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

当时间进入章武五年十二月后,天下的大势又在悄然变化着。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变化是由孙权引起的。

不知道从何时起,江东各地陆续有祥瑞出现。

先是有人汇报,在夏口发现了黄龙。

而当这个祥瑞出现后,更多的祥瑞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之间冒了出来。

会稽郡:有人发现了嘉禾。

建业:有人奏报从孙权的府邸下,挖出了宝鼎。

吴郡:有人发现了一块刻有年月日的银板,并称为之是上天的诏书。

丹阳郡:原本淤塞的广平湖突然畅通,据民间方士传说,此湖畅通就代表着将有新天子出。

各种各样的祥瑞,频繁的出现江东各地。

而当不再有新祥瑞出现后,借着之前众多祥瑞出现而营造的舆论氛围,开始有江东臣子上书建议孙权称帝。

一开始时,有此上书的江东臣子人数并不多,地位也不高。

面对着这类臣子的劝进,孙权也明确表示了“拒绝”及“愤怒”!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江东臣子加入劝进的行动中来。

及至最后,就连张昭这等在天下间有名的重臣,都公开上书希望孙权称帝。

当张昭上书之时,群臣劝进的行动正好已经进行了三次。

三辞三让的必备前奏,基本宣告完成。

因此对于由张昭领导的第四次劝进,孙权并未再表达出拒绝的态度。

孙权选择下达一道公开文书来表达他的想法:

“天降丧乱,皇纲失叙,天下三分,民不聊生。

始于董卓,盛于群逆,穷凶极恶,以覆四海。

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今日一统,匡定天下,非吴与魏,将复谁任?”

“宜先定名,使士民之心,各知所归,斯其义也。”

这封文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大义凛然的口吻。

但实际上是孙权,为他的称帝之举进行的法统铺垫。

孙权知道就算有着曹魏的支持,他称帝的法理依据也不能说完美无缺。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堵住天下间的悠悠之口,孙权为自己称帝的举动冠上了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孙权认为大汉的法统,已然发生了转移。

说白点就是汉失其鹿,当有能者共逐之。

第二个理由则是:孙权认为他称帝,是为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不得已却又必须进行的举动。

要是普通百姓看来,孙权向世人宣告的这两个理由,也能勉强说的过去。

但在熟知礼法的人眼中,这篇孙权亲自写就的誓文完全就是偷换概念,狗屁不通。

因为不管如何,大汉的法统世人都是承认的。

当年曹丕称帝时为何要搞禅让的把戏,为的不就是将大汉的法统平稳过渡到大魏上吗?

可在孙权的这篇誓文中,孙权一个字都未提及,刘备建立的大汉法统该如何解释。

就好像刘备从未建立过大汉一般。

从誓文中的内容看来,孙权是认为大汉的法统在刘协那一朝,就已经终结了的。

亦就是说,孙权认为刘备建立的不是大汉。

可这一点是很荒谬的。

别忘了现在孙权名义上,还挂着大汉太尉,九江侯的名号。

要是孙权否认刘备建立的大汉的合法性,那他自己之前不就是小丑吗?

这样明显意欲蒙混过关的行为,只要是一个稍微懂得礼法的人,就会觉得嗤之以鼻。

但世人明显都低估了孙权的无耻。

有着勾践之奇的孙权,才不会管世人怎么看他。

他也真的不在意,成为一个天下人心中的小丑——只要能完成心中所想。

反正孙权觉得他的誓文“没问题”。

而在孙权的誓文传遍东南大地时,孙权就迫不及待地在一众江东大臣的支持下,缓步登上了合肥城外的称帝台。

汉章武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孙权正式宣告天下,登基称帝,建立吴朝。

同日孙权宣布吴朝建都建邺,并改年号为“黄龙”。

当建朝称帝之举完成后,一件更令世人震惊的事发生了。

当日参加孙权称帝仪典的除去江东大臣外,还有着曹魏派来的使臣华歆。

而就在孙权称帝的高台之上,孙权正式在天下人面前,与华歆签订盟约。

东吴与曹魏的盟约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那便是二家约定中分天下。

具体如何中分的内容,并未流传出来。

可单单这“中分天下”四个字,就足以让世人感到震撼。

因为这四个字代表着,从孙权称帝的那一日起,东吴就将与曹魏正式联手,一起对抗大汉!

