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

“御敌于国门之外?”

身为宿将的马超,在仔细琢磨完这句话后,陡然之间便明白了糜旸的意图。

既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怎么会纵敌人入关,又怎么会弃城逃避?

在明白了糜旸要采取的方略后,马超脸上浮现了浓重的犹疑之色。

他知道目前坐在他身前的这个男人,乃是天下间最负盛名的名将。

糜旸的威名早已经让他可以跨越辈分的界限,平等对视,甚至傲视于天下间任何一位武将。

可是尽管糜旸有着如此深重的威名,马超还是不自觉地对糜旸想要采取的方略感到不解。

己方实力远远弱于敌军,又怎么能采取处处坚守的策略?

只是虽然心中有着犹疑,但马超并未开口劝阻糜旸。

马超终究还是十分在意他那敏感尴尬的身份的,他不是糜旸的心腹,那么做很多事就势必不能畅所欲言。

但善于察言观色的糜旸,却从马超的脸色看出了他心中的疑虑。

察觉到这一点后,糜旸伸手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奏本。

他将手中的奏本交到马超手中,示意他展开来看。

在糜旸的示意下,马超虽有犹豫但还是接过奏本展开看了起来。

当眼神触及到奏本上的第一句话时,马超的瞳孔就不禁收缩起来。

“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益州援军足得救关。”

单单看这这一句话,马超便知道写这封奏本的人,向糜旸献上了与他想的一样的计策。

而在马超看完奏本中的所有内容后,糜旸又避开半个身子,让马超的视线可以从他的身上越过,来到他身后的书案之上。

此刻在那书案之上,正积压着一片犹如小山的奏本。

“《伐蜀文》在汉中散播开来后,引起了汉中内外的一阵恐慌。

恐慌之下,郡府并州府上下百员属吏,皆齐齐向我上书阐述他们的应敌策略。

骠骑将军你知道吗,那上百奏本中,大多数阐述的应敌策略,与你方才所讲的基本相差不多。”

听到糜旸这么说,马超的神色变得更加犹疑。

上百员上书的属吏中,肯定有着糜旸的嫡系心腹。

他刚才或许还会以为,糜旸不采纳他的策略,乃是对他不信任。

但现在看来,他心中的这点怀疑并非事实。

而真正的事实或许真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糜旸真想采纳的策略。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以糜旸之前所展现出来的韬略,他怎么会不明白自己方才献出的策略,乃是当下对梁州最好的应敌策略呢?

很快糜旸的下一句话,便解开了马超的困惑。

糜旸定睛看向马超,用诚恳的语气对着马超言道:

“骠骑将军,及我诸位属臣之方略,对目前的梁州来说的确是最佳方略。”

“可是这个方略,对大汉而言,却是一个极差的方略。

现今汉中的防御体系,诸镇要塞是我两位恩师所一手打造。

以他二人之韬略,难道会不知道来日贼军若攻打汉中之际,会动员出一股可怕的力量吗?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这句话是丞相当年隆中对中的一句话。

而丞相的隆中对出于十数年之前,十数年的魏军便已经是天下难以争锋之势。

十数年后的魏军实力势必更上一层楼,这点不仅丞相与翼侯知晓,天下人也是知晓。

可丞相与翼侯既然知道这一点,他们又为何在汉中设下这连绵的防御线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以汉中的国力,甚至以大汉的国力,在这连绵的防御线上与敌军反复拉锯,是一件极为不利的事吗?”

糜旸的解释层层递进,成功让马超陷入了沉思之中。

诸葛亮以战略思想闻名当世,法正以诡辩莫测的战术令魏军丧胆,这二人合力打造出的汉中防御体系,当不会忽略这样的致命弱点。

可他们二人却还是这么做了,这说明有一点原因,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而这点原因,却是什么呢?

“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谋一隅者,不足以掌全局。

这是当年陛下教导我的话,以前的我并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我却渐渐地懂了。

当年丞相与翼侯之所以要在汉中设下连绵的防御线,乃是他们皆是谋一世,掌全局者。

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

当年翼侯在布置完汉中的防御线后,便对左右说了这么一句话。

关头(阳平关)并不是汉中的生死所在,而是整个益州,乃至整个大汉的生死所在!

而造成这一点的,就在于人心二字。

骠骑将军与我诸臣属之谋,将每方面都考虑的很周到,但却忽略了人心这一关键因素。”

“若采取骠骑将军的谋略,一段时间内,南郑是无忧的,可是阴平、桥头、阳平关这些关隘,却会尽皆落入敌军手中。

而在失去这些地方后,我枯守住一座南郑城又有何用呢?

