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

汉章武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今日注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日。

今日一大早,曹衮便在随从的服侍下起身洗漱。

当洗漱完毕后,曹衮便急不可耐的取来一本佛家典籍看了起来。

曹衮是魏武帝曹操之子,曹丕的异母弟。

年少时曹衮便被封为平乡侯,后曹丕称帝后,为向天下人展示他爱护兄弟的一面,便将曹衮封为赞公,最后进为赞王。

襄樊大战魏军惨败后,司马懿认为汉军下一步的目标一定是关中,因此他便建议曹丕“分封宗室于关中,以安人心”。

在司马懿的这个建议之下,曹丕思来想去,最后选择将一向柔弱的曹衮改封为扶风王,坐镇扶风。

当然曹丕内心里是十分忌惮他的兄弟的,所以名义上虽是让曹衮来坐镇扶风,但也仅仅是在名义上而已。

身为扶风王的曹衮手中,并无丝毫兵权。

不仅没有兵权,曹丕还派出数位亲信担任曹衮的防辅,承担着有着监视曹衮的职责。

只是对于曹丕的这副安排,曹衮心中一点怨言都没有。

曹衮少时就酷爱读书,十几岁时就能写文章。每次读书,臣属常恐他因精力损害得病,屡次劝阻,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

截止今年,曹衮共著有文章数千字,他的才华虽比不上曹植,但也是曹魏诸位宗室中颇有才名的一位。

一心只爱读书的曹衮,对权力并无任何渴求,自然也不会对曹丕的安排有半点不满。

当展开手中的佛家典籍之后,曹衮很快就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快乐中。

东汉明帝时,佛教就渐渐传入中原。

只是目前的佛家还未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所以在华夏的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的。

百年来也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接触到佛教的典籍。

曹衮数年前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些佛教的教义。

因为佛教的一些教义与他的性格颇为相符,故而从那之后曹衮就对佛教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可是就在曹衮吸收佛教知识的时候,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王府之外扶风城之内,正发生着一场巨变。

在事先的约定之下,一位位居住在扶风城内的世家家主,在今日一大早的时候,就带领着府内的族兵堂而皇之地朝着曹衮的王府前进。

当一位位家主在路上相遇后,他们各自的族兵很快便汇聚在一起,以苏则为临时的共同首领,组成了一支上千人的部队。

上千世家族兵在苏则的带领下,继续杀气腾腾地朝着曹衮的王府前进。

上千世家族兵手持利刃的行进,很快就在扶风城内的街道上引起慌乱。

许多百姓在见到这一支队伍后,纷纷吓得四处躲避,引起扶风城内的处处骚乱。

百姓们并不知道今日,为何会突然有上千世家族兵汇聚在一起。

他们甚至都不想花心思猜测上千世家族兵前进的方向是何处。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要阻拦这上千世家族兵的前进。

上千世家族兵,听起来不是很多。

可领头的人皆是在扶风有着多年声望的世家家主,当他们出现在队伍前方后,以他们的影响力足以让城内的百姓不敢与他们作对。

至于城内的魏军?

作为扶风的治所,按照常理来说扶风城内是应当有魏军驻军的。

但今年的局势与往年不同。

由于汉军的大举北伐,扶风城内的魏军早就被曹真调往前线,前线战事紧急,曹真又怎么可能浪费兵力防卫处于大后方的扶风城呢?

当然就算扶风城内没有魏军正兵,也应该有着的县兵负责维持日常秩序,承担守城之责。

但重要的是,天下间哪一座城池的县兵,不是在当地征召的呢?

而以本地人为主体组成的县兵,他们的组织架构早就被当地世家豪族渗透。

旁的不说,那一日在密室中怒掷曹魏官印的家主,便是扶风城的功曹。

至于扶风城内的县尉,则是他的亲侄子。

要知道今日的举义,不是苏家一家的行为,而是整个扶风城大多数世家的共同行为。

只要他们抱团在一起,凭借他们百年来在扶风基层共同构造出的犬牙交错的权力网络,想在须臾间控制一座扶风城,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这便是世家豪族最可怕的地方,也是杨彪敢与糜旸做交易的底气!

尽管一路上没有百姓,敢挡在上千世家族兵的前面,但这不影响躲藏起来的百姓,藏在暗处观察着这上千族兵的装束。

由于上千世家族兵来自不同的家族,导致他们的装束并不统一。

但有些眼尖的百姓还是观察到,不管是那上千世家族兵,还是领头的那数十位世家家主,这一日他们的腰间都绑着白带。

白带系身,在当世意味着什么,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事。

这样的装扮,往往是家中有尊长逝世后,晚辈为表达自身哀痛而会采取的。

可是重点是,这上千世家族兵来自不同的家族,又有哪位尊长逝世会让他们共同哀痛呢?

