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

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

时光荏苒,春夏的季节在不知不觉间已然过去。

仔细算一下时间,糜旸入主南郑已经过去了五个月。

现在正是章武二年八月的时月。

只是虽然整个梁州已经进入秋天,但是据当地的许多官吏所说,今年的秋天与往年相比一点都不凉爽。

至少在日间时,他们还是感觉天气如夏季一般酷热。

或许是因为今年糜旸在南郑的缘故?

天象有异容易引申到人的身上,这是古代的一种传统了。

或许那些当地官吏以为他们私下的一些揣测不会传到糜旸的耳中,只是他们却忘记了现今的梁州可是有着司闻曹这个机构。

司闻曹虽独立于州府的任何官署之外,直接受糜旸的指挥。

只是要想司闻曹发挥最大的效用,那么司闻曹就又要一定程度上融入梁州的政治生态中。

当世的官员大多还没有经历过白色恐怖,甚至汉代的风气是很开放的,并不会阻止官员将内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司闻曹的属吏,也皆是州朝的官员,而官员之间私下聚会起来,又有什么话能瞒得住呢?

再加上司闻曹除去这点特征之外,为了让司闻曹能尽快的发挥效用,糜旸对王洪可谓是十分大方的。

只要是有利于司闻曹发展的事,王洪要人要人,要钱给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金钱开路,细作密布,这是发展情报工作最有效的办法。

在糜旸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司闻曹在梁州设立尚未半年,触角还未遍及到梁州各处。

但至少在南郑城中,基本上很难有事再瞒得住糜旸的。

就如现在糜旸正在手捧着一份帛书,细细看着其中的内容。

当糜旸在看着帛书中的内容时,整个偌大的大殿中,却只有身穿黑色深衣的王洪静静地站在他身前。

今日是他这个司闻曹长史,向州牧糜旸汇报这一段时间工作的日子。

王洪虽静立在糜旸的身前,但是他的目光却一直聚焦在糜旸的脸上。

他希望从糜旸的脸上看出一些高兴的神色。

之前在糜旸攻打武当县时,担任上庸县令的王洪就经常借着汇报公务的理由,前往武当拜见糜旸。

他当初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怕被糜旸遗忘。

毕竟随着糜旸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在他麾下的良才越来越多,单单论能力的话,王洪自认自己只有中人之资。

在这种情况下,王洪觉得若是他不再主动点的话,他很快就会被无形中排挤出糜旸的核心班底圈子。

这是出身世家的王洪,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可是以往尽管他经常找机会面见糜旸,但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渐渐在发生着。

王洪知道糜旸是念着旧情,所以还让他担着上庸县令一职。

只是旧情总有用尽的那一日。

就在王洪为此深深担忧的时候,他突然之间接到了糜旸的召唤。

在被糜旸委任为司闻曹长史之后,王洪一方面十分感激糜旸没有忘记他。

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既然成为司闻曹长史,那就势必要做出一番成绩。

不然的话,他现在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随时都可能失去。

在这种心态之下,王洪几乎是每隔数日都会向糜旸汇报一次他收集到的情报。

哪怕有许多都是捕风捉影之事。

今日王洪主要向糜旸汇报的便是最近在南郑城中流传的,有一些官员以天象私下非议糜旸之事。

糜旸手中拿的,正是那些官员的名单。

细心的王洪在那份帛书中,在每一位参与此事官员的名字背后,都备注了他们是在何时何地参与此事的。

将近半年的时间,足够让王洪的办事能力越发熟练。

王洪本来以为糜旸在看到他献上的名单后,会有些高兴。

可是让王洪没想到的是,从他献上名单到糜旸手中之后,糜旸的脸色始终都很平静。

糜旸平静的脸色,没来由地让王洪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在王洪心中有些忐忑的时候,糜旸终于看完了手中的帛书内容。

糜旸看完之后,他便将手中的帛书放在身前的烛火上点燃,然后扔置至一旁的铜舆之中。

帛书在火焰的点燃下,很快就开始燃烧起来。

深蓝的火焰跳跃在糜旸的眼中,让王洪更加看不透他的这位恩主在想什么。

等帛书在铜舆中燃烧殆尽后,糜旸方才开口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宜疏不宜堵,些许怨言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糜旸淡然的语气,让王洪心中咯噔一下。

往日身为糜旸好友的他,听出了糜旸语气中的不喜。

而糜旸的话语,也解释了他为何不喜。

诚然糜旸设立司闻曹的初衷,是想司闻曹充当他的耳目。

只是他的本心是想维护梁州的稳定。

他不想被人蒙蔽而让梁州陷入危机之中,绝不是要搞什么白色政治。

在这种本心之下,糜旸觉得王洪有些小题大做了。

自他入主梁州以后所做的种种事,的确是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而那些人明面上没办法反对他,肯定背地里会发发牢骚。

这种人在梁州是很多的。

纵算是诸葛亮那种一心为公的圣臣,他执政时期都会受到不少非议,何况糜旸呢?