正如曹叡与孙权一开始预料的那般,当两家达成这个盟约之后,两家内的人心果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

魏吴两家共抗刘汉,天下最后到底属于谁,真的还是个未知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称帝并与曹魏缔结盟约的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长安城内。

糜旸是在深夜中被人叫醒的。

近来为了处理繁琐的政务,糜旸几乎是夜夜睡在尚书台内。

而叫醒他的正是蒋济。

看着蒋济脸色凝重的模样,糜旸再用一把冷水让自己恢复清醒后,便开口询问道:

“发生何事了?”

在糜旸的询问下,蒋济将他刚刚得到的消息禀告给了糜旸。

乍一听到孙权在数日前称帝及与曹魏缔结盟约的消息后,饶是糜旸也觉得有些意外。

糜旸之前提前有猜测过,孙权接下来很大可能会选择与曹魏联手。

只是让糜旸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还会有着称帝之举。

这得多不要脸,才能做出来的事?

可一仔细想想,特别是回想了上一世孙权的所作所为后,对于这一点糜旸倒也不是那么意外了。

蒋济见糜旸在听到消息后,虽一开始脸上有着意外,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他的心中不免对糜旸佩服起来。

蒋济之前身为曹魏的侍中,几乎日日陪伴在曹丕身旁。

而曹丕在遇到危急的情况时,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暴怒,责怪,懊悔,基本上都是负面情绪。

可蒋济在糜旸的身上,却从未看见过这样的情绪。

从臣子的角度来说,糜旸这样的主君无疑会更有安全感。

看着糜旸脸上的思索之色,蒋济不由得下意识问道:

“大将军以为,我朝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事?”

蒋济有此问,说明在他看来东吴与曹魏联盟一事,对刚刚有着升龙之势的大汉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危机。

旁的先不说,当这个消息在大汉境内传开后,人心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震荡。

毕竟与曹魏为敌和与天下为敌,到底是两码事。蒋济的询问将糜旸的思绪从思索中拉回。

只是糜旸并未马上回应蒋济的询问。

糜旸先是问蒋济道:

“这件事目前知道的人多吗?”

糜旸的这声询问让蒋济一愣。

但蒋济还是根据自身的判断很快回答道:

“想来并未大范围传开。”

说完这句话后,蒋济很快又补了一句。

“陛下与丞相,目前应当还不知道这件事。”

蒋济的回答让糜旸点了点头。

身为大汉的大将军,糜旸收取情报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大汉官方派往各地的探子。

另一种就是他私人派往各地的司闻曹探子了。

而通常情况下,司闻曹探子禀报消息的速度会更及时一些。

见糜旸问完自己那句话后就不再言语,蒋济试探着问道:

“可是要下令封锁消息?”

可蒋济的这个请示,却让糜旸摆手拒绝了。

“做不到。”

糜旸知道蒋济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最大的原因就是,再过不久就是大汉的祭祖大典了。

这一件事对大汉来说,有着莫大的意义。

在如此的国家大事面前,最好要尽可能的保证着人心的稳定。

而糜旸之所以会拒绝蒋济,一个原因正如他所说的那般做不到。

孙权称帝及与曹魏结盟这样的大事,在大汉境内广泛流传开,只会是个时间的问题,而且那个时间定然不会太久。

在这种必然的情况下,大汉没必要去做掩耳盗铃的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糜旸认为当下的大汉,有自信接受住这次冲击。

“你即刻让司闻曹的探子,在淮南与荆州两地释放出流言。

就说不久后,孤将亲自出镇荆州。”

思索一番后,糜旸对蒋济下达了这道命令。

初一听到这道命令时,蒋济还有些不解,可很快的蒋济就反应了过来。

孙权称帝及与曹魏结盟一事,在一开始时对大汉的影响,便是会让大汉的人心不稳。

而在目前的大汉数州之中,哪一州的人心最可能受到影响呢?