大部分的百姓不明就里,唯有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县吏知道来龙去脉——今日扶风世家齐齐哀悼的那人,正是杨彪!

随着往王府愈发接近,苏则脸上的寒意就愈发深重起来。

今日他能被公推为举事首领,不是因为他的家世在众人之上,而是他有过领兵的经验。

曾数次平定过河西叛乱的他,指挥一场本就水到渠成的举义事宜,对他来说乃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早在他们领兵从府内出发时,整个扶风县城早就落入他们的手中。

例如当下苏则手中提着的,正是被曹魏朝廷委任的扶风令的人头。

只是凡事讲究尽善尽美,在除去那一人后,今日的举义事宜才算有个完美的开场。

也唯有除去那一人,才能让扶风举义的事宜,彻底演变成一场席卷整片关中大地的风暴。

不久后,身裹白带,一手持利刃,一手提首级的苏则,就带领着上千世家族兵来到了曹衮的王府之外。

负责护卫王府的府兵,在见到有着上千手持利刃的贼人来到他们面前后,他们登时被吓得了个魂飞魄散。

诚然他们身后的乃是扶风王王府,可曹丕一向忌惮诸侯王掌兵权。

甚至对诸侯王的护卫人数,也有着严格的限制。

按规制曹衮可以拥有三百人的卫队,但实际上曹衮那三百人的卫队大多是老弱病残,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数十人而已。

数十人如何与上千人斗?

见王府外的护卫被吓得直冒冷汗,苏则连招降都不想,他的口中只是清冷发出一声命令:

“杀!”

在苏则的一声令下,登时就有上百位族兵朝着那些护卫冲杀而去。

在人数的优势之下,不一会儿守在王府外的护卫,就全都躺在了地上成为僵硬的尸体。

护卫尸体中流出的血液,顺着血液缓缓流到苏则的脚下。

但苏则却没有丝毫犹疑,他直接抬脚踏着地上的血沫朝着王府内径直走去。

苏则一动,跟随在他身后的上千人也齐齐动了起来。

片刻之后,整个王府内响起了不绝于耳的哀嚎声。

凡是敢挡在苏则前面的,无论是身份低微的府内侍卫,还是地位颇高的防辅及扶风王傅,尽皆倒在族兵的刀刃之下。利益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哪有半分温情可讲?

府内响起的哀嚎声,很快就引起了正在读书的曹衮的注意。

曹衮连忙让亲随外出查看发生了什么事。

可就在亲随外出的不久后,几声哀嚎在曹衮的房外响起,然后曹衮的房门便被一股巨力推开。

房门被推开后,先被扔进来的正是曹衮刚刚派出的亲随尸体。

当见到方才还服侍他洗漱的亲随,眼下却成为满脸血污的尸体后,曹衮的脸上浮现了极大的惊骇之色。

曹衮的第一反应就是起身想跑,但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的身体肥胖异常,加上刚才的久坐,让曹衮的双脚酥麻。

急切的心情无法配上敏捷的身体,这让曹衮在起身后又无法控制地重重摔落在地。

身体上的疼痛虽让曹衮疼的龇牙咧嘴,可在求生的欲望下曹衮想快速再度爬起身。

但已经来不及了。

一双染血的鞋履出现在曹衮的眼前。

在看到这双染血的鞋履后,曹衮身体中的力气被吓得一下子全部消失。

最后曹衮只能挣扎着,强撑让自己微微举起身体,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让他看清了来人是谁。

“苏则!”

看着眼前的苏则,再看着苏则背后脸带恨意的那数十张熟悉的面孔,曹衮不由得呆呆问一句道:

“大魏一向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何要反?”

听到曹衮不可置信的问话后,苏则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

苏则冷笑着反问道:

“德祖各为其主,为何被杀?”

“义山抚凉有功,为何被杀?”

“杨公名冠天下,又为何被杀!”

听到苏则的这三声反问后,曹衮脸色中既有着躲闪又有着惊讶。

躲闪是因为杨修与杨阜的死,是出于“莫须有”的罪名。

就算是杨修,曹操出于稳定政治的考虑杀他也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杨修与曹丕的私人感情是不错的,而且当年为了救杨修,许多关西世家曾联名作保为杨修开脱。

但可惜因为心中的疑心,曹操最后还是举起了屠刀。

至于曹衮的惊讶是因为,他目前还不知道杨彪惨死的消息。

洛阳是有消息送来的,只是在各大世家的努力下,消息根本送不进槐里来。

看到曹衮脸上那复杂的神色后,苏则也懒得与曹衮再掰扯。

关西世家的一个个人杰,接连被杀害,等于是关西世家的一个个希望被接连湮灭。

他们再不反抗,难道就等着坐以待毙吗?