对于这些非议,糜旸是抱着与诸葛亮一样的态度的。

只要这些非议不会影响大局,那么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忍为国。

今日他所做的一切,将来史书自有公论。

王洪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立马躬身对着一拜,语气恭谨地说道:“牧伯所言甚是,以后臣会注意这一点。”

王洪如此说,糜旸的脸色也缓和了些。

糜旸问王洪道:“军谋司筹备的如何了?”

王洪见糜旸问起这件事,他并没有马上回答,他在脑中仔细思考过后,方才谨慎地开口言道:

“军谋司之司尉臣心中已有所人选。

只是军谋司的设立相比于靖安司更为繁琐,所以可能还需一段时间。”

王洪的回答算不上让糜旸满意,但也还能让糜旸理解接受。

王洪口中的军谋司与靖安司,乃是属于司闻曹的两个部门。

汉家自有制度,当初糜旸虽有意参考后世的某些制度设立司闻曹,但是糜旸也不能天马行空般乱来。

在糜旸的安排下,司闻曹原本主要分为靖安司与主记室两个部门。

靖安司主要负责的是梁州境内的督查事务,属于司闻曹中的行动派。

而主记室顾名思义,就是汇总分析所收集到情报的部门,算是后勤部门。

为了创立这个部门,糜旸可是砸了不少钱下去。

后来他发现反正都砸钱了,为何不多砸一点,让司闻曹的作用发挥的更大一点呢?

在这种想法之下,糜旸又在司闻曹之下设立军谋司。

军谋司与靖安司不同的是,他主要负责境外的军事情报收集工作。

而相比于境内的督查工作,军谋司负责的境外刺探敌情的工作,无疑更加危险且招募合适的探子并不容易。

这也是王洪所说的,军谋司筹备不易的最重要原因。

毕竟背靠糜旸的王洪,又不缺钱,他缺的只是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任何兵家都懂得的道理。

因为这一点,所以当世三家经常在对方境内安插探子。

当然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世很少有专门的军事密探,很多都是兼职的探子。

甚至有时会出现探子,将一份情报送给两家不同势力的情况。

这种性质的探子,基本都是商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

当世绝大多数人都是足不出县的,在交通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口音俗语都相差巨大。

要是寻常人去当探子的话,恐怕一开口就会被怀疑身份,还探个锤子。

至于那些有能力外出游学,并且学习官话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

这样身份的人,是不会自甘堕落去当探子的,地位低不说,还容易送命。

相比于以上身份的人,商人当探子有着各种便利。

商人为了生意经常需要走南闯北,这一点就保证了他们有基础能获得境外的消息。

另外商人善与各种人物打交道,毕竟这是他们的生存技能。

再加上纵使部分商人因为风俗、口音被认出来不是本地人,也不会引起人的怀疑。

而当探子对于商人来说,也是他们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

至于商人打探军情的方式也很简单。

就单单例举一点:在古代的军营中,为了丰富士兵的空余生活,军营中也是有市场存在的.

在这种种原因之下,所以在当世只有商人最适合当探子。

只是让商人充当刺探敌情的探子,尽管有着许多便利,但是商人都是逐利的。

这就导致了商人所刺探到的消息,可以完全采信的并不多。

这一点糜旸知道,王洪也知道。

若单单用利益驱使商人为他刺探敌方军情倒是不难,但王洪知道糜旸对军谋司的设立是十分关注的。

要是他就如常人一般用利益驱使商人探索敌情,万一他所驱使的商人被敌人利用,送给了糜旸错误的情报,导致糜旸做出错误的决断的话,那王洪知道他就死定了。

所以他才会十分为难。

当世中适合当商人的探子很多,只是其中能信得过的却极少。

糜旸见王洪说完后脸上便浮现为难之色,他也知道这件事以王洪的才干来说,对他的确不容易办到。

不过他之所以会想设立军谋司,当然之前就考虑到这一点了。

糜旸对着王洪言道:“过几日我的一些族人就会到达南郑。到时候我会让他们协助你的。”