那定然是荆州。

因为荆州与曹魏及孙吴皆接壤,曹魏与孙吴是随时可以对荆州发动联合进攻的。

而且张飞刚刚离开荆州,当下荆州并无一位令敌人畏惧且令己方百姓信任的大将。

这一点曹魏与孙吴也知道,所以很可能接下来他们两家,很可能会借助这一点做文章。

糜旸之所以要让自己释放那些流言,是料敌于先,提前防备曹魏与孙吴两家的阴谋。

以糜旸在荆州及在天下间的威名,只要有他即将出镇荆州的消息传出,到时候恐怕就不是荆州的百姓人心不稳了。

理解糜旸深意的蒋济对着糜旸一拜后,就趁夜色离开了尚书台。

待蒋济离开之后,糜旸起身快速穿戴好衣裳。

随后糜旸就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朝着刘备的寝宫快速赶去。

第二日天微微亮,在长安城内的许多大汉重臣,就被刘备派来的使者传召到皇宫内。

刘备急切的传召,让许多大臣感到不解。

但再不解,他们赶往皇宫的脚步也未曾慢过。

不久后,以诸葛亮与张飞为首的一众大臣,就纷纷来到了大殿之中。

当他们到来之后,他们才发现刘备早已经坐在大殿中等待着他们。

而与刘备一同等着他们的,还有糜旸。

看到刘备与糜旸二人皆在,许多大臣心中就隐隐猜出了,今日要议的事绝不简单。

果不其然在众臣入座后,糜旸就起身将他收到的消息,告知给了在座的众臣。

当听到孙权称帝及与曹魏联盟的事后,在座的许多大臣都齐齐一惊。

这件事太过突然,更直接将大汉的外部环境,推到最险恶的境地中,由不得他们保持冷静。

就连诸葛亮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众臣之中,张飞的反应最为激烈。

张飞气得按剑而起,大声斥骂孙权道:

“碧眼儿真是天下第一小人!

厚颜无耻,反复无常,认贼做父,数典忘宗”

一句句气愤的咒骂不断从张飞的口中吐出。

今日可能是张三爷一生中吐出成语最多的一次了。

也怪不得张飞如此气愤,实在对于看重忠义的张飞来说,孙权的行为纯粹是在恶心他。

就拿张飞骂孙权认贼作父一欲来说,倒也不算张飞冤枉了孙权。

因为在孙吴与曹魏签订的盟约中,二家相互约定好为兄弟之国。

在这样的约定等量代换下,那么孙权与曹丕不就是兄弟了?

那么再等量代换下,孙权不就是认曹操当父了?

还有孙权前脚还是大汉的臣子,后脚就与曹魏结盟背叛大汉的行为,就更加让张飞如苍蝇一般恶心了。

还有

反正最后张飞是受不了了。

“如斯小人,还敢称帝?”

“陛下,臣即日就返回荆州,定要率军踏平江东,将孙权小人擒来长安剥皮示众!”

说着说着,张飞就站起身来作出要朝外走去的举动。

可张飞还未开始走呢,就被刘备的一声清喝阻止。

“坐下。”

听到刘备的清喝后,张飞纵使心中再如何气愤,最后还是无奈地回到了位子上坐下。

可张飞的回座,并未让众臣的求战之心停歇。

赵云、魏延、黄权等,就算是马良这位好脾气的大臣,也忍不住起身向刘备进言,请求刘备发兵讨伐江东。

在众多的求战之语中,马良的求战之语最为振聋发聩:

“臣真是耻于与孙权这等小人,同立于一片青天之下。”

想起自己曾出使过江东,马良都快哭出来了。

一生的污点呀!

孙权必须得死。

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236章 修建高楼 豪族私会第100章 三江失败,今晚休息一下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10章 三驳潘濬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6章 此路不通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02章 内抚生民 外讨不臣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刘封 誓杀吴狗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91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499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推两本书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553章 二帝反应 汉鹿亢奋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93章 虎侯再动 木人承渊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600章 满腔愤慨 请换青天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256章 先锋傅肜 出乎意料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224章 天地赤红 汉将挺立第571章 荡涤污秽 只争朝夕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380章 谯瑜毒计 糜旸劫难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7章 慑服徐详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594章 搅乱天下 先攻渭北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获臣服第58章 一步一杀机(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谏第536章 两大安排 艾维相随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119章 名将之殇 (十更,求首订)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476章 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
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236章 修建高楼 豪族私会第100章 三江失败,今晚休息一下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10章 三驳潘濬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6章 此路不通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02章 内抚生民 外讨不臣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刘封 誓杀吴狗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91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499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推两本书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553章 二帝反应 汉鹿亢奋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93章 虎侯再动 木人承渊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600章 满腔愤慨 请换青天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256章 先锋傅肜 出乎意料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224章 天地赤红 汉将挺立第571章 荡涤污秽 只争朝夕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380章 谯瑜毒计 糜旸劫难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7章 慑服徐详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594章 搅乱天下 先攻渭北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获臣服第58章 一步一杀机(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谏第536章 两大安排 艾维相随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119章 名将之殇 (十更,求首订)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476章 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