苏则将手中的长剑扔在曹衮的身前,对着他言道:

“君可自裁。”

苏则语带嘲弄地说出了这句话语。

因为在多年以前,他的另一位举主荀彧,便是在曹操的这句话下含冤而死。

看着身前沾染着血液的长剑,曹衮整个人的脸色都已经发白。

到了这一步,曹衮知道他今日很难逃过一死。

但曹衮还是抱着一点希望说道:

“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且在身上留在伤口者,转世不能再投人胎。

诸君能否看在往日与我一同谈经论道的份上,能不能留我一条命?

三贤之死,乃是先帝与今上下的命令,与我又何干?”

曹衮带着颤音的说完这番话。

而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神越过苏则,看向他后方的数十位世家家主。

曹衮的眼神中,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

数十位家主在听完曹衮的话后,有些人的脸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以当下的情势而言,留曹衮一条命也不是不行。

有些家主的犹疑很快被苏则所察觉到,就在苏则要出言打消他们犹豫的时候,房内突然出现的一句话直接打消了曹衮最后生的希望。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众人纷纷朝着说出这句话的人望去,那人正是杨嚣。

而杨嚣的这句话,也提醒了众人一件往事。

当年孔融因受曹操忌惮而被收捕,中外惶恐。

那一年孔融长子九岁,次子八岁,由于爱子之情,孔融问使者说:“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但那时孔融的儿子却言道:“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而不出孔融儿子所料的是,不久后抓捕孔融儿子的使者也来了。

最后孔融一门,无论大小皆死于非命。

曹衮有可怜之处,难道孔融的两个幼儿,董承、种辑等忠臣的家人,就无可怜之处吗?

斩草要除根,可是当年曹操教他们的道理!

想到这一点后,众世家家主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在看到众世家家主重新坚定的眼神后,曹衮最后只能惨笑几声,提起地上的长剑朝着脖颈处抹去。

天理昭昭,有些恶报,总会到来的。

当见到曹衮的身体软绵绵的倒下后,苏则马上下令道:

“将曹衮尸体绑缚于城头之上。

并派出使者通知各郡县,关中的天该变了!”

汉章武五年八月,一则劲爆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关中。

苏则率众义士攻占槐里,魏之扶风王曹衮畏罪自杀!

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扶风、冯翊、京兆三郡的众多世家皆群起响应苏则的号召,效仿槐里事例——杀县官,夺城池!

短短半月之间,只在短短半月之间——关中三郡七成以上的县城,就都重新投入了大汉的怀抱之中。

在这如火如荼的举义浪潮下,一句早就被遗忘的箴言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

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进长安,方可无斯难!

整个关中,大地震啦!

然后,曹真炸了。

第5章 糜旸献策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594章 搅乱天下 先攻渭北第545章 汇集精兵 废荆入豫第102章 孙权要睡不着了(再来追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632章 遥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番外:亡国之恨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带汉还乡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216章 刘备教子 众臣齐哭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7章 慑服徐详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章 此路不通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568章 曹彰进攻 蒋琬出场第1章 江陵城中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75章 孙军崩了!(三更求追读)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推两本书第141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第117章 请君入瓮 (十更,求首订!)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199章 申氏末日 关门打狗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463章 空城计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523章 一阻刘封 全军北伐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209章 黄旗招摇 天子落泪第185章 魏国柱石 灵前悲诉第352章 虚报士卒 跃马镇场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章推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
第5章 糜旸献策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594章 搅乱天下 先攻渭北第545章 汇集精兵 废荆入豫第102章 孙权要睡不着了(再来追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632章 遥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348章 精兵强将 共震异心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番外:亡国之恨第329章 一颗种子 伯仁之恨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304章 突然袭击 曹休弃城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带汉还乡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216章 刘备教子 众臣齐哭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7章 慑服徐详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读)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60章 士载之恨 汉水交接(求追读,冲精品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第656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章 此路不通第470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343章 双重考验 陛下小心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53章 触目惊心 杀意沸腾第568章 曹彰进攻 蒋琬出场第1章 江陵城中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527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第324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第75章 孙军崩了!(三更求追读)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推两本书第141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第117章 请君入瓮 (十更,求首订!)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199章 申氏末日 关门打狗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463章 空城计第144章 百骑逐虎 割须弃袍第523章 一阻刘封 全军北伐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384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第209章 黄旗招摇 天子落泪第185章 魏国柱石 灵前悲诉第352章 虚报士卒 跃马镇场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章推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