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

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

在永安城中的孙权因为惶恐而要派遣张温出使之时,一支来自北方的使团却先一步来到了襄阳城外。

这支使团的正使,正是时任大魏侍中、散骑常侍的蒋济。

蒋济坐在车舆中看着眼前襄阳城门上高挂的条条白幔,他的眼神中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在前年时,亦是他奉先帝曹操之命来这襄阳城外拜会刘备。

只是那时武帝尚在,而关羽亦是作为刘备的第一大将领兵在汉水外驻防,阻挡着武帝亲率的魏军南下。

没想到才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武帝、关羽就都齐齐逝世,世事变化之快,有时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坐在车舆中的蒋济,看着那为哀悼关羽而悬挂城头的白幔,他不禁于端坐之间整理了一下装束,然后面色肃穆的对着那条条白幔一拜。

虽为敌人,但关羽的气节与功勋,足以当的起蒋济这一拜。

当世俊杰,纵算各为其主,但很多时候都是惺惺相惜的。

在蒋济一拜之后,提前得到消息负责迎接蒋济的董允,领着一些汉军士卒来到蒋济的车舆之下。

本来在安葬完关羽之后,刘备就想启程返回成都。

可是就在此时,刘备收到了来自新野的一则消息。

这则消息告知刘备,来自曹魏的使团正在南下。

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刘备便暂时打消了返回成都的打算。

他倒也想看看,刚刚经历一场大败的曹丕突然派遣使者南下,到底是因为何事。

只是虽然打算接见曹魏的使团,但是在明面上,大汉与大魏乃是势不两立的势力,双方都互相不承认对方的王朝正统性。

所以刘备仅仅只是派出身份不高的董允带着一些汉军,在城门外迎接蒋济。

而蒋济在看到大汉方面派出迎接他的乃是一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他倒是也不动怒。

魏军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他哪有资格因为对方礼数不周而动怒。

所以在董允来到他的车舆下之后,蒋济赶忙从车舆上起身。

他缓缓来到车舆之下对着董允率先一拜:

“北地士人蒋济,奉我主命前来拜谒汉主,还望君代为引见。”

在蒋济的话语中,他并未自称自己是魏帝使者。

因为他知道他要是敢如此自称,肯定会直接触怒对面的董允。

可是他乃是魏臣,又不可能将刘备称为汉帝,所以他只能用模棱两可的汉主一词来尊称刘备。

汉主可以理解为大汉的主人,亦可以理解为汉中王国的主人,这样的的称呼在当今的情势下是颇为合适的。

这种称呼亦是曹魏各重臣私下与大汉臣子通信时,对刘备的一种最常用的称呼。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称呼至少是双方势力都能接受的。

当蒋济的话语落入身前的董允耳中时,果不其然董允脸上并无浮现不豫之色。

而董允见蒋济作为当世有名的大名士,又是曹魏方面的高官,能主动对自己一拜,这种低姿态亦让他对蒋济挑不出什么毛病。

所以董允在蒋济对自己一拜后,他亦回了一礼,然后对着蒋济说道:“使者请随我来。”

董允的话音刚落,面容严肃的他便独自走在前方,为身后的蒋济带路。

董允不会特地为难蒋济,在礼数上也不会怠慢蒋济,但以他的性格想要他对蒋济有啥好脸色,那也是很难的。

董允的冷漠并未让蒋济感到不开心,他只是紧紧跟随在董允的身后,在一众汉军的监视下朝着襄阳城内走去。

让蒋济有所意外的是,董允在将他带入城门内后,并未继续带着他往襄阳城内走去。

董允反而是带着他转向踏上石阶,朝着城楼上而去。

这一幕让蒋济心中有些忐忑。

不过让蒋济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在董允将蒋济带上城楼上之后,他便渐渐告退一旁。

当董允告退一旁后,一直在细心观察城楼上环境的蒋济,便立刻看到了在他身前不远处的,头戴刘氏冠的一道负手而立的身影。

在看到这道身影后,结合董允方才的举动及他之前脑海中对刘备的印象,蒋济一眼就认出了他身前十数步外的这道身影正是刘备。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蒋济不免有些心惊。

他没想到刘备竟然会选择在此接见他,他更没想到方才刘备就在城墙之上,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若是他刚才有任何倨傲之举的话,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虽然心惊,但蒋济的动作却一点也不慢。

他忙不迭的快步上前来到刘备身后数步,在刘备的身后对着他恭敬一拜道:“北地士人蒋济,拜见汉主。”

当蒋济的参拜声落入刘备的耳中后,刘备缓缓转过身来看向了他身前的这位熟人。

“子通,别来无恙乎?”

