有七万之众!

这还不算其余数量巨大的民夫。

汉中之战中,定军山一战让法正与黄忠名声大噪,天下闻名。

但当时刘备与法正乃是绕过重重山岭,才到达定军山的。

而负责将粮草,兵力绕过重重山岭,从成都源源不断送往定军山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完全凭借着个人的出众才能,冒着种种艰难,冒着种种不可能,始终保证着刘备大军的后勤无忧。

可以说,若无诸葛亮,绝对没有最后汉中一战的胜利。

相比于曹操,曹操拥有着天下间最富庶、最广大的地域,他手下亦有着闻名天下的理政大才。

但曹操亲率大军于三月到达汉中,五月就开始撤军,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开始放弃汉中。

不是他意识不到汉中的重要性,亦不是他害怕刘备了,只是那绵长的后勤线及内乱四起的中原,令他不得不选择暂时放弃汉中。

以一州之国力,力抗中原河北之国力,诸葛亮早就在汉中之战时,就解锁了他的这个技能。

而诸葛亮能够完美完成,刘备给他的足兵足食的任务。

一方面除了他有着出众的政治才能之外,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

自诸葛亮署理蜀中军政以来,他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

而且为了保证事情没有疏漏,他一定会将每件事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的才会下值。

这一点,与当年的辅政名臣霍光有着相似之处。

谨慎,一丝不苟。

因为他的这番处事态度,他所处理的每件事务从无差错,但也导致了他每日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府。

坐在马车中的诸葛亮正在闭目沉思,哪怕是下值了,他脑海中依旧在思考着,今日安排的事务是否有疏漏之处。

在诸葛亮的思考之间,他的车驾已经到了军师将军府之外。

相比于安汉将军府的高大辉煌,军师将军府就显得颇为简陋朴素。

在车驾到达军师将军府之后,诸葛亮在车驾外仆人的提醒之下,从思虑中醒转过来。

而后诸葛亮掀开车帘,从车驾上缓步下地。

在位高权重的军师将军的车驾队伍中,唯有一名老仆及数名甲士而已。

那老仆乃是当初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就陪伴在他的身旁的童子,十数年过去了,当年的童子亦已经是中年男子。

至于那数名甲士,乃是刘备见诸葛亮总是深夜回府,特地配备给他的护卫。

诸葛亮在落地之后,命他身旁的这位仆人先去休息,而后他自己一人踏入了府门之中。

军师将军府邸占地并不广大,里面的建筑亦大多都是寻常木料所建造,也无高楼亭阁以及花园等游玩之所。

很是简单朴素。

当年刘备入主益州时,曾赏赐给诸葛亮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有着如此丰厚的赏赐,诸葛亮要想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可谓简单至极。

但诸葛亮生性淡薄,不爱奢华,所以当初刘备赏赐给他那么多金银财帛之物后,他虽然没有拒绝,但并没有将那些金银财帛用在自己身上。

受之,再充入国库,以为百姓之用。

这件事在成都中只有少数几人才知道,相比于当世的名士动辄推辞赏赐养名的手段,诸葛亮的作为更显得坦然无私。

诸葛亮在进入府邸后,并没有行走多久,就到了府中的大堂之外。

饭食他早已在官署中就简单吃过,他现在来大堂,并非是为了进食,而是为了读书。

诸葛亮出身名门望族琅琊诸葛氏,虽然他3岁丧母,8岁丧父,但他自小由叔父诸葛玄教养,在叔父诸葛玄的影响下,诸葛亮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他每日早晨醒来之后或每晚入睡之前,都一定要诵读典籍。

这个习惯,及至今年,诸葛亮已经持续将近二十年了。

至于诸葛亮不回寝室读书,乃是在这个时间,他的夫人黄月英早已入睡。

而读书必须掌灯,诸葛亮不想打扰黄月英休息。

当诸葛亮来到堂外之时,他今日却意外的发现,他的大堂中竟然亮着灯光。

难道是伯松?