贼军实力强大,以他们强大的国力,他们在拿下诸要塞后,足以将诸要塞守的固若金汤。

到那时,他们实际上已然夺取了汉中郡。

最重要的是,当汉中诸要塞失守的消息一旦传回益州,传至天下,那么大汉的人心会受到一次剧烈的震荡。

人心本就多变,震荡之下更是难以捉摸,一旦到了这一步,或许我守得住南郑,但益州难道就不会有人投敌吗?”

当马超听到这句话后,他霎那间明白了糜旸的顾虑是什么。

而糜旸的顾虑正是历史上所实际发生过的事。

马超提出的策略,正是历史上姜维守备汉中时,所采用的办法。

从战术上来说,马超与姜维的策略并没有错,但他们却都恰恰忽略了人心。

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伐蜀之战中,之所以汉军会一败涂地,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便在于,汉军中出现了一些叛徒。

但那些叛徒,难道一开始就想着投降吗?

人是最会权衡利弊的动物。

不可否认在三国时期,有许多理想,志向,情感超越利益的感人事迹,但之所以那些事迹感人,原因在于难得。

对于当世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没有太崇高的节操,他们就是很直接的,将追寻最大利益当做人生信条,这一点就是那众多名士也无法免俗。

不然曹魏,怎么能建立的起来。

而在这种人之常情之下,最害怕的就是大势已去四个字。

历史上由于姜维的失误,加上刘禅的昏庸,导致汉中的诸多战略要地皆落入魏军手中,甚至蜀中主力在姜维的带领下,节节败退到剑阁一带。

那种情况下,汉中实际上已经宣告沦陷了。

而汉中不是寻常的郡,他的战略意义非比寻常,汉中是守护益州,是守护大汉国都的门户!

当大汉的门户被敌军占据,当原本依赖的汉中天险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后,益州中的许多人自然就会感觉到大势已去四个字。

正是这一点,才最终导致成都军心涣散,导致益州有不少人投敌,极大程度上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或许会有人认为当今刘备尚在世,益州来日不会发生历史上的那种种变局,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第一次襄樊大战时,关羽水淹七军,兵围樊城,将曹魏第一大将曹仁死死困在樊城之中。

于是乎中原各地,乃至于作为魏王都的邺城,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要知道那时候曹操也没死,他就率领着十万精锐魏军在洛阳。

难道曹操在中原的威望,会比不上刘备在益州的威望吗?

而且相比于当年曹操明面上还有十万大军未动用,当今天下人可是都知道益州是没有主力军的。

这一点区别,更会在汉中沦陷后,很可能让益州陷入动荡之中。

不必说益州叛乱四起,只要益州有一处关隘的守将投敌,那引起的连锁反应,对大汉来说就都是致命的。

这便是汉中对于益州,对于大汉的意义所在。

马超不是愚蠢之人,他在糜旸的提醒之下,明白了糜旸心中最大的顾虑所在。

马超难以想象,当汉中大面积失守,大汉第一名将被魏军围困于南郑动弹不得,这两个重磅消息传回益州后,益州的局势会变得如何糟糕。

“去年大将军逝世之后,朝中很多大臣建议我接任荆州牧,可陛下却圣心独裁,设立梁州令我担任梁州牧。

这是陛下对我的信任。

在关中未光复之前,汉中作为益州的门户,守护的实际上是益州人心。

陛下相信我,无论有朝一日局势如何危急,以我的才能,总会帮他守的住这诡谲莫辨的人心。

陛下的信任,令我感恩,却也让我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若汉中没有这样的使命在,那么我一定会采取骠骑将军的策略,甚至有些方面我会做的更绝。

但这种策略对我,对南郑来说都是极好的,却有可能让大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那我就绝不会采纳。

哪怕我选择的路千难万阻,但我却绝不会做大汉的千古罪人。”

糜旸的话语掷地有声,他说的每句话,犹如晨钟暮鼓一般一句句敲击在马超的心头,让他的心中犹如浮现起惊涛骇浪。

可能常人说这番话,马超会感到嗤之以鼻,但糜旸说这番话,却天然地带着无与伦比的信服力。

因为当年在那让糜旸一战成名的公安守卫战中,糜旸便是这么做的。

当年的糜旸与现在的他相比,身为地位早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或许有种叫做初心的宝贵品质,糜旸一日都未丢弃过。