刘备的语气充满着温和,并没有因为蒋济是逆魏之臣就对他心有嫌隙。

刘备之所以会对蒋济如此,除去蒋济本人的名声与才能得到刘备赏识之外,还因为蒋济方才的一个举动。

由于城墙及众多白幔的遮挡,可能方才在城下的蒋济并未看到城上的刘备。

但是居高临下的刘备,可是将蒋济对着白幔下拜的举动看的清清楚楚的。

蒋济的这个举动,足以让刘备对他越发欣赏。

面对刘备宛若旧友般的慰问,蒋济的心中闪起一阵暖意。

只是蒋济很快将心中的这股暖意压下,他对着刘备回答道:“济一切安好,有劳汉主挂心了。”

在说完这句话后,使命在身的蒋济从怀中掏出刘放为曹丕所写的那封信,然后他恭敬的将信举过头顶,对着刘备言道:

“这是我主写给汉主的一封信,还望汉主能够御览。”

听到蒋济如此说,刘备命一旁的侍卫上前取过蒋济手中的信。

当侍卫取过信交到刘备的手中后,刘备就立马将手中的书信展开看了起来。

曹丕北归洛阳的消息,刘备前段时间已经知道。

曹丕是篡汉的逆贼,按理来说他与刘备应该是水火不容的。

但他在北归之后还会特地派出蒋济这种重臣南下出使,目的肯定不简单。

再联想到曹丕派出的使臣是蒋济,刘备猜测或许曹丕是想如曹操当年一般,与他做什么交易。

正是考虑到这层原因,所以刘备才有兴趣接见蒋济。

大义是大义,但刘备不是迂腐的君主。

在不违反大义的前提下,刘备不介意与曹丕做些有利于大汉的交易。

至于具体是什么交易,想来都在这封书信中。

当信中的内容,一字一句落入刘备的眼中时,一开始刘备的神色还算淡定。

只是随着看的内容越来越多,纵算是饱经风雨的刘备,眼神中亦浮现出一些异色。

不久后当刘备看完信中的所有内容之后,他的脸上已经浮现惆怅与深思之色。

在这封信中,曹丕先是开门见山的言明他写这封信的目的:

那便是他希望刘备能释放在西城一战中,被糜旸所俘虏的夏侯尚、满宠等人。

当然曹丕不是小孩子,他知道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在于交易。

所以在这封信中,他亦点明了他作为交易的筹码。

曹丕拿来交易的筹码,不是金银财宝,亦不是土地。

而是当年当阳一战中,那些被魏军所俘虏的刘军将领的族人家属。

看着曹丕在信中拿出的这个筹码,刘备的思绪不禁飘回到那个充满动荡与血腥的下午。

那一战上万刘军,最后只剩下刘备等十数骑成功逃脱。

而在那一战中,跟随刘备日久的诸位将领的族人家属,要么被魏军所杀,要么就是被魏军所俘虏。

当初曹操之所以不杀刘军将领的一众族人家属,想的无非是利用他们来扰乱刘军将领的心,特别是那些刘军阵营中元从派大将的心。

关张赵糜简孙刘等这些姓氏,是最早辅佐刘备开创大业的元勋之臣,亦是刘备早期阵营中的最中坚力量。

但可惜的是,曹操低估了忠义二字的分量。

可是尽管最初的目的不能达到,但曹操感念于那些元从大臣的忠义,所以倒也是没有下令残害他们的家属族人。

因此至今那上百位一众季汉元从大臣的族人家属,还一直在邺城关押着。

当刘备知道曹丕是以释放那些人为筹码后,刘备的脸上很明显浮现了意动之色。

在当初最早跟随他的一众元从大臣中,有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例如简雍、孙干、关羽等人。

而相比于关羽,简雍与孙干的下场是十分悲惨的,因为他们在死了之后,没有家属为他们送终。

他们还存活在世的的家属现正在邺城关押着。

人死而无亲人送终,这是世上最悲伤的一件事了。

当初简雍与孙干死的时候,刘备感觉最对不起他们的,也正是这件事。

而不单单是简雍与孙干二位元从大臣,其他元从大臣也都或多或少有着这种遭遇。

这对重情义的刘备来说,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从感性方面来说,曹丕拿出的这个筹码就已经让刘备十分意动。

当然身为帝王的刘备,当然不会单单从感性方面思考问题。

在这封信中,曹丕还说明了一个让身为帝王的刘备颇为意动的原因。

“名为元从,实为宗亲。宗亲维国,古今定理。”

曹丕为何会那么肯定刘备一定会与他做交易呢?