在诧异之下,诸葛亮撩起衣摆,走上台阶迈入了大堂之中。

诸葛亮在迈入大堂之中后,他便见到了他的长子诸葛乔与夫人黄月英这时都在大堂之中。

而在大堂之中还有着一个人。

那人正是糜旸。

糜旸正坐在大堂中的一处,手中拿着一本书籍在聚集会神的看着。

大堂中灰暗的灯光映照在糜旸的身上,将他在地上的影子拉的老长。

只是糜旸的影子因为他身躯的端正,却并没有发生一点扭动。

看到这一幕,令诸葛亮想起了当年他在崇文馆中教学刘禅的场景。

那时糜旸作为刘禅的伴读,亦如今夜这般,安安静静坐在一处听着他的教诲。

眼不斜视,身不弯曲。

而诸葛亮的出现,亦被正对大堂门口而坐的黄月英而察觉。

见到诸葛亮归来,黄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温热着的茶汤,走向诸葛亮。

黄月英在来到诸葛亮身前后,将手中的热茶递给诸葛亮,而后她对着诸葛亮轻声言道:

“子晟申时末就到了。”

诸葛亮接过黄氏手中的茶汤喝了一口,然后他意识到糜旸在大堂中,竟已经等了快两个时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汤之后,诸葛亮温言让黄月英与诸葛乔早点去歇息。

这时糜旸亦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归来,他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前对其一拜言道:“葛师辛苦了,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面对糜旸的下拜,诸葛亮伸手扶起糜旸,而后对其言道:“无妨。”

糜旸申时末就已经到达他府中,其实算不上深夜叨扰,只是他回来晚了而已。

在诸葛亮扶起糜旸之时,诸葛乔与黄月英就已经离开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诸葛亮与糜旸。

因为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旸与诸葛亮现在近在咫尺。

这么短的距离,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烛光之下,糜旸也看到了诸葛亮鬓角处的苍白。

看到这一现状,糜旸的目光中有着担忧,他对诸葛亮言道:“葛师乃国之柱石,还望保重身体,不要操劳过甚。”

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后世,四十岁的男子乃是社会中的生力军。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岁已经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对着糜旸的关心,诸葛亮脸上浮现笑容,他让糜旸坐下,而后他亦来到糜旸对面入座。

在坐下后,诸葛亮对着糜旸言道:“世事艰难,汉室未兴,吾怎么能不竭心尽力,尽忠职守辅助大王呢?”

“吾操劳些无碍,只要能辅佐大王兴复汉室,那一切都不算什么。”

在说完后,诸葛亮面露笑意的问糜旸道:“子晟方才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唤吾,让吾早点归府呢?”

诸葛亮知道糜旸到府之后,黄月英乃是知礼之人,是不会让糜旸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来黄月英应该是有打算,让诸葛乔前去唤他的。

但最终诸葛乔并未出现,那就可能是糜旸所阻了。

“今日吾从武库中点齐甲胄之后,便来到葛师府上拜谒。

那时已经是下值时间而葛师尚未归来,这足以说明葛师为国事所耽误。”

“国事为重,私情为轻,这是葛师往日教导过我的。故而我没有让伯松前去寻唤葛师归来。”

糜旸之前有听闻过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没想到的是,为了操劳国事,诸葛亮竟这么晚归来。

听到糜旸这么说,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眼中有着欣慰。

糜旸虽然唤他葛师,但相比于法正,他并未与糜旸有过正式的拜师之礼。

他与糜旸之间的师徒情分,大多是因为他教导刘禅时,顺便教导糜旸结下的。

所以糜旸与他之间的师徒情分,并不牢固。

糜旸一直将他当做老师,更多的体现的是糜旸尊师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虽然不是正式的师徒,诸葛亮对于糜旸亦是有着喜爱的。

诸葛亮于建安十三年为刘备效力,至今已经将近十四年。

从当年的困局新野一县,到如今的卧龙腾飞于大汉西南大地,在这十四年的时光中,糜旸与关兴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着长大的。

再加上糜旸性格有仁孝之风,哪位长辈会对这样的晚辈不喜欢呢?