糜旸所说的这句话,就犹如给王洪吃下一颗定心丸一般,让他的脸上浮现喜色。

糜旸的出身王洪自然清楚。

东海糜氏,可是世代货殖的大商。

东海糜氏鼎盛时,听说财富足以买下好几个郡,这样的豪商整个大汉都没几个。

在有着这种出身之下,糜旸的族人肯定自小在家族氛围的熏陶下,大多都是天下间行商的翘楚。

他们自然是极为适合充当探子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糜旸的族人,再加上糜旸口中所说的族人,肯定是之前被逆魏放回的那些。

而那些人对大汉,或者说对家族的忠诚那是毋庸置疑的。

这样一来的话,原本矛盾的两点,恰恰都被糜旸完美的解决。

本就适合刺探敌情的商人,若他们拥有矢志不渝的忠心后,这样的搭配让王洪这个新任的司闻曹长史想想就觉得兴奋。

兴奋之下,王洪情不自禁的对着糜旸一拜道:“牧伯英明。”

面对王洪的吹捧,糜旸只是淡淡一笑。

他是在笑王洪还是不如法邈等人聪慧,看事情太过片面。

他之所以会让族人进入司闻曹协助王洪,最大的原因在于王洪所想的那般,他想将军谋司这一部门快速建立起来。

但他这么做,其实还有一点原因,那便是为了制衡。

司闻曹掌督查风闻之事,遇情势危急之时更有缉捕之权。

这是糜旸造就的一把震慑梁州上下的利剑。

只是剑越利,就越有可能伤主。

司闻曹的权力不可谓不大,所以糜旸必须采取手段制衡。

让他的族人进入司闻曹,便是他制衡的手段。

王洪是糜旸握住司闻曹这把利剑的剑柄,而他的族人来日就是他收回利剑的剑鞘。

唯有剑柄、剑鞘皆在,才能保证司闻曹这把利剑,会一直牢牢的在他把握中。

当然这种心思不足为外人道,所以糜旸只是对着王洪言道:“你先下去办事吧。”

王洪听到糜旸的这句话后,便连忙退出了大殿之外。

当王洪退走之后,糜旸呼唤起丁封。

一直值守在外的丁封听到糜旸在呼唤他后,立马从殿门外走进来。

在丁封进来后,糜旸对着他问道:“大营中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面对丁封的询问,早已得到丁奉口信的丁封立刻答道:“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牧伯定下佳日。”

听到丁封的回答,糜旸的脸上流露出笑意。

今年的秋天是显得格外的热,但却不影响它是个收获的季节。

收获之后,便代表着新生。

接下来他就要去做一件,让梁州焕发新的生机的事了!

12点左右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592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75章 孙军崩了!(三更求追读)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第488章 大将军,大事不好啦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后一次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232章 麋马角力 胜必生骄第170章 兵围夏口 孙权震怖第206章 开展度田 当斩则斩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492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169章 孝直再现 将兵迎质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33章 谁敢杀我?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10章 三驳潘濬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谋 再效班超第286章 当年千里 风起云涌第124章 孙权之怒 猛虎抬头(4000字!求追读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17章 驻守公安推书《三国之银狐》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631章 猎虎为食 三方奔逐第580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28章 季汉双壁 春天将至第8章 关羽之忧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279章 寒风如刀 骠骑忧惧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24章 屠杀?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
第592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75章 孙军崩了!(三更求追读)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第488章 大将军,大事不好啦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后一次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294章 糜暘危急 云长终动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232章 麋马角力 胜必生骄第170章 兵围夏口 孙权震怖第206章 开展度田 当斩则斩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492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169章 孝直再现 将兵迎质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33章 谁敢杀我?第214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407章 于卫将军 八字要诀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10章 三驳潘濬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谋 再效班超第286章 当年千里 风起云涌第124章 孙权之怒 猛虎抬头(4000字!求追读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17章 驻守公安推书《三国之银狐》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454章 得陇望蜀 我要姜维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631章 猎虎为食 三方奔逐第580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128章 季汉双壁 春天将至第8章 关羽之忧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279章 寒风如刀 骠骑忧惧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将一军 冷汗直冒第24章 屠杀?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