这种品质,足以让马超心生佩服。

看着马超因为他的话而陷入神色的巨大变化之中,糜旸知道他今日的目的已经达成一半。

由于心中的应敌策略,他必须要得到马超的倾力协助。

在这种打算之下,他的战略思想就绝对不能对马超有半分隐瞒。

大敌当前,若主帅与大将的战略思想不统一,那么这场仗还没打,就已经先输了一半。

当然糜旸刚刚对马超的话,并不是假意诓骗他。

糜旸是个公道的人。

他刚刚成为梁州牧的时候,便安插亲信,杯酒释兵权,后来又在境内进行一连串的改革,几乎扫清了了境内反对他的豪强世家势力。

他的这种种行为,本质上都是让他自己成为梁州真正的主人,他是在独揽大权。

刘备对糜旸的这种种行为不是不知道,以刘备的阅历,他当然也看得出糜旸的心思,可他并没有因此对糜旸产生疑心,为何?

因为刘备认为一个州牧,若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属地,那将来怎么能帮他抵御强敌,特别是糜旸这个州牧的战略意义太过重大。

这是刘备对糜旸的信任。

而正因为如此,当大敌来临之前,当大汉需要糜旸这个梁州牧帮他渡过这次最艰难的劫难的时候,糜旸就不能退缩,他更不能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大汉的利益之上。

糜旸权欲旺盛这是事实,但权力与义务是统一的,对于这一点糜旸不会逃避。

他是大汉的梁州牧。

马超的心神震荡并未持续多久,不久之后他的脸色就不再变幻,最后归结为一种神色,那便是——坚定。

哪管来日难不难,只要有魏军打,那他陪糜旸一起打一场艰苦的大战,又有何妨?

马超抬头看向糜旸,他问道:“冠军侯接下来要超做什么?”

听到马超称呼自己为冠军侯,糜旸的脸上流露出笑意。

冠军侯在大汉军中的意义非凡,马超能以一个军人的身份,以冠军侯称呼他,那么马超表达出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糜旸今日收获的不再是一个盟友,而是一位可尽情调遣的“属下”。

只是糜旸也没有点破这点,有些事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就好。

在马超问完那句话后,糜旸当即拿起一根木棒指向舆图的一处地方,那处地方正是武都。

“我已经仔细研究过贼军的进军路线,彼之中路、东路军的意图暂且不提,贼军西路军的意图一定是想拿下武都郡。

一旦贼军拿下武都郡,那么阴平一地就直接暴露在贼军的兵锋之下,阴平一地不容有失。

所以我想骠骑将军领军抵挡住郭淮的大军。”

听糜旸这么说,马超的眼神渐渐眯了起来。

他问糜旸道:“需要守多久?”

见马超问起这个,糜旸陷入沉默。

沉吟良久后,糜旸的口中淡淡吐出一句话:

“我死之后。”

糜旸的回答,让马超一时间侧目不已。

随后他便笑了出来。

大汉何时能兴?

当武将不惧死之时也!

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211章 隐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断兵第23章 诛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开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18章 荆州不能丢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305章 主簿献城 魏延抱怨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呕 掀案而起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511章 魏营变故 疾行捕麟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102章 孙权要睡不着了(再来追读!)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鹰击长空 送天将军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义驰谏 惊异莫名第564章 欲断后路 先遣雄鹰订婚啦第307章 云长晕厥 玄德得讯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7章 慑服徐详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672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环 囚车送首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谋 再效班超第125章 张昭谋国 孙权入荆(5000字!求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254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番外:亡国之恨第459章 万事俱备 东风自来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592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第55章 此子该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番外:亡国之恨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262章 却月却月 关公擂鼓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582章 势在必行 畅想成真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
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211章 隐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断兵第23章 诛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开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18章 荆州不能丢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305章 主簿献城 魏延抱怨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呕 掀案而起第238章 突然袭击 城门大开第511章 魏营变故 疾行捕麟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102章 孙权要睡不着了(再来追读!)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变故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鹰击长空 送天将军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义驰谏 惊异莫名第564章 欲断后路 先遣雄鹰订婚啦第307章 云长晕厥 玄德得讯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7章 慑服徐详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672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环 囚车送首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谋 再效班超第125章 张昭谋国 孙权入荆(5000字!求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254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番外:亡国之恨第459章 万事俱备 东风自来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98章 各位,蹦极看过没?(无食言,求追读第592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第55章 此子该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番外:亡国之恨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262章 却月却月 关公擂鼓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582章 势在必行 畅想成真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黄雀在后第395章 伐谋伐交 以点破面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