因为糜旸的仁孝,诸葛亮曾在与诸葛瑾的往来信笺之中,夸赞过糜旸。

而诸葛亮出于对糜旸优秀品德上的喜爱,在糜旸去年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后,更是逐渐转变为了看重。

在喜爱与看重之下,现在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相当不错。

与对马谡的情感几乎相当。

诸葛亮看向糜旸问道:“今日子晟特意前来拜会,应当是不止看望吾这么简单吧。”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糜旸亦不隐瞒,他拱手对诸葛亮言道:“三日后,弟子就要前往汉兴郡任职。”

“汉兴一郡至关重要,境内豪强林立,弟子心有担忧。

今日拜谒葛师,一是为看望葛师安好,二是想问询葛师治政之道。”

糜旸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两重来意。

面对诸葛亮这种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简直是在献丑。

既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待,待之以诚。但糜旸在说完后,脸上亦有着忐忑之色。

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说,自己问他治政之要,他当然会有着独到的见解。

只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一定会提点他。

说到底,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隽才无数,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诸葛亮喜爱的马谡,得到诸葛亮提点的机会也不多。

说白了,在当世,学生择师,师亦择学生。

在听完糜旸的请求之后,诸葛亮一时之间并没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静之中。

不久后,一声问话响在沉静的大堂之中:“子晟认为,当今之世,丧乱根源在哪里?”

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着他的回答。

何为师?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既然糜旸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让他看看,糜旸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样的问题,目前为止诸葛亮只问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谡,另一个便是糜旸。

在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视下,糜旸脸上浮现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后,他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朝廷失道,人心丧乱。”

“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导致朝政败乱。朝政败乱,则奸臣盈塞于朝,将士则骄纵不法。

最后导致民众无立锥之地,无一餐之粮,遂有黄巾之乱而起。

奸臣在朝,叛将在外,起初虽是小恶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个个裂土僭越,战乱四起。

战乱一起,世道崩坏,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贼寇趁乱僭称雄豪,或据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旸说完后看向诸葛亮,希望从他脸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内心的想法。

但可惜,诸葛亮的脸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这时跪坐在坐席上诸葛亮,下意识地将双手放在了他的膝盖上。

糜旸不知道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但若是黄月英在场,她定然能看得出来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

当年在隆中诸葛亮与与石韬、徐庶、孟建共同探讨时事时,每当这三位好友说到诸葛亮赞同的地方时,诸葛亮就会做出这个动作。

凌晨2点还有一章,马上写。

(本章完)

第92章 马上君王(求追读!求票!)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637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7章 慑服徐详第173章 升坛歃盟 大婚之日(终!)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580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538章 荆州出兵 两面夹击第72章 两军对阵(三更求追读)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478章 南中变革 龙望北方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661章 刘晔悲喊 元旦终至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558章 欲引天火 布局长安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596章 利舌如剑 摇晃关中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129章 温酒相会 糜旸斥孙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军流言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299章 以骑逐步 天道有常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各位书友,新春快乐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264章 残月如血 城外列尸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42章 大开八门(求票,求追读)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536章 两大安排 艾维相随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54章 领军抓捕 吴懿惊起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七百五十四章 颇有锋芒 子瑜盗书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开 言出法随
第92章 马上君王(求追读!求票!)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637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7章 慑服徐详第173章 升坛歃盟 大婚之日(终!)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580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538章 荆州出兵 两面夹击第72章 两军对阵(三更求追读)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478章 南中变革 龙望北方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661章 刘晔悲喊 元旦终至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558章 欲引天火 布局长安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596章 利舌如剑 摇晃关中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129章 温酒相会 糜旸斥孙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军流言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480章 魏军应对 逆天改命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张郃蛊惑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87章 糜旸城头骂虞翻 (四更求追读!)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299章 以骑逐步 天道有常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各位书友,新春快乐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264章 残月如血 城外列尸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42章 大开八门(求票,求追读)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536章 两大安排 艾维相随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54章 领军抓捕 吴懿惊起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七百五十四章 颇有锋芒 子瑜盗书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开 言出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