他的底气就是来源于这句话。

曹丕或许没有很好的韬略,他的心胸也并不宽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定然不低。

他与刘备同为帝王,都深知宗亲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哪怕曹丕本人颇为忌惮宗亲,但是对于他信任的宗亲,他可是一向不吝啬赋予大权的。

宗亲是稳定国朝的重要屏障。

而刘备建立的大汉与曹魏相比,却有着一个很大的不足。

虽然天下间的汉室宗亲是很多的,但是刘备的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本族的宗亲。

在刘备建立的大汉未统一天下前,那些散布在天下的汉室宗亲是靠不住的,例如刘晔、刘放甚至刘巴。

这就让刘备所建立的大汉,缺少了一块很重要的基石。

缺少坚定维护统治的宗亲势力会有多危险,历史上的种种事例都已经证明。

身为帝王的刘备,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而以季汉的具体国情来论断,刘备身边是有一股势力类似于他的宗亲,一直从旁坚定的守护着他的大业,那便是他的元从大臣。

所以刘备在势力有所发展后,一直不遗余力的让各位元从大臣占据要职,甚至他一直苦心提拔培养糜旸也是出于这点原因。

只是这并不是长久之法,因为诸位元从大臣的族人并未在他们身边。

没有族人在身边,元从大臣就等于没有家族在背后支撑着他们。

这样纵算一两代之内,元从系大臣中会有麒麟儿出现撑起大局。

但长久下去,元从系的大臣政治份额一定会被荆州、益州系的大臣不断夺取,从而导致这股势力消散在刘备建立的大汉之中。

历史上季汉势力中的元从系势力迅速衰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个。

到了那一刻,什么事就都有可能发生了。

例如历史上的北地王哭宗庙事件,那时要是元从系大臣还在朝野间掌握权力的话,该哭的一定是谯周等人。

或许刘备不知道历史上他孙子的无奈,但有着非凡政治智慧的他,当然明白将一众元从系大臣的族人收回的好处。

只要他们的上百族人回归,那他就可以利用帝王的权力,让他们与荆州、益州系的大臣的女眷联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一股元从系家族势力。

而再随着张飞、糜旸等人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家族一定会慢慢兴盛起来。

到时候元从系的最大一块短板将被补足,大汉朝野间的政治势力亦可以形成元从、荆州、益州三派鼎足而立,互相制衡的局面。

甚至因为糜旸的存在,元从系将来会渐渐凌驾于荆州系、益州系的政治势力之上,继续守护着他的后代,守护着他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

这种诱惑,的确是刘备所不能抗拒的。

因为这事关大汉的百年基业。

(本章完)

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377章 若有远志 何必当归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670章 齐侯新号 天策上将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23章 诛心第七百二十章 围三缺一 岿然不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22章 出狱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455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219章 孟达自救 夏侯动心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452章 泄我行踪 一律皆斩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势巨变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章推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番外:亡国之恨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199章 申氏末日 关门打狗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4章 接班人第568章 曹彰进攻 蒋琬出场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224章 天地赤红 汉将挺立第637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509章 前倨后恭 慧极必伤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185章 魏国柱石 灵前悲诉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第244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279章 寒风如刀 骠骑忧惧推两本书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章推
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377章 若有远志 何必当归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670章 齐侯新号 天策上将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23章 诛心第七百二十章 围三缺一 岿然不动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22章 出狱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455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219章 孟达自救 夏侯动心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452章 泄我行踪 一律皆斩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势巨变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章推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番外:亡国之恨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199章 申氏末日 关门打狗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4章 接班人第568章 曹彰进攻 蒋琬出场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224章 天地赤红 汉将挺立第637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第七百零一章 义阳有王 气势汹汹第509章 前倨后恭 慧极必伤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185章 魏国柱石 灵前悲诉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第244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279章 寒风如刀 骠骑忧惧推两本